|
发表于 2008-3-12 10: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畜禽疾病防治的溥弱环节
浅谈畜禽疾病防治的溥弱环节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密度越来越大,畜禽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受疾病威胁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大。由于各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参差不齐,特别是中小养殖场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溥弱,对畜禽舍设计(建筑、饲养设备)、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不够重视,发生疾病后往往顾此失彼,仅片面追求“对症治疗”,不注重畜禽生存环境、各器官机能的协调和保护,造成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越来越强,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差,饲养成本越来越高。随着饲料原料、药物的上涨,养殖业的成本不断提高,利润不断下降,风险越来越高,严重打击养殖工作者的积极性,制约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饲养成活率,减少饲养成本,降低养殖风险,本人对疾病防治的溥弱环节进行了总结,期望能引起广大养殖工作者的重视。
一、饲养管理容易忽略的问题:
(1)建筑、设备设计不规范:
猪场方面,不是根据自生的养殖规模和环境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自生特点的可行建筑设计和设备方案,而是根据本来设计不规范的猪场为样板或自已所谓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致使猪场的建筑设计和设备技术参数不合理,具体表现在:1、排污系统与通风系统设计参数不合理,造成排污不畅,舍内异味太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难以控制,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2、圈舍坡度太小或太大,地面软硬度、光滑度参数不合理,容易引起肢蹄病、产科病。3、限位栏高度、宽度设计不合理)。4、保育舍设计不合理,造成温度不均、清洁消毒不彻底,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养禽场方面,建筑设计不合理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1、禽舍位置安排不合理、禽舍间距不够,通风、采光不良(如育雏舍与育成舍并排修建,且育雏舍建在育成舍顺风方向以下);2、水源污染:不少小型养殖场由于选址不佳,远离水源,常在禽舍周边5米内打井取水;3、排污管道设计不合理,排污不畅,污水畜积,造成养禽场环境污染严重;4、禽舍内环境差,异味浓,尘埃重,应激大,呼吸道发病率高。
(2)消毒不严、人为污染严重:
中小养殖场由于管理不善,对环境污染重视不够,加之硬件缺陷,污染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1、排污系统设计不合理,管理疏忽,造成排污管道堵塞,脏水乱流或粪便随处堆放;2、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消毒工作无章可循;3、人员数量少,一人常兼职几份工作,窜舍严重;4、免疫接种后盛装疫苗的器具乱丢乱扔;5、病死畜禽乱丢乱扔,无病死畜禽处理设施。
(3)免疫接种计划制定不合理:
中小养殖场由于技术实力较差,设备不全,无法进行抗体监测,因此不能根据抗体的衰减规律来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这些养殖场免疫接种计划常常根据书本介绍或照搬其他场或自已经验制定,有些养殖场甚至无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计划缺泛科学性,生产中常出现不同疫病的散发或爆发。
二、药物防治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1)药物配伍不合理:
中小养殖场由于技术力量弱,药理知识欠缺,在药物配伍方面常常不讲科学,造成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加,这在临床上十分普遍,如:抗生素与维生素C配伍;氨基糖苷类药物间配伍;喹诺酮、四环素类药物与Ca2+、Fe2+、Al3+、Mg2+等金属盐配伍。
(2)滥用药物,造成药源性损伤:
中小养殖场由于规模小,技术实力弱,对药理知识了解不多,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常常具有倾象性和盲从性,一旦自已用过某药后感觉效果不错就认为该药万能或听人说某某药物配合在一起效果不错,只要发病就使用该药,一旦疗效差就认为剂量不够而盲目加大药物剂量,这不仅容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而且容易引起畜禽药物中毒,造成药物器质性损伤。目前,药源性肝损伤十分普遍,其病理表现为肝脏肿大、出血、肝硬化、胆囊炎等;临床上肝功能异常造成的代谢紊乱至使全身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畜禽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很少引起广大养殖工作者重视,相反,他们认为畜禽疾病治疗效果差是兽药制品质量降低或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的缘故。
(3)特种药物滥用:
随着兽药GMP的实施,农业部明令取消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阿昔洛韦、吗啉呱等抗病毒西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兽医临床上病毒病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因此,兽医工作者临床治疗病毒病时纷纷使用具有广谱抗病毒的生物制剂——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转移因子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干扰素、转移因子具有种属特性,即用哪种动物的组织或器官为基础源制取的干扰素、转移因子只对该品种动物效果良好,对其它种畜禽疾病疗效很差或无效。中、小型养殖场业主、乡镇兽医由于对干扰素、转移因子性能的了解不够,认为干扰素对所有畜禽疾病都应有相同的疗效,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常常将猪用的干扰素、转移因子等生物制剂用于家禽或其它家畜,这样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延误病畜、病禽的治疗时间。另外,复合维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也相当普遍,特别是种畜、蛋禽。复合维生素作为营养类药,参与畜禽新陈代谢和功能调节,是维持畜禽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但维生素中毒对畜禽的危害也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畜禽厌食、腹泻、吸收障碍、器质性损伤、过敏、性机能减退或丧失甚至死亡等。
应对措施:
1、 修建畜禽养殖场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建筑、设备技术参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对于已运行的养殖场,应尽量对不规范的场地、设备进行合理的改造,以避免先天不足,尽最大可能为畜禽创造比较适宜的生存环境。
2、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和带畜、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工作人员人为污染;对于小型养殖场,确实因人员不足的,最起码在进入下一养殖舍时应用消毒药水对手进行消毒,同时更换各养殖舍专用的清洁防疫服、防疫鞋等,方可进入舍内工作。对于已严重污染的养殖场应开展场净化工作,尽可能消除病原污染。
3、 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具体情况的免疫接种计划,尽可能少地减少传染病的流行和对养殖场的污染。
4、 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地熟悉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临床配伍,对于自已不清楚的药物,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配伍禁忌,千万不要随意组合药物和加大剂量,只有这样才不会发生意外,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造成损失。
5、 保护肝脏,恢复和增强肝脏的排毒和解毒功能。肝脏不仅是机体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而且也是多数药物的转化器官,许多药物对肝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加强肝脏护理,促进发病畜禽的迅速康复,在兽医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点,往往被广大养殖工作者所忽视。目前,因为药物性肝损伤(病理剖解表现为肝肿大、出血、坏死、硬化、萎缩等)造成畜禽疾病难以治疗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本人建议兽医临床上应对用药时间较长、剂量过大的畜禽,在药物治疗期间或恢复过程中,配合使用保肝护胆的药物如肝毒宁等,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促进受损肝细胞的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