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
“工业酶和饲料酶”的分法,也是混淆视听,自有微生物工业发酵技术以来,在食品、饲料、造纸等行业使用的酶制剂大多都是采用工业生产而来,由动植物中提取的所占产量比例小得多,由这个意义来看,多数微生物发酵出来的酶都应该叫---“工业酶”。可取的分法不如叫---食品级酶、饲料级、医药分析级酶....,;以卫生指标、重金属、细菌总数含量为指标。
或按生产工艺分:--液体发酵酶,固体发酵酶。也不能说液体发酵酶,就好过固体发酵酶。谁这么说,那是不论前提条件,信口开河了。在食品工业中液体发酵酶,固体发酵酶同时可以用,两者在生产中实际已有机结合,比如液固体混合发酵,在生产工艺上并不落后。
所谓酶活大小,实际上,以我个人对酶分析的认识和经验,按什么定义酶活大小,对于饲料业者不太重要。确定酶活的检测方法,是经过实验筛选来确定其最适检测条件的,前提就是--简单、可靠、可重复性好。离开这几点,都不叫好的检测方法。生产厂的酶检测方法,更主要是能够核算生产成本。试想一下,一个不可靠、可重复性差的检测方法,怎么可用于生产?因此,一些个流行饲料界的观点,认为测饲料酶应该在37度下检测,我不太认同。理由是:第一点,这么做是否会背离了--“简单、可靠、可重复性好”的原则,如果背离了,还硬要采用,那是瞎指挥。 第二点,目前还不存在一套“酶活大小与对应的动物生长量”的数学模型。酶活高啊低啊的,在饲料里跟营养需要量不是一个概念。争论什么你是用毫克定义我是用微摩尔定义的,没有意义;还有的宣称他们的酶在37度比50度下,检测的酶活高,谁都知道,温度与酶反应速度的关系,50度下检测的酶活比37度下低,只能说明这种酶不耐热。
我个人认为,好的酶,不外乎几个条件,对温度、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宽。稳定性高(如液体酶多数加了保湿剂,加得多,稳定性好,粘度高是自然的,当然喷涂时可能喷的饲料量会少些,用与不用最终还是看成本)。至于酶活大小,只是计算一下,卖给你的东西给够了没有!而你则考虑一下,这样东西是否值得用。当然,我赞成你用,因为酶确实是好东西。它的效果我们都能感觉到,要把它数据库标准化,要做的工作太多。
其他文章:http://www.xumuren.com/viewthread.php?tid=161758&page=1&extra=
http://www.xumuren.com/thread-169039-1-1.html
[ 本帖最后由 tgz5637 于 2008-3-10 17:56 编辑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