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3 13: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5.1.1直接添加悬浮液或胶体
kvanta(1987)报道将含有少量生物活性的物质(包括维生素、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结合到制粒后的饲料中,将含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先与一种惰性物质载体混合成液体,形成均匀的悬浮液,悬浮液再通过一种设备转化为一种可作用于粒料的形态,形成均匀的一层薄膜覆盖于粒料的表面。lavery(1996)也报道了一种添加酶制剂等组分到颗粒中的方法:将添加物质与一种粘性胶体混合后,再与饲料颗粒混合。这种覆盖胶体的颗粒基本上是均匀的,对混合机的污染也很小,它的添加量约为2-40kg。这两种添加方法,比较适合于小批量生产饲料或农场自行加工。
目前,国内外有关热敏性微量组分液体后置添加的报道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欧美几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现把当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液体添加系统介绍如下:
德国amanduskahl公司是开发后置添加技术的先行者,其液体添加系统的核心是旋转喷雾添加机rotospray。该机机内的中部设置有一组高速旋转的转碟,当转碟高速旋转时,可将1ml的液体饲料原料分开为1000万粒雾粒,喷洒在转碟四周由上而下的颗粒或膨化饲料上。该机结构简单,喷雾效果好,分布均匀。据资料介绍,当用于添加植酸酶时,液体分布的均匀度的变异系数小于10%;当颗粒料的流量为5-20t/h时,液体料喷在颗粒饲料上的达98%以上。
比利时的schranwen公司与美国的finnfeads公司联合开发了新型喷涂-添加系统。该系统通过一台泵将液态的酶制剂以经过计量的流速送至一气助雾化喷咀,喷咀位于一旋转圆盘的上方,这个圆盘从一个冲击式称量器中接收颗粒饲料,并能使物料在其上停留大约30s。由于圆盘的转动,再加上有一个浆轮对颗粒饲料的不断翻动,因而所有的颗粒都能被喷涂到。
诺和诺德公司(1993)开发了一种液体喷涂系统,这种系统能满足饲料制粒后液体酶制剂的要求。它主要由一个高精度的计量泵组成,它将精确量的液体酶制剂,经气压喷头喷出,并且泵的输出可根据饲料的不同而调整。
daniso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将液体酶制剂喷涂到颗粒饲料表面的酶喷涂系统,这种喷涂系统在添加液体酶制剂时,能保证添加量的精确和安全,并且该公司还配套生产了一系列的液体酶制剂[5]。
丹麦sprout-matador公司于1999年开发了微量液体添加系统(microfluidsystemmfs),该系统主要用于添加酶制剂等微量液体组分到颗粒上。该系统的喷涂剂量能够达到每吨饲料10g,并且其变异系数(cv)小于10%。由于mfs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饲料类型、配方的改变相应地调整喷涂,从而节省时间。其液体添加的准确性能够达到98%以上[5,16,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