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80|回复: 4

禽流感的诊断要点和有效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18: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ihi: :hihi: 禽流感的诊断要点和有效预防措施[p]

禽流感诊断与防控要点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于1878年发生在意大利。它既可发生于禽类,又可发生于哺乳动物。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病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受疫情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禽流感在造成巨大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禽流感,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

    一、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鸟。病毒可较长时间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
    2.易感动物:家禽和多种鸟类易感。部分水禽和野鸟带毒而不发病,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只或其分泌物、排泄物和其他污染物而引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4.流感病毒本身的毒力是禽类发病和死亡的决定因素,往往高致病力的毒株(如H5)传染性更强,家禽也易感染。
    5.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大、中、小禽只均可发生,且伴随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常发于天气突变时。

    二、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

    1.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2.鸡只突然死亡,高死亡率;病鸡精神极度沉郁,不吃不喝,头脸水肿,冠髯发绀,脚鳞出血,神经紊乱。
    3.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症状,腹泻,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三、禽流感的主要病理变化

    1.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特别是腺胃乳头与十二指肠、呼吸道黏膜、心冠脂肪与心内膜。
    2.胰脏沿长轴常有淡黄色坏死斑点和暗红色出血区域。
    3.种鸡和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输卵管中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
    4.水禽在心内膜还可见灰白色条状坏死灶。
    5.急性死亡病例有时未见明显病变。

    四、与其他禽病的鉴别诊断

    1.与新城疫的鉴别要点:一方面禽流感病禽常见胰脏坏死,出血,脚鳞出血,肿头,而新城疫较少见到。另一方面,发生新城疫时常可监测到其抗体的异常变化,如抗体水平极不整齐,抗体效价高的可达1∶256以上。而且紧急接种LaSota疫苗或I系疫苗就可控制疫情。若将禽流感误诊为新城疫而紧急接种LaSota疫苗或I系疫苗时,会加重病情。因此,当禽群有新城疫症状,而新城疫抗体正常的情况下应怀疑感染了禽流感。
    2.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鉴别要点: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于大鸡,会咳出带血痰液,很少见到消化道症状,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禽流感在各天龄的鸡群中均可发生,兼有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
    3.与慢性呼吸道病的鉴别要点:低致病性或非典型性禽流感病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上呼吸道炎症明显,拉青色水样粪便,死亡率超过30%。慢性呼吸道病也有呼吸道症状,但以严重的心包炎、腹腔炎和气囊炎为主,心包膜增厚,气囊上常见黄白色干酪样物,该病对一些抗生素敏感,可以治疗。
    4.与减蛋综合征鉴别要点:产蛋鸡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时会引起产蛋量急剧下降,呼吸道炎症,死亡率不高,病鸡产下的蛋可见蛋壳颜色变浅或呈花斑状。减蛋综合征病鸡没有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量达不到高峰,产出的蛋以畸形蛋、软壳蛋为主。

    五、免疫要点

    1.现可使用的禽流感疫苗为灭活油乳剂疫苗,多为针对H5、H9的单价或多价疫苗。肉鸡在第10天龄进行第一次免疫,剂量为0.3毫升/只,在第35~40天龄作第二次免疫,剂量为0.5毫升/只,种鸡蛋鸡应在开产前一个月作第三次免疫,其后每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肉鸭于4天龄左右免疫一次即可,剂量为0.5毫升/只,种鸭应于20天龄免疫第二次,然后在开产前免疫一次,产蛋中期免疫一次,每次剂量0.8~1毫升/只。鹅的免疫程序同鸭,剂量稍大,小鹅用量为0.5~1毫升/只,大鹅剂量为1~2毫升/只。
    2.免疫注意事项:①首免时间以10天龄较为合适,因雏禽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过早免疫诱导形成的保护作用较弱。②加强疫苗接种后15~20天内的管理,因首免禽流感疫苗经15~20天才能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这段时间内雏禽对禽流感病毒是易感的。③免疫效果的好坏一般以HI抗体效价来评估。一般来说,当HI抗体效价在1∶64以上、整齐度较好时禽群免疫才算合格,因而有条件的禽场应加强免疫监测,了解禽流感HI抗体水平,以便适时免疫。④免疫接种前后应避免禽群发生其他疾病,特别是传染性囊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这些疾病会抑制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使免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六、其他防控措施

    1.严禁猪禽混养或水禽与鸡混养,避免不同种类动物间流感病毒的传播,防止流感病毒抗原重组变异。养有犬只的养禽场应将犬只拴住,限制它的活动。
    2.养禽场应有防鸟设施,避免野鸟进入禽舍。
    3.禽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差,对消毒灵、漂白粉、百毒杀、过氧乙酸等多种常用消毒药物敏感,直射太阳光也易将病毒灭活。因而养禽场应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提高环境控制水平,净化饲养环境,特别是外来车辆的消毒,避免外来车辆带进禽流感病毒。
    4.做好其他禽病的防控。现场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其他禽病的发生会降低家禽抵抗力,使禽类对禽流感病毒更易感染;而且,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群后引起的损失与其他禽病的合并和继发感染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在防控禽流感过程中,不能忽视普通、常见禽病的预防,不能顾此失彼,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1-6 0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有这些要点,也不要随意的诊断
这个可是国家。。。。。。。。。。。。
发表于 2008-1-31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要有所新意!!!!!
发表于 2008-1-31 22: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大同小异,其实你的文章只要有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都是好文章
发表于 2008-2-1 0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资料,全面免疫与一定范围的捕杀结合可能是不错的预防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16: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