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39|回复: 37

向副猪宣战!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的新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6 12: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副嗜血杆菌病控制的新思考 2004-12-30 10:27:46 来源:南方农村报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病菌——支原体的“助纣为虐”,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下面谈谈本人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猪副嗜血杆菌的一些主要特性 
   1、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 
   2、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3、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二、猪副嗜血杆菌病在当前的一些表现
  1、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2、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3、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4、猪群如存在其它呼吸道病原,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舍的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褐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分析  
     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四、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猪副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如下表)   在国内猪副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少有报道,但从实际应用效果反应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及增效磺胺等有一定治疗效果,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2、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要点
  Ⅰ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猪副嗜血杆菌暴发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上述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每隔6-8小时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进行其它猪进行预防。
  Ⅱ本病的治疗效果不好,在猪场的生产实践中,预防本病暴发才是上策。笔者以为,预防本病,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于本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才发生的,常伴有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针对支原体有特效的药合组合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如在仔猪断奶后饲料添加枝原净100ppm+金霉素300ppm+阿莫西250ppm或枝原净100ppm+氟甲砜霉素80ppm。
  Ⅲ免疫:在猪副嗜血杆菌病严重的猪场必要时可对猪群进行免疫,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菌效果不确定,自家苗有一定预防效果;没条件的也可选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Ⅳ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以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猪场其它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加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重新思考我们的猪舍设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猪群稳定的生产!  上海诺华动物保健有限公司  王先明

[ 本帖最后由 chen3388 于 2007-12-26 12:54 编辑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lcw0453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目前只有较大的化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场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临床症状1.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2.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剖检变化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诊断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
  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呈多发性;而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局限于胸腔。
  防治措施猪场一旦得到正确诊断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必须应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或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大多数猪副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猪场发生本病时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淘汰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或严重病猪;将猪舍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改善猪舍通风条件,疏散猪群,减少密度,严禁混养。②全群投药:阿莫西林400克,5%普乐健1000克,金霉素2000克/吨料,连喂7天,停3天,再加喂3天。或者任选泰妙菌素50~100PPM,氟甲砜霉素50~100PPM,除病杀1000PPM,利高霉素44~1000PPM,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各100PPM,林可霉素200PPM,环丙沙星150PPM等一至两种药物拌料。③对隔离的病猪,能吃料者按以上方法处理,不吃料或食欲差者,可改于水中加阿莫西林200克/吨水,并肌注沙星类药物或30%普乐健注射液3.5~7.0毫升/10千克体重。④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尤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预防免疫工作。⑤免疫:预防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在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注射一次。  来源:中国畜牧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副猪嗜血杆菌病
出处:中国畜牧报 作者:谢艳芳 发表日期:2005-12-20 阅读次数:  

--------------------------------------------------------------------------------


  本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5-8周龄的猪最易感染和发病的;临床上以呼吸道症状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流行病学发病日龄本病可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5-8周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但多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及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
  诱因天气骤变、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潮湿拥挤及暴发其它病毒或细菌性疾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猪表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厌食、呼吸困难、部分病例皮肤发紫、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病程稍长的病例表现消瘦、皮肤苍白、生长缓慢。
  母猪表现流产、母性行为下降、慢性跛行及公猪慢性跛行。
  剖检变化剖检表现肺部、心脏表面、腹腔及关节表面纤维素性渗出,关节肿大,病猪消瘦,皮下及肺部水肿等症。
  预防在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但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因此,药物预防成了预防本病的有效途径,远征公司的舒林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组方一:多福先2-3mg/kg体重、地塞米松、冰锋,一天一次,连用四天;饲料中可用舒林250-1000克/吨饲料,连用五天。环境消毒可用副嗜杆消消毒剂进行消毒,发病时一天一次,连用一周。
  组方二:强效来必信50kg体重用本品一支,零点50kg体重用本品一支,一天一次,连用三天;饲料中可用舒林250-1000克/吨饲料,连用五天。环境消毒可用副嗜杆消消毒剂400倍稀释进行消毒,发病时一天一次,连用一周。
  组方三:舒它林100kg体重用本品一支,冰锋100kg体重用本品一支,如有厌食可配合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1,也可配合VC,炎热-100进行辅助治疗;饲料中可用舒林250-1000克/吨饲料,连用五天。环境消毒可用副嗜杆消消毒剂400倍稀释进行消毒,发病时一天一次,连用一周。
  组方四:万福林60kg体重/支、地塞米松、VB1、零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饲料中可用舒林250-1000克/吨饲料,连用五天。环境消毒可用副嗜杆消消毒剂400倍稀释进行消毒,发病时一天一次,连用一周。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猪流行性感冒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治疗  



日期:2007-10-12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王华听

--------------------------------------------------------------------------------

  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发病情况

  山西省乡宁县白马桥乡杨某饲养40余头猪,其中育肥猪18头,架子猪11头,其余为子猪。因畜主采用的是泔水饲养方式,养殖也不太完善,饲养管理水平比较差。在今年7月中旬,猪群突然发病,食欲减退或废绝,发烧,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关节有些跛行或不支力,畜主发现死亡1只就及时打电话请我们过去诊治。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肌肉疼痛,不愿站立,眼和鼻有黏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个别病猪关节疼痛,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

  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猪群为流行性感冒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营养需求,定时清洁环境卫生,对已患病的猪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2.清开灵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按每千克体重0.2毫升-0.5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

  3.在饲料中混入抗病毒Ⅰ号粉(400千克料/袋)+强力霉素300ppm,混合均匀。连续拌料10天;同时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3天后全群恢复健康。

  小结

  本次猪群发病是由于气候变化,畜主饲养场圈舍简陋,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猪群发生流行性感冒,同时因病情时间稍长,以致病猪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对患猪要早发现,早治疗,且要按疗程用药。

  (作者单位:山西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摘自:2007.09.02.05版《中国畜牧兽医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猪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 作者:曹松嵘    转贴自: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文章录入:cnvet ]



    母猪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发病情况:广东一规模猪场,断奶仔猪发病率30%,死亡率10%。


    发病症状:断奶后约10天开始发病,毛色粗乱,皮肤苍白,慢慢消瘦,咳嗽,喘气,死亡后部分仔猪皮肤程黄色。临床解剖主要为,血液凝固不良,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症状。



        初步诊断为: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治疗方案:乎比治3公斤/吨+泰乐新1公斤/吨饲料,连续饲喂3天,然后,乎比治2公斤/吨+泰乐新500克/吨。连续使用7天。



        治疗效果:病情迅速好转。原来每天死亡5-7头仔猪,使用以上药物之后,连续观察10天仔猪死亡数仅为2头。



        种猪保健:由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猪场老板采用以下方案对全场种猪进行保健:乎比治2公斤/吨+泰乐新1公斤/吨,连续饲喂7天。
结果统计:使用以上药物保健3天时,开始发生产房母猪提前1-2天产仔的现象,4-7天所有母猪都提前2天产仔,第8天开始,所有母猪恢复正常产仔时间。




         结果分析:



1、 该猪场为附红细胞体严重感染猪场。
              

2、 母猪血液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比例较高。
            

3、 泰乐新对附红细胞体非常敏感2-3天,即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4、 发生母猪提前产仔的原因: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破粹,血液输送营养的能力下降,而产前母猪需要大量的营养提供给仔猪,当产前2天母猪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给仔猪时,则发生母猪提前2天分娩的现象,7天之后母猪血液红细胞数量基本恢复正常,营养供应充足,分娩时间恢复正常。
            

5、 附红细胞体感染严重的猪场可能会引起出生仔猪体重偏低。
            

6、 对于猪场种猪附红细胞体的预防工作不可忽视,需平时对附红细胞体作好预防工作,最好每季度添加泰乐新1公斤/吨饲料,连续饲喂7天。
              

7、 对于附红细胞体感染非常严重的母猪群,采用泰乐新保健时,最好采用500克/吨饲料,连续饲喂30天,以便血液中新生红细胞数量短时间内不会严重低于因红细胞破粹而减少的数量,此时即可起到治疗母猪附红细胞体的作用,又可以避免母猪发生提前分娩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副猪嗜血杆菌病
--------------------------------------------------------------------------------
作者:周彬   ( 2007年 11月 12日 )  
  近期笔者通过走访基层养殖场发现,副猪嗜血杆菌已成为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病的存在使得猪舍疾病更难以控制。下面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对此病再作简单分析。
  发病特点
  一般呈接触性、散发性发生并且发病缓慢,一旦猪群中有症状时说明本病已经感染整群。
  副猪嗜血杆菌往往和圆环病毒同时存在,并且有一定的共性,抵抗力强的个体虽感染却不表现症状,但是持续向外排毒。
  猪群中有症状猪的治疗只能采取口服以外的方式给药,制约了全群投药来保持整齐度。
  只有头孢类药物对其有作用。
  临床症状
  母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感染发病时可引起流产,后备母猪可表现跛行,僵直,关节和肌腱处轻微肿胀。
  哺乳子猪的症状一般以慢性感染为主。急性感染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苍白,耳稍发紫,吃奶正常的子猪可能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肚胀,关节炎。
  断奶子猪表现为迅速沉郁或突然死亡,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肚子发胀,不愿站立,伴发神经症状。
  特征性表现为生长不良,衰弱,被毛粗乱。
  生长猪表现为发热,咳嗽,轻微的脑膜脑炎,关节炎,跛行,肺炎,心包炎,腹膜炎。
  控制要点
  严格消毒,并做到少串圈或串圈消毒。
  母猪产前药物保健。
  子猪出生保健。
  断奶子猪药物预防净化隐性疾病。
  具体措施
  猪场每周定期消毒,病荃灭、碘福龙、BBS消毒王交叉消毒,每周一次。
  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天每吨饲料里加入进口氟苯尼考氟尼康200克、50%黄芪多糖250克~300克。
  子猪出生后1天、7天、14天、28天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进行四针保健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断奶子猪每吨饲料内拌入百佳美1000克、圆蓝芪效康1000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副嗜血杆菌  
2007-08-07 16:21:04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猪副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是革拉泽氏病的病原体,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疾病。防治该病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疫苗,应用抗生素效果也较差。由于我国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目前,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上海、福建、山东、河北、广东等省市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相当惨重,已经成为养猪业中危害性相当大的疾病,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流行情况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等)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传播,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危害2周龄至4月龄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多发。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死亡率达50%。猪副嗜血杆菌作为共栖菌而成为继发性病原菌,常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毒及猪流感病毒等感染后继发感染,甚至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死亡率增加。

症状及病变

繁殖母猪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2-8周龄仔猪感染发病可呈典型症状,同其他呼吸道疾病类似,主要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但一般猪场以慢性型为主。
  急性型病猪体温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气喘,咳嗽,反应迟缓,呼吸困难,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关节肿胀、跛行、步态僵硬,同时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3天左右死亡。急性感染病例存活后会`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跛行、仔猪和育肥猪遗留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

慢性型通常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猪消瘦虚弱,被毛粗乱无光,皮肤发白,咳嗽,呈腹式呼吸,关节肿大,严重时皮肤发红,不能站立,耳朵发绀,少数病例突然死亡。

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胸腔、腹腔浆膜及肺部发炎,胸腔内有大量的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多数为间质性肺炎,部分有对称性肉变。单个或多个浆膜面损伤,有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包括心包膜、腹膜、胸膜、脑膜和关节膜(主要是腕关节和跗关节)等,通常以不同的组合存在,较少单独发生。

诊断

可以通过病史调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做出初步诊断。细菌的分离培养对确诊是必要的,但是此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而且病料超过24小时之后就很难分离到该菌。将病猪的鼻腔、肺脏、胸膜、胸腹腔积水、心包积液、心血、关节液和脑组织等病料,首先在TAS培养基上划线接种,37℃培养48小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将可疑菌的单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于无NAD的血平板上,37℃培养24-48小时,如果看到“卫星生长现象”,且无溶血现象,即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补体结合实验、间接血凝实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血清学方法诊断结果不一致且不准确,最近出现的PCR诊断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从临床样品中检测猪副嗜血杆菌的灵敏性。该方法检测到了每毫升100CFU的细菌,其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的细菌分离法。该PCR方法主要应用之一就是确定发病猪场中全身感染的流行情况,通过无菌拭子采集的样品可在24小时内得出结果。而且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对经常从猪体内分离出的15种细菌所提取的DNA样品所作检测的结果全为阴性,因此可作为诊断该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预防

由于本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因此`饲养管理的改善可降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如注意环境卫生,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确保饲料的质量,减少应激等。早期断奶不能完全控制该病,因为研究表明一周龄以前的仔猪也可能分离出该菌。

使用商品疫苗或自家疫苗可以控制猪副嗜血杆菌感染,但是血清型的多样性以及占很大比例的不能分型的菌株影响了对具有高效交叉保护力疫苗的研制。母猪接种猪副嗜血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仔猪的早期感染,因为母猪接种后可对4周龄以内的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初产母猪产前40天首免,产前20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威胁严重的猪场,仔猪也要进行免疫,首免10日龄,15天后加强免疫1次。自家灭活苗的保护可能更有针对性,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主要是因为分离到的猪副嗜血杆菌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或不是主要的致病血清型。

治疗

猪只一旦出现严重感染,治愈的可能性很小,药物治疗的意义不大。注射给药是最好的方式,同样成分的药物口服给药常不见效果,所以常采用肌肉注射金诺米先0.1ml/kg,福美康0.2ml/kg,普易治 0.3ml/kg,三者配合使用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大多数猪副嗜血杆菌也对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以及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糖酐类、壮观霉素和洁霉素有抵抗力。本病在治疗上极易误诊,所以预防至关重要,很多养殖户反映,用速康的效果非常理想,可全期或间断性添加。
发表于 2007-12-26 12: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我保存了好好研究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0%。



兽药: 0731-7807788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主要剖检病变表现为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败血症,在不出现典型的浆膜炎时就呈现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乃致死亡。副猪嗜血杆菌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早在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就发现了副猪嗜血杆菌与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之间的联系。此后,在大量从临床病料中分离细菌的基础上,人们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由于饲养技术的调整进行不当,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年来,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上海、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其损失相当惨重。

病原学

Glasser(1910)首次报道了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之间的联系。起初Hjarre和Wramby(1943)将病原体称为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而Leece(1960)将病原体称为猪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 swine)。在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它卟啉类物质)的基础上,该菌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目前,在巴斯德菌属中,副嗜血杆菌的分类学位置仍未确定,这是因为它与其它的嗜血杆菌种属之间缺乏核酸同源性,并且副猪嗜血杆菌菌株间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已有学者提出,在已确认的副猪嗜血杆菌中存在着不止一种的细菌类别。{mosgoogle}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副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致丝状的菌体,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通常可见荚膜,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NAD或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它卟啉类物质),脲酶试验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可发酵葡萄糖、庶糖、果糖、半乳糖、D-核糖、麦芽糖等,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不出现溶血现象,培养24-28h之后在血液培养基上呈小而透明的菌落。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血清分型方法,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种血清型,另有20%以上的分离株不能分型。各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其中血清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患猪归于死亡或处于濒死状态;血清2,4,8,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死亡率低,但出现败血症状,生长迟滞;血清3,6,7,9和11型感染猪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根据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班牙等国家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血清4,5和13型最为流行。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0%。以前,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被当作应激反应引起的猪散发性疾病。然而,在SPF动物或高度健康的畜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引入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过去几年,我们观察到,在卫生条件很好的猪场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样地,受影响动物的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行了不同的断奶策略。目前,在不同的畜群中混养猪,或在猪群中引入新饲养的种猪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是个严重的问题。

对于猪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病情的临床表现。另外,一些最新报道指出,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因素。

发病机理

呼吸道中的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表面纤毛活动的显著降低,损伤纤毛上皮,引起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丢失以及鼻粘膜和支气管粘膜细胞的急性膨胀,粘膜的损伤可能会增加细菌和病毒入侵的机会。然而,一些菌株的毒性相当大,气管内接种不足100菌落形成单位,就会引起全身病变,对于初乳缺乏症(CDCD)猪则会导致几天内死亡。在猪感染的早期阶段,菌血症十分明显,肝、肾和脑膜上的瘀斑和瘀点构成了败血症损伤;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毒素;许多器官出现纤维蛋白血栓。随后,在多种表面出现典型的纤维蛋白化脓性多浆膜炎、多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在高度健康的猪群,发病很快,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即使应用抗菌素治疗感染母猪,分娩时也可能引发严重疾病。在通常的畜群中,哺乳母猪的慢性跛行可能引起母性行为极端弱化。总之,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

肉眼可见的损伤主要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这些浆膜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这些损伤也可能涉及脑和关节表面,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在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和较少量的巨噬细胞。副猪嗜血杆菌也可能引起急性败血症,在不出现典型的浆膜炎时就呈现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乃致死亡。另报道,副猪嗜血杆菌还可能引起筋膜炎和肌炎,以及化脓性鼻炎等。

诊断

疾病诊断通常建立在畜群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尸体解剖的基础上,细菌的分离培养对确诊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成功,这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十分娇嫩,相对于标本中同时可能出现的其它细菌,难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据报道,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真实的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部分原因是由于不能确认采集来的标本中是否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研究人员不仅要对有严重临床症状和损伤的猪进行尸体剖检,还要对处于疾病急性期的猪在应用抗菌素之前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细菌分离培养最好选择浆膜表面物质或渗出的脑脊髓液及心脏血液,即使损伤轻微或不明显也要这样做。尽管常规诊断有些困难,但在加有抗菌素的选择培养基上接种以后,用特殊的稀释技术可成功地在从呼吸道采集来的标本中培养出大量细菌。现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已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技术,可对该病作出迅速的诊断。
用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可将副猪嗜血杆菌从其经NAD或V因子依赖的微生物中鉴别开来。有时其它的NAD依赖的细菌(L类嗜血杆菌,猪放线菌,吲哚放线菌)会被误认为嗜血杆菌,这些细菌在鼻窦,扁桃体或肺脏中大量存在,但只有较低的致病力。

在一个猪群中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几个菌株或血清型并非少见,甚至在单个猪上的不同标本中也可发现不同的菌株或血清型。由此,全身各处或大损伤点分离是唯一能保证所分离出来的细菌在病程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在血清学的实验室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血清学的分型严格要求研究者熟知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以及感染和接种的免疫反应,这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中才能做到。

鉴别诊断要将副猪嗜血杆菌与败血性细菌感染相区别,能引起败血性感染的细菌有链球菌、猪丹毒丝菌、猪放线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埃希氏大肠杆菌等。另外,3-10周龄猪的支原体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能出现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相似的损伤。只有熟悉了其它病毒和细菌病原之后,才能认清副猪嗜血杆菌在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这些病原体可能在多因子疾病的病程中产生影响。

治疗

抗生素预防或口服药物治疗对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暴发可能无效。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药物预防,而不仅仅只是对那些表现出症状的猪用药。可以选用青霉素治疗,但有报道说,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日渐增强。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也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大多菌株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预防和免疫

鉴于1周龄前的仔猪鼻粘膜就可能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寄生,因而仅通过早期断奶来消除该菌不可能取得成功。通过抗菌素来控制因感染副猪嗜血杆菌而引起的疾病,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将副猪嗜血杆菌彻底消除出猪群也许并不可取,因为在这之后混养于无病原猪群的带菌猪和生产后期潜伏有副嗜血杆菌的猪,可能引起全群猪发病,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向一个猪群中引入健康状况不同的新猪群时,应当隔离饲养并维持一个足够长的适应期,以使那些没有免疫接种但有感染条件饲养的猪群建立起保护性免疫力。

母代的免疫力和天然的免疫力是控制疾病过程的关键性因素。预先让猪接触无致病力的副猪嗜血杆菌株,以培养其结后来的有毒菌株刺激的抵抗力。母猪接种后可对4周龄以内的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这时再用含有相同血清型的灭活苗激发小猪的免疫力,对断奶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由于该菌的败血症特性,抗体很可能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

疫苗的使用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造成损失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在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应用极广泛。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已成功研制出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大量报道指出,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也有少数使用灭活菌苗预防失败的事例,这可能是由于病程中出现的菌株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护。已有的资料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Miniatis et al.,1991)。因此,在一个给定的地区,清楚地知道最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虽然交叉保护是对商用灭活苗的基本要求,但是猪特异性灭活菌可能因为猪群中存在不止一种菌株或血清型而缺乏功效,也可能因为后来猪群中引入了新的菌株而失去功效。现已证明,有毒力的菌株可能不受相同血清型的无毒菌株激发保护而致病,甚至同源菌株的激发对其也无济无事,这表明保护性抗原与毒性因子或型特异性抗原并不一致。
如同对异源性血清型的交叉保护一样,相同血清型的不同菌株可激发免疫力,这种交叉保护的功效已通过含血清型4和5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菌苗得到证实。研究已证明,代表几种血清型和非血清型的菌株都有毒力,由于菌株致病力的差异,以及当前对保护性抗原和毒性因子缺乏深刻的认识,还不可能有一种灭活菌苗同时对猪所有的致病株产生交叉保护力。副猪嗜血杆菌的控制方案可能包括免疫疫苗接种和抗菌素处理,但也应当加强饲养管理,以减少或消除其它呼吸道病原,如提前断奶,减少猪群流动,杜绝猪生产各阶段的混养状况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2: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小型猪场陆续产仔四窝,共产仔48头,仔猪多于7至8日龄发病,并3至5日内死亡,共死亡24头。期间,畜主曾用林可霉素和磺胺嘧啶治疗,但无疗效。

临床表现


兽药: 0731-7807788
病仔猪体温升至41℃左右,咳嗽,呈腹式呼吸,拉稀,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常将四肢屈于腹下。病猪哺乳能力差或不能哺乳,消瘦,皮肤轻度发绀,最终衰竭死亡。母猪及育肥猪未见异常。?

病理变化

病猪皮肤发绀,尤以耳背面最为明显。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有波动感,关节腔内有红色渗出液。心包膜内有奶酪样渗出物,心包膜与心脏严重粘连,不能分离。肺小叶出血,部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膜粘连。肾包膜下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大理石外观。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有出血点。?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  扑杀病仔猪,取包膜渗出物、关节腔渗出物、肠系膜淋巴结、肺、脾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极浓染的球杆状,间有长而弯曲丝状菌体,菌体形态表现明显的多形性。上述组织中,以心包膜和关节腔渗出物细菌最为密集。?

3.2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猪的心包膜渗出物、肠系膜淋巴结、关节腔内容物、肺、脾,分别接种于血(兔脱纤维血)平板,普通肉汤和营养琼脂,37℃培养,24 h后,上述培养基均未见细菌生长,48 h后,仅见血平板上有少量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生长,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

3.3  培养特性试验  将鲜血平板分为两半,将分离的细菌在两半上划线接种,然后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其中的半部划线接种,37℃培养48 h,结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线两侧有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的菌落生长,其生长发育良好,而在另半部则生长发育不良,菌落稀少,呈现出明显的“卫星现象”。将细菌接种于犊牛鲜血平板,37℃培养48 h,未见到溶血现象。将病菌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平板和经高压加热(120℃ 30 min)的巧克力琼脂平板,于37℃培养48 h,细菌在高压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发育良好,而在普通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不良。

3.4  生化试验  将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和甘露醇,M.R.、V?P、醋酸铅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3.5  药敏试验  将细菌纯培养物接种于高压巧克力琼脂平板,用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药敏纸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01102),37℃培养48 h,结果该菌对氨苄青霉素高敏;对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林可霉素、链霉素低敏。

临床控制

经综合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后,立即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余下的24头仔猪(含13头无症状仔猪)全部用药注射,每头每次使用氨苄青霉素0.5 g,地塞米松2 mg,氨基比林2~3 ml,每天2次,连用5天。凡有严重关节炎者,将上述药物混合后,一半肌肉注射,另一半注入关节腔。新生仔猪于4日龄开始按上述剂量减半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进行预防。产房每天消毒2次,连续一周。经过上述处理,除1头病仔猪死亡外,其余23头全部康复,连续观察3周未再出现新病例,疫情得到控制。

小结与讨论

5.1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跛行、关节肿胀、共济失调、疼痛等,剖检变化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根据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本次疫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据资料记载,副猪嗜血杆菌引入猪群后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并可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本次疫情仅见哺乳仔猪发病,未见母猪和育肥猪发病,其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5.2  与嗜血杆菌属的其他细菌相比,副猪嗜血杆菌对生长要求较高,因此,在分离培养时要加入脱纤维血液,培养时间不能少于48 h,进行纯培养时最好使用高温(120℃ 30 min)处理的巧克力琼脂。?

5.3  副猪嗜血杆菌存在多个血清型,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临床用药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另外,副猪嗜血杆菌可存在于1周龄前的仔猪体内,故治疗时要对全群进行用药,阻止处于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的猪出现临床症状,这样才能控制本病进一步发生和蔓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8 23: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