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93|回复: 12

[动物福利]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rar

41.64 KB, 下载次数: 51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2-8 1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标准的一整套何处可以归纳?
发表于 2007-12-8 10: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资料。

最起码”有法可依“了,”有法必依“就是另一回事了呵呵,很多东西国家是都应有标准的。
发表于 2008-1-2 1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看!!!!!!!!!!
发表于 2008-1-2 1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门卫 的帖子

可以看的,word形式的。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GB14923-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
    2  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
    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2.1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2.1.1  定义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
发表于 2008-1-10 1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动物福利关系大吗?!3: !3: !3:
发表于 2008-1-14 08: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gylwj 于 2008-1-10 13:17 发表
和动物福利关系大吗?!3: !3: !3:


和实验动物的福利还是有点关系的。
发表于 2008-2-28 21: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有一些关于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
可惜我不知道如何上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发邮件,jtaosung@163.com
如果需要多的话我会上传的
发表于 2008-6-23 1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GB 14922.2-2001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在GB 14922-1994《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的基础上,与寄生虫学监测等级的有关内容分开,形成的独立标准。
   本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与寄生虫学等级对应,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微生物学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和无菌级,取消了普通级。豚鼠、地鼠和兔仍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级。相应增加了犬和猴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
   本标准对取样数量作了重新规定。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决定取样数量,改变了过去按动物等级取样的做法。兔、犬、猴等较大动物可以活体取样,不必处死动物,因此取样数量也没有减少。
   本标准对必须检测和必要时检测作了限定性说明:“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怀疑有本病流行、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本标准从3个方面对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删除原标准列出、但实际检出率极低或很少检出的项目(如:实验小鼠、大鼠不检测多杀巴斯德杆菌);增加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嗜肺巴斯德杆菌由清洁级调为SPF级必须检测项目),使不同动物各等级检测项目更加合理。
本标准及其相关配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4922-19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争鸣、田克恭、李红、黄韧、屈霞琴、范薇。
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Laboratory animal─Microbiological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GB 14922.2-2001
                                                           代替GB 14922-199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包括: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豚鼠、地鼠、兔、犬和猴;清洁级及以上小鼠、大鼠。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926.64─2001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3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3.1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CV)animal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3.2  清洁动物  clean(CL) anima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animal
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3.4  无菌动物 germ free (GF)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
4         检测要求
4.1  外观指标
   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4.2  病原菌指标
病原菌指标见表1、表2和表3。
4.3  病毒指标病毒指标见表4、表5和表6。

                                表1 小鼠、大鼠病原菌检测项目
     

                         表2 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

                     表3 犬、猴病原菌项目
  
                            表4 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
   
                        表5 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
   
                          表6 犬、猴病毒检测项目
   
5 检测程序
5.1 检测的动物应当日按细菌、真菌、病毒要求联合取样检查。
5.2 检测程序:
     
6      检测方法
按GB/T14926.1-14926.64─2001中的规定分项进行。
7    检测规则
7.1 检测频率
7.1.1 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7.1.2 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7.1.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7.1.4 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当-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7.2 取样要求
7.2.1 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
7.2.2 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7。
                         表7 实验动物不同生产繁殖单元取样数量
      
7.3 取样、送检
7.3.1 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例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
7.3.2 动物送检容器级别要求编号和标志,包装好,安全送达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名动物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
7.3.3 去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
7.4 检测项目分类
7.4.1 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7.4.2 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8   结果判定
在检测的各个等级动物中,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
9  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验结论等项内容。
发表于 2008-6-23 17: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GB 14924.1—2001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从GB 14924—1994《实验动物   全价营养饲料》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标准。
为了强调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的质量要求,统一对检测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及运输的要求,形成了本标准。
本标准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分成维持饲料和生长、繁殖饲料。
    本标准及其相关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4924—19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源、张瑜、苏卫、刘素梅、郑陶、周瑞华、刘秀梅。
本标准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GB 14924.1—2001
  Laboratory animals—General quality standard for formula feeds     代替GB 14924—199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包括: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等级分类、检测顺序、检测要求、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兔、豚鼠、地鼠、犬和猴的配合饲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T 5918—1997   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9—1988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T 10647—1989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GB /T 10648—1999  饲料标签
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 /T 14699.1—1993  饲料采样方法
GB  14924.2—2001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GB  14924.3—2001  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配合标准
GB  14924.4—2001  实验动物   兔配合标准
GB  14924.5—2001  实验动物   豚鼠配合标准
GB  14924.6—2001  实验动物   地鼠配合标准
GB  14924.7—2001  实验动物   犬配合标准
GB  14924.8—2001  实验动物   猴配合标准
GB /T14924.9—2001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GB /T 14924.10—2001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氨基酸的测定
GB /T 14924.11—2001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维生素的测定
GB /T 14924.12—2001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
GB /T 17890—1999    饲料用玉米
NY /T 115—1989      饲料用高梁
NY /T 116—1989      饲料用稻谷
NY /T 117—1989      饲料用小麦
NY /T 118—1989      饲料用皮大麦
NY /T 119—1989      饲料用小麦麸
NY /T 122—1989      饲料用米糖
NY /T 130—1989      饲料用大豆饼
NY /T 131—1989      饲料用大豆粕
NY /T 132—1989      饲料用花生饼
NY /T 133—1989      饲料用花生粕
NY /T 134—1989      饲料用黑大豆
NY /T 135—1989      饲料用大豆
NY /T 136—1989      饲料用豌豆
NY /T 140—1989      饲料用苜蓿草粉
SC /T 3501—1996     鱼粉

1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生长、繁殖饲料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diets
适用于生长、妊娠和哺乳期动物的饲料。
1.2    维持饲料  maintenance diets
适用于生长、繁殖阶段以外或成年动物的饲料。
3.3配合饲料  formula feeds
根据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配方经工业化生产的均匀混合物。

2         质量要求总原则

4.1 在配制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时,各种原料和添加剂的各项营养指标应采用实测值数据。
2.2    营养指标均以90%干物质为基础,卫生指标以88%干物质为基础。
2.3    各项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指标均为配合饲料中的总含量。
2.4    感官指标
配合饲料应混合均匀,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
2.5    配合饲料产品的混合均匀度应不大于10%。
2.6    营养成分指标
各种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营养成分指标应分别符合GB 14924.3~14924.8中的规定。需要消毒灭菌的配合饲料,应根据不同消毒灭菌方法可能造成某些种营养成分的损失,适当地提高相应营养成分的含量,保证配合饲料在消毒后和饲喂前符合GB 14924.3及14924.8的规定。不得掺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药物及添加剂。

3        饲料原料质量要求

5.1  本标准所指的饲料原料是指为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的单一饲料原料。不包括饲料添加剂。
5.2  饲料原料均应符合下列相关饲料原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质量指标。
    GB /T 17890—1999    饲料用玉米
NY /T 115—1989      饲料用高梁
NY /T 116—1989      饲料用稻谷
NY /T 117—1989      饲料用小麦
NY /T 118—1989      饲料用皮大麦
NY /T 119—1989      饲料用小麦麸
NY /T 122—1989      饲料用米糖
NY /T 130—1989      饲料用大豆饼
NY /T 131—1989      饲料用大豆粕
NY /T 132—1989      饲料用花生饼
NY /T 133—1989      饲料用花生粕
NY /T 134—1989      饲料用黑大豆
NY /T 135—1989      饲料用大豆
NY /T 136—1989      饲料用豌豆
NY /T 140—1989      饲料用苜蓿草粉
SC /T 3501—1996     鱼粉
5.1   在实验动物配合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执行其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得使用药物添加剂。
5.2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饲料原料不得使用菜籽饼粕、棉籽饼粕、亚麻仁饼粕等含有有害毒素的饲料原料。
5.3  饲料原料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被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饲料原料。
   
6    检测规则
6.1       配合饲料按外观指标GB 14924.9~14924.12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检验。出厂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6.2       产品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 出厂检验
6.2.1.1    出厂产品的检验以同批原料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6.2.1.2    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指标和常规营养指标。
6.2.2 型式检验
6.2.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配方、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感官指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卫生指标。
6.2.2.2    申请新产品时,还应增检的项目为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指标。
6.3       采样方法
按GB/T14699.1的规定执行。
6.4       判定规则
6.4.1质量检验中如单项营养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可取同批样品复验。复验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
合格。
6.4.2判定值范围以检测方法误差的2倍计。
6.4.3微生物检验中的不合格指标不得复检。

7  标签

7.1       基本原则
7.1.1标签标注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7.1.2标签所标示的内容必须真实,并与产品的质量及质量标准相一致。
7.1.3标签内容的表述应以通俗易懂、科学、准确并易于为用户理解掌握。不得使用虚假、夸大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更不得以欺骗性描述误导消费者。
7.2 标签必须标示的基本内容
7.2.1配合饲料名称
7.2.1.1配合饲料产品应按GB/T 10647中的有关定义,采用表明饲料真实属性的名称。
7.2.1.2需要指明饲喂对象和饲喂阶段的饲料,必须在名称中予表明。
7.2.1.3使用商标名称、牌号名称、性状名称时,必须同时使用本标准7.2.1.1规定的名称。
7.2.2产品标准编号
    标签上应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执行的企业标准须经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7.2.3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和卫生指标
7.2.3.1标签上标明的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和卫生指标必须与该产品所依据标准的指标一致。
7.2.3.2配合饲料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的项目规定:
    应标明常规营养成份(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维生系、氨基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
7.2.3.3标签上应按GB 14924.2的规定,标明产品的卫生质量,如农药等化学污染物,黄曲霉毒素B1及微生物指标。
7.2.4 原料组成
     标明用来加工配合饲料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
7.2.5 标签上应标有“本产品符合GB 13078和 GB 14924.2”字样,以明示产品符合饲料及配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7.2.6 使用说明
     标签使用说明应包括,适应使用对象,使用阶段、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
7.2.7 净重
     标签应在显著位置标明每个包装中配合饲料的净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克(g)、千克(kg)或吨(t)表示。
7.2.8 生产日期
     生产日期采用国际通用表示方法,如2000-02-01,表示2000年2月1日。
7.2.9 保质期
7.2.9.1 保质期的单位用月表示。必要时也可注明保存期。
7.2.9.2 注明贮存条件及贮存方法。
7.2.10 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标签上必须标明与其营业执照一致的生产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7.2.11 其他
     标签上可以标注企业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如商标、生产许可证号、质量认证的标志等。
7.2       基本要求
7.2.1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分离。
7.2.2标签的印制材料应结实耐用,文字、符号、图形清晰醒目。
7.2.3标签上印刷的内容不得在流通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脱落,必须保证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时清晰易辨。
7.2.4标签上必须使用规范的简体汉字,可以同时使用有对应关系的汉语拼音及其他文字。
7.2.5标签上出现的符号、代号、术语等应符合最新发布的国家法令、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7.2.6标签中所用的计量单位,必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常用计量单位的标注按GB/T 10648—1999的附录A执行。
7.2.7一个标签只标示一个饲料产品,不可在同一个标签上标出其他数个产品。

8             包装
8.1       配合饲料至少应有两层包装,内层为牛皮纸袋,外层为加有塑料内衬的编织袋、纸盒或塑料袋。
8.2       包装应符合实验动物的卫生和安全要求。
8.3       包装用的塑料袋应符合GB 9687、GB 9688、GB 9689中的卫生要求。
8.4       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包装(或真空包装),必须经高压蒸汽消毒灭菌或钴60照射。

9             贮存、运输

9.1       贮存
配合饲料产品应放在通风、清洁、干燥的专用仓库内,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配合饲料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为三个月(梅雨季节为两个月)。
9.2       运输
配合饲料产品在运输中应防止包装破损、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0: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