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9|回复: 4

养猪生产新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 16: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猪生产新方式
Alternative Growth Strategies
Mike Ellis 博 士 著
前言
总的来看,世界各地的养猪生产方式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大多数情况下,商品代猪群由母猪和去势公猪所组成,当它们的体重达到100-120千 克而未达性成熟时便被屠宰。另外,繁育群主要是由各个胎次不同的母猪所组成。除了这种主要的生产方式外, 在一此地区还有另外不同的方式,例如:肥育的公猪可以不去势;猪的屠宰体重可以更大;头胎母猪生下第一窝并断奶后可将其屠宰作肉用,这就是所谓的“头胎母猪作肉用”生产方式。这些替代的生产方式的优缺点将在本章中予以讨论。
肥育公猪不去势
不去势公猪的应用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养猪方式中,作商品肥育用的公猪出生后不久就被去势,以便消除它们的性行为,防止它们性成熟后带来一些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人们早就认识到,与去势公猪相比,不去势公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明显要 高一些。因此,许多养猪界人士对生产和利用不去势公猪感兴趣。最近一些年来,由于猪的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改良,肥育猪的屠宰年龄降低,因此在许多地区,不去势的肥育公猪即使到了屠宰体重也不会带来由于性行为而产生的生产管理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不去势公猪的唯一限制因素是公猪肉中的膻味,它的肉会散发 出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味道。事实上,不去势公猪用于肥育生产已在一些国家进行,如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英国等。在这些国家中,猪的屠宰体重较低,因而公猪肉中产生膻味的可能性较小。不过,在一些猪的屠宰体重较大和/或猪肉出口贸易十分重要的国家中如丹麦、荷兰,肥育公猪仍然是被去势的。所以,可以这样说,限制不去势公猪应用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对公猪肉气味的厌恶。现在,世界上已广泛开展专门研究,以求找到消除公猪气味的方法和技术。
不去势公猪的优点
不去势公猪与去势公猪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它的瘦肉生长速度较高,因而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也较高。故不去势公猪的生产成本较低,而胴体瘦肉较多,价值高于阉公猪。表18.1 列 示了不去势公猪与去势公猪的相对性能比较数据。不去势公猪的食欲低于去势公猪,二者间的生长速度随饲养制度不同而异。从表中可见,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不去势公猪和去势公猪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这是因为去势公猪的采食量较高所致。但在限制饲养的条件下,这两种猪都给予相同数量的饲料时,不去势公猪的生长速 度就高于去势公猪。总的来看,不去势公猪与去势的相比,瘦肉生长速度提高10-20%,胴体瘦肉率提高8-10%,饲料转化率提高约8%,饲料采食量减少10%。这样的差异意味着:如采用遗传育种的方法提高到这个水平,则需要化大约10年的时间。因此,商品猪场中如停止去势公猪就相当于在本群内进行了一次很大的遗传改良工作。目前不去势公猪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体重100千克或小于100千克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实际上,随着体重的增大,不去势公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特性比去势公猪还会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从50千克体重开始,不去势公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就明显超过去势公猪和小母猪,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大。另外,有迹象表明,三种性别猪(公、母、去势公)之间的相对差异与品种和遗传品系有关。
从不去势公猪和去势公猪之间的生产性能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这两种性别的猪达到最优的生产性能,它们应该有不同的营养标准。饲养方法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瘦肉生长速度和饲料采食量,这两种猪的饲养方法应该不同。生长肥育猪的营养标准的制定见CPIH-8。
不去势公猪的另一优势是可以减少去势所费的劳力,并可改善动物的利益。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生长和胴体优势相比,上述这两个优势不太重要,但也具有停止去势的吸引力。
表18.1  不去势公猪对去势公猪的相对生产性能的比较
(以去势公猪的性能为100)

自由采食
限制饲喂
每日饲料采食量
90
-
日增重
100
108
饲料转换率
109
108
屠宰率
97.5
99
背膘厚
70
80
胴体瘦肉率
110
108
瘦肉生长率
115
115
不去势公猪的缺点
从养猪者的观点看,不去势肥育公猪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不去势公猪的胴体和肉质却有不少缺点。不去势公猪应用的大多数研究是在英国进行的,其研究表明,不去势公猪带来的许多问题如皮肤损伤、出现DFD肉(即肉色变暗、变硬、变干,见CPIH-2)的发生率要高得多,这是在运输到屠宰场的过程中或关在屠宰场的待宰栏里,由于好斗公猪之间的争咬而产生的。另外,不去势公猪的胴体产量(屠宰率)较低(表18.1 ),胴体背膘通常较软(主要是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所致),组织易分离(特别是在脂肪和肌肉之间),猪肉加工后的产量也比较低。据说不去势公猪猪肉的嫩度和多汁性也较去势公猪差,虽然大多数研究表明这两种猪之间肉的嫩度和多汁性差异相对较小。不去势公猪 的胴体明显较瘦,因而可以认为,不去势公猪的这些缺点是由于其瘦肉率高而引起,而不是由性别本身的直接作用引起。换句话说,如果所生产的去势公猪也达到这么高的瘦肉率,那么它也会产生类似问题。不过,不去势公猪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产生的公猪肉的膻味的可能性很高,这一缺点是由于性别本身的直接作用,而不是由 于瘦肉率而产生的。
公猪肉膻味
公猪肉在烧煮过程中被加热时会散发出一种特征性的气味,这就是公猪膻味。它由两种主要成分所组成,即雄甾酮(5-α-androst-16-en-3-one)和粪臭素(3-methyl-indole)。雄甾酮带有一种“尿”似的气味,而粪臭素则带有一种“粪”似的气味,这两种物质都是亲脂性的,在脂纺组织中沉积,受热易挥发。大多数人对粪臭素十分敏感,很容易闻出。但对雄甾酮的敏感程度却因人而异。据报道,大约有15%的消费者不能闻出雄甾酮的味道,女人对这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高于男人。
雄甾酮是一种睾丸类固醇,与睾丸激素(雄激素)是 同步分泌的。它在脂肪中的沉积量会起变化。年轻公猪脂肪中雄甾酮含量的大多数变化主要与性成熟的程度、屠宰年龄的时间有关。随着公猪性成熟的到来,其血浆和脂肪中的类固醇含量急剧升高。所以,公猪肉气味的多少与屠宰时间的早晚有关。如果在公猪性成熟之前,其雄甾酮和其它类固醇的含量尚未上升前屠宰,那么猪 肉中就不太会有公猪膻味问题。反之,由于性成熟时,公猪体内的雄甾酮迅速增加,若在这时屠宰,公猪肉的膻味就会十分严重。从生产管理上看,有许多因素影响雄甾酮水平的高低,这些因素包括猪的基因型、年龄、体重、生长速度、性成熟前的营养、以及猪群的大小、群体内性别组成等,现在,人们已作了不少的研究,试 图找到降低雄甾酮和类固醇水平的方法和技术。据估计,脂肪中雄甾酮水平的遗传力约为0.30。通过 遗传选择降低雄甾酮水平的不少研究已经取得成功。但研究也表明,在雄甾酮降低的同时,与公、母猪繁殖及性成熟年龄有关的一些性状受到了不良的影响。除了通过选择外,还有另外不同的一些方法,如对年轻公猪进行免疫,以控制雄甾酮的生成或采用化学药物,以控制它的合成。至今,这些方法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一 种化学药品能有效地降低雄甾酮水平和公猪气味。
公猪肉中的粪臭素是在猪的大肠中,由于微生物对色氨酸的降解而产生的。虽然产生粪臭素和吲哚的微生物不同,但色氨酸是产生这两者的共同前体。减少粪臭素产生的一种技术是在大肠中创造合适的环境,以利于吲哚微生物的生长,这可以通过调节大肠pH值来实现。低pH值的环境特别适合粪臭素微生物的生长,而增加大肠中的pH值, 如增喂碳酸氢盐,可以提高吲哚的产生,从而减少粪臭素。另外,产生粪臭素的微生物是把色氨酸用作能量来源,而不是用作氮的来源,因此,如大肠中有另外的能量存在,那么这些微生物将先用能量,而不会先用色氨酸,色氨酸会被合成到微生物的蛋白质中。例如,在日粮中添加不会被胃和小肠消化的低聚糖,这些糖类到达 大肠后可以供给微生物作能量来源。研究表明,用难以消化的能量来源如甜菜浆在屠宰前只要饲喂七天,就可显著降低猪肉脂肪中的粪臭素含量。这一技术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公猪肉的气味是切实可行的。我们也注意到,除了公猪之外,去势公猪和小母猪的大肠中也同样产生粪臭素,因此,公猪脂肪中产生较高粪臭素的生理机 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解释这一现象的假设是:与去势猪和母猪相比,公猪产生粪臭素的水平较高,或是粪臭素较容易通过公猪的大肠壁被吸收到脂肪中。
粪臭素产生的多少也受到饲养条件的影响,最近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研究表明,关养在肮脏猪圈(猪粪堆积很多)内的猪比关养在干净猪圈内的猪,其脂肪中的粪臭素含量要高。这些研究者认为,粪便中产生的粪臭素会通过猪的皮肤或肺吸收进去,因此,肮脏猪栏中的猪会产生较高的粪臭素。
粪臭素和雄甾酮受热后都会挥发,因此,消费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烧煮时,或者乘热吃猪肉时,闻到公猪肉气味。而猪肉冷吃、或猪肉烧煮加工后再出售冷吃,这些问题就会小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猪肉中的粪臭素和雄甾酮会 在烧煮加工过程中挥发掉,减少了猪肉产品中消费者所遇到的不良气味。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观察表明,屠宰后放置一天的再测定的猪肉比屠宰后立即测定的,其膻味的含量通常要低一些。这一结果显示,猪肉中的粪臭素和雄甾酮在胴体还热时候会被挥发掉一部分。
为使不去势公猪的生产能更广泛地应用,其中一个条件是开发能在屠宰线上检测公猪气味的实用技术。现有一种已被小规模应用的技术是在屠宰线上使用电烙铁装置加热猪胴体的背部脂肪,然后客观测定加热后挥发出来的气味。 但这种技术难以大规模地用于现代化、高速度的屠宰线。因此,需要理想的自动化、主观性的检测方法。最近,丹麦已研制出一种屠宰线上用的检测装置,能快速测定胴体脂肪样本中的粪臭素水平。不过,目前尚无检测雄甾酮含量的屠宰线装置。只有开发出这种检测技术后,才有可能在屠宰线上测定所有产生公猪异味胴体。目 前,检测和减少公猪异味的研究仍在继续进行。如果生产不去势公猪经济效益高的话,这方面的研究肯定会取得成功,并最终导致全世界广泛应用和生产不去势的肥育公猪。
提高屠宰体重
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市场,猪的屠宰体重差异很大。从极端的角度看,鲜肉用猪的屠宰体重,英国低至60千克;而意大利的Pamar Ham市场则高达160千克。在许多国家如美国、荷兰及一些欧洲国家,一般的屠宰体重为110—120千克。
高屠宰体重的优点
提高商品猪屠宰体重的潜在优势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商品猪的生产成本分为两部分,即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仔猪购买费用;而可变成本包括诸如饲料、劳力、建筑、保健费用。屠宰体重的提高可以把固定成本分摊 给更大的体重,使每公斤屠宰体重所摊到的固定成本降低。例如,假设生产一头商品屠宰猪的固定成本为50美元,它的屠宰体重为100千克,那么每公斤所摊的固定成本为0.50美元;如果把屠宰体重提高到120千克,那么每公斤所摊的固定成本则降低到0.42美元。提高体重对于屠宰场也有好处,因为,屠宰的固定成本与猪的屠宰数量紧密相关。提高每头猪的体重就等于降低了每公斤猪肉产量的固定成本。所以,主要在屠宰场要求提高体重的压力下,近几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提高了商品猪的屠宰体重。
高屠宰体重的缺点
提高屠宰体重的主要缺点有:肥育猪超过一定体重后,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通常都会下降。最近在美国的Illinois大学进行了一次研究,探索60至160千克活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背膘厚度的变化规律。小母猪的研究结果见图18.1,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屠宰体重的提高,猪的性能发生十分典型的变化。从图中可见,在60-160千克体重期间,猪的采食量呈曲线增加,体重增加的速率逐步递减。日增重在100千克前增加,而后则降低。生长速度和采食量的变化也同时导致了饲料转化率的线性降低。从60千克至160千克,猪的背膘厚度从1.8cm左右增至4.5cm左右。因此,每单位体重的可变成本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上升,最终,随体重增加而节省的固定成本也被可变成本的上升所抵消。从分析可知,在这中间有一最佳的屠宰体重,这时的总生产成本(即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之和)为最低。在最佳屠宰体重之上或之下,每单位活重的总生产成本都会上升,导致生产利润降低。
图18.1  头胎母猪活体重对生长性能和背膘厚度的影响
除了考虑屠宰体重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外,生产者还必须考虑它对胴体销售价格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猪的售价是以胴体瘦肉含量为标准的。在大多数国家中,猪的胴体瘦肉率越高,售价也越高。总的来讲,随着屠宰体重的增 加,脂肪的沉积速度也增加,而胴体瘦肉率则呈下降趋势。脂肪沉积增加和瘦肉含量下降的速率与猪的基因型、性别、以及营养状况有关。在现代的瘦肉型猪种中,胴体脂肪含量的增加速率是比较低的;另外,与去势公猪或雌猪相比,不去势公猪的脂肪沉积量也较低。因此,这种类型的猪可以提高屠宰体重,并同样可产较多的 瘦肉。不过,由于屠宰体重的增加,公猪肉的气味问题更容易出现,限制了不去势公猪高屠宰体重在生产上的应用。虽然去势猪和雌猪的瘦肉生长速度差异不大,但雌猪的自由采食量较低,因此在自由采食的饲养条件下,雌猪体重增加后,胴体瘦肉率的下降速度较慢。
最佳屠宰体重(即该体重时的利润最高)根据生产状况而异,它决定于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仔猪的成本、该基因型猪的瘦肉生产潜力、饲料采食量、饲料利用率,另外还有饲料和饲养设施的成本、猪的售价。
近来,美国的Illinois大学进行了提高屠宰体重对生长和胴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两种基因型的雌猪和去势猪分别在100至160千克体重期间进行屠宰,这一屠宰体重包括了当前大多数国家的状况。研究结果(见表18.2)表明,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总的生长速度变化不大,饲料利用率下降,而胴体产量(屠宰率)提高。但胴体中的脂肪含量上升,瘦肉分割产量降低。
表18.2  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变化 (活体重100-160千克) a

屠宰体重每增加10千克引起的变化b
数量
平均值的%
平均日增重 (g)
+4
+0.5
饲料转换效率
-0.006
-2.2
屠宰率
+0.32
+0.4
第10肋背膘厚(mm)
+1.8
+5.7
眼肌面积 (cm2)
+1.8
+4.6
瘦肉分割产量(%)b
-0.32
-0.8
注:a性能测定从60千克开始一直到100-160千克屠宰
b指后腿、眼肌和胸部分割的瘦肉
高体重猪的肉质
提高屠宰体重后,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猪肉的品质,特别是肌肉的嫩度。人们通常认为,大龄猪比年轻猪的猪肉要老一些。当比较的年龄范围更大,这一结果更为确切。然而,对年龄差异不大、多数国家常用的屠宰体重进行肉 质的比较研究后,经常会发现结果不相一致。近来,在英国报道的一次研究中,比较80、100、120千克体重去势猪和雌猪的肉质。结果(表18.3)表明屠宰体重增加后,肌肉颜色、大理石纹的变化较小,但肉的嫩度下降较大。而在另一方面,最近美国进行的研究表明,屠宰体重在100-160千克之间,肌肉的滴水损失有较大的增加,而其它肉质参数包括肌肉嫩度变化较小(表18.3)。对这种肌肉嫩度不同的试验结果,其解释可能是两个试验中猪的生长速度有差异。在英国的研究中,试验猪有的是自由采食,有的是限制饲养,限制饲养的猪生长相 对较慢,屠宰年龄增加,因而肌肉的嫩度变差。相反,在美国的研究中,所有的试验猪都是自由采食,即使达到高体重,试验猪的生长速度仍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屠宰体重对肌肉嫩度的影响可能很小。
最佳屠宰体重
生产者采用的最佳屠宰体重多少为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屠宰场对胴体重量的需求。不过,在许多国家,屠宰场都会接受一定体重范围内的商品猪。如在美国,屠宰场接受的活体体重为100-130千克。在这种范围内,生产者可选择最符合他们自己情况的最佳屠宰体重。??
表18.3  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肉质性状的变化 (用背最长肌测定)

美国的研究a
英国的研究b
数量c
平均值的%
数量cd
平均值的%

-0.06e
+2.3
+0.05e
+0.2
大理石花纹
+0.02e
+0.7
-0.02e
-0.7
滴水损失 (%)
+0.29
+8.8
-
-

-0.15e
-1.6
-0.19e
-4.4
多汁性
-0.06e
-0.7
-0.07e
-1.9
猪肉口味
-
-
-0.02e
-0.4
剪切力(千克)
-0.08
-2.0
+0.14
+2.2
注:a引自Cisneros等,1996
b引自Ellis等,1996
c屠宰体重每增加10千克后的变化
d屠宰体重80千克和120千克之间的差异,除以4
e主观评分,低数值=肌肉较苍白、大理石花纹较少、肉较老、较干而口味较差
经济上的最佳屠宰体重是指总生产成本与胴体售价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大的体重。这决定于诸多因素,如用于生长肥育的仔猪成本、随体重而变的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含量、饲料与设施的成本以及随体重增加后而改变的胴体价 值、胴体瘦肉率的变化等。在生产中,肥育猪多为群养,如增加屠宰体重就会影响一些管理工作如屠宰猪的挑选和栏舍的清空。这些因素对于屠宰体重的平均值和变化范围,以及对于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等影响也必须加以考虑。另外,生产设施和设备的需要也随屠宰体重而变,因而也会影响生产成本和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大体 重的猪需要更多的栏舍面积和不同的设备(例如,饲料槽要加大),因此,屠宰体重增加后,每头猪所需的饲养设施、设备以及成本都会随之增加。不过,若以每单位产量所需成本计算,增加屠宰体重所受的影响就会小得多。
可见,增加屠宰体重后,有相当多的因素会影响生产成本和市场销售收入的变化,例如,瘦肉含量高的基因型猪,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的下降幅度要小得多,其最佳经济屠宰体重将大于脂肪含量高的基因型猪。 饲料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最低生产成本的屠宰体重,较高的饲料成本通常会使最佳经济体重降低。在决定最佳屠宰体重时,如将繁育群的情况考虑在内,那么任何影响仔猪生产成本的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最佳屠宰体重。例如,提高母猪繁殖力(每年每头母猪所产仔猪数)后, 通常会使每头仔猪的生产成本降低,这样最佳屠宰体重也一般会下降。因此,最佳屠宰体重将随不同的猪场和同一场内不同的时间而发生变化。由于屠宰体重对养猪场的利润率影响十分复杂,故一个特定猪场最佳屠宰体重的计算也比较困难。不过,现已开发出可以预测特定状况下最佳屠宰体重的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可帮助养 猪者决定任何情况下的适宜上市体重。
头胎母猪屠宰作肉用
概念和生物学潜力
头胎母猪作肉用是在母猪生下第一窝仔猪后,将其屠宰产肉的一种生产方式,这是提高养猪生产生物学效率的一种新方法。该方式并不是一种新概念,在某些国家多年来在商业上已有小规模的应用。不过,近年来养猪学上的一系 列新发展相互结合,促进了这种方式的实际应用潜力,并导致了对该方式的优势进行重新评估。特别的是,由于猪的遗传改良,繁殖、营养和仔猪早期断奶管理技术的综合发展提高了头胎母猪利用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猪肉加工技术的革新以及肉品销售业的发展,提高了头胎母猪胴体的商品价值。最近,在苏格兰阿伯丁市Vernon Fowler博士的推荐下,人们对该生产方式重新开始感兴趣, Vernon Fowler博 士引导了该方式的显著进展。与传统的母猪生产方式相比,头胎母猪肉用方式的生物学效率得到提高,其主要原理是,小母猪的维持所需的饲料可分为两个基本部份,即妊娠所需饲料和本身组织生长所需饲料,这种生产方式提高了这两部分的饲料利用率。在过去,人们试图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时,对妊娠母猪的饲料量均实行严 格的限制,目的是使头胎母猪的胴体较轻,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但这种饲养方法通常会导致仔猪初生重的降低、并增加仔猪出生后的死亡率。另外也可能会降低小母猪的瘦肉生长速度,使其达不到原来的生长潜力。现代头胎母猪利用的概念就是在要应用现代养猪科学技术,追求最高的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率。
头胎母猪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
头胎母猪生产方式的有效应用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包括母猪早期发情的诱导、妊娠母猪瘦肉生长所需营养的深入了解、以及胴体分割、肉品加工、零售技术的发展等。通过管理技术或外源激素的应用可以诱导母猪的早期发情和受胎。将160日龄左右的小母猪与性成熟公猪放在一起,可以在数天内刺激大部分母猪提前发情。同样,给非发情期的母猪混合注射PMSG和HCG激素也能诱导早期发情。不论用那一种技术,都有可能使6月龄左右、体重90-100千克的小母猪配上种。
应用这种生产方式,小母猪妊娠期间的营养对于优化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在生产中采用常见的严格限料方法,小母猪的体增重就会受到限制,瘦肉生长速度也会降低。虽然在妊娠期间,小母猪的体重较 大,每日瘦肉生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它依然具有沉积相当数量瘦肉组织的潜力。例如,最近有一研究表明,若饲养适当,能使妊娠期间小母猪的瘦肉沉积量提高一倍。不过,若饲喂过量,小母猪体内就会积累相当多的脂肪。妊娠母猪达到最高瘦肉生长所需的适宜能量和蛋白水平可能因猪的基因型和环境而异。目前这方面的研 究甚少,尚不足以说明问题。最近有一研究认为,在一般的基因型猪上,常用的妊娠母猪日粮(粗蛋白含量14-15%),以2.5-3.0千克的喂量较为适宜,既可取得较好的瘦肉生长速度,又能抑制脂肪的沉积。
应用头胎母猪生产方式,仔猪断奶年龄的选择也是重要的。实际上从10日 龄以后,母猪可在任何年龄给仔猪断奶。由于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断奶后的母猪不再配种,因此至少在理论上没有理由可说明为何要实行早期断奶。与传统生产方式中的母猪相比,这些母猪可哺乳更长的时间,使仔猪达到更大的体重。事实上,在一些饲料和设施较差,成功实行早期断奶有困难的地方,采用头胎母猪生产方式的 可能性就会成为一大优势。不过,有证据表明,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断奶母猪的肌肉变硬,所以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决定最佳断奶年龄时,有必要考虑这一因素。
除了提高生产效率外,这种生产方式还有助于克服一些动物福利问题,如有关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和营养配制问题。在某些国家,主要是在欧洲,现已制定动物福利法规,禁止实施仔猪的早期断奶(一般不能早于21日龄,在某些国家不能早于35日龄)。另外,动物福利者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妊娠母猪的限位饲养(包括笼养或拴养)。 在某些国家中,这种限位饲养方式已被禁止。妊娠期间为限制母猪增重过快实行的限料饲养、以及断奶母猪并栏后产生的相互攻击问题也为动物福利者所关注。因而,头胎母猪作肉用的生产方式可克服这些动物福利问题,这是一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生产方式。例如,头胎母猪可以小群饲养、饲养水平可提高、断奶年龄可 延长,从而克服了母猪传统饲养方式带来的动物福利问题,且不会降低生产效率。
决定头胎母猪生产方式的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猪的上市价格。传统上,头胎母猪都被作为淘汰母猪,与常见的肉猪相比,其价格一般较低。但是,随着胴体分割、处理、加工技术的发展,猪的屠宰体重增加,肉用头胎母猪对于屠宰场的潜在价 值也已增加。因而出售头胎母猪所获得的经济收入也会增加,最终,提高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商业价值。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2-1 18: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下试验,看看
发表于 2007-12-1 18: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品种的猪屠宰率能达那么高啊?
我帮你做推荐品种
发表于 2007-12-2 22: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去世也没什么不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去势公猪的性能为100,这里的屠宰率是跟已去势的公猪相比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2 14: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