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2-11 21: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要六和的吗?如果需要我给你找找。
下面给你来份环山蛋鸡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明天找到再给你传六和的。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
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体温度低3度,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能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发育和雏鸡的健康。
(2)消化机能差
初生的幼雏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体积小。进食量受到限制,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机能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在这里我们推荐3周龄前饲喂肉仔鸡前期料,对育成鸡成活率及生长发育均有好处。
(3)雏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快
蛋雏鸡2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4周龄时为5倍,雏鸡代谢旺盛,因此在满足营养需要和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供给新鲜的空气。
(4)生活力和抗病力差
幼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和抗疾病力差,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就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要给雏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育雏的环境要求
(1)适宜的环境温度
雏鸡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而造成大量损伤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发育缓慢,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近几年来采用的高温育雏技术,主要是在前几天采用高温育雏,即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3度,一般在36度左右,据试验,高温育雏能减少鸡白痢病死亡率80%以上,对雏鸡卵黄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雏鸡成活率。
育雏温度要求
周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温度
34-36℃
31-34 ℃
28-31℃
25-28 ℃
22-25 ℃
20-24 ℃
(2)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3度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6度之内,避免因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夜间因为雏鸡活动量小,温度应比白天高出1-2度,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
(3)适宜的湿度
高温低湿时,鸡体内水分散失增多,腹内蛋黄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发脆,脚趾干瘪,雏鸡易受风寒侵袭,患呼吸道疾病,为提高湿度,可在大炉上放一盆水蒸发水分。低温高湿时舍内既潮湿又冷,雏鸡易患感冒和胃肠疾病,可提高舍内温度,增加通风量,高温高湿时,雏鸡体内热量不易散发,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应加强通风换气。
日龄
| 1-10
| 11-30
| 31-42
| 相对湿度
| 70%
| 65%
| 40-60%
| 适宜极限高湿
| 75%
| 75%
| 75%
| 极限低湿
| 40%
| 40%
| 40%
|
(4)通气换风
在高温、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育雏舍内由于雏鸡呼吸、粪便及潮湿料散发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和二氧化碳等,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危害雏鸡健康,所以要及时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在育雏期间常用的通风方法是:采取定时的短时间大换气量通风,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1-3分钟,有人担心这种在短时间内室内全部污浊空气换成新鲜空气的方法会使雏鸡受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会使雏鸡感冒,反而能增加雏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因为换进的空气虽然是冷的,但舍内四壁、地面顶棚都有还是温热的,如取暖设备没有问题,舍温很快就能恢复,只要气候不是特别冷、在育雏的第四天就可以实行这种换气法。
(5)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适宜,与养好雏鸡和充分利用鸡舍空间有很大关系,密度过大不但室内空气不好,影响雏鸡发育,而且鸡群互相挤压在一起抢食,体重发育不均匀,影响鸡群健康,还易发生啄癖;密度过小鸡舍利用率低。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大小、品种、饲养方法、季节和通风条件等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冬季和早春育雏饲养密度比夏季和秋季育雏饲养密度大一些。
周龄
| 立体饲养(只/平方米)
| 平面饲养(只/平方米)
| 1-2
| 60
| 30
| 3-4
| 40
| 25
| 5-6
| 30
| 20
|
(6)适宜的光照
①光照强度: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习饮水采食,初期应该用较强的灯光,可用60-100瓦的灯泡,三日龄之后夜间应换成25-40瓦的灯泡,光照稍暗些,鸡群相对安静,在过强的光照下,鸡烦躁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的恶癖。
②光照时间:6周龄之内光照时间的长短还不会影响雏鸡性成熟的早晚,但光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雏鸡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育雏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增重过慢,达不到标准体重,给予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鸡增重,一般三日之内的光照可定为23小时,1-6周龄的光照时间分别为22、20、18、16、12、10小时。
在光照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是不考虑雏鸡增重情况,在第二、三周龄就实施8小时光照,二是长期给予20小时以上的光照,过长的光照时间会影响雏鸡的休息和睡眠,使雏鸡疲劳,降低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3、雏鸡的标准体重和日采食量
各育种公司都制定了自己商品鸡的标准体重,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各周都按标准体重增加,就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成绩,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的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除了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因素的干扰,减少雏鸡的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料的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即使过了6周龄,也仍然应该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雏鸡料。
注:饲料代谢能为2900千卡,粗蛋白为19.0%
上表中所列中型蛋雏鸡的标准体重和采食量,在育雏时可以用来参考雏鸡喂料的标准,不同品种,饲料营养不同喂料量不同,如果饲料营养水平稍低或是在冬季,雏鸡的日采食量应该大于以上数据。
4、断喙
断喙一般在6-10日龄进行,此时断喙对雏鸡的应激小,若雏鸡状况不太好时可以往后推迟,青年鸡转入鸡笼时,对个别断喙不成功的鸡再修整一次,断喙后料槽应多添饲料,以免雏鸡吸食到槽底,创口疼痛,为避免出血,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2毫克维生素K。
5、日常管理
(1)饮水管理
幼雏饮水最好用温开水,饮水的温度与舍温基本一致,对于长途运输或存放过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5%的白糖,补液盐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饮水器每天清洗1-2次,水要保持清洁,定时更换,育雏期内,每只雏鸡最好有2厘米的饮水位置,不要断水。
为了让雏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嘴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雏鸡教5只,则全群很快学会。
(2)饲喂管理
雏鸡运到育雏室休息片刻后先饮水,饮水后2-3小时开食,出壳后到开食一般不要超过36小时。饲喂雏鸡时,提倡饲喂颗粒料,开始喂破碎料,将饲料均匀地撒在围栏内的塑料布上或饲料盘中,让小鸡自由采食,并引诱雏鸡尽快地都能吃上饲料,个别不会采食的小鸡,可以人工帮助喂料,并少给勤添以刺激食欲,最初几天内,昼夜每隔3小时喂1次,以后夜间不喂,白天每4小时喂一次,为了便于雏鸡采食,在饲喂干粉料时饲料中应加入30%的饮水,拌匀后饲料捏起来成团,撒下去能散开即可,这样饲料中的粉面能粘在粒状饲料上便于雏鸡采食,每天必须准确纪录雏鸡的食量,以便随时了解鸡群的发育情况。
(3)卫生管理
雏鸡幼偌抗病力低,一定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坚持日常消毒,适时确定地做好各种免疫,及时预防性用药。
6、育雏好坏的判断标准
(1)育成率的高低是个重要指标,良好的鸡群应该有98%以上的育雏成活率。
(2)检查体形结构是否良好,即体重是否符合要求,体形合格达标,良好的鸡群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但平均体重接近标准的鸡群中也有可能部分鸡体重小,而又有部分鸡超标。
(3)检查鸡群的均匀度。每周末定时在雏鸡空腹时称重,称重时随即抓取鸡群得3%或5%,也可围圈100-200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计算鸡群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的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0.9和1.1得到二个数字,体重在这二个数字之间的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的比例就是这群鸡的均匀度,如果鸡群的均匀度为80%以上,就可以认为这群鸡的体重是比较均匀的,如果不足70%则说明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如果鸡群的均匀度低则必须追查原因,采取措施,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各周的均匀度是变动的,当发现均匀度比上一周差时,过去一周的饲养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因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可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4)鸡群健康,新城疫等疾病的抗体水平较高。
7、育雏失败的几种情况及原因分析
(1)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可能原因
①细菌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过程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引起的。
②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的失误,雏鸡也会腹泻得病。一般情况下,刚接来的部分雏鸡体内多少带有一些有害细菌,在鸡群体质健壮时并不都会出现问题。如果雏鸡生活在不适宜不稳定的环境中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抗病能力下降,部分雏鸡就可能发病死亡。为减少育雏初期的死亡,一好似要从卫生管理好的种鸡场进雏,其次要控制好育雏环境,前三天可预防性用些抗菌素。
(2)体重落后于标准的原因
①现在的饲养管理手册制定的体重标准都比较高,育雏期间多次免疫,还要进行断喙,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完全按标准体重增长。
②体重落后于标准太多时应多方面追查原因,可能的影响因素有:
a.
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b.
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一般情况下,温度稍微低一些,雏鸡的食欲好,采食量大,但温度过低,采食量则会下降并能引发疾病,通风换气不良也能造成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c.
鸡群密度过大。
d.
照明时间不当,雏鸡采食时间不足,采食量少,影响增重。
e.
疾病的影响,鸡患病往往采食量上不去。
(3)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①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鸡群社会混乱,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增长落后于全群。
②饲养环境控制失误。如局部地区温度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造成严重应激,生长就会落后于全群。
③疾病的影响:感染了由种鸡传来的鸡白痢、支原体等病或被细菌污染的雏鸡,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
④断喙失误:部分雏鸡留得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
⑤饲料营养不良: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由于鸡个体间的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也会产生差别,即使是营养很全面的饲料,如果不能使鸡群中的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的鸡抢食大粒的玉米、豆粕等,后采食的鸡只能吃剩下的粉面状饲料,由于粉状部分能量含量过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很不平衡,自然严重影响增重,使体力小的鸡越来越落后。
⑥未能及时分群。如能及时挑出体重小、体质弱的鸡,放在竞争较缓的舒适环境中饲喂高营养水平饲料,也能赶上大群的体重。
8、转群
当鸡群满6周龄后,需转入育成舍,在转群时需要注意:
①
育成舍除应该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要注意温度,必须保证育成舍温度不低于育雏舍4℃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
②
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
③
转群对鸡来说是个很大的应激,采食量下降也需2-3天才能恢复,如果鸡群状况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的应激,必要时可饲喂维生素和抗生素防止鸡群发病。
④
从育雏期到育成期饲料的更换不能太突然,需有一个过渡时期。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体重与性成熟
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注:体重值是在下午喂料后测得,空腹体重大约低于8%
(2)鸡群均匀度与产蛋性能
对每只鸡来讲,开产的第一周是产蛋的练习阶段,第二周开始进入高产期,如果鸡群体重均匀,大多数鸡能在相近的日龄开产,开产之后产蛋率上升很快,几乎在二、三周之内就能达到产蛋高峰,体重差异大的鸡群有些鸡开产很早,而体重小的开产又很晚,因此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不高,高峰也很难维持长久,所以在育成期每周或至少二周抽测鸡群的体重,了解鸡群均匀度的变动,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
(3)体重及均匀度达标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营养调控: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特点研究表明蛋鸡育成前期(0-8周龄)体重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育成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并且能量比蛋白水平对蛋鸡开产体重影响更大。为了保证机体良好的生长发育20周龄前蛋鸡能量的摄入量应保证在21兆卡以上,要求日粮能量水平保持在2750-2950千卡/Kg,蛋白摄入量应达到1.0-1.2Kg。
②建议全期采用有控制的自由采食。即根据品种有所建议的营养水平日粮及推荐的采食量供给饲料及时根据鸡的体重来通过增或减停增下日(或下周)供料量来进行体重控制,因为随意的自由采食容易造成体重不增重和负增长,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使用高浓度的日粮进行随意的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尤其是培育后期)更容易控制体重发育。
③换料方式:
当育雏期向育成期,育成前期向育成后期的过渡时期需要换料时,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体重达标情况一致性及发育情况而定,而不应机械地根据日龄去换料,而且换料应循序渐进,逐渐过渡,以减少换料应激对鸡体发育的影响。
④ 体重偏小或超重时的措施
无论是体重偏小或超重都不应急于求成在短期内使鸡体重迅速达标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来达标,偏小时在短期内使体重达标(尤其是后期)极易造成小而肥的个体,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偏重时通过减料来使体重迅速达标,使增长停止或负增长,这将会影响到正常器官和组织发育,尤其是后期即使是超重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
⑤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影响培育成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数。
项目
| 6-10周龄
| 10-18周龄
| 笼养饲养密度(鸡数/平方米)
| 35
| 28
| 平养饲养密度(鸡数/平方米)
| 10-12
| 9-10
| 供料料槽(厘米/只)
| 4
| 4
|
⑥
育成期湿度管理与通风换气
育成期的鸡对湿度的变动有很大的适应能力,但应避免急剧的温度变化,日温差的变化最好能控制在8℃以下,如果舍温在10℃以下,30℃以上可能对育成鸡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
育成鸡对环境湿度不太敏感,湿度在40-70%范围之内都能适应。
育成鸡必须供应足够新鲜空气,但不要有贼风,良好的环境条件可避免羽毛生长不良、生长下降,鸡只大小不一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及疾病的发生。
5、光照管理
不同季节培育的雏鸡性成熟日龄不同,10月至2月引起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的季节,容易早产,4月到8月引起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群容易推迟开产,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果鸡群还没有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常使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蛋重长期不见增大,脱肛和啄肛的现象增多,由于体质差,缺乏维持长期高产的体力,一般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时间短,同时,鸡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死淘率高。所以鸡群不是越早开产经济效益越高,而开产过晚又会增加育成费用且易造成鸡体过肥。避免这种由于育种季节的不同造成性成熟不协调的矛盾的措施是:育成后期处于夏至(6月21-22日)之前的鸡群,在育雏前期光照时间逐渐减少的阶段,不应将光照最终减少到与该群鸡18-19周龄左右时的当地自然光照时间为止,通过补充人工光照来使鸡群18-19周龄以后根据体重发育、品种要求等具体情况增加光照时间,刺激性成熟,做好产蛋准备,育成后期处于冬至(12月21日-22日)之前则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光照对雏鸡性成熟影响不大,可利用较长时间光照来延长采食时间,弥补雏鸡采食量不大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加快生长速度。
6、防止开产推迟的方法
实际生产中,5-7月份培育的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雏鸡在夏季期间采食量不足,体重落后标准,在培育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育雏期间夜间适当开灯补饲,使鸡的体重接近于标准。
②
在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持续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
③
适当地提高育成后期饲料的营养水平,使育成鸡16周后的体重略高于标准。
④
在18周龄之前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7、育成鸡的日常管理
⑴ 鸡群的日常观察。发现鸡群在精神、采食、饮水、粪便等有异常时,要及时请有关人员处理。
⑵ 经常淘汰残次鸡、病鸡。
⑶ 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保持照明设备的清洁。
⑷ 每周或隔周抽样称量鸡只体重,由此分析饲养管理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改进。
⑸ 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和程序,进行防疫、消毒、投药工作,培育前期尤其要重视法氏囊病的预防。法氏囊病的发生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鸡的免疫力降低,对其它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如新城疫、马立克等。切实做好白痢、球虫、呼吸道等疾病的预防以减少由于疾病造成的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
8、补喂砂粒
为了提高鸡只的消化机能及饲料利用率,育成鸡有必要添喂沙子,沙子可以拌料饲喂,也可以单独放入沙子槽饲喂。
周龄
| 沙子数量(Kg/千只周)
| 规格(毫米)
| 4-8
| 4
| 3
| 8-12
| 8
| 4-5
| 12-20
| 11
| 6-7
|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2)产蛋规律
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
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3)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营养供给。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克,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4)产蛋前期蛋重和体重变化规律
周龄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平均蛋重
| 45
| 51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8
| 59.0
| 59.5
| 60.0
| 60.5
| 61
|
凡是体重能保持品种所需要的增长趋势的鸡群,就可能维持长久的高产,为此在转入产蛋鸡舍后,仍应掌握鸡群体重的动态,一般固定30-50只做上记号,1-2周称测一次体重。
在正常情况下,开产鸡群的产蛋率每月能上升3-4%左右。
(5)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
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小时或10小时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分钟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小时,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若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转入蛋鸡舍时自然光照时数有10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但在逐渐变短,则应立即加补人工照明,补光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1小时,当光照总数达16小时,维持恒定即可。
产蛋鸡的光照明强度:产蛋阶段对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育成阶段强约一倍,应达20勒克斯。鸡获得光照强度和灯间距、悬挂高度、灯泡瓦数、有无灯罩、灯泡清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人工照明的设置,灯间距2.5-3.0米,灯高(距地面)1.8-2.0米,灯泡功率为40瓦,行与行间的灯应错开排列,这样能获得较均匀的照明效果,每周至少要擦一次灯泡。
3.产蛋高峰期管理
(1)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
(2)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一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
(3)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
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
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4.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
(1)产蛋后期的管理特点
①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
②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
③由于在开产后一般不再进行免疫,再到产蛋后期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对疾病抵抗也逐渐下降,并且对各种免疫比较敏感。
④部分鸡开始换羽。
(2)针对以上特点,常采取以下措施
①营养调整
母鸡产蛋率与饲料营养采食量有直接关系,可根据母鸡产蛋率的高低,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②注意日粮中钙源供给形式,每日供应的钙源至少应有50%以3-5毫米的颗粒状形式供给,这样能增加鸡对钙的吸收率。
③及时剔除病鸡、寡产鸡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费用。
5、产蛋期日常管理
(1)饲喂次数和次数
每天饲喂3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分钟左右要匀一次料,这是因为鸡在投料后的前10多分钟内采食很快,以后就会挑食勾料,这时候槽里的料还比较多,鸡会很快把槽里的料勾成小堆,使槽里的饲料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常常将料勾到槽外,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影响了其它鸡的采食,所以要进行匀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
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三分之一。
(2)饮水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
产蛋率(%)
| 每日每只饮水量(毫升)
| 10℃
| 20℃
| 30℃
| 10
| 166
| 170
| 253
| 30
| 178
| 181
| 278
| 50
| 193
| 195
| 307
| 70
| 206
| 210
| 337
| 90
| 228
| 235
| 383
|
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有资料表明鸡群断水24小时,产蛋率减少30%,须25-30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一是无污染,二是相对冬暖夏凉,笼养鸡的饮水设备有两种:一是水槽,另一是乳头饮水器,用水槽供水要特别注意水槽的清洁卫生,必须定期刷拭清洗水槽,水槽要保持平直、不漏水,长流水的水槽水深应达1厘米,太浅会影响鸡的饮水,使用乳头饮水器供给要定期清洗水箱,每天早晨开灯后须把水管里的隔夜水放掉。
(3)拣蛋
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4)注意观察鸡群加强管理
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有病的往往不上前吃料,或采食速度不快,甚至啄几下就不吃了,健康的鸡在刚要喂料时就要出现骚动不安的急切状态,喂上料后埋头快速采食。
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粪便带血可能是混合型球虫感染,黑色粪便可能是肌胃或十二指肠出血或溃疡;粪便中带有大量尿酸盐,可能是肾脏有炎症或钙磷比例失调,痛风等。
在观察鸡群过程中,还要注意笼具、水槽、料槽的设备情况,看看笼门是否关好,料槽挂钩、笼门铁丝会不会刮鸡等。
6、季节管理
(1)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冬季的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舍温不低于13℃,防寒保温的措施:有条件的加设取暖设备;条件差的鸡场将鸡舍门窗特别是北面窗用塑料膜钉好,由于自然光照时间短,要补充人工光照。
(2)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日照时间延长,是鸡群产蛋量回升的阶段,但又是大量微生物繁殖的季节,所以春季的管理要点是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满足产蛋需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做好卫生防疫和免疫程序,同时做好鸡场内的绿化工作。
(3)夏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管理要点是:防暑降温,促进食欲,当气温超过28℃时,鸡的饮水增多,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性能,并且很容易造成体质的下降,影响抗病能力,在本季所做主要工作有:
①入夏之前应做好防暑措施
a.
设法增强屋顶和墙壁的隔热能力,减少进入舍内的太阳辐射热。
b.
在窗外搭遮阳棚,或利用黑色编织袋在窗口挡光。
c.
入夏前清除舍内累积的鸡粪,减少鸡粪在舍内产热。
d.
改善通风条件,有条件的鸡场可采用纵向通风,舍内有一定风速后,可以在舍内喷雾,利用水的蒸发来降低舍温,一般都有明显的效果。
总之,夏季舍温最好控制在30℃以下。
②在改善鸡群体况上下功夫
- 为使鸡群能采食较多的饲料,应尽可能地提早喂料时间,可在早晨4:00-5:00点开始喂料。
- 酷暑期间,鸡的采食量少,为满足鸡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等的营养需要应该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可在饲料中添加吸收利用率高的油脂,单单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不有利于防暑,过多的蛋白质,多余的氨基酸在转换成能量利用时,会增加鸡体的产热,正确的方法不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是提高蛋白质的质量,通过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为提高鸡的抗热应激能力,可饮用电解质多维素并在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150毫克的量补充维生素C。- 酷暑期间鸡长时间热喘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量不足影响了血液的酸碱平衡,并影响蛋壳质量,为改善这一状况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碳酸氢钠。
- 定期地添加抗菌素来预防消化道疾病和增加鸡体的抵抗能力。
- 在酷暑期间,应该尽可能地避免给鸡接种疫苗等造成的应激,确实需要实施,则尽可能在气温较适宜的时间进行。
(4)秋季管理
秋气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凉爽,要注意在早晨和夜间补充光照,早秋仍然天气闷热,再加上雨水大,温度高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白天要加大通风量,饲料中经常投放药物防止发病,夜间防止受凉,适当关窗和减少通风量。
1.马立克氏病(MD)
(一)流行情况:本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的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外周神经,表现腿麻痹,在内脏各种脏器、性腺、肌肉、皮肤虹膜形成肿瘤。本病菌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危害极大,使蛋鸡育成率降低,推迟开产,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下降,一旦感染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病以鸡最易感染,1日龄的雏鸡比利时1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高几十倍到几百倍。感染日龄越早,发病率越高且母鸡较公鸡易感。因此1日龄做好MD的免疫及防护十分必要。本病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饮水及人员和昆虫媒介传播。有传染性法氏事囊病与球虫病的鸡群,MD的发病率增高。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可分为加上种类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1)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一侧或双侧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一腿向前,一腿向后辟叉姿式。剖检见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臂神经粗肿2-3倍,横纹消失。
2)内脏型:临床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肉垂苍白,腹泻,腹部往往膨大,直至死亡。剖检见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形成肿瘤。似猪脂样。
3)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小。病菌后期眼睛失明。
4)皮肤肌肉型:常在皮肤和肌肉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质地硬。
(三)、防治措施:由于雏鸡该病毒的感染率远比大龄鸡高,因而保护雏鸡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
1)接种疫苗
1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 V T),CV1998液氮苗,或为防止超强毒感染可用联苗(马立克氏病毒苗与HVT联合使用)作主动免疫。
2,1日龄即接种免疫。
3,稀释的疫苗必须在一至二小时内用完,否则废弃。
4,每只鸡接种剂量为2头份。
5,可在稀释液中加4%犊牛血清,以保护疫苗效价。
2)加强卫生措施
孵化室育雏室要远离大鸡舍,应在上风头,对房舍、用具等到一切接触雏鸡应换鞋、更衣、洗手,禁止非工作售货员入内,3周龄内应严格隔离饲养。
2.新城疫(ND)
(一)流行情况: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世界多数养鸡地区均有发生。各品种、年龄鸡均可感染。此外水禽、野鸟、鸽皆可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常呈现地方性流行。
本病可通过病鸡咳嗽、飞沫污染空气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另处鸡的交配人工授精、人和其它动物机械带毒而传染。如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常由下列引起。
1,由疫区引入病鸡。2,引入病鸡肉及其产品。3,群内存在带毒鸡。4,鸡群附近有本病流行。5,收病鸡、死鸡小贩及野鸟会传递。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变化:病鸡体温升高,渴欲增加、减食或不食、咳嗽、流涕、呼吸困难,有“咯咯”怪叫声,下痢绿色或白色水样。扭头、肢翅麻痹等神经状。产蛋鸡产蛋下降,软壳蛋、吵壳蛋、薄壳蛋,蛋壳褪色,雏鸡死亡率较高。
剖检病变为:腺胃粘膜乳头点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泄殖腔、直肠粘膜条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肠淋巴洙及胸腺肿大,出血或溃疡坏死。气管、肺充出血,喉头粘膜状出血。产蛋鸡卵松软,包膜出血,甚至卵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腹膜炎。
(三)、防治措施:
1)搞好新城疫的免疫预防工作。
根据本声的免疫水平进行NDHI血清学监测,据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选择合适的疫苗及免疫方法,确保免疫成功。
2)严禁从新城疫疫区购入种鸡及种蛋。新购入种鸡需隔离散15天并免疫后确认无病方可并群,种蛋需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方可入孵。
3)加强卫生及饲养管理、定期消毒。进入鸡场、鸡舍处设有消毒池,人员进入要更衣、消毒、换鞋,严禁场外人员入场。
4)发病鸡场。健康群紧急免疫新城疫疫苗,发病群注射新城疫高免蛋黄抗体,加强病鸡消毒及环境消毒,处理好病死鸡。
3、传染性支气管炎(IB)
(一)流行情况: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该病的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清型多样性是本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清型多样性是本病毒的特征之一。可能引起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给易感鸡、传染性极强,48小时内波及全群,此外补污染的蛋饲料、饮水、用具也可经消化道使鸡感染。本病一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支气管型:雏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怕冷、喘息、咳嗽、喷嚏、气管罗音,流鼻汁、成鸡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粗壳蛋,蛋白衡薄如水,发病高,如无继发感染,雏鸡7-15天可恢复,死亡不高,大鸡、产蛋鸡少见死亡。剖检见气管环出摁内有大量粘液,严重时堵塞气管,支气管。
2)肾型:主要侵害雏鸡,初表现呼吸道症状。继而出现典型症状、尿酸盐粪便,病鸡消瘦,死亡率高,严重造成全群覆灭,损失惨重。剖检气充出血,内有粘液与栓子,主要表现肾流域高度肿胀,条索状,花斑样,输尿管高度肿胀,内充满大量白色尿酸盐,直肠内大量尿酸盐沉积,肠卡它性炎症,严重者内脏、关节、肌肉皆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3)腺胃型:轻微呼吸道症状,主要生长障碍,病鸡瘦小,羽毛逆立,无光泽,30日龄鸡头颈部羽毛仍保持10龄左右的绒毛。剖检:腺胃高度肿胀呈现球形,壁肿胀,粘膜乳头出血、溃疡,凹凸不平,肌胃萎缩,12指肠相对膨大,其它肠道瘦小,胰腺萎缩。
4)4/91型:此型主要侵害成鸡。
侵害胸肌表现白色条纹状,侵害输卵管表现育成鸡输卵管萎缩,发育迟缓甚不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软壳蛋、薄壳蛋、沙壳蛋、畸形、蛋白水样。
(三)防治措施
1)加强种鸡,商品鸡的免疫,受威协区注射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三联苗,种鸡在育成期4/91苗。
2)无论何型传支发生,都要搞好消毒工作,加强隔离,减少人员物品流动。场、舍门前设消毒池,内加2-5%火碱每天更换一次,加强病鸡消毒,2次/天,采用碘制剂(喷雾灵、碘状)以1:900稀释,带鸡喷雾,可明显缩短病程,尽快终止流行。
3)发病鸡群要注意保温,较正常舍温提高2-3度,适当通风,保证舍内空气新鲜,水中加倍投服电解多维,对肾型传支必须饮用肾肿灵,以促进尿酸盐的排泄,同时料中加倍拌饲VAVD3粉。
4)发病鸡群最好送有关部门分离病毒。制苗进行免疫,因血清型有针对性,免疫效果更好。
4、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一)流行情况:本病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鸡皆可感染,成鸡症状明显。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可通过病鸡及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经呼吸道、眼、消化道感染:用具、人、野生动物机械传播。
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寄生虫感染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一旦引入传播迅速。
(二)、主要症状及剖样变化:病鸡流泪、咳嗽、喷嚏、张嘴伸头喘吸、高度呼吸困难、有呼吸罗音、严重频咳、咳出带血粘液,挂于墙壁及笼网上,炎性物阻塞气管窒息死亡,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粗壳蛋、褪色蛋增多。剖检喉头和气管粘膜充出血,溃疡,管内充满粘液,血丝,血块。
(三)防治措施
1)清净地区不做疫苗免疫,受威胁地区及时接种疫苗。
2)严禁从疫区引进鸡苗及种蛋。
3)加强环境消毒及饲养管理。
4)发病鸡群,隔离封锁,可试用病毒唑,板兰根治疗。
5、沙门氏菌病
(一)流行情况:由各型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白痢、伤寒、副伤寒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不分年龄、季节。主要有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粉尘绒毛吸入)而感染。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病变:
1)鸡白痢:雏鸡蛋黄吸收不好,肛门周围羽毛污染白色烘便而硬结、排便困难,发出尖叫声,病雏羽毛蓬松翅下垂,无神,白色下痢,糊状,怕冷,侵害肺出现呼吸困难,剖肝灰白色结节,盲肠灰白色干酷样栓子,成鸡卵泡雏缩,呈黄色或褐色无光泽,内容物浓稠油脂状,有的卵泡变得坚实,或破裂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种鸡睾丸实质灰白色坏死灶,性欲减低。
2)鸡伤寒:肝古铜色,其它同鸡白痢。
3)副伤寒:肝脾淤血肿大,有针头大坏死灶,肾充血,纤维素性心包炎。
(三)、防治措施
1)对后备鸡群利用平板凝集与琼扩试验加强检疫,淘汰阳性鸡。
2)加强种鸡及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及时捡蛋、消毒。严禁与被粪便污染的种蛋及非清净场种蛋同时上孵。
3)加强环境消毒及带鸡喷雾消毒。加强育雏期饲养管理,发现病雏及时烧掉。
4)药物防止:
未病鸡群进行预防、净化、发病群积极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痢特灵2-4/万拌料 连用7天。
氯霉素1-2/千拌料 连用7天。
土霉素1-2/千拌料 连用7天。
金霉素1-2/千拌料 连用7天。
喹诺酮类(恩诺莎星、环丙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
100-200ppm拌料或饮水。
此外硫酸粘杆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硫胺类等对本病都有较好防治效果。有条件的鸡场可分离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产蛋鸡禁用硫胺及痢特灵。
6、大肠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由大肠埃希氏引起的鸡的原发的性与继发性条件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有养鸡的地方就有本病的发生,侵害各种年龄的鸡,本菌对多数抗菌素敏感。但由于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有些鸡场场遇到无药可施的地步。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可通过下列途径传播。
1)经卵感染:腹膜炎及输管炎可使卵巢污染而引起卵内感染,卵壳被带菌粪便污染,可引起初生雏大肠杆菌败血症。
2)经呼吸道感染:经呼吸道吸入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绒毛粉尘而引起气囊炎及败血症。
3)经口感染:较少,但产生内毒素的大肠杆菌可经口感染而引起了出血性肠炎。
4)饲养环境不良(圈舍潮湿、寒冷、拥挤、氨气浓度大、水源及饮水器被污染)和疾病是本病诱因。(如法氏囊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的存在)
(二)主要症状及病理变化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及感染途径不同引起症状、病变不同可分如下类型。
1)
大肠杆菌型败血症:
侵入种蛋内的大肠杆菌在孵化过程中繁殖,可致死鸡胚增多,即使孵出了雏也不健康,可见白色、黄绿色或泥土样粪便,腹部增大。出壳后2-3日死亡。3周龄以后发病和死亡减少,幸存下来的也成为发育迟缓的雏鸡。死胚和死亡的幼雏,表现脐炎、卵黄易碎、内容物为黄褐色泥土样的较大残留卵黄,中雏以后表现肝周炎、腹膜炎、胸肌淤血。
2)
呼吸器官感染症(气囊炎)
出现呼吸困难,刨检气囊浑浊、肥厚、肝肿脆,肝包膜炎,肺充血与胸腔粘连。
3)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消瘦、小肠、盲肠及消化道浆膜面多发白色隆起的肉芽性结节,有时肝亦见肉芽肿与坏死灶。
4)
出血性肠炎:主要鼻腔、口腔出血,刨检以消化道粘膜出血溃疡为特征,此型发生较少。
5)
关节滑膜炎与全眼球炎:腿关节肿胀、跛行、关节液浑浊,量增大,并见有干酷样物,此外全眼球炎表现失明:角膜浑浊、眼球缩小、凹陷、网膜崩溃,全部失明。
6)
输卵管炎卵秘症:
大肠杆菌从肛门上行侵入引起慢性输卵管炎,病鸡的卵白等分泌物在输卵管内长期呈层状凝结,因而被堵塞,妨碍产卵,排出的卵泡落入腹腔内引起坠卵性腹膜炎(卵黄性腹炎)
(三)、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消毒,饮水中加入含氯消毒剂,经常清洗、消毒饮水器,搞好带鸡喷雾消毒,及时清理粪便与垫料。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透风与保温。
3)危害严重场可从本场分离大肠杆菌,制备自家灭活苗进行免疫。
4)药物防治。大肠杆菌对多数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但易产生抗药性。受大肠杆菌威胁严重的鸡场,最好分离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
硫酸粘杆菌素200-400ppm饮水伙拌料
硫酸新霉素200-400ppm饮水或拌料
喹诺酮类(思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沙拉沙星、氟哌酸)100-400ppm饮水或拌料。
氯霉素1-2%拌料。
此外庆大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物皆有防治效果。
7、禽霍乱
(一)、流行情况:本病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的一种急性白血性传染疾病。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即高温高湿的夏季及气候急剧变化的春秋两季有多发趋势。世界各地皆有流行。病禽、带菌禽、野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内含有多量病菌可以污染饲料、饮水、环境用具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本病。
(二)、临床症状与刨检变化
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高热、下痢、发病率与致死率都很高,急性禽霍乱发病急、死亡快,往往看不到症状即死亡,有的死于产蛋窝内或在楼架上死后坠地,有的在死前数小时才出现症状。
病鸡无神、缩颈闭眼、羽毛松乱、发热、厌食,离群孤立,口腔内有粘液流出挂于嘴下,腹泻、排出黄白或绿色稀便,死前鸡肌肉脱水、干暗红,冠或肉髯变青紫色、肿胀,刨检产蛋鸡输卵管内有未产出蛋,胸腔喷水状出血点,心冠脂肪密集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有针尖大、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出血点,肺心血有炎性变化,慢性禽霍乱表现关节、内髯肿大,内含有干酪物。卵泡充出血。变形、破裂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三)防治措施:
1)疫苗免疫:在流行区可注射菌苗(以禽霍乱蜂胶苗为好),种鸡及产蛋鸡在产前接种。
2)鸡场不随便引进鸡苗,必须引进需隔离饲养,观察无病后方可合群。
3)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4)发病鸡群采用药物治疗。
可选用增效磺胺饮水
0.1%饮水3-4天
0.2%-0.5%混料连用3天,停2天,再用3-4天,产蛋期禁用。
金霉素、土霉素(1‰拌料)连用天。
强力霉素0.5‰拌料或饮水,连用7天。
青霉素肌注5-10万单位/只鸡,2次/天,连用2-3天。
大群饮水5000-10000单位/只,1-2h内饮完。
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等)100-200ppm拌料、饮水,连用7天。
喹乙醇25-35克/吨拌料要均匀,疗程不超过3天,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8、鸡霉形体病
(一)、流行情况:由霉形体(支原体)引起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感染率高,几乎所有的鸡群皆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以冬春季节较为严重,特别是环境条件差时,如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鸡群密度过大,潮湿拥挤,疫苗免疫应激,营养缺乏,气候突变,其它疾病继发,都是引起发病与流行的因数。若有大肠杆菌疫并发,死亡较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主要症状:幼鸡感染后症状明显,流浆性或粘性鼻汁,眼内有泡沫、咳嗽。因鼻孔堵塞而张口呼吸。气管罗音特别是在夜间呼噜声更明显。病鸡食少,无神闭眼,严重时眼内有干酪物,生长慢,大鸡甩头,眼脸肿胀,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剖检见鼻腔、气管、肺中充满粘性渗出物,严重的气管中有坏死性的渗出物。
(三)、防止措施
1)种鸡进行血清学检测,淘汰阳性鸡。
2)孵化场、孵化器、出雏器要彻底消毒,种蛋可采取变温法,抗生素(泰乐菌素、链霉素)浸蛋法杀灭种卵内霉形体。
3)饲料或饮水中投服抗菌素防治。
泰乐菌素
100-200PPm拌料
红霉素
130-250PPm饮水
土霉素
200-1000 PPm拌料
金霉素
100-400PPm拌料
强力霉素
50-100 PPm拌料
也可采用链霉素饮水2000单位/只鸡或滴鼻点眼肌注喷雾。
4)解决舍内温度与通风的关系,防忽冷忽热和贼风,及时清除粪便,减少舍内氨气浓度,严防饮水器水漏到垫料上。
5)免疫前后水中加电解多维及抗生素防止继发霉形体病。
9、球虫病
(一)、流行情况:鸡球虫病是由单细胞生物引起的鸡盲肠和小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寄生性原虫病。主要感染2周龄以上的雏鸡及育成鸡,特别是阴雨潮湿季节及圈舍拥挤,卫生差,蛋鸡育成期限饲阶段引起本病,多因鸡采食被球虫卵囊污染的粪便、垫料后经消化道感染。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变化
1)盲肠球虫:病鸡表现无神、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闭眼昏睡、便血、鸡冠苍白,剖检贫血、肌肉苍白,盲肠肿大内充满大量血液或雪凝块。
2)小肠球虫:病程长、病鸡表现消瘦、贫血、苍白,食少、消瘦、羽毛蓬松、粪便带水,消化不良或棕色粪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脖颈震颤。 衰竭而死。刨检小肠肿、粘膜增厚或溃疡,出现针尖大密集出血点或坏死灶。严重小肠内充满血液。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与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透风,干燥,避免鸡群拥挤,及时更新垫料。
2)种鸡可试用球虫苗进行免疫。
3)药物防治在选用球虫药防治时,要结合清粪,补充VA及VK,常能缩短病程。
常用抗球虫药物有:马杜拉霉素(杜球、抗球王、加福)5PPm拌料,超量中毒。
地克珠利(伏球、茹球)1PPm拌料。
盐霉素(优精素)60-70 PPm拌料,超量中毒。
莫能霉素
60-100 PPm拌料,产蛋鸡禁用。
球痢灵(二硝苯酰胺)125-250PPm拌料。
海南霉素(鸡球素)5PPm拌料。
此外传统的抗球虫药也可使用如:
青霉素,痢特灵,克球粉(氯吡醇,三氯二甲吡啶粉、可爱丹)这些抗球虫药、青霉素可用于产蛋鸡,后两种产蛋期禁用。
10、鸡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
(一)、流行情况:鸡组织滴虫病又称为盲肠肝炎、黑头病、传染性肝炎或单胞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引起的鸡与火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原虫病。本病主要感染育成鸡经消化道感染。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多量携带原虫的异刺线虫卵,污染饲料、饮水及运动场地,被健康鸡啄食后感染。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夏温暖潮湿季节多发。且鸡群拥挤,运动场不清洁也是本病诱因。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感染后7-12天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翅下垂、嗜睡、下痢淡黄、淡绿、严重者血便、冠及肉髯呈现蓝紫色。故称“黑头病”。如不及时治疗,一周即可死亡。剖检见一侧或两侧盲肠肿大,内充满干酪样栓子。断面呈现同心圆状,中心为黑红凝固血液。外层为灰白淡黄坏死物。肝有圆形1分币大或不规则形下凹的坏死灶,呈现黄色或淡绿色。
(三)、防止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潮湿拥挤、卫生不良等因素。
2)定期驱除鸡体内的异刺线虫。
3)发病鸡采用药物治疗,连用7天可治愈。
呋喃唑酮(痢特灵)0.04%拌料连用7天。
甲硝达唑0.05%,混于饲料中连喂7天。
以后每隔3个月用DNLasota3倍量饮水
| | | 饮水2000-5000单位/只,2h内饮完肌注1-2万单位/只
| | 饮水2000-5000单位/只
| | 1-2‰拌料
| | 100-400ppm拌料
| | 200-1000ppm拌料
| | 30-120ppm饮水
| | 100ppm饮水
| | 200ppm饮水
| | 100-200ppm饮水
| | 2000-5000单位/只饮水
| | 500ppm饮水或拌料
| | 200-400ppm饮水或拌料
| | 200-400ppm饮水或拌料
| | 50-100ppm饮水或拌料
| | 200-400ppm饮水或拌料
| | 50-100ppm饮水或拌料
| | 50-100ppm饮水或拌料
| | 50-100ppm饮水或拌料
| | 治疗量4/万 疗程不得超过7天
拌料预防1-2/万。混合均匀,防中毒
| | 雏鸡50-100ppm/只天,2-3次/天,连用3天
成鸡100-200ppm/只天,2-3次/天,连用3天
| | 25-35ppm拌料,疗程不得超过3天
| | 100ppm拌料,饮水
| | 250-500ppm饮水
| | 300ppm混饲,连用天,治暴发性球虫
| | 125-250ppm饮水或拌料
| | 5ppm拌料,超量中毒
| | 125-250ppm拌料,超量中毒
| | 60-70ppm拌料
| | 1ppm拌料
| | 60-100拌料
|
注:①1ppm=1毫克/公斤(升)=1克/吨
②ppm与%可以互相换算.如果将%换算为ppm,应将小数点向右移4位数,例如:0.1%=1000ppm,如果将ppm换算为%,则应将小数点向左移4位数,例如:300ppm=0.03%。
| | | | |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有强大的杀菌力和刺激作用,5-10%溶液用于鸡舍,用具消毒,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甲醛14ml,高锰酸钾7g,密封容器4h以上,鸡舍 24h,也用于孵化器消毒
| | 氢氧化钠
| 杀菌,杀病毒作用较强,有腐蚀性,2-5%水溶液用于 鸡舍,运输车辆环境消毒
| | | 生石灰加水制成10-20%乳剂用于鸡舍墙壁,运动场地面消毒,也可用于干粉地面覆盖或脚踏消毒 | | | 5%的漂白粉液用于鸡舍地面,排泄物消毒,临用时配制,不能用于金属用具消毒 | | | 为强氧化剂,有强烈的杀菌作用,0.1-0.5%溶液用于畜禽体、鸡舍地面、用具消毒,也可用于密闭鸡舍,孵化器和种蛋的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1克 | | | 为碘制剂,无刺激性,1:900稀释,用于金属器具、车辆、环境、鸡喷雾等消毒。广泛用于细菌及病毒的消毒 | | | 用于舍内器具、食槽、水槽消毒,也用于饮水消毒及带鸡喷雾消毒,剂量按说明使用 | | | 广泛用于皮肤、鸡舍用具、水槽、食槽以及饮水消毒、带鸡喷雾消毒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