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69|回复: 19

研究生扩招遭遇"七年之痒" 考研报名两年负增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6 1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11月26日 14:45 来源:长江商报
核心提示

  去年,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报考首次遇冷,报考2007年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较上年减少7000多人。刚刚结束的2008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湖北省119189人网报成功,比去年减少3244人。

  与此同时,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高速增长后,全国研究生的报考规模终于在接近130万的高位出现转折。在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的同时,本报记者了解到,在武汉部分研究型重点高校,甚至出现了同时期毕业的研究生超过本科生的现象。
投入和产出的不成比例,让研究生难以承受心理上的落差。这可能是连续两年研究生报考遇冷的根本原因所在。

  研究人士分析说,在研究生就业的巨大压力面前,中国大学生已经进入了“理性考研”时代。

“我下定决心放弃考研”

  11月13日,在湖北省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的“大限”之日,湖北大学大四学生童伟(化名),在自己的博客上郑重地写了“我终于下定决心放弃考研了……”这句话,并在次日将自己的博客永久关闭。

  这个取名为“考研路上”的博客,原本是童伟为了记录考研历程而开设,“现在决定不考了,留着这个博客也没用。”他对记者这样说。

  虽然开博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因其醒目的名字,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被有同样考研理想的博友热捧,点击率迅速攀升至上万点。

  在得知童伟放弃考研后,博友对他的选择表示了理解,纷纷祝福他“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从当初梦想考取研究生,到最后的放弃,童伟经过了几个月的思考,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当初想考研,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童伟毫不避讳自己的功利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考研后并不能达到我的目的,所以,没必要再去花父母的血汗钱‘虚度’青春。”

  在武汉,与童伟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已不再是少数人。一度蓬勃增长的硕士研究生数量,在经历了将近7年的疯狂增长之后,终于开始下跌。

  报考人数连续两年负增长

  “如同一根挺拔的持续了多年的‘大阳线’,突然折了腰。”湖北省考试院一位负责人这样描述最近两年湖北省研究生报考的感受。

  在他的电脑上,有一张湖北省最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图表。柱状图清楚显示了从2001年起,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直线攀升。但到2007年突然下滑,刚刚结束的2008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人数较之去年,再度走低。

  作为历年研究生报考“大户”,湖北研究生报名人数被外界看成 “风向标”。而事实上,在湖北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的同时,在其他多个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的情况。

  从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来看,2001年至2007年,短短7年间,从46万人,猛增至128.2万人。

  在经过了长达7年之长的高速增长之后,全国研究生的报考规模也终于在接近130万的高位出现转折。

  在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的同时,本报记者了解到,在武汉部分研究型重点高校,甚至出现了同时期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的现象。

  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该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卢昌宁介绍说,该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已连续几年超过同期本科毕业生。

  卢昌宁说,研究生超过本科生已不是新现象。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在近年来已逐渐趋于稳定,而研究生却不断在扩招。像武汉大学这类研究型高校,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也算正常,“很可能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尴尬

  “没想到在竞争一个客户代表的职位时,竟被一个本科生挤掉了。”

  华中科技大学的小余一直想不通几天前的求职遭遇。“我已经彻底降低了自己的待遇要求,只想找个工作安定自己,没想到还是被用人单位认为不稳定。”小余长叹一声。

  在前几年,绝大多数公众所熟知的情况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时,研究生会占上风,而企业也经常出现人才高消费情况。而从今年开始,很多时候,本科生开始占据上风受到企业的青睐,而将研究生PK掉。

  “要讲做研究工作,硕士研究生还达不到这个高度,我们如果需要,宁愿花更好的价钱聘用博士研究生。”武汉某环保企业人力资源部长认为,硕士研究生实际上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卢昌宁说,硕士研究生只是学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其实,在某些方面,比如综合能力以及知识面等方面,并不见得就比本科生强很多。

  来自浙江的一家制造企业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招人,唯一需要认定的就是他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如果同样的能力,我们不愿意花更高的成本去招一个学历更高的人。

  武汉某科技公司人事主管李庆华说:“过去我们公司比较看重人员学历,感觉高学历可以代表企业形象。高学历人员来了之后,企业有受益,但也为此吃了一些亏,很多硕士、博士只是把公司当成镀金的地方,公司投入很多经费来培养他们,可没过两年,一个个都走了,流动率非常高。”

  “现在很少有用人单位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湖北省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本科就足够了。“甚至,江浙一带的企业,现在越来越青睐大专毕业生。”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小刘,今年受聘进入一家单位。到岗后,他发现自己几个大学本科同学竟然和自己在同样的岗位工作。而这几个同学,因为提早工作,比自己有工作经验,薪水以及在单位的受重视程度都在自己之上,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投入和产出的不成比例,让研究生难以承受心理上的落差。”湖北省人才中心鲁处长认为,这可能是导致研究生报考遇冷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实,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难,更多的可能只是就业没有原来顺利,待遇没有以前好了。”在卢昌宁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与几年前本科生扩招之后,面临的就业难如出一辙。

  卢昌宁回忆,大约在5年前,当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的硕士毕业生只有几十人。那时候,研究生都很风光。只要考上研究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每到学生毕业前夕,很多的用人单位主动到学院来要人。往往是在众多的用人单位面前,让研究生先挑选。“挑选完了之后剩下的工作也足够本科生的了。”

  而现在情况大变,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需要和本科生一样到处找工作。有的可能还没有本科生找得好。

  也有教育专家认为,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导致不少原来准备考研的学生对研究生的预期下降,“把考研当成临时避风港”的想法也开始发生变化。

  有专家指出,在市场化就业的格局中,教育自然也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考研“降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考生基于现实的理性思考,在比较中作出更为“理性”、“慎重”的选择。

  大学生选择理性考研

  “这次不考研,并不代表以后永远也不迈出这一步了。”童伟出生在湖北农村,21岁的他明显比同龄人更显成熟。4年的大学,已让父母不堪重负,加之现在高校公费研究生的比例逐年降低,以他的成绩即便考上研究生,能不能拿到奖学金,也不敢保证。否则,父母再也拿不出数万元的研究生学费了。

  因为想考研究生,童伟经常与同专业的研究生师兄交流。“报考研究生就像一座围城,很多大学生想考上,而真正在读的研究生却很无奈。并且,越到后来越迷茫。”

  提早接触了围城里的人,让童伟提早打了退堂鼓。

  “我不想赴他们的后尘。”童伟说,以后,他会在需要的时候再报考研究生,那时候会更有针对性。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小叶曾经也有过考研的念头,但是,最终选择了放弃。“有些专业是不是真的适合一味追求高学历,需要思考。”

  据了解,在小叶之前的该校新闻专业学生,特别是女生,绝大多数几乎是毫无悬念地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在遭遇了连续几年的研究生就业低谷之后,他们的选择逐渐理性。“今年我们同学报考研究生的估计只有一半左右了。”小叶说。

  湖北大学研究生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社会类研究生和社会在职研究生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对于考研的选择更加理性,可能也是导致连续两年来,湖北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下滑的原因之一。”(刘飞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 就业率为何与学历"倒挂"?

2007年11月26日 06:43 来源:人民日报
时下,正值2008届毕业生为毕业去向而忙碌的时刻。继续深造,或是就业,都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而从吉林、四川等地传来的消息表明,在有些地方,大学中就业出现了一种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

  出现这种“倒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大学生择业和高校人才培养又有哪些启示?

  “研究生就业大不如前”

学历高,就业率反而低

  近日,吉林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9月1日,吉林省2007届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生为83%,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5个百分点。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6%,下降趋势明显。

  无独有偶,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截至今年8月,四川省本科生就业率为81.46% ,专科生就业率为81.78%,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0.32个百分点。这是自1998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以来,四川省高校专科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生。

  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破天荒的事情”。因为按历年的统计数据看,研究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高,本科生比专科生高,仿佛成了定律。但是事实上,这种现象也存在了一段时间。在今年年初,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结果就显示,截至2006年12月10日,广东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16%,其中本科97.25%,专科95.57%。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

  “现在研究生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吕丽华表示。据介绍,截至9月1日,吉林大学研究生就业率为82%,本科生就业率为79%。尽管今年研究生就业率仍然高于本科生,“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引人注目的是,该校的专科生就业率则由去年的22.61%上升到了84.47%。

  用人单位不再盲目“高消费”

  心理预期导致就业难

  专家认为,导致这种“倒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郑志宏分析说,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是导致他们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无论是精力还是经费,研究生都比本科生、专科生投入得多,因而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研究生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不少研究生对3000元以下的薪资不予考虑;大多数研究生扎堆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边远地区。不过,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这无疑带来了研究生就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

  而研究生传统的就业主渠道吸纳就业的数量也在减少。郑志宏认为,作为多年来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不匹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就业比例比去年减少10%,仅占总数的31%,国有企业占10%,非公有制单位占12%,研究生就业开始由一元为主逐渐走向多元化分布。

  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更为务实的态度。随着社会择才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地追求人才“高消费”,不再以员工中的研究生比例高来装点门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处主任何志伟分析,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注重实践经验。研究生的理论积淀较多,但实践水平可能不如本科生和大专生高。对于一些重能力重经验的企业来说,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理科研究生更是如此。

  “不少用人单位更喜欢本科生甚至专科生,觉得比研究生更容易管理。”吉林大学就业指导科长苑锐的话显得更为直接。据介绍,汽车、机械是吉林大学的品牌专业,来这些专业招聘的企业往往目标非常明确——只要本科生,“企业越来越精打细算,本科生不仅成本低,可塑性也比较强,而研究生大都面临着买房结婚生子的压力。”

  高校应重视应用能力培养

  研究生“扩招”要适度

  专家指出,学历与就业率的“倒挂”,并不能就此否认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从平均水平来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还是高于本科生以及专科生的。研究生就业率的走低,应引起高校的重视。

  “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给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吉林大学一位研究生导师说,我们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上要转变观念。以前是“精英教育、高端就业”,现在要了解就业市场,合理调整心理预期,准确定位,大众化教育就是要大众化就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要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性培养,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郑志宏则认为,国内部分地区的户口准入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影响较大,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无法开具到所在单位报到证的情况居多,出现了“就业率较高,签约率较低”的现象,应该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壁垒,实现零障碍就业。

  同时,专家也提醒说,近年来,各高校的本科生大规模扩招已基本结束,但不少高校研究生的规模却在急剧扩大。2007年研究生计划招生42.4万人,比2006年增长6%。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起新的供求不平衡。部分硕士生为暂时逃避就业,选择去考博。但博士生就业面比较窄,用人单位从成本考虑,对博士生的需求量非常小,很多高校博士生就业同样不容乐观。因此,如果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加以控制,必然导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发表于 2007-11-26 19: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昨天在我们学校招聘会上就有此一遭啊
发表于 2007-11-26 2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人生路上,总是漫长而又曲折的,我有我的坚信,任路途漫漫,吾不改!
发表于 2007-11-26 22: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和过去的差距

我们考研之前,博士、硕士人人都抢,我们毕业之后,博士、硕士没有人要;

我们小的时候房价500一平米,没有人买,我们毕业了,房价一万五一平米,人们都是一栋一栋的买;

我们没钱的时候股市只要进去就赚钱,等我们赚钱了进了股市,发现自己成SB了,买哪个都是赔钱;

我们没上研究生的时候,博士、硕士做个小试验就能毕业,老师对学生比对自己儿子都亲,

我们上学了,发现不仅要当奴隶拼命干活,而且还要用英文写论文写SCI,更要命的是毕业遥遥无期,手头工作不断,每天睡4个小时,毕业了还找不到工作;

我们到底招谁惹谁了啊???!!!

[[i] 本帖最后由 lui5637 于 2007-11-26 22:59 编辑 [/i]]
发表于 2007-11-26 23: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大家都逐渐理智,根据自己的现状作出理智的选择。该读的还是要读,除非你混了个硕士文凭,用人单位还是需要真正的高级人才的。
发表于 2007-11-27 15: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用事实分析的透彻,情况就是如此!不过有想法还是坚持的好!
发表于 2007-11-28 0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好我才高中毕业啊!不过我做的饲料比那些SB博士的性价比高多了!
发表于 2007-11-28 1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生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找不到工作才去读的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的质量肯定不会高!
如果是有需要才读的,或者是成绩优秀而被保送的研究生,出来肯定还是佼佼者!:hihi: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1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是个社会现象,说明我们的用人制度是逐渐成熟了,而且高校的扩招也应该理性,中国的教育更加应该注重实效,不是象某些单位用硕\博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要么动辄以学历***以上为由.但要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学识,该深造的还是要深造,但重要的是不是为了镀金.企业还是要有能力的人!有基础才能提高能力!!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22:1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