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BR><BR> <FONT size=5>谁来拯救社会的弃儿?</FONT></STRONG><BR><BR><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一直以来,社会媒体都有密切关注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报道得最多:"大学扩招--大学生激增--人才过剩--就业竞争大<BR>--待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是如此。详细关于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报道却很少,几乎没有。是社会都把这一类的人群给唯忘了吗?是社会把他们抛弃了吗?与“农”字有关的专业的学生是如何的无奈!现在的人都对”农“不感冒,为什么呢?是不是“农”字就是农民,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工作呢?那么事实上80后的人到农村去工作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华南农业大学因为带个“农”字,招生人数在下跌,要改名?农业就业待遇是29个行业最差的?那么中国以后的农业专业谁来读?农业工作谁来干?以后的农业发展又是如何?<BR><B><BR></FONT>关于农业与农业人口</B><BR><BR>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由分散经营到集约化,产业化;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与信息科技,生物技术的结合,我国农业技术在不断进步。<BR><FONT face=楷体_GB2312><BR>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人口13亿多,其中农村人口7.37亿,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56。</FONT><BR> 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特别近年来,随城市化进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大批农民洗脚上田,由农业工作转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在边远的农村,人口由村庄往乡镇迁,乡镇往县城迁,县城往省城迁。农业人口在不段减少。<BR><BR><BR><B>1农业招生难</B><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据报道: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出现招生难问题,实际招生人数比计划招生人数少几成。农科类专业的冷清与其他热门专业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甚至出现有宁愿报考热门热死也不愿选择冷门的心态。<BR> 为了摘除“农”字的帽子,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华南农业大学也准备改名为“某某综合大学”。</FONT><BR><BR><B>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呢?</B><BR><BR>笔者走访了很多农村人和城市人,就农业就业的问题得出来的浓缩。<BR>农村人:<BR>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农民有多苦城里人体会不到。<BR>我们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干地里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又苦又累,收入也不多,解决温饱。<BR>现在的年轻人都城里打工去了,打工比种地的收入好多了。<BR>单是生活就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供孩子上学就有点压力。很多人呕心沥血,倾家荡产供孩子读完大学容易吗?不求孩子怎样回报了,只想孩子读多点书,学点知识,毕业后在城里找份工作,过好一点的生活,不要再象我们这一代这样没有文化,干一辈子的地里活。<BR>城市人:<BR>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要想以后生活好过一点,当然要从事经济报酬相当的工作的。<BR>社会在高速发展,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选择一些新兴行业,高新科技,信息,通信,金融等行业,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的发展着想。<BR>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农民有多苦啊,现在好不容易洗脚上田了,就不要再从事农业的工作了。<BR>到农村去旅游,体验生活就要,去工作还是不必了。<BR><BR>这是真正的原因吗?<BR>农村人对城市的向往,想进城。城市人更多的追求经济与生活水平,向往农村大自然的度假生活。谁都不愿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工作....<BR><B><BR>2农业就业难</B><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根据一项教育数据显示:80年代初,中国高等学校入学率不足百分之2,97年到百分之9.7,98年开始扩招政策,07年入学率突破百分之20。近十年增长率超10个百分点。</FONT><BR> 社会的发展要靠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程增长趁势;大学自从扩招以后,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出几十万的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岗位中处于超饱和状态,一个工作岗位10个人甚至更多竞争上岗。市场人才资源过剩,供过于求,又导致市场人才价格的贬值。<BR>对于企业,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象在生产原材料采购中买到了性价比最高的资源一样:<BR>1 价格实惠。<BR> 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费用与学生在大学接受培养的费用不成比例。投资在教育的经济在一开始往往看不到经济价值的回报。打个比方,一个大专生每年的学费为7000元,3年就是21000,在广州每月的生活费500元,3年下来就是18000,其他的费用暂不统计,3年的开支就要3.9万元。这3.9万是父母投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再摊分下来,每个月教育投资在1000元以上~~~~~参考企业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给出待遇,企业无疑是实惠的。如果放下待遇看工作前景,就更不用说了....<BR>2 招聘容易。<BR> 招聘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十大学生去抢。有时候企业在筛选人才时都麻木了,一大堆应聘简历其实就是筛选一,两个人。现在毕业生的形势是,找份工作以后再谈待遇,能找到工作比待遇更重要。毕竟,就是这样的待遇,你不干,大把人抢着干。<BR><BR><B>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都是如此,何况农业呢?!</B><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根据一些农业院校公布的就业率报表显示,农业专业的就业率都在百分之85以上,从表面的数据看来,这个行业的就业不存在问题!?</FONT><BR> 农业高校往往又是屏蔽这个社会问题的间接杀手,高校为了提高本身的竞争力,在对外公布的的毕业生就业率数据中,更多注重的是就业率的高度而不是就业的质量。比如一个专业的就业率是百分之90,但真正从事与专业对口或者有关联的可能还不到百分之10。百分之90的就业率足以屏蔽了这个专业就业的实质问题!<BR> 农业就业渠道窄。除了农业事业单位,个别农业企业容纳很少很少部分农科类毕业生外,城市里再也没有容纳他们的地方了。在《广州日报》的求职指南一栏几乎没有合适这类专业的招聘信息;如果是因为不够专业的话,买份《前程招聘》,上面也不会有这类信息。上去一些地方代表性的人才信息平台(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有的甚至连农科这个类型的信息都没有,就算有的也只是三,两条信息;再就去一些全国性,专业性的农业人才信息平台(中国农业人才网,农博网),但实际上此类平台信息量也很少,而且基本是都是需要多少年工作经验的,真正适合农科毕业生的少之又少。<BR><BR><B>既然城市不需要他们了,就到农村去,农村的前景就很好吗?</B><BR><BR> 现在国家都很重视农村工作,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旗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农村很苦:交通落后,信息不发达,生活单调,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工作前景都比上城市,这个很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对农村第一印象。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第一是条件差,第二就是很多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农民家庭容易吗?一泡屎一泡尿把孩子养大,供孩子读书,好不容易毕业,以为苦日子到头拉,希望孩子在城里找份工作,好好发展,就别再回农村。这是爹娘对孩子期望,很简单的期望,呕心沥血供孩子读完大学,孩子如果还有点良心的话,会伤他们脆弱的心吗?有勇气跟爹娘说:“爸,妈,我要回农村工作。”或者很多父母都不吭声,但谁又知道他们的心在流血?<BR>城市不能容纳他们,农村又不去,他们将何去何从?<BR> <BR><B>3农业就业待遇最差</B><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 2006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582亿元、67088亿元和6060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6.5%、1.1倍和1.1倍。2006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与2002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BR><BR>据《2007年度广东省薪酬福利调查报告》显示,通讯/电信、医药/医疗设备行业、金融三大行业的薪酬水平稳居29大行业前三位,农林牧渔排在29个行业的最后一位.<BR>《报告》采取了行业薪酬指数的概念,即以IT行业平均薪酬为100,其他行业平均薪酬与其对比得出各行业的指数。其中,通讯/电信行业薪酬指数为125.91据首位,而榜尾农林牧渔行业薪酬指数大约80....</FONT><BR><BR> 农业行业整体的效益低不是争的事实,如果企业收入不高,又怎么能会给员工高待遇呢?农业工作者的待遇差,决定因素并不在企业,而在于行业。<BR> 国家在发展农业方面也有政策,对农业企业采用扶强不扶弱。对社会效益大的龙头企业除了政策上优惠,还有经费的支持。有些企业生产成本与生产收入相比几乎是相等的,但其还是能生存下去,靠的就是政府经费的支持。这样的企业能给员工高待遇吗?<BR><B><BR>4农业工作谁来干?农业人才架构会如何?农业发展会如何?</B><BR><BR>农科毕业生的一个缩影<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出于解决生活问题,没有办法了,农科类毕业生唯有转行。</FONT><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毕业后,生活不能再靠父母要靠自己了。但工作又一直都没有找到,口袋里钱也不多了,又不敢跟父母说。出于基本的吃饭问题要解决,无奈之下都要找份工作糊口。拿着农科的毕业证,去应聘有半点要求的职位基本上是碰壁的;无奈之下找到了门槛低的营销工作做起........从此又少了一个具有丰富农业知识的农业工作者。大学三年学到的,现在都没有用上,早知道如此就不要读了。</FONT><BR> 连农科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从事农业工作了,那么农业工作谁来干?教育部开设的农业类专业,但毕业生无奈纷纷都转行了。早知道如此就不要开设这个专业了--浪费教育资源!<BR><BR> 网络上80年代后的人流行这样的话“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上大学的免费的,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上小学是免费的;我们没有能力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有能力工作的时候撞到头破血流才找到工作;我们没工作的时候房子是分配,我们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记得以前还小的时候,大人都说:“80后这一代人跟以前年代的人不一样了,80后的很幸福,在温室中长大的,不用吃什么苦。”现在长大了,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象以前大人说的那样美好,80后这一代人跟以前年代的人真的不一样了。<BR>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什么事情都不能少了钱。更多的80后都在工业和第三产业开展事业,到底还有多少人奋斗在农业战线?<BR> 现在很多的农业事业单位,农业企业单位的骨干都是70年代以前出生的,他们关系着单位或企业的存亡,是企业的灵魂。而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差强人意,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很少再见到有80后的小字辈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干这行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70年代前的前辈退休时,谁来接过他们的枪?农业事业发展靠谁?<BR><BR> 笔者曾与广东省某农业龙头企业的总经理交谈。其公司是省内一大型农业生产企业,但谈到人才方面他也很头痛,据他反映:这么大的一家公司连个大学生都没有,生产技术都是那些40岁的人掌控,他们都是农民出身,科学知识有限,靠的就是几十年的经验。现在的大学生都不愿做农业这个行业了,企业想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都不容易啊。他们公司刚招来的大学生都走了,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待遇相对较低;其次是受行业影响,发展前景朦胧。得到一句令人深省的话:“不是人才抛弃了这个行业,是这个行业抛弃人才”<BR> <BR><BR><B>后记</B><BR><BR>致:教育部,农业部,农业工作者,农科专业在校学生,教师,关心农业的人,关心社会的人,所有的读者朋友<BR>目的 希望更多人的关注农业的发展问题。只有农业发展了,让更多人的洗脚上田,离开农田去发展其他行业,才有效地减少我国农业人口数量,真正提高农民的价值;加快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长远的就是国家繁荣富裕,人民生活安逸,社会稳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人才,农业人才正在严重萎缩,大量流失,到底社会还需要他们吗?如果不需要国家为什么又还要培训出他们这一类型知识的人呢?谁来拯救社会的弃儿?<B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