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18 15: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氢吡啶酯与二氢吡啶的区别
一.化学结构不同,非同类产品
1、二氢吡啶是单体化工品,主要用作医药中间体及合成其它产品时的原辅料;直接使用时,因自身固有的化学结构性缺陷,稳定性很差,基本无法使用。
2、二氢吡啶酯属复合型精细化工品,它是将二氢吡啶解聚酯化后,通过取代基反应产生的诱导效应提高了酯化物的电子云密度,再与复合强化增效剂缩合酯化后,产生二次增效,是在细胞水平上高效表达的生物抗氧化剂。
二.鉴别方法
1、熔点测试法
固体精细化工品定性鉴别最具权威的方法之一是产品熔点测试。
一般说来,起始熔点差异在0.5~1.0℃时,终熔点差异在1.0~1.5℃,
熔距差异在≧0.1cm时,就可判定为非同类化学品。
2、二氢吡啶的熔点范围:初熔点 176~178℃;
终熔点 183~185℃。
二氢吡啶酯中因有不同含量解聚物的存在,其纯度下降,所以熔 点范围较二氢吡啶低许多,非常容易鉴别。
3、定性真实成分是二氢吡啶酯还是二氢吡啶、或是不达标的二氢吡啶可通过熔点测试法鉴别。
(二氢吡啶熔点紊乱的部分原因分析:)
从国内市场不同地区二氢吡啶的采样检测,其熔点范围很乱,距国标规定值有较大差异,概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物理指标:原料中杂质含量过高;无真空干燥(普通晾晒或烘箱焙烤),致使水分超标;产品未经水洗重结晶,纯度不够,质量浓度低于92%;存放期过长,氧化损失过大等。
三.作用范围不同,作用效果差异显著
1、二氢吡啶酯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显著改善肉品品质的机理主要在于:
促进蛋白质同化作用,提高蛋白质的沉积速度。
其具体表现是:肉猪肥育期日增重可达 : 1150g/日;
显著的抑脂收腹,体型流畅;皮毛油润,肉色鲜红,肉味更佳。
其作用效果、作用强度远高于二氢吡啶,二者基本不具备可比性。
2、二氢吡啶偏重于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与普通的促增重添加剂相比,也有较好的促增重表现,但作用强度及稳定性远不及二氢吡啶酯的表现。
四.稳定性及可操作性
1、二氢吡啶最大的缺陷在于作为抗氧化剂,自身也是极易氧化,如同维生素E原粉,不改性成醋酸酯,则无法应用。但酯化后,其生物学效价下降29~31%,通常使用的维生素E原粉是效价下降30%后的商品。二氢吡啶酯正是稳定并恢复二氢吡啶损失的生物学效价,同时强化增效、提高其生物学效价的新一代提高动物繁育与生长的产品,目前被市场广泛接受,质量投诉几乎为零。
2、许多客户反映二氢吡啶的效果极不稳定,时好时差,究其原因,并非二氢吡啶无效,而由于:
(1)刚生产出的二氢吡啶新鲜品,效果好。而那些存放时间越长,自身氧化损失越大。
一般而言,超过30天的二氢吡啶,其自身氧化损失在17~33%。所以实际应用中,添加剂量很难控制。
(2)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小化工厂或研究机构的生产都是用反应釜进行合成,产品本身的各项工艺指标不稳定。加之这类产品较难卖,很容易导致长时间存放,无法保证产品新鲜度。单一产品无法使得公司盈利,所以只能是今天生产二氢吡啶,明天生产大蒜油,这从很多公司的产品广告上可看出。专业的生产线是保证二氢吡啶生物学功效的质量起点。
(3)另一个影响产品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干燥过程的处理。一般厂家限于自身硬件不足,采用的是自然凉晒、烤箱、烤盘等土法烘干,这种长时间高温高湿是加速其自身氧化的催化剂。该工艺十多年前已被淘汰。只是作研究时,小剂量现用现配时有效。它与经过多次水洗重结晶、真空快速干燥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
(4)决定二氢吡啶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对合成时所需原料品质的掌握程度。目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精准的把握原料的品控。进口原料与国产原料生产的二氢吡啶,普通用户眼观即可鉴别,这对于一个在分子水平发挥作用的产品而言,其差异可想而知。
五.添加剂量不同,成本差异较大
1、二氢吡啶在大猪上的添加量应在200g/t~180g/t之间。
考虑存放期及到动物采食的实际时间,一般都超过30天。故正规的医药中间体厂家对二氢吡啶的推荐添加量为200-240g/t。 这是一个具有职业道德水准合理的推荐量。
2、二氢吡啶市场售价,一般在60-80元/kg之间,其添加真实成本远高于二氢吡啶酯。
六.物理性差异
1、二氢吡啶的主色为黄色,副色偏土黄,有轻微苦味,产品外观较粗糙,特别是存放时期
过长的产品。晶形结构无固定规格,类似在粉末物中夹杂着结晶体。
2、二氢吡啶酯的主色为浅苹果绿,副色为亮黄色。产品外观精致,存放时间长短不影响其外观晶形颗粒整齐,规格一致,流散性好,略有酸香味。
3、鉴别:
将二种产品置一较厚的纯白纸上,在自然光线下,详细观察,色泽差别非常明显。但须注意:观察时间稍长后,会产生视觉疲劳,不宜分辩二者的色泽差异。
一般建议:快速扫几眼即可鉴别。
七.综合效益及性价比
1、从使用效果及综合效益上比较:
(1)二氢吡啶如果不是现配现用则很难使用,这就是为什么二氢吡啶的合成做为国家"八五"课题,众多院校及研究机构参与,虽然出了结果,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无法在市场上推广,使这一成果被闲置。
(2)二氢吡啶使用时应按推荐剂量的20~30%做裕量添加;比如:肉猪上标准推荐量为200~180PPm,考虑氧化损失,实际添加量应在200~240PPm。
(3)从快速促进生长、改善繁育性能,提高肉品质量等生产指标上看,二氢吡啶酯的作用强度远高于二氢吡啶,而使用剂量只是其1/4或更小。原料总成本二者差异很大。
一般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厂商都可生产二氢吡啶,纯度82~90%不等,采购价约80~60元/KG。但二者稳定性、方便性、存贮期等差异极其显著。
2、二氢吡啶及二氢吡啶酯,从严格的营养学角度考虑,都只是一个生理平台。真正高效发挥其综合作用的不是单纯使用原粉,而是复配技术。进取饲料积五年之失败、教训、大量的研发投入、上千次的实验室反复试验,基本上摸索出一些规律。从中国的广东、新疆、云南到黑龙江,从东南亚到欧美等国的使用效果追踪观察,现已基本上可向用户提供成套的配方及复配思路:肉猪类、母猪类、蛋禽专用、肉禽专用、淡水鱼类通用、反刍类通用、毛皮动物通用、宠物通用等领域内,菲兰谱可随时向您提供有价值、有先例、专业水准居国内一流、成功机率高、效果显著、市场及客户反应强烈、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可操作的使用与复配新产品方案。
3、需要重申一点:目前国内在无大型的化工集团参与的背景下,对二氢吡啶真正酯化,增效的产品只有恩特普逊公司掌握。
4、国内许多打着生育素、牲育素、二氢吡啶酯旗号销售普通二氢吡啶产品的公司,对于他们抄袭进取饲料的资料、实验数据、网上图片等行为,我们对此予以理解,但希望不要抄错了,二氢吡啶虽然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但它毕竟不是二氢吡啶酯,这种抄袭行为从侧面也反映了进取饲料的成功运作。
tanqiong 于 2009-8-18 15:32 补充以下内容
这是别人公司发给我的资料,一起学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