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35|回复: 0

大白猪联合选育现状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2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具有增重快、繁殖性能高、肉质好等优点,深受养猪生产者的欢迎,在我国瘦肉型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选育工作相对滞后,多年来尚未形成本土的大约克夏种猪,原种猪一直依赖进口,不但需支付大量外汇,且受国际影响养猪业发展的诸因素的制约,缺乏自主性。1993年成立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以来,大白猪联合选育工作开始启动,首先从组织形式上与国际猪育种工作实现了接轨。在此基础上,经过近10年的努力,大白猪的联合选育从意识观念上、选育技术上逐步趋于成熟,种猪生产水平有所提高,遗传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经济效益显著。但从总体水平考虑,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1 大白猪联合选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年出栏量在5亿头左右,2000年猪肉产量为4000万吨。接近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养猪业作为我国农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产生重要影响。
  发达国家品种改良对养猪业发展的贡献率约为40%。我国目前尚未此方面的确切数据。欧、美等发达国家把猪的育种和不断完善猪良种繁育体系作为重点,综合运用数量遗传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技术开展种猪遗传评估,加快了遗传发展,使猪的生产性能和效益不断提高;在组织形式上,由政府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建立猪的联合育种组织,开展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人工授精社会化服务,培育专门化配套品种作品系、形成著名瘦肉猪品牌。
  综合国内外猪育种数据和生产统计分析,以全国年出栏5亿头商品猪计算,需常年存栏良种祖代、父母代种猪种3000多万头,年更新1000万头,联合选育的效益可在数十亿以上。而开展大白猪的联合选育的综合利益有:
  1.1 提高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 优质种猪生产性能高不但降低饲养成本,还可创造更高的产值;种猪价格是普通肉猪的2倍或更高直接增加种猪生产者的效益。据2002年大白猪协作组成员场的调查,不同品牌、不同性能标准的大白猪种猪价格差异在1:3(不同选育场出售1头50kg左右的大白猪后备母猪售价在800-3500元之间)。综合效益分析,全国年出栏含有大白猪血统的商品猪以0.5亿头(占年出栏10%左右)计算,每头增加效益20元以上,年效益即可达10亿元。
  1.2 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大白猪良种猪资源,提高产品质量、规格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使种猪质量和猪肉安全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相以一致、性能稳定的大白猪种猪品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变大白猪种猪只进不出的局面。
  1.3 有利于种猪产业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白猪联合选育,缩短本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之差距,加快种猪产业化步伐。
  1.4 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商品猪保持一定的前提下,优秀种猪生产性能高,出栏率提高可降低种猪存栏;饲养种猪和饲养商品猪比较,获得同等效益可减少80%的商品猪饲养量;商品猪总饲养量的减少可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治理费用。通过育种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的品种,实施标准化饲养技术规范,生产无公害商品猪,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大白猪联合选育现状
  农业部1993年组织成立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协作组成员队伍不断扩大,现有成员达到34个;成员场饲养各品系大白猪母猪2.5万头;多数猪场应用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进行遗传评定和选育。参照全国畜牧兽医总站2000年发布的《全国种猪遗传评估(试行)》等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协作组起草制定了中国大白猪联合选育技术规范,包括《中国大白猪选育方案》、《中国大白猪性能测定技术操作规范》、《中国大白猪联合选育数据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定型。从2002年度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年会资料看,各选育场基本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大白猪种猪选育。
  由于目前我国大白猪的育种仍以独立闭锁、自然交配等为主流选育方法,遗传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抑制了种猪的遗传进展基本造成不同程度的退化,限制了种猪生产水平的发挥,难以形成标准统一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乏力。
  据重点调查测算,我国大白猪种猪纯种和二元杂交基础母猪约占种猪存栏的30%以上,群体很大。但在生产性能方面与欧美等国存在的差距。根据对18个大白猪选育场种猪性能的调查,主要性状水平如下表:

年度  产活仔(头) 达100kg日龄(天) 100kg活体背膘厚(mm) 胴体瘦肉率(%)
2001年 11.51 156.1 13 65.6
2002年 11.54 155.3 12 65.9

  3 大白猪联合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各省市之间的不平衡 据对全国32个省市调查,有县以上种猪场近3000个,存栏基础母猪近70万头,而参加大白猪联合育种的只有16个省市34个场,分别占调查省市和场数的50%和1%。特别在一些养猪主产省和产粮大省,目前尚未参与到大白猪联合育种的队伍中来,造成资源的浪费。
  3.2 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内部的不平衡 选育场应用选育技术上不平衡,形成普通常规选育、应用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进行选育、分子育种技术和数量遗传统计相结合的综合选育3个阶梯。
  3.3 性能测定数据差异较大 仅以100kg背膘为例。根据对21个大白猪协作组成员单位的调查,平均背膘厚多在10-14mm(含10mm)之间,低于10mm的3个场,最低的8mm,高于14mm的有1个场(17mm)。初步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品系间的差异、环境(饲养条件)造成的差异(协作组成员目前使用的背膘测定仪器主要是A超、B超,但产品来源、型号多种多样)、不同测定人员操作上的差异、数据记录与微机录入出现的误差等。
  3.4 数据处理软件不统一,目前大白猪协作组成员场90%应用GBS(或GPS)育种软件,10%应用其化育种软件,不利于数据统一集中处理。
  4 搞好大白猪联合育种工作的建议
  4.1 建立大白猪种猪数据库 在大白猪协作组长单位(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北京种畜遗传评估中心)设立的大白猪遗传评估中心,筹建种猪遗传评估专用网站,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创建协作组登录ID或用户ID,建立大白猪联合选育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和用户专用数据通道。网站建成后,可实现集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之大成,借助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使大白猪联合选育从组织上联合走上实质性联合的轨道。
  4.2 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测定设备和育种软件 出台统一的大白猪选育技术规范简称《选育方案》、《测定规程》、《数据管理办法》并进行修改完善,使其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
对测定设备进行筛选,建议大白猪选育场统一选用B超、电子称重、自动计料系统等测定设备。在没有开发出新的软件之道,建议统一应用GBS或GPS育种软件,并对现有软件进行优化升级,增强其自动纠错能力、自动转换和自动恢复功能,以满足现有育种数据处理与分析之需要。
  4.3 统一进行技术培训 在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设备、统一软件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育种技术队伍,由协作组统一进行有关技术的系统培训,使之成为集性测定、数据处理、网络传输为一身的高标准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保证育种技术人才的相对稳定,建议建立特约育种信息员制度,特约育种信息员在业务上受协作组和所在选育场的双重指导。
  4.4 加强协作组之间的遗传联系 目前,协作组成员之间的遗传联系较少。随联合选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凭借即将建成的种猪遗传评估网站这一操作平台,首先实现数据集中、进而采用人工授精实现优秀公猪资源共享等手段,遗传联系的加强指日可待。
  4.5 协作组的管理 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属于民间自发性组织,它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于一身,具有组织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为使大白猪联合选育正常顺利开展,需要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使协作组在不改变性质的前提下得到良好的运作,建成一个自负盈亏的专业性育种组织,特别是保证遗传评估网站的建成和数据库的良好运作。

http://www.fa158.com/show.aspx?id=7984&cid=14

[ 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07-11-3 21:46 编辑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22 19: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