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6|回复: 0

中草药防治猪细菌性传染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13: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草药防治猪细菌性传染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廖智慧,钟秀会(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猪的各种细菌性传染病不仅严重妨碍着养猪业的发展,而且给畜牧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临床上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不少人开始用祖国传统医学中兽医的方法来防治猪各种传染病。中草药防治猪传染病的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国兽医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用中草药防治猪细菌性传染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草药防治猪细菌性传染病取得较好效果的报道资料综述如下:
    1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1周龄内仔猪多发,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性。由于E.coli菌群多数具有K88(L)表面抗原,能产生肠毒素,所以用多价疫苗预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效率70%左右)。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致使耐药菌株大量产生,临床上常用的庆大霉素等药物疗效日益降低。但临床应用表明,有一些中草药对此病有明显疗效。
    1.1 通过饲喂母猪达到防治效果
    郭友贤(2003)报道,用白头翁、秦皮、穿心莲、黄连、黄柏、漏芦、木香、藿香、苍术、茯苓、木通、当归、白芍、山楂、柴胡、甘草,诸药烘干,混合粉碎,开水浸泡待冷后喂母猪,仔猪通过吮乳可达到治愈目的[1]。邹卫容(2001)用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钩藤、金银花、地榆组成的三黄散于母猪产前30d与70d左右各服一剂,可取得非常好的预防效果。张秀英等(2001)用白头翁、苦参等8味中草药及增效剂配伍组成添加剂“仔猪健”,按每天每头100g的剂量分2次添加在母猪的饲料中,实验表明,哺乳母猪添加“仔猪健”后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并能显著降低仔猪死亡率[2]。黄铁栋等(1999)用二丑、白头翁、皂矾、红糖,共研细末,饲喂母猪,可收到较好防治效果。吴菊珍等(1999)用白头翁、黄柏、陈皮、黄连,加入少量精料,粉碎成末,用开水冲泡后拌入干湿饲料中喂服母猪,经临床应用,治愈率达9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朱景星(1999)通过让母猪内服中药治疗仔猪白痢,取得较好效果。方剂组成为白头翁、龙胆草、苍术、怀山药、白芍、泽泻、炙甘草,水煎,拌料让哺乳母猪自由采食,外感风寒酌加银花、连翘,湿热偏重加茵陈、黄连或黄连须,久泄体虚加党参、乌梅、诃子、干姜,水泄严重者加车前、卜子。
    1.2 药物直接作用于仔猪达到防治效果
    赵恒章等(2003)用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11味中药组成的中草药注射液与庆大霉素、土霉素等西药对比治疗仔猪黄白痢得出,中草药注射液对猪源性E.coli具有优于多种抗生素抑菌效果,敏感率达100%。且其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所用时间最短,病程也短,治愈率最高(97.2%)[3]。祁小乐等(2003)用六一散(滑石500g,甘草100g)治疗8窝92头仔猪黄痢,治愈86例,治愈率达93.48%;治疗20窝240头仔猪白痢,治愈234例,治愈率达97.50%。黄品吕等(2002)用铁苋菜90g,大飞扬60g组成的方剂共治疗60窝630头患白痢的仔猪,治愈率达98%,另治疗20窝213头患黄痢的仔猪,治愈率达93%。本方可加减,夏季发病高热者加苦参30g;血痢较严重者加龙芽草或地榆炭30g;里急后重者加木香15g(以上诸药均为干用,如鲜用,剂量加倍)。邹卫容(2001)报道,三黄散亦可水煎后直接喂服患畜,每日一剂,一般两剂即可。曾昭芙等(2001)用民间偏方中的野南瓜,共收治下痢仔猪23窝206头,除有10头因施治不及时死亡外,其他196头均已治愈,治愈率达95%,效果较佳。黄铁栋等(1999)指出对少数严重的仔猪,用上述方剂以1g/kg体重制成舔剂,涂于乳头或直接喂仔猪,效果亦佳。
    2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由于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群发性或散发行传染病,是一种肠毒血症,死亡率可达70-100%。
    何子双(2003)用中西结合治疗仔猪水肿病,取得了90%的疗效。中药组方为,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桑白皮、大腹皮、厚朴、川芎、桔梗、甘草、木通、车前草、山楂、神曲、麦芽,寒冷季节加桂枝,猪体温下降加麻黄,气候较热,猪体温超过39℃,加黄连、栀子 [4]。周建春等(2001)采用中药预防和中西药物治疗仔猪水肿病,取得良好疗效。中草药预防为,黄连、秦皮、苍术、水桐树根皮(干品)、甘草,共研细末拌料饲喂。中药治疗为,黄连、板蓝根、龙胆草、连翘、银花、猪苓、泽泻、甘草、鲜水桐树根皮,煎至一定药量,用小胃套管灌服患畜。胡池恩等(2001)用中西结合防治仔猪水肿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愈率达82.5%。防治中药疗法为每日用活蚯蚓20-30头,洗净捣烂,用车前草、鸭跖草各一把,煎至沸腾5分钟后,去渣,趁热冲泡蚯蚓,侯温分三次灌服,可以用药液与呋喃唑酮同时灌服;中药预防为车前草、鸭跖草煎水兑食,母仔同服。王介庆(2000)用五皮饮加五苓散治疗仔猪水肿病,疗效甚好。其配方为,大腹皮、陈皮、茯苓、桑白皮、生姜各25g,白术、杏仁、车前草、桑枝、紫苏各20g,厚朴、通草、葛根各15g。施仁波(1999)采用“五皮饮”加“黄柏散”治疗仔猪水肿病(黄柏、大腹皮、陈皮各20g,黄连、黄芩、桑白皮、茯苓皮、姜皮各15g),收到良好效果,其治愈率达98%以上。王金星等(1999)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共收治仔猪水肿病1678例,治愈1586例,治愈率达94.5%。其中药组方为二苓平胃散加味,药用焦苍术、厚朴、木香、陈皮、猪苓、茯苓、泽泻、炙黄芪、板蓝根、田基黄、生甘草。
    3 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又叫猪沙门氏菌或猪的副肠热,其病菌为需养或兼性厌氧菌。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是猪的一种严重细菌性传染病。
    田松林(2003)报道中草药治猪副伤寒病验方2则,其一为,山羌活、粉葛、过山龙、土麻黄、阴笋子(去皮)各50g,神砂草、威灵仙、前胡各25g,水煎灌服2剂;其二为,藿香、铁马鞭、过路黄、前胡、神砂草、威灵仙、车前草、粉葛各50g,马蹄草、麦枯草、芫荽、尿珠子各26g,水煎灌服,1剂即可。龚绍平(2003)在临床上应用艾叶姜汤配以生姜、紫苏治疗仔猪副伤寒,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郑育忠(2002)用黄连、木香、白芍、柴胡,大青叶、金银花、茯苓、黄芩,甘草,连续水煎3次,混合药液后给患畜服用,此法治疗仔猪副伤寒,效果良好。徐慧中(2001)用蒜泥配合西兽医治疗,效果明显。刘金学(2001)用血针、水针合中西药治疗仔猪副伤寒,有较好效果,先对病猪行耳尖、尾尖、山根、蹄头等穴速刺出血,然后配以中西药治疗。朱朝真等(1999)用注射液(黄连、黄芩、白头翁、地榆、银花、板蓝根、穿山连、秦皮、青木香、蒲公英、山鸡椒等),共收治自然发病的患猪155例,治愈138例,有效率达88.4%。
    4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为特征。
    李德鑫(2003)用三黄石膏汤(黄芩、黄柏、黄连、生石膏需要另包、栀子、知母、青蒿、牡丹皮、厚朴,生姜为引,水煎后加入生石膏末)治疗疹块型猪丹毒病猪29头,有效率达96%)[6]。许加德(2003)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丹毒,51例病畜全部治愈。先用必要的西药治疗,然后把适量青蒿捣烂,加入少许白酒擦全身。万廷英(2002)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85例猪丹毒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其中药组成为,银花藤、蒲公英、车前草,水煎,然后喂服患畜。熊小华等(1999)用连翘归尾煎治疗猪丹毒患猪45例,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法为药用红藤、甘草、当归尾、金银花、连翘,白酒适量。若热盛烦渴者,加天花粉、石斛;便秘、腹胀加酒大黄、枳实;疼痛剧烈者加穿山甲、皂刺;挟湿者加薏苡仁、佩兰;兼风热表症者加蝉蜕、牛蒡子;红肿灼热加蒲公英、地丁。
    5 猪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本病以骨骼肌发生强直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蓝慧京(2002)利用中西医结合,成功的治愈了一例仔猪破伤风。其治疗措施为在处理创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取紫皮大蒜50g捣成泥状,加入冷开水50ml,浸泡2h,用消毒纱布挤压取汁20ml,在患猪两股内侧各肌注10ml[7]。陈子珍(2002)用中药车前草注射液肌肉注射为主,辅以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猪破伤风,效果显著,可提高治愈率。李新春等(2003)用药浴治疗猪破伤风6例,治愈4例。其药液组成为,槐树条、荆芥、防风、大蒜瓣、黄蒿,加水煎汁,据猪只大小确定药液量,药浴时间为60-90min,1-2次/d,连续药浴5-7d,10-15d逐渐恢复正常。叶霞(2000)用蟾酥治疗猪破伤风,共治151头,治愈130头,死亡21头,治愈率达86%。方法为,取绿豆大蟾酥1块,在尾根部腹面用手术刀刺一小口,出点血效果更好,把蟾酥放在里面,用胶布缠上,3-5d取出,一般1次即愈。李万松等(1999)用民间秘方(干大枣1枚,去核,结网蜘蛛1只,将蜘蛛塞入枣中,文火焙干为末,加黄酒50ml,调匀,缓缓沿嘴角灌服),治疗破伤风26例,治愈23例。汪成发(1999)用大蒜酊加雄黄,必要时辅以青霉素,治疗破伤风24例,治愈16例,。徐慧中(1999)采用叶饭泥糊结合西兽药治疗猪破伤风,效果满意。即用嫩白萝卜同早米饭捣烂成泥糊状塞入重新打开的创口内,再以做成饼状大的泥糊外敷创口上。童隆祺(1999)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愈多例猪破伤风,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捷佳。
    6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草药对防治猪各种细菌性传染病有一定临床疗效。与西药相比,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无有害残留、毒副作用小以及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所以应用中草药防治猪各种细菌性传染病是可行的。但要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生产还存在许多问题,广大兽医工作者应在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1)许多中草药存在着配伍禁忌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将中草药应用于临床生产的关键。(2)临床所用的各种处方中药物种类很多,且有的药物用量很大,能否精简药方,减少药量,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需要标准化生产工艺,这样才能生产出便于临床应用的的各种剂型。(4)应在给药途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便寻找各种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5)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上,应密切注意中西兽医的结合,扬长避短,从而更好的防治各类传染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魁罡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04: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