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疗效观察 葛铭 张瑞莉 叶兴华 韩海东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奶牛在产出胎犊后的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在现场,由于各地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也各不相同,发生率约为12%-40%。由于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数增加,极大地影响了繁殖率,给奶牛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我们在临床过程中对胎衣不下的病例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的来源和分组情况
试验主要在奶牛场和大型养牛户中进行.选取发生胎衣不下的奶牛90头,随机将其分为三组,I组30头,为西药治疗组;Ⅱ组30头,为中药治疗组;Ⅲ组30头,为中西药综合治疗组。
1.2方法
产后10h胎衣不下即可处理。
1.2.1I组(西药治疗组)20%葡萄糖酸钙与25%葡萄糖液各500mL,1次静注,每日1次;垂体后叶素100单位,1次肌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0-50单位,氢化可的松125-150 mg,强可的松龙(剂量为0.05-1mg/kg体重),1次注射,每隔 24h注射1次,共注2-3次;10%高渗盐水1200mL1次灌入于宫内;土霉索2g溶于蒸馏水230mL中,1次灌入子宫,隔日1次。
1.2.2Ⅱ组(中药治疗组)益母草120 g,当归60g,车前子 60g,黄芪45g,白术30g,五灵脂30g,党参30g,川芎30g,桃仁30g,没药30g,红花25g,炮姜20g,炙甘草15g。
共为细末,开水冲凋,加黄酒200g为引,1次灌服。服药 24 h内胎衣仍不下者可再服1剂。
1.2.3III组(中西药综合治疗组)I组和Ⅱ组药物联合应用。
2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综合治疗对奶牛胎衣不下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胎衣在用药后24h内能够完全脱落,中药治疗组较中西药综合治疗组从试验结果看稍有延长,而单纯西药治疗组胎衣脱落平均在72-96h之间、脱落时间明显廷长。
表1不同药物对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结果 组别 | 18h | 24h | 36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I | 0 | 0 | 1 | 1 | 8 | 18 | 2 | 0 | II | 2 | 22 | 5 | 1 | 0 | 0 | 0 | 0 | III | 4 | 24 | 1 | 1 | 0 | 0 | 0 | 0 |
3小结与讨论
引起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多,如母牛畜体虚弱,营养欠佳.气血不足,加之产前使役过度,或产程延长,以致胞宫松弛,无力收缩;或临产时感受风寒,寒凝气滞,使子宫颈过早收缩关闭;或胎儿过大,胎水过多,以及早产、流产;或感受外毒、瘟疫及其它热邪,毒热内伤胎络,使胎衣粘附宫壁不能排出而发生胎衣滞留。此外,牛的胎盘结构特点也是造成胎衣不下多发的主要原因,牛的子宫粘膜形成宫阜,胎儿绒毛膜将其包住,并形成绒毛丝,其绒毛伸入宫阜腺窝内,互相紧密联系,客观上增加了胎衣脱落的时间.另外,由于子宫炎症而引起的胎盘粘连也可以引起胎衣不下。
目前,奶牛胎衣不下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单纯用西药治疗的病例很多,西药治疗中子宫灌洗、静脉补钙,应用垂体后叶素等主要是促使胎盘绒毛收缩,使胎盘从宫阜中脱落下来,激素主要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弱组织损伤和中毒表现,促使糖、蛋白质、脂肪的正常代谢,并有抗组织胺作用,用后可使体温、呼吸、心率恢复正常,但单纯用西药后胎衣脱落时间普遍较长,增加了母牛感染子宫内膜炎的机率,从而极易引起母牛发情推迟,不能按期配种受妊。中药治疗总的原则是活血化瘀。偏于气虚者,如表现食欲不振,脉细弱无力,配合补气养血;偏于寒凝者,表现被毛逆立,口鼻发凉,寒颤,口色青白,脉迟涩,辅以温中散寒;若为毒热伤胞.表现发热,口红尿赤,恶露腥臭,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明显缩短了胎衣脱落的时间,特别是中西药联合应用后.使胎衣脱落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这在减少产后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后奶牛的泌乳性能,促使奶牛产后体质尽快恢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减少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干奶期不仅要注意精粗比例,更应重视矿物质、维生素的供应,加强运动,增强全身张力。临床牛要置于安静、清洁、宽敞的圈舍内,令其自然分娩,避免各种应激。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