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非生理脱羽诊治
生理性或病理性换羽,饲养密度过大,光照太强,空气干燥,体外寄生虫,精氨酸、赖氨酸的缺乏。
1、疾病因素:
寄生虫(如羽虱、羽螨引起的羽毛折断)。鸡虱以羽毛、绒毛以及皮肤鳞屑为食。鸡受到虱体严重侵袭而发生奇痒和不安,患鸡因啄痒而啄断自体羽毛或啄伤皮肉,同时表现精神不安,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羽毛脱落以至产蛋量下降。鸡膝螨病虫体沿羽轴穿入皮肤,致局部皮肤发炎、潮红、发痒,羽毛变脆,脱落,由于寄生部位奇痒,鸡常啄咬患部羽毛,严重时,羽毛几乎全部脱光,故称为“脱毛病”,一般常见于背、臀、腹及翅等皮肤。另外慢性传染病、肿瘤病等也可引起脱羽。
2、管理因素:
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夏季,可造成严重的应激脱毛,并伴有产蛋量严重下降。温度、湿度、空气的污染程度都对鸡的羽毛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3、营养因素:
①蛋白质:羽毛中的蛋白质为89%~97%,其中角蛋白占蛋白质的85%~90%,当饲料中蛋白质供给量不足时,可引起羽毛生长不良和脱羽。②硫及含硫氨基酸:体内许多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中都含有硫。硫及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可直接影响作为羽毛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的合成。家禽饲料中胱氨酸、蛋氨酸、硫酸盐的比例应为50∶41∶9,饲料中硫含量为2.3~2.5毫克/千克。③锌:它参与合成激活机体内200种以上的酶的活性。锌有“生命的火花”之称。缺锌时出现皮炎,羽被发育不良,羽枝脱落,啄羽等。④钙:当日粮中钙过量时主要干扰锌、铜的吸收利用,引起继发性掉毛及皮肤衍生物病变,与锌铜缺乏症状一致。⑤硒、砷:当饲料中硒、砷含量高时,可引起慢性中毒,对其沉积的部位造成损害。家禽表现尾羽逆乱,容易脱毛等。硒中毒可引起全身掉毛,从头、颈背侧开始,逐渐向后躯蔓延,羽毛边掉边长,长毛已脱落,短毛、新毛又开始生长。⑥碘:缺碘或碘过多,可引起羽毛生长不良和掉毛现象。⑦生物素、叶酸:缺乏生物素时,羽毛出现干燥、变脆、脱落等现象。家禽缺乏叶酸时也出现羽毛脆弱、褪色、脱落等现象。⑧吡哆醇、烟酸、泛酸缺乏,同样可在全身引起对称性的皮肤炎症、掉毛等现象。
预防措施:
1、控制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①加强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理鸡粪,并进行发酵处理。 ②定期给鸡群驱虫,一旦发现有体外寄生虫寄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为:用速洁或千毒灭(1:500)坚持做好带鸡消毒,驱虫后的粪便应及时处理。③定期消毒,这对环境的净化和体外寄生虫的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2、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均衡 :羽毛的生长发育伴随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而进行,这与日粮中含硫氨基酸含量密切相关,羽毛生长期间,含硫氨基酸应充分满足。同时还应满足鸡的其他营养需要,特别是硫、锌、蛋白质等要满足,另外还要掌握好其他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之间的营养平衡,确保饲料营养能全面满足鸡只的需要。
蛋鸡产蛋高峰期卵黄性腹膜炎
出于产蛋高峰的蛋鸡群,抗病力下降,从而极易引发卵黄性腹膜炎。此病的危害很大,可导致产蛋量下降和死亡,最常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其他病毒病的继发感染。
1、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鸡通常不显现症状或由于多量腹水使病鸡腹部膨大下垂,成企鹅样姿势。剖检可见腹腔有大量蛋黄或灰黄色炎性渗出物(主要为卵子),使肠管互相粘连,或腹腔积有蛋黄凝块,有时这种凝块可达拳头大或更大,致使死亡增加;其次,腹腔有腥臭味,卵巢中卵泡变形、变性、变色,有卵泡破裂,耐过者消瘦,丧失产蛋能力。
注意区别输卵管炎,其输卵管炎主要表现输卵管中出现白色的条状物。
2、流行原因
(1)产蛋高峰期鸡群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空气、设备、野鸟等,随时接触大肠杆菌而受感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临床使用的弱毒疫苗带有支原体,衣原体病源会诱发大肠杆菌。
(3)产蛋高峰期得了慢呼(支原体,衣原体)以及散发性鸡瘟,传支诱导鸡群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4)产蛋高峰期鸡群的抗病力下降,也易发该病。
[ 本帖最后由 qincai 于 2007-10-22 21:0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