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体跟踪监测观察蓝耳病苗和猪瘟苗抗体水平及影响 (1.牡丹江市金源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牡丹江 157032;2.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随着近年养猪水平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猪群的密度也越来越大,另外在引进新品种时也不断带进新的猪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圆环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进入,导致猪病越来越错综复杂,给诊断和防制带来很多困扰。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规模场使用疫苗的种类逐年增加,如何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避免疫苗间的相互干扰是困扰规模化猪场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猪瘟( HC)和蓝耳病( PRRS)是危害猪群健康的两大常见疫病。如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关系着规模猪场的生产稳定与健康发展。为观察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的抗体水平以及两种疫苗之间的影响,为猪瘟苗和蓝耳病苗的免疫时间提供依据,2006年开始对猪群抽样进行了血清抗体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免疫程序调整,减少因为疫苗安排不合理而存在潜在的危害。现将跟踪监测结果和疫苗程序调整工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猪场饲养管理 母猪700头,实行大圈饲养,每圈10-15头,产前一个月进入小圈饲养,每圈2头,临产前7天转入产仔舍。仔猪35日龄断奶,断奶后母猪转入空怀舍,仔猪留原圈饲养至53日龄转入保育舍,在保育舍饲养40天,选出后备公、母猪分别转入相应的后备公猪舍和后备母猪舍饲养,其它仔猪进入育肥舍饲养。
1.1.2
血清样本采集 根据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的样本采集数量参考表(表1)采血清样本。
于2006年5月、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采集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种公猪以及1-2胎、3-4胎、5-6胎、>6胎种母猪,仔猪采样日龄为2周、4周、6周、8周、12周、24周龄的猪各6-7头(随机)采血5-10毫升,分离血清,送西班牙海博莱生物大药厂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和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用于检测分析。(2007年4月采样时多采集了14周、16周和19周血清样本进行PRRS的检测。)
1.2
疫苗与程序
2006年5月份以前用某生物制品厂猪瘟弱毒苗(细胞苗),某生物制品厂蓝耳病灭活苗和某生物制品蓝耳病弱毒苗,进行免疫。
程序是猪瘟弱毒苗:仔猪乳前免疫1头份,35-40日龄二免4头份;种公猪一年普免两次猪瘟苗(春秋两季)4头份;母猪断奶前7天注射猪瘟苗4头份。蓝耳病苗:仔猪65-70日龄注射蓝耳病弱毒苗1头份;种公猪春秋两次普免蓝耳病灭活苗1头份;种母猪产后10-12天注射蓝耳病灭活苗1头份。
根据血清学监测结果调整疫苗及程序。
1.3
样本检测
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分别为CIVTEST SUIS PRRS和CIVTEST SUIS HC/PPC(LABORATORIOS HIPRA,S.A. 西班牙海博莱生物大药厂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
三次检测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如图1,三次检测蓝耳病抗体离散度如图2。
2.1.1 蓝耳病苗程序变化
2006年5月份检测结果出来后,仔猪和种猪的程序没有立即调整,到9月下旬把母猪产后10-12天注射蓝耳病灭活苗这个程序撤掉,留出20多天时间,以便在2006年10月份采样检测的时候看看仔猪2周、4周和6周的猪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当10月份采集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出来后,根据生产数据的变化(图3),受胎率低,繁殖障碍率偏高,于11月初把种猪群的蓝耳病调整为蓝耳病弱毒苗普免,以便减少因返情猪增多,返情猪注射蓝耳病苗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使这部分猪的蓝耳病抗体降低或者消失,产生潜在的危害。
2.1.2 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图1)与离散度(图2)分析 三次检测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在种猪群相差无几,基本达到100%阳性率,只是在2007年4月检测中5—6胎次阳性率没有达到100%,是83%。种猪在前两次检测中所用是蓝耳病灭活苗,第三次(2007年4月)检测中用的是蓝耳病弱毒苗,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离散度来看,蓝耳病灭活苗和蓝耳病活苗在种猪方面的注射在这三次检测中没有明显区别。
仔猪方面,从三次检测结果(图1)可以明显看出母源抗体消失的时间,到6周的抗体阳性率就很低了,三次检测分别是0%,33%和17%,到8周的抗体阳性率为0%,所以想使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对蓝耳病有一定的抵抗力,需要在6周左右做蓝耳病苗。而在4周之前的蓝耳病母源抗体水平很高,这个时间做苗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做蓝耳病活苗后仔猪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下降,而不是升高。在这三次检测中有两个点的抗体离散度(图2)比较大,一个是在母源抗体下降的过程中(4周到6周),抗体离散度比较大,一个是仔猪做蓝耳病活苗(65-70日龄)后,抗体阳性率上升的阶段,其抗体离散度大。这三次检测的仔猪第8周蓝耳病血清阳性抗体率都是0%,这说明仔猪出生时未受到感染,同时母源抗体消失,此时易受野毒感染。我们为了跟踪蓝耳病野毒是否在仔猪群有感染,第8周血清阳性率恰恰是个最好的监测点,所以没有把蓝耳病苗做在8周之前,而是做在65-70日龄。
2.2
猪瘟检测结果
三次检测猪瘟抗体阳性率如图4,三次检测猪瘟抗体离散度如图5。
2.2.1 猪瘟苗程序变化
2006年5月份检测结果出来后,把种猪群的猪瘟苗剂量提高到6头份。9月下旬调整为某生物制品厂的高效型猪瘟细胞苗,注射剂量是大猪2头份、小猪1头份。12月开始用某生物制品厂的猪瘟脾淋(兔源)苗,大猪2头份、小猪注射1头份。
2.2.2 猪瘟抗体阳性率(图4)和离散度(图5)分析 种猪群方面,2006年5月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普遍低(各组),而且抗体离散度大,通过调整猪瘟苗注射头份(从4头份提高到6头份)和调整猪瘟苗类型(从细胞苗换成高效型苗和脾淋苗),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检测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在种猪群有所提高,而且从猪瘟疫苗类型上看,2007年4月检测的是用猪瘟脾淋苗的结果,种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所以用猪瘟脾淋苗来提高种猪群猪瘟抗体水平是比较适宜的。
仔猪方面,从图4中的三次检测可以看出,2006年10月检测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在2周、4周和6周比较稳定,都是100%。2006年5月和2007年4月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在4周、2周有明显的下降。2007年4月的检测中的6、8、12周猪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前两次的检测结果,而且猪瘟抗体离散度(图5)也大于前两次检测。这些不同的变化涉及到蓝耳病苗和猪瘟抗体、应用不同类型猪瘟疫苗的影响,在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3
母猪产后注射蓝耳病苗对仔猪猪瘟抗体的影响
图4中2006年5月检测的4周猪瘟抗体阳性率为50%和2007年4月检测的2周猪瘟抗体阳性率为50%,在这两次检测之前,都是母猪产后10-12天注射蓝耳病苗(2006年5月份之前用的是蓝耳病灭活苗,2007年4月检测之前用的是蓝耳病弱毒苗)。而2006年10月份检测之前20多天,母猪产后没有注射蓝耳病苗,在这次检测的2周、4周和6周,猪瘟抗体阳性率都是100%。说明母猪产后10-12天注射蓝耳病苗会使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下降,哺乳仔猪群中一部分猪的猪瘟抗体阴性,这是生产中一个潜在的危害,长时间在哺乳仔猪群有一部分猪瘟阴性猪,是个潜在的危害。
母猪产后10-12天注射蓝耳病灭活苗和蓝耳病弱毒苗,对于哺乳仔猪猪瘟抗体阳性率下降的影响是不同的:母猪产后注射灭活苗两周后,仔猪猪瘟抗体阳性率下降;母猪产后注射蓝耳病弱毒苗3-4天后,仔猪就表现出猪瘟抗体阳性率下降。
2.4
猪瘟脾淋苗对断奶后仔猪猪瘟抗体的影响
图4中6周到12周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在三次检测中,只有第三次检测(2007年4月)的结果比较特殊,6周、8周、12周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50%、83%,这次检测,从4周的100%下就降到17%,可见下降速度之快,上升之慢(6周时间才从17%上升到83%),与前两次检测用的猪瘟细胞苗的反映出来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6周17%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明显是某种主要因素在影响到这个结果,而这个阶段使用的是猪瘟脾淋(兔源)苗,所以可以看出,仔猪用猪瘟脾淋苗在35-40日龄注射的时间不合适。这个阶段的母源抗体很高,这个时间注射猪瘟脾淋苗,会使仔猪的抗体水平急剧下降,产生很多猪瘟抗体阴性猪,恰恰在这个日龄的仔猪是比较容易发病的,因此,要继续用猪瘟脾淋苗,得调整仔猪断奶后注射猪瘟苗的时间,至于什么时间做猪瘟苗比较适宜,需要调整注射时间后跟踪血清抗体监测,找到适合本场的仔猪注射猪瘟脾淋苗的日龄。
3
小结
3.1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该场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通过对蓝耳病和猪瘟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初步掌握了蓝耳病和猪瘟抗体水平及其相互之间影响。从以上的跟踪监测结果得知,种猪群蓝耳病抗体阳性率比较好,母猪产后哺乳期内注射蓝耳病苗对仔猪猪瘟抗体有影响,因此,猪瘟细胞苗的二免时间,适合在35-45日龄进行,而猪瘟脾淋苗在仔猪35-40日龄进行二免是不适合的,因为其对仔猪猪瘟抗体影响太大(下降得快,上升得慢);而种猪群用猪瘟脾淋苗则可以明显提高猪瘟抗体阳性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相应的调整:哺乳母猪不做蓝耳病苗,种猪群则普免蓝耳病苗,仔猪所用的猪瘟脾淋苗换成猪瘟细胞苗(高效型),在下一次监测中再观察调整后的效果。
3.2
通过血清抗体跟踪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结合生产数据观察调整后的效果,对于养殖场的发展和疾病控制是很有利的。因此,兽医工作者要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群的发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本场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免疫程序,监督实施,并视抗体跟踪监测情况进行调整,决不可照搬照抄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
3.3
规模化养猪场的疾病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怎样在动态中平衡疾病与生产的矛盾,则需要及时掌握猪群不同时期存在的疾病隐患,特别是对养猪生产影响比较的大的一些疾病(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应重点监控。通过定期监测猪群血清抗体规律,制定不同时期相应方案来降低养猪生产中的疾病风险,是养猪业的疾病控制发展的方向。
(感谢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周绪斌博士给予指导)
文章已发表于《今日畜牧兽医杂志》2007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