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92|回复: 17

职场与学历无关 北大毕业等于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1 17: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宋体][size=11.5pt] 王文良在国内几十所高校做过演讲。尽管身为北大的客座教授,但是直到上周五晚上他才登上北大演讲台。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北大毕业等于零》。其实,王文良给自己这本起的名字叫《我北大毕业等于零》,结果出版后变成了现在的名字。因此,他回北大的时候心里难免会犯嘀咕。不过,凭着现在的业绩,王文良完全有资格重新站到北大的讲坛[/size][/font]
[font=宋体][size=11.5pt]上[/size][/font]

职场与学历无关 北大毕业等于零.rar

7.61 KB, 下载次数: 46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9-11 18: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慢慢人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发表于 2007-10-19 15: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hihi: :hihi: 大学出来确实没什么用
发表于 2007-10-19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力高于学历!
发表于 2008-6-13 17: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历不代表能力
发表于 2008-6-13 18: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08-6-13 18: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历不代表综合能力,但学历说明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必学的
发表于 2008-6-29 18: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了好久了,非常感谢啊
发表于 2008-7-27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等低学历者可以找到自信的依据!
发表于 2008-7-27 1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是附件的内容:


职场与学历无关 北大毕业等于零
作者: 王文良
  王文良在国内几十所高校做过演讲。尽管身为北大的客座教授,但是直到上周五晚上他才登上北大演讲台。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北大毕业等于零》。其实,王文良给自己这本起的名字叫《我北大毕业等于零》,结果出版后变成了现在的名字。因此,他回北大的时候心里难免会犯嘀咕。不过,凭着现在的业绩,王文良完全有资格重新站到北大的讲坛
上。

12万字的“野心”

   1991年7月,王文良拿着面试通知单走进了顶新国际集团。初试考官是一位来自台湾的经理。在回答完怎样才能做一个出色业务员后,考官接着问他:“你为什么离开政府机关?”王文良回答道:“一方面想到外面锻炼一下,接受现代的商品经济理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要多收入一些。”虽然考官问了许多问题,但是王文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这道题。因为他没有如实陈述自己离职的原因。
  1989年7月,王文良北大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政府机关。当时,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两年内当上科长,五年内当上处长,十年内当上局长,十五年内当上部长。王文良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他就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每天早晨,王文良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把整层楼的地都擦了,把各办公室的开水都打好,然后就专心致志地学习业务。经过一段时间后,王文良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篇12万字的业务论文,直接交给了局长。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局领导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长看完论文后,对王文良说了声:“年轻人,好好干,将来有前途!”以后就再不提这件事了。王文良辛辛苦苦几个月的论文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相反,他还给许多同事留下了“有野心”的印象。
  从这件事之后,王文良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全处组织学习时,王文良负责记录。由于记录的内容多,速度快,字迹非常潦草。于是,他晚上回到家里把当天的会议记录重新抄了一遍,一直抄到后半夜。第二天又早早赶到单位上班。这件事情,王文良得到领导的通报表扬。此时,他才隐隐感觉到,原来机关领导喜欢干实事的人,不喜欢过于表现自己的人。
  在机关工作了两年,王文良的级别没有得到任何提升,更让他感到无奈的是,没有任何成就感。就在这段日子里,一位与王文良同期参加工作的同事被提升为科长。他问处长:“提拔有什么样的标准?”处长摇摇头说:“没办法,这是上级来的任命,我们只能执行。”
  在回家探亲的路上,王文良邂逅了一位“老机关”。这位“前辈”听了他的事情后,笑着说:“你是北大高才生。但是,北大毕业与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机关晋升的途径主要是,有背景的人、给领导做秘书的人和听话的人。如果你都具备这个条件,那么你的规划有可能按部就班地实现。”王文良心想,自己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同时,在工作中期望值过高,使得自己脱离了实际。由此,他萌生了离开机关,从社会一线做起的想法。
  顶新国际集团给了他这样的机会。那次只招聘两个职位,一个在企划部,一个在销售部。王文良觉得企划部还是坐办公室,于是他选择了销售部推销员的职位。最终,他从50多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一天进过87家馆子

   1999年12月25日,美国汇联公司大区经理们会聚一堂。此时,轮到销售总监王文良上台讲话了。王文良问台下的人:“你们一天最多能进多少家馆子?”台下的人哄地笑开了。“两家”、“三家”、“四家”……有点儿起哄的味道。
  “我一天进过87家馆子。”王文良的话又引来一阵笑声。笑声停了以后,王文良接着说:“不过,我不是去吃饭,而是去推销我们的产品顶好色拉油。”台下鸦雀无声,“我曾经发誓,这一辈子再也不进餐馆!”王文良有些激动:“我曾经有过32次被拒绝的失败记录。但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第33次努力后,我成功了。成功是什么?成功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也许只是在别人不愿努力时,你继续努力一把。但对于我们搞销售的来说,则是在别人想都不愿意想时,你必须早早地爬起来用十倍百倍的努力去做!它给我们最大的痛苦,不是榨尽你所有的智力与体力的高强度劳动,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你的自尊,让你与那些你平日或许根本看不起的,在智力、学历与你完全不一样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你没有优势,但你必须取胜。我是标准的北大八九届毕业生,在这一点上,北大毕业等于零。”
  那是1991年8月,王文良到顶新上岗了。那一天,他选择了从西单到菜市口的线路。他一家一家地搞推销,结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那些餐馆老板、老板娘们的白眼……到发奖金的时候,别人三千五千地拿奖金,他只拿了600元钱。王文良感受到,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可转念一想,大家都是人,我的素质也不比他们差,为什么我不能做得最好呢?从此,王文良开始了顽强的推销员生涯。别人工作一个小时,他则工作三个小时;别人跑一趟,他则跑三趟。同时,王文良也比别人多动脑筋。他发现,大家每天都是直接去拜访客户,但每天只能拜访四五家,效率太低。于是,王文良每天早晨打完卡以后就回家打电话,进行电话推销。每天打100多个电话,其中有意向的约好第二天去拜访。这样,他两天就是其他业务员两个星期的工作量。王文良的业绩出现了一次小小的飞跃。
  当时,顶新的政策是,一次进五桶以上的客户,每斤可降低5分钱。但是,每家餐馆进不到这个数字。于是,王文良尽量把5家散户捏到一块。每家一桶,但价格却每斤降低了5分钱。所以,成效非常好,成交量也越来越大。没过多久,王文良的销售就开始名列前茅。这一进步,自然引起了销售部经理注意。进入顶新9个月后,王文良就被正式提升为科长,工资翻了一番还多。

创立王文良现代销售学

   2001年8月,王文良放弃许多“猎头”的诱惑,前去应聘加拿大格林柯尔制冷剂销售总监的职位。首先是人力资源总裁的面试。王文良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成为当天唯一一个直接到业务总裁办公室进行复试的人。业务总裁十分惊奇,因为一般情况下,由人事总裁通知应聘者下次复试时间,另行安排复试。怎么当天就把应聘者给引见过来了?结果,业务总裁与王文良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业务交谈后,说:“王先生,我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薪资要求,一个是你什么时候可以报到?”当总裁同意了王文良的薪资要求后,他说:“我随时都可以上班。”“好!你明天早晨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就这样,王文良来到世界第三大制冷剂公司担任了销售总监。而与他同时参加应聘其他职位的人员半个月后才进行复试。
  此时,王文良的经历已经足以证明他有这个实力。王文良升任顶新国际集团特供科科长后,上午做管理工作,下午做自己的业务。就这样,他一个人的业务量与其他14位业务员的业绩总量相差不多。这也是王文良的小革新。以前,他的电话销售确实做到了“一招先”,但是王文良认为,批发好于零售,规模经营产生效益,复杂劳动效率高于简单劳动。于是,在销售旺季来临前,他私人雇用了8名大学生抄信封,给北京主要单位发信,上面有王文良的亲笔推荐信和全部产品按批量的定价单,总共发出去2万多封。这样,王文良和所在的特供科销售额在旺季一下突破了最高纪录,达到了以前旺季的3倍。
  此后,王文良升任顶新国际集团中国六大区业务负责人,后来又相继出任益华国际集团业务处长、美国汇联公司中国销售总监等职位。进入美国汇联公司,王文良负责销售婴儿辅助食品汇力多。当时,汇联在国内的竞争对手有三个,分别是美国嘉宝公司、美国亨氏公司和安瑞食品公司。美国两家公司的实力、经验比汇联强许多。王文良制定了精耕细作的销售方针。亨氏、嘉宝两个品牌知名度大,但销售能力差,指挥混乱,销售商各行其是。王文良则将汇联在全国的销售都统一到一起,80多个城市同步行动,销售额迅速赶上了嘉宝、亨氏。对于实力相对弱的安瑞,王文良则正面进攻,凡是有安瑞产品的地方都设一名汇力多的促销员,并经常针对性地搞买赠活动。就这样,汇力多的市场销售扬长避短,各个击破,成为全国婴儿辅助食品的第一品牌。
  王文良在格林柯尔上任后,立即着手招收博士生。当时,所有的人都觉得搞销售要那么高的学历做什么。博士们招来了,王文良跟他们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销售经理,是销售工程师的上级,专门与对方工程部经理以上的人员接触、公关。”这一招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其中准客户明显增加,格林柯尔的美誉度也迅速提升。后来,王文良才道破“玄机”:“工业品销售一直是销售工程师一单跟到底,而销售工程师多数是理工大学毕业的人员,他们的强项是业务知识了解得透彻,弱项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差一些,尤其是与高层管理人员打交道的能力更差一些。这样,改为两人跟一单,销售工程师只负责对方工程部经理以下人员,而由这些博士负责与高层管理人员接触。对于提升企业整体形象,最终拿下工程将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王文良应聘格林柯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他想通过格林柯尔了解工业品和工程销售的特征。当时,王文良已经开始着手创立“王文良现代销售学”。目前,他的第一本著述《王文良销售全书》已经出版发行。王文良告诉记者:“11年的销售实践、销售经验,使我更了解中国的市场。我应该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去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销售人才。中国有近1000万名业务员,有几十万业务主管,几万名销售总监或销售经理。这么多的销售人员,需要一本符合中国实际的专著做指导。因此,销售学必须从市场营销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 14: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