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9-17 16: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类维生素需要特点
维生素一般在鱼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太少,不能充分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需经常由食物来供给。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包括已被充分认识的8种B族维生素,它们是维生素B1、B2、B6、B12、泛酸、烟酸、生物素和叶酸。这8种B族维生素在饲料中的需要量很少,但它们在动物的生长、生理和同化作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水溶性维生素还包括3种必需营养因子,它们是胆碱、肌醇和维生素,这3种必需营养因子在饲料中的需要量较大。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因此配制饲料时应该考虑各种原料的维生素含量,只有当这些原料的维生素含量不足时才需要添加。一般来说,植物性饲料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B2和生物素,而动物性饲料则含有较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K以及泛酸和B12。肉食性鱼类的饲料大部分是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的量相当有限,这将会导致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必需添加;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饲料通常含有大量的谷物类,而动物性饲料则很少,因此容易出现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的缺乏症,这类维生素必需在饲料中添加。
维生素是鱼体内物质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特殊营养物质。它既不是构成机体结构的物质,又不能提供能源,但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鱼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机体的抗病力。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伴随脂肪而被吸收,并且可以贮存在鱼体脂肪内,在鱼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胆碱、肌醇、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们不能在体内贮存,所以需要不断地从饲料中供给。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必不可少。缺乏维生素的鱼会患各种疾病。缺少维生素a,会降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致使水肿,肾出血,影响生长等;缺少维生素D3,影响鱼类骨骼钙化,并引起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导致其他疾病发生;缺少维生素K,血掖不易凝固,产生内出血;缺少维生素b1,造成鱼体畸形,神经炎,消化系统紊乱;缺少维生素 b6,产生水肿、皮炎、眼球突出、运动失常,增重减慢;缺少维生素C影响骨骼发育及生长;缺少烟酸,则产生贫血,消化道障碍,神经功能受阻;缺少胆碱,脂肪代谢受阻,患脂肪肝。
影响鱼类维生素摄入量的因素:(a{'
1、饲料原料的影响:农作物的产地、施肥及收获物均会影响到其含量,从而影响鱼类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的量。如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会增加ve的消耗量。又如VA在绿色植物和幼嫩植物中含量丰富,而老化植物叶中含量很少;VE在成熟的玉米中含量丰富,而在未成熟时收获的玉米中含量大大降低。如用含水量为13%的玉米作为VB1、Vc和Vk的载体,经过4个月的贮存,则60%的效价被破坏。再如某些原料作物含脂肪氧化酶,则会破坏VA、VE的活性。YU/JCV
2、加工、贮存方法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维生素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脂肪酶含量、微量元素种类及多寡、ph值高低等因素均可能损害饲料中维生素的活性,使维生素的含量下降。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制粒温度、挤压温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维生素的效价。
3、鱼类本身的影响:鱼体内不能合成Vc、胆碱、肌醇和烟酸,它们必须由饲料添加,而且添加量较其他维生素的量要大得多。另外,不同的鱼类、不同的生活条件、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维生素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不同。温水性鱼类大约需要15种维生素;而冷水性鱼类除15种维生素外,还需要对氨基苯甲酸。1=
4、疾病及应激的影响:随着集约化程度提高、饲养密度加大、生长速度加快,使鱼类处于不同的应激状态,从而导致鱼类对微生素需要量发生变化。而疾病的发生,将导致鱼体内酶系统活力改变。这就需要维生素的补给量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肠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往往破坏其正常吸收功能,并竞争维生素的利用,以及体内病毒与细菌产生毒素的排除与降解均可导致对维生素需求的改变。而维生素的超常量添加,特别是Vc和VE可降低鱼类应激和缩短治疗时间。*7
5、维生素之间及维生素与添加剂的影响 添加维生素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一些易被破坏的维生素应选用包膜制剂。微量元素的存在是维生素失去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例如Fe、Cu等微量元素与VA、VD、VE、VB12、Vc等混合,则会加快这些维生素的破坏。胆碱易吸水吸潮,从而导致对其它维生素产生破坏。因而不宜直接与维生素混合;Vc不能与其他维生素混合,亦不能与无机盐直接混合。Z'WAt
因此在制定鱼类维生素的营养配方时,应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季节变化、环境和生理条件,充分考虑上述诸因素的共同影响,使维生素配方更适合需要
鱼类维生素缺乏症及进补措施
1.维生素A:鱼类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鱼类视力差,干眼病,夜盲症,皮肤与眼睛出血,上皮组织角化,鳍基部出血,鳃瓣畸形、鳃瓣常连成一体,尖端肥大,骨骼发育不正常,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针对这些症状,要在鱼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结合使用维生素混合剂。如饲养草食性、杂食性鱼类,可在饲料中添加和搭配青绿饲料、胡萝卜和黄玉米等。
2.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B1的鱼不吃食,鱼体肌肉萎缩、惊厥、水肿、生长缓慢,失去平衡;缺乏维生素B2的鱼不吃食,生长缓慢,眼出血,晶体混浊,游泳异常,贫血;缺乏维生素B6的鱼不吃食,神经系统紊乱,癫痫,贫血,腹腔水肿,呼吸急促,鳃盖柔软变形,眼球突出,游泳异常,旋转运动;缺乏维生素B12的鱼食欲减退,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断裂,贫血,皮肤、眼睛及鱼鳍常充血,行动迟缓、运动失调,体色变暗,死亡率增加。针对这些症状,要有的放矢,调整饲料配方,在鱼用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对症增加维生素B类的用量。同时应多投喂青饲料、啤酒酵母、鱼粉、米糠、饼粕、麸皮、鱼液膏、小麦粉、肉骨粉等富含维生素B的饲料。
3.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的鱼,其脊椎骨常呈畸形,变质,眼受损,部分鱼类头部、鳍、皮肤、鄂部充血。肝、肾、肠、肌肉出血。要针对其症状,在鱼用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单独增加维生素C类的用量。同时,还应适量添加菜叶汁或果汁等富含维生素C的饲料。
4.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鱼生长缓慢,影响钙代谢,使病鱼骨骼软化,从而形成佝偻症。应在鱼用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单独增加维生素D类的用量。还应适量添加动物内脏,或在饲料中加入鱼肝油、脱脂奶粉等富含维生素D的饲料。
5.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E,其鱼的红细胞变脆、破裂,从而出现贫血,腹水,干眼病。其症状是眼球突出,肌肉萎缩,背部明显消瘦,鱼类的生殖系统受损,性腺发育不良,且组织中类脂水平低于正常值,心外膜炎,肝脾蜡质沉积。针对这些症状,在鱼用饲料中应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单独增加维生素E类的用量,在饲养时,还应适量添加米糠、麸皮、玉米、大豆、豆饼等富含维生素E的饲料。
6.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的病鱼,血液凝固缓慢,鳃、眼、皮下及肌肉、胃肠常呈出血状。需要在鱼用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单独增加维生素K类的用量。投喂时,还应适量添加部分青绿饲料、多汁饲料。
7.维生素H:缺乏维生素H,其病鱼的皮肤呈发炎状,不吃食,生长缓慢,肌肉萎缩,痉挛性抽搐,红血球破裂,皮肤受损害。需要在鱼用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制剂或单独增加维生素H类的用量。还应适量添加啤酒酵母、米糠、大豆、大麦等富含维生素H的饲料。
鲫鱼维生素需要
研究表明,Vc是许多鱼类所必须的,当饲料中缺乏Vc时,鱼类通常会表现出Vc缺乏症状:脊柱弯曲,鳍条糜烂,体表充血,生长抑制,死亡率增加。但是在王道尊等的试验中,以Vc缺乏的饲料饲养异育银鲫,并没有明显的外观缺乏症状出现,仅表现为生长缓慢,少数鱼体表有轻微出血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异育银鲫能自身合成Vc,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缘故。王道尊等报道,当饲料中缺乏Vc时,异育银鲫生长缓慢,当精制饲料中结晶Vc及包膜Vc含量分别400mg/kg 及200mg/kg时,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及肝脏、血浆中的Vc水平达到最大。
王道尊等又报道,当精制饲料中胆碱含量达到0.1%以上时,异育银鲫生长最佳,建议在饲料中添加0.1%的胆碱和400mg/kgVc。莫伟仁等研究指出,在个体重6g左右的异育银鲫精制饲料中,添加0.05%-0.5%的氯化胆碱,可明显提高增重率,且随氯化胆碱添加量加大而增加,认为氯化胆碱添加量以0.3 %为宜。
Sanchai等发现,在饲料中添加100mg/kgBTH 及100mg/kgVE能有效地促进鲫性腺发育及产卵。(张萍,2001)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L-肉碱对鲫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比较5个L-肉碱添加水平可知,饲料中添加50mg/kg和100mg/kg的L-肉碱对鲫鱼均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mg/kg的L-肉碱组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86.4%和69.6%,差异显著(P<0.05);添加100mg/kg的L-肉碱组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122.4%和91.3%,差异显著(P<0.05);但添加150mg/kg和200mg/kg的L-肉碱组的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甚至添加200mg/kg的L-肉碱组的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略低于对照组, 表现为过量添加L-肉碱反而有抑制鲫鱼生长的趋势。同时,在鲫鱼饲料中添加50-150mg/kg的L-肉碱时均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 同时显著降低肌肉中脂肪的含量, 其中添加150mg/kg的L-肉碱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提高4.04%,而脂肪含量降低了45.1%(P <0.05),但添加L-肉碱对鲫鱼的空壳率没有明显影响, 各组差异均不显著。(王立新,2005)
草鱼维生素需要
草鱼需要的15中维生素与畜禽相同,但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性和需要量不同(见表1)。如畜禽肠道内能合成维生素C,一般能满足正常需要,而鱼类缺乏合成VC所需的L-古洛糖酸内酯酶,在体内不能合成,因而必需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再者,水产饲料中蛋白和脂肪含量较高,所需的VE也比畜禽高。由于一些维生素在水中稳定性差,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失,一般配制日粮时添加量都高于理论需要量。
胡志洲等(1988)认为草鱼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600mg/kg饲料,但文华(1996)发现VC聚磷酸酯添加量为150mg/kg和300mg/kg饲料时可使初始体重5g的草鱼获得最大生长和最佳饲料利用。石文雷等(2001)和许国焕(2001)指出包膜VC对初始体重为5.64g-17g的草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最好,其次是L-VC多聚磷酸酯,最差是普通VC,林仕梅等(2003)发现饲料中添加200mg/kgVC-单磷酸酯对40g的草鱼具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并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提高肝脏VC的含量,其次是VC-多磷酸酯,但效果最差的是包被VC。这些研究表明VC通过酯化处理可提高的VC利用效率。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较低时,可使草鱼生长下降,食欲下降,同时全鱼体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下降(黄忠志等,1986)。吴达辉等(1991)指出体重为0.6g的草鱼饲料中维生素E的适宜含量为62.9mg/kg饲料。Takcuchi等(1992)研究认为4.5g的草鱼维生素E的需要量为200mg/kg。王道尊等(1995)研究指出23g草鱼的胆碱适宜添加量应为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