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添加剂是根据畜牧生产上的使用要求而制成的维生素化合物或混合物质。市售的商品性维生素添加剂均加入了一定的辅助成分,如吸附剂、稳定剂等,因此维生素添加剂的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不是100%。实际生产中,除胆碱之外,很少单独使用某一种维生素,通常情况下是以多种维生素混合制成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即“多维”的形式在家禽日粮中应用,其饲料添加量一般为200-300g/t。
1 维生素添加剂的一般作用
1.1促进家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
科学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可提高饲料的营养全价性和利用率,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饲料报酬。如在肉鸡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饲养期可缩短5-6天,饲料报酬可提高10%-15%。
1.2提高种禽的繁殖性能
种母鸡缺乏维生素E,种蛋孵化期间易造成胚胎死亡;而缺乏维生素B2、B6、B12、烟酸及泛酸时,产蛋率及孵化率均降低。种蛋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可提高孵化率。
1.3增强抗应激能力
在畜禽生理紧张、运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度过高时,饲料中适当补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利于减轻各种应激对畜禽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发生螺旋体病、沙门氏杆菌病和感冒时,适当添加维生素c可改善畜禽健康状况,提高抗应激能力。热应激时,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此时添加维生素c有较好的抗应激效果。维生素对维持家禽的正常免疫功能亦具有重要作用,日粮中补充高于需要量3-6倍维生素E,可增强家禽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1.4改善家禽产品质量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蛋鸡易产软壳蛋、薄壳蛋,降低蛋品的商品价值。而增加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可防止冷冻或新鲜肉脂肪的氧化,提高贮藏品质。
2各种维生素添加剂的特点
2.1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家禽饲料中,维生素A、D、E含量以IU/kg(国际单位/千克)表示,维生素K含量以mg/kg表示。
维生素A:市售的维生素A添加剂是维生素A酯化后再添加适量抗氧化剂并经过微胶囊包被的产品,主要有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维生素A丙酸酯。常见维生素A添加剂的产品规格有30万IU/g、40万IU/g和50万IU/g等。家禽日粮中维生素A的实际添加量一般为1 500~5 000 IU/kg。
维生素D:商品维生素D为白色粉末,是经包被后的产品。主要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干燥粉剂、维生素D3微粒等3种形式。常见维生素D添加剂产品规格有20万IU/g、30万IU/g、40万IU/g、50万IU/ g等。实际生产中的饲料推荐用量,产蛋鸡和种母鸡约为200-500 IU/kg,肉仔鸡约为200-300 IU/kg。
维生素E:家禽饲料中应用的维生素E的商品形式主要有DL-oL-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和其加入适当吸附剂之后制成的粉剂。常见维生素E添加剂中维生素E纯度为50%或25%,其产品规格有30万IU/ g、40万IU/g、50万IU/g等。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量约为20-40 IU/kg,产蛋鸡为10~30 IU/kg,种鸡为25-40 IU/kg。日粮含维生素E100mg/kg时,可增进机体免疫功能;200mg/kg时,能增进抗应激能力和延长肉品货架期。
维生素K:饲料添加剂中常用的是维生素K、的衍生物,活性成分为甲萘醌,主要有3种形式: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微胶囊,含有效成分50%;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晶体粉末,有效成分为25%;亚硫酸二甲嘧啶甲萘醌(MPB),有效成分为50%。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l(3添加量约为2-3mg&g,蛋鸡饲粮为1-2 mg,l(g,种鸡饲粮为2 mg/kg左右。2.2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其活性成分含量常以百分数表示。家禽饲料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多以mg/kg表示(维生素B12含量单位可以ug/kg表示)。
维生素B1:家禽饲料添加剂中常用的有盐酸硫胺素和硝酸硫胺素。一般盐酸硫胺素或硝酸硫胺素含量为96%-98%,也有稀释为5%的。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1,添加量约为2.0-3.0mg/kg,蛋鸡为1.5-3.0mg/kg,种鸡为1.5-3.0mg/kg。
维生素B2:即核黄素,其主要商品形式为核黄素及其酯类,为黄色至橙黄色的结晶性粉末。商品维生素B2添加剂中核黄素含量有96%、80%、55%和50%等多种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添加量约为6-8mg/kg,蛋鸡饲粮为4-6mg/kg,种鸡饲粮为6~8mg/kg。
泛酸:游离的泛酸不稳定,吸湿性极强,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其钙盐。商品制剂为D-泛酸钙或DL-泛酸钙,其活性分别为100%和50%。D-泛酸钙的纯度一般为98%,也有稀释至66%或者50%剂型的。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泛酸添加量约为15-20mg/kg,蛋鸡饲粮为5-15mg/kg,种鸡饲粮为12-15mg/kg。
胆碱:胆碱的商品形式主要为氯化胆碱,白色结晶,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剂型。液体一般含氯化胆碱70%,固体一般含氯化胆碱50%或60%。液态氯化胆碱为无色透明液体,而固态粉粒是以70%氯化胆碱水溶液为原料加入脱脂米糠、玉米芯粉等赋形剂而制成,两者吸湿性很强。家禽饲料胆碱的需要量为0.5-3.0g/kg。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胆碱添加量约为600-1 500mg/kg,蛋鸡饲粮为500~1 100mg/kg,种鸡饲粮为600-1 100mg/kg。
维生素B5:即尼克酸,有烟酸和烟酰胺两种形式,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粉末。商品尼克酸添加剂活性成分含量为98.0%-99.5%。尼克酸与泛酸之间很容易发生反应,影响活性,因此二者不可直接接触。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尼克酸添加量约为30-50mg, kg,蛋鸡饲粮为20-40mg/kg,种鸡饲粮为30~40mg/ kg。
维生素B6:商品添加剂形式为盐酸吡哆醇,活性成分含量为82.3%。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6添加量约为4-7mg/kg,蛋鸡和种鸡饲粮为3。5mg/kg。
生物素:添加剂商品形式为D-生物素,纯品干燥后含生物素98%以上,商品形式活性成分含量有1%和2%两种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生物素添加量约为0.08~0.15mg,kg,蛋鸡饲粮为0.15~0.20mg/kg,种鸡饲粮为0.10-0.20mg/kg。
叶酸:又称维生素B11,外观为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酸、碱、氧化剂与还原剂对叶酸均有破坏作用。叶酸产品纯品有效成分在98%以上,商品叶酸添加剂活性含量有1%、3%和4%等多种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叶酸添加量约为1.0~1.5mg/kg,蛋鸡饲粮为0.6-1.5mg/kg,种鸡饲粮为1.0-1.5mg/kg。
维生素B12:即氰钴胺素或钴胺素,深红色结晶粉末。主要商品形式有氰钻胺、羟基钴胺等,作为饲料添加剂有0.2%、1%和2%等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12添加量约为O.02-O.03mg/kg,蛋鸡饲粮为0.015-O.02mg/kg,种鸡饲粮为0.015~0.03mg/kg。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白色至黄白色结晶性粉末。商品维生素c添加剂有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包被抗坏血酸等形式,有100%的结晶、50%的脂质包被产品和97.5%的乙基纤维素包被等产品形式,以及25%、50%等多种剂型。家禽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一般不会缺乏。但是在应激条件下,需在饲粮中按100-300mg/kg添加。
3合理使用维生素添加剂
3.1选择适宜的饲养标准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制定了部分动物维生素需要的标准,但多年没有更新。种类和数据较全的是NRC标准,它是动物对维生素的最基本需求量,能预防维生素的明显缺乏。而一些维生素专业生产厂家制定的动物维生素最佳需求量,是使动物获得最佳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的添加量,数值一般要比 NRC高几倍到几十倍。因此,在应用维生素添加剂时,应合理地确定维生素的饲养标准,一般要高于 NRC标准,条件许可时可使用厂家推荐的最佳需求量。实践生产中,必须综合考虑饲料品种、动物健康情况、饲养环境、配方成本、贮存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灵活科学地调整添加量,尽可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最大需求。3.2适当超量使用
维生素产品多数稳定性不高,在饲料的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和效价降低。为了保证动物摄食到足量的维生素,一般应超量添加(表1),也即是考虑维生素的添加保险系数。由于不同维生素的稳定性不同,其保险系数也不一致。
3.3选择合适的维生素制剂
目前维生素制剂有单一的和多种维生素预混剂,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在配合饲料中通常使用复合维生素预混料,但在现代化畜牧生产中,由于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等原因,常常使用单体维生素。使用单体维生素时,首先要弄清维生素产品中的有效含量,然后计算出维生素产品的用量,准确称取原料,用适宜载体和稀释剂预混合,再加入到配合饲料中。
3.4维生素添加剂的选择
维生素添加剂的选择,应根据其使用目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制剂的稳定性、加工特点、质量规格和价格等因素而定。一般用于生产预混料时,生产条件、技术力量好,可选择纯品或药用级制剂;生产条件差,无预处理工艺、设备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稳定性好、流动性适中的产品,含量低的,应选择经保护性处理、预处理的产品。
3.5注意维生素添加剂的有效含量、效价和稳定性
市售的商品维生素多数不是纯品和100%效价维生素。因此选购和应用维生素时,应注意其有效含量和效价,并合理折算。同一种类的维生素不同形式,其稳定性也不同,如维生素A棕榈酸酯比维生素 A醇稳定,硝酸硫胺素比盐酸硫胺素稳定等。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要尽可能选用稳定型的维生素,特别是需要高温制粒或膨化加工处理以及保存期较长的饲料品种。
3.6注意维生素添加剂的配伍
在生产预混料时,应注意原料(包括载体)的搭配。尤其是生产高浓度预混合饲料时,应根据维生素的稳定性和其他成分的特性,合理搭配,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维生素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总体而言,大部分维生素添加剂对微量元素矿物质不稳定;在潮湿或含水量较高条件下,维生素的稳定性均下降。
3.7注意胆碱和维生素c的独立添加
由于胆碱和维生素c容易吸湿和破坏其他维生素,所以一般不与别的维生素一起预混,而是在使用时再另行添加。如选用多维制剂,应注意在应用时根
据饲养标准独立添加适量的胆碱和维生素C。
3.8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维生素的饲养标准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家禽的品系、饲养环境等因素灵活调整,以保证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实际需求,保持较好的状态和生产性能。如高钙、磷的蛋鸡饲料,就应适当提高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水平,以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不同饲养管理阶段,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会有所增加,见表2.3.9必要的稀释和保存
由于维生素的用量较少,加上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添加剂可能会发生反应,破坏效价,因此在应用前最好进行较大倍数的稀释,降低浓度,再与其他维生素和添加剂进行预混。特别是与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碱性添加剂预混时,更应做好稀释工作,以保证有较好的混合均匀度和较高的效价。维生素稀释和预混常用的载体为脱脂玉米淀粉。维生素对光热等外界因素较为敏感,容易失效,因此维生素一般应贮存于低温、密闭、干燥的环境中。启封后要尽快使用,保存期一般不宜超过1个月。
[ 本帖最后由 嘉泰 于 2007-9-3 13: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