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 碱 在 鱼 类 营 养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目前,在动物营养学中,人们对促进动物生长,降低体内脂肪沉积,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促进动物生长和营养分配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肉碱(carnitine)作为一种促生长剂已进入人们研究的课题。
1. 肉碱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1.1结构
肉碱(又称肉毒碱)是一种类维生素化合物。Krimberg(1905)从肌肉抽提物中发现肉碱,直到1927年Tomita等才确定其结构为此3-羟基三甲基丁酸,分子式为C7H16NO2,后又经广泛的生物和药物研究,1948年Fraekel发现肉碱是黄拟谷盗甲虫(Tenebrio molitor)体内及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生长因子,称之为维生素Bt。1958年,Friz发现了肉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的主导作用。80年代以后,国内外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研究。
1.2分类和性质
肉碱有左旋(L-型)和右旋(D-型)两种异构体。L-肉碱为天然成分,存在于厌氧菌、植物和动物组织中,一般动物组织中的含量高于植物组织。D-型和DL-型(外消旋)肉碱均为人工合成物,无生物活性,且D-型可以抑制L-型的生理活性。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规定:L-肉碱为食品添加剂,D-型和DL-型肉碱不属于GRAS(一般公认安全)物质。
2.肉碱的合成、吸收与代谢
2.1肉碱的生物合成
大多数动物都能自身合成肉碱,以Lys(提供碳链)和Met(提供甲基)为原料,在肝、肾、脑等组织中合成。其合成过程如下图1:(Rebouche,1996)
在动物组织中,一分子Lys合成一分子肉碱,Lys缺乏会导致机体内肉碱合成降低。Met主要提供甲基,L-肉碱与Met的克当量比为161/3:149,即合成1克L-肉碱需2 .78克Met。因而在理论上,在饲料中每添加1克L-肉碱可节约2 .78克Met.
2. 2肉碱的吸收
根据试验口服L-肉碱30分钟后,有50-80%在小肠内主动吸收,被吸收的L-肉碱有50%以乙酰形式或游离形式进入血液,然后由血液进入各组织器官。体内不同组织细胞对肉碱的吸收速率是不同的。其中肾脏对肉碱的吸收最快,其次为肝脏,肌肉的吸收最慢,其最大吸收速度也只有肝细胞的1/1000。组织细胞对肉碱的不同结构表现出不同的亲和力,肾脏和心脏对L-型的吸收快于 D-型,但肝细胞和附睾对D-型和L-型的吸收速度相近。组织细胞的大小也影响其吸收过程,心脏细胞在增长过程中,其L-型肉碱浓度可由2umol/l上升到100umol/l,吸收速度提高50%.
2.3肉碱的代谢
实验证明,肉碱的转移形式为游离肉碱,在肝细胞中酰基肉碱的释放速度要大于肉碱的释放速度。研究发现,L-肉碱D-肉碱同时注射到大鼠体内,经过4h尿中浓度分别为47%和10%,24h后浓度分别为71%和16%,表明L-肉碱在体内的转移比D-肉碱快。
正常动物都是通过尿排泄的,少哺乳动物可由乳汁分泌排泄出。如奶牛奶中肉碱含量达0.1-0.5mM,山羊中达0.1mM,绵羊奶中接近1mM,人类奶中可达0.05mM。
3.肉碱的生理生化作用
动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而脂肪氧化供能是动物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心脏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脂肪酸。而脂肪酸是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只有以酰基肉碱的形式才能够进入。因此肉碱作为脂肪酸尤其是长链脂肪酸进行B-氧化的载体对其氧化供能的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肉碱的浓度越高,脂肪的氧化速度越快,呼吸商增加,基础代谢率提高;同时脂肪能量的利用也越高(Kenpen等,1993,1995)。Santulli和D Amelio(1986)在尖吻鲈饲料中分别添加250PPm和100PPm的L-肉碱,发现其血浆中脂肪含量分别降低24%和20%。
另外,肉碱还可调节线粒体内乙酰CoA与CoA的正常比率,保证鱼体正常的能量代谢以及为鱼类瞬时运动提供能量;排除体内过量的或非生理性的酰基团,清除固体肉碱基团积累而造成的代谢毒性,提高鱼体免疫力;参与Leu 、Ile 、Val等支链AA的代谢等生理作用。
4.肉碱在鱼类营养中的作用
水产动物本身能合成肉碱,但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出现,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使得鱼体合成肉碱的量不能满足鱼体的需要,因此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肉碱是满足水产动物需要,促进其生长的重要措施。日本曾报道在饲料中添加100ppm肉碱分别饲喂日本鳗鲡、对虾和蛳鱼,经过10d的饲养后,增重率和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异常率有所下将。
4.1肉碱对鱼类生长作用
Burtle(1987)在12g的鲶苗饲料中添加100ppm L-肉碱,在28℃水温下饲养12周后,发现试验鱼苗的日增重为0.74克,比对照组0.69克高7.25%,结果表明L-肉碱对鲶鱼鱼苗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Santulli等(1986)在尖吻鲈鱼苗试验中也发现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通过促进鱼体内脂肪代谢,从而促进尖吻鲈鱼苗的生长,提高生长速率。
在草鱼生长试验中,添加鱼促四号(肉碱的盐酸盐)可明显提高草鱼相对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曹俊明等,1997)。在团头鲂稚鱼期饲料中添加肉碱,其增重率可提高27.32%,饵料系数降低20%。
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肉碱的吸收利用情况也不同,这使得在鱼类不同生长阶段添加肉碱其效果也不一样,在幼鱼阶段其效果最为明显。据报道,L-肉碱对鳗苗的增重率提高11%,对成鳗的增重率则提高5% 。
Stavros chatzifotis等(1996)通过对黄鲷的实验发现,在黄鲷含Lys 14g/kg日饲中添加肉碱能促进黄鲷的生长,在含Lys 10g/kg的饲料中添加肉碱对黄鲷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指出Lys作为肉碱的前体,其在饲料中的含量直接影响添加的肉碱作用的发挥,并认为补充肉碱的鱼的生长加快是由于鱼类摄食量的增加。
肉碱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肪氧化供能,鱼体摄入的脂肪的量也成为肉碱发挥作用的前提。当饲料中脂肪含量为96g/kg时,添加50PPm L-肉碱,非洲鲇可达最大生长速度35.99g/kg.d,而当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55g/kg时,添加680PPm L-肉碱,可达最大生长速度34.7g/kg.d。可能是由于在低脂水平下,L-肉碱的添加可以使脂肪氧化达到最大程度,所以在添加较低的L-肉碱时,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大。
4.2肉碱对鱼类品质的影响
鱼体的品质是指鱼体的营养价值(如:Pro含量、脂肪含量等)和健康品质(如:含肉率、肉肝重、肝比重等)。
4.2.1 肉碱对鱼体组织脂肪的影响
现代集约化养殖,使得Pro含量低、能量高的配合饲料代替了天然饲料,而在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升高。由于鱼类活动的减少,使得鱼体内脂肪在肝脏和肌肉中大量沉积。在饲料中添加肉碱后,就可通过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而减少鱼体脂肪的沉积,提高鱼品质。
Burtle (1987)在12g的鲶鱼饲料中添加100-300Oppm的L-肉碱,鱼体脂肪减少了2-3%。在尖吻鲈饲料中分别添加250ppm和100ppm的L-肉碱,而血浆中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20%和10%(Santulli等1988)。
Stavos charzifotis等(1996)在研究Lys和肉碱对黄鲷的影响时发现Lys和肉碱都明显降低肝中DNA,EPA以及所有n-3,n-6脂肪酸含量,20-24个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也明显减少,但Lys的含量与肉碱作用的发挥之间的联系没有明确的结果。
在鱼类饲料中添加肉碱,降低脂肪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的同时,磷脂的含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肉碱在代谢中转化为甲基胆碱,而甲基胆碱是磷脂的一种成分,所以在肉碱促进能量产生的同时,组织中磷脂含量提高。在尖吻鲈的研究中还发现,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使血浆脂Pro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其中β-脂Pro含量下降,可能与血浆中甘油脂的减少有关(Santulli,1988)。
4.2.2对体蛋白的影响
鱼类配合饲料总往往出现Lys和Met缺乏,添加游离的EAA由于不能同步吸收从而影响鱼体合成自身需要的肉碱,同时多余的AA也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出现浪费。在饲料中添加肉碱,可以减少体内Lys和Met用于合成肉碱的消耗。从而使饲料中AA得以平衡,节约蛋白质。在大西洋幼鲶饲料中添加L-肉碱,其蛋白质含量增加62%,肌肉中Gly含量由1.25g/kg增加到6.72g/kg,增加了4.3倍;肝中Gly含量也由118.3g/kg上升到145.2g/kg,增加了1.2倍。同时通过促进β-氧化而提高了CoA/CoA-SH和ATP/ADP的比率,提高了体内丙酮酸羧化酸的含量,而降低支链a-酮酸脱氧酸的含量,从而为NEAA的合成提供碳架,为Leu、Ile、Val提供支链a-酮酸,减少体内游离AA含量,增加体内N储蓄量,节约蛋白质。
吴遵霖(1985-1986)通过对鲤鱼品质的分析发现,在鲤鱼鱼种饲料中添加100ppm的L-肉碱,鲤鱼肉蛋白含量提高3.02%,含脂率下降5.42%,EAA比例,EAAI及PS均分别提高了2.8%,6.8%,5.6%,可食部分比例提高 4.7%,肝重比例减少2%,鱼品质有明显的提高。
4.3 肉碱对鱼类代谢的影响
鱼类的代谢分为标准代谢(SM)和活动代谢(AM),标准代谢(Standard metabolism)是指鱼类在饥饿、静止时的代谢,其代谢率称为标准代谢率。由于鱼类是活动的,所以标准代谢率难以测定。活动代谢(Active metabolism)是指与活动有关的代谢。
从理论上讲,最合理的测定代谢率的方法,应是测定鱼体向环境释放的能量,但由于水的热容量较大,直接测定鱼的代谢率比较困难,通常是由呼吸实验测定耗氧率,再由耗氧率计算代谢率。因为鱼类从外界吸取氧气,用于氧化和分解从外界摄取并储藏在机体组织内的营养物质,而释放出能量,用于维持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也就是指鱼类耗氧率是鱼体代谢强度的指标,耗氧率越高,其代谢强度就增强。
肉碱对鱼类代谢的影响主要与脂肪酸氧化有关。通过脂肪的B-氧化,促进了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提高基础代谢率,使鱼虾活力增强,从而增加采食量,促进其生长。
4.4 肉碱的毒性和缺乏症
肉碱的毒性研究已表明:肉碱为相对无毒物,与AA的毒性相近[Seinh等]。对动物的实验表明,肉碱的缺乏会导致生长阻滞、脂肪代谢下降,脂肪沉积增加而导致脂肪肝等症状。
4.5 肉碱在鱼类的用量 肉碱作为一种促生长剂,在鱼虾饲料中用量一般为10-300ppm(0.001-0.03%),推荐用量为100ppm(0.01%)。Burtle(1993)提出在斑点叉尾鮰中L-肉碱的最适添加量为1000ppm,其吸收量相当于12.3mg/kg.d,对非洲鲇鱼的最适添加量为500ppm,其吸收量相当于12.5mg/kg.d。但也有研究指出非洲鲈的推荐用量为200ppm。
5.肉碱在鱼类中应用前景
肉碱作为一种促生长剂,在鱼类促生长和改善鱼品质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于鱼类的代谢,在鱼体内的吸收,转化以及使用剂量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可以预计,对肉碱的深入研究将会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广阔的前景。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