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理论的一类产品,在为人类与有害微生物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微生物的变异更增加了人类与微生物斗争的困难程度。病源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不仅影响到动物疾病的治疗,而且还由于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通过食物链的转移,进一步影响到人类。因而抗生素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替代抗生素的产品也因此越来越多,酸化剂、酶制剂、寡糖、益生素、抗菌肽……,这些产品在生产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从实际的使用结果看,虽然不少情况下功效甚好,但要真正全面替代抗生素,还有很大差距。
当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命运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候,国际上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传统医药。特别是欧盟与其他西方国家,他们期望从传统传统草药(植物)提取物中能够找到既具有抗生素功能又具有中草药安全性的新的抑菌促生长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牛至油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例。可是单一中草药活性成分在畜牧业上开发应用成功的实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且,不是功效有限,就是毒副作用太强。牛至油的易挥发性也成了其发展的瓶颈。
中草药作为人类传统药物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为人类的健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中草药宝库,开发替代抗生素的高效饲料添加剂是完全有可能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开始活跃起来。大量的实验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提高生产性能,而且防病治病效果很好,有些不亚于抗生素,因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良好功能和高度安全的天然完美结合体。
随着中草药添加剂的研制开发,不断有新的产品面市,个中不乏极具应用价值的优秀产品,其使用效果让人深感神奇的中草药宝库有着不可限量的开发前景,笔者参与了植物提取物的产品的部分开发和推广工作,对中草药的应用方面的一些心得,感触颇深,在此提出来与业界同仁共享。
一、首先,要正确认识中草药产品的特点,要用中医的思维 二、其次是中药低毒性、低残留,病菌的耐药性产生较慢 三、中草药的作用速度并不总是“慢吞吞” 四、畜牧业上应用中草药应该遵守“廉价易得”的原则 五、小结
我国的中医药从鼎盛到衰落,到了目前为止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中药知识普及率的“细腰”乃至“断层”,所以期望中药产品能够得到许多人的迅速认同有难度,所以,即使有了好的产品,要被市场接受,也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甚至要做一些中医药的基础知识的科普宣传。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中兽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业技术人员自学一些中医药知识,给自己充充电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从中草药(植物)到安全可靠抑菌促生长剂,比较可行的开发途径,应该是走总提取物的道路。无论是单味药或复方,总提取物的功效和安全性都是最接近原来中草药本身的。其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我们提出要用中医的思维来理解中药,并不是说可以不要弄清楚其作用机理的问题,中药产品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病源微生物的耐药性和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等问题都必须研究清楚。只有这样,中兽药才可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的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这就必须走继承、发展中医药传统理论和开创现代中医药理论的道路。实现传统中医药的观念和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的融合。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指纹图谱技术、CO2超临界提取、微粉技术以及现代药理,药代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高科技的介入,为中医药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社会各界对中兽药开发热情高涨,必然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更有甚者可能打着中药的旗号,偷偷地添加西药成分,可能会影响中兽药声誉,政府管理机构应该在市场的准入、产品标准的制定、市场监管等诸方面强化指导、管理,保护有技术条件的产品,引导企业在中兽药的开发走正确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ys0190 于 2007-12-9 13:5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