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脱出。子宫不全脱出时,可用0.1%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注入子宫腔,借助液体的压力使子宫复原。子宫全脱者,要先除去附在粘膜上的粪便,用0.1%高锰酸钾或1%的食盐水洗涤,严重水肿者,用3%明矾水洗涤,整复时两人托起子宫与阴道等高,一人进行整复,左手握子宫角,右手拇指从子宫角端进行整复,再把手握成锥状象翻肠子一样,在猪不动时进行用力推压,依次内翻,用此法将两子宫角先后推入子宫体,并同时将子宫体推入骨盆腔及腹腔中,整复完毕,阴门用粗丝线缝合两三针,以防再脱出。注意必要时需要麻醉。整复后注射抗菌药物消炎。
二、跛行。有外伤时要抗菌消炎,安痛定10毫升、青霉素320万单位,VB10毫升每日二次,肌注地塞米松10毫升,每日一次,静注葡萄糖酸钙150—200毫升,每日一次,连用6—10天;对疼痛厉害者,静注时加入20%的水杨酸钠20毫升,在腰椎疼痛处可用普鲁卡因封闭。中药治疗:当归、熟地各15克、续断、白芍、杜仲、补骨脂各10克,青皮、枳实各8克,红花5克,食欲不好者加入白术、砂仁、草豆蔻各8克、水煎或研末温开水调服。
三、便秘。加喂青绿饲料;增加饮水量并加人工补液盐;葡萄糖盐水500—1000毫升,VC10毫升3支,一次静注;复合VB15毫升,青霉素240万单位,安痛定30毫升,分别肌注;酵母、大黄苏打片、多酶片、乳酶生各40片,研为细末,分4次服;日喂小苏打(碳酸氢钠)25克,分2—3次,饮水投服。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以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大、高热40℃以上,明显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多因并发肺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猪肺疫、链球菌等而死亡。
方剂1:辣椒末0.5g、滑石粉0.3g混合均匀后吹入猪鼻孔内。
方剂2:葱白100g、生姜30g、食盐10g煎水1次灌月良。
方剂3:大蒜100g、生姜50g煎水混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2d。
方剂6: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复方柴胡注射液、30%安乃近注射液按说明用。
方剂8:新鲜鸡蛋清1只(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5m1加入青霉素80万IU溶解后肌注,每天2次。
方剂9:柴胡、知母、连翘、双花、莱菔子各10g煎汤拌料喂服,早、晚2次,每天1剂。
1、取鲜马齿苋2-3公斤,投入猪栏内,让哺乳母猪和仔猪自由采食,每天2次,连喂3-6天。
2、取锅灶灰60克,大蒜15克,将大蒜捣烂同锅底灰混匀,用水调成糊状,每天服2次,每次5-6克,连服2-3天。
3、取鲜韭菜适量,洗净,晾干,捣烂后取汁备用。每头仔猪每次服6克,每天2-3次,连用2天。
4、取白头翁2份、龙胆草1份,混匀,研末,拌料内服。每头仔猪每次15克,每天1次,连用2-3天即愈。
链球菌性脑膜炎 本病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常发生于乳猪及断奶后1-2月龄仔猪,除神经症状外,病猪还可见化脓多发性关节炎。 症状 猪群爆发本病时,可见身体健壮仔猪无故死亡。早期症状包括体温升高,不食及便秘。患畜运动失调,游泳状运动及痉挛。感染猪死亡。患猪尚可见关节炎或关节肿大。 诊断 解剖检验可见病灶在脑部,有化脓性脑膜炎。有的病例有多发性关节炎。白脑膜、关节液及心血分离到链球菌可以确诊。 治疗 磺胺嘧啶(SD)是治疗链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病猪是本病主要来源。其分泌、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环境,通过多种媒介感染健康猪,未经消毒的病猪肉尸及内脏、残羹废水是最危险的传染媒介。猪场内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屠宰工人、饲养及运输工具均可携带病原,传播本病。 由于猪瘟疫苗广泛应用,大多数猪只获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现常见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其流行缓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症状与病变亦不甚典型。 症状 1、急性型猪瘟 病猪的体温升高,41℃以上。减食、精神沉郁,一些病猪的眼结膜发炎,眼部分泌物脓样致使眼睑粘着。病程早期,病猪发生便秘,有些呕吐含大量胆汁的深绿色液体,病猪颤抖、发冷及挤作一团,行走时步态不稳,后肢衰弱无力。 有的病猪可能有神经症状如环绕行走,神经紊乱及运动失调,然后有痉挛现象。当病程进入末期,耳朵、鼻端、四肢腿部、阴部及阴茎包皮等皮肤可出现不同大小的红色出血斑。急性病猪在频死前,腹部、耳朵、鼻端及四肢内侧皮肤可呈现紫色,一部分的患猪在发病24~48小时死亡,但大多数病例的病程为1~3周。 2、慢性型猪瘟 慢性型猪瘟病程一月以上,病猪厌食与精神不振。全身衰弱、消瘦、贫血,时有轻热,便秘与腹泻交替,病情时好时坏。 诊断 根据猪场未按正确疫苗接种计划免疫猪只,以及临床发病特点,结合死后剖检可以作出诊断。急性猪瘟全身皮肤、粘浆膜及内脏出血是其特征。泌尿系统的膀胱、输尿管及肾盂粘膜出血具有特征性。淋巴结出血可呈大理石样外观。脾脏不肿大,常见边缘出血性梗死。 慢性型猪瘟全身出血变化较轻微,其特征病变为大肠的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滤泡肿胀、坏死形成多个突起、轮层状结构的圆形溃疡。猪瘟的确诊依靠实验诊断。 控制 猪瘟免化弱毒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仔猪20及65日龄两次接种。疫区可倡导乳前免疫接种免受母源抗体干扰。种猪免疫接种每年两次,定期进行。 爆发猪瘟时紧急接种,对全部无症状的猪用3倍剂量猪瘟疫苗接种,可控制疫情。 伪狂犬病 病原 疱疹病毒I型。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甲醛、乙醚、紫外线都很敏感。本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但发病和死亡有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毒随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还可发生垂直传播。泌乳母猪感染发病可经乳汁传给哺乳仔猪发病。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日。发病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体表的肌肉痉挛,眼球振颤,向上翻,运动障碍。有间歇性的抽搐,严重的出现角弓反张,发热、高热,最后昏迷死亡。病程36-48小时。耐过的仔猪往往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母猪多呈一过性和亚临床性,孕猪出现流产、死胎,流产发生率为50%。 防治 可应用疫苗预防本病。要彻底根除本病,须反复检疫,淘汰阳性猪。另外应做好消毒、灭鼠等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食盐中毒 仔猪对食盐特别敏感,中毒量为1-2.2克/公斤体重。食盐中毒常发生于过多采食酱槽,腌肉水及泔水等含盐饲料。在供水不足时容易诱发。 最初的临床症状为渴及便秘。随后,患猪出现神经症状,无目的四处乱逛及撞墙等盲目现象。严重时痉挛,侧卧四肢不断划动。患猪大多在数天内死亡。 鉴定诊断必须以组织学检查患猪脑部,可发现嗜伊红细胞性脑炎。本病治疗效果欠佳,预防主要应限制含盐饲料及充分供应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