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55|回复: 15

临床抗菌药物在禽病上的使用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5 1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其目的是提高疗效,消除或减轻某些毒副作用,适当联合应用抗菌药也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多种药物使用出现的毒副作用的发生,以及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其在体内器官、组织或作用部位均可发生相互作用,使药效或不良反应增强或减弱。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该了解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等。这是我们临床兽医师或畜牧师比较缺乏的。往往为了提高疗效而忽视上面的一些概念导致大量药物的叠加,然后在心里上希望能都起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导致拖延病情,甚至引起中毒。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目前常用兽药联合应用时的协同作用、特别疗效、配伍禁忌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β-内酰胺类
      (一)协同作用和相加。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增效几倍至十几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常见的如将克拉维酸与氨苄西林合用,阿莫西林和苏巴坦钠。使后者的最低抑菌浓度成倍下降。临床上常用药物还有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甲苯磺酸盐。 在临床上β-内酰胺酶是广泛存在的,因此该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使用时为了减少β-内酰胺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提倡集中使用,而暂不考虑该类药物的动力学特点决定的给药方式。
      2.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配伍。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头孢于氨基糖苷类。但是应该注意该类药物之间的物理特性的兼容性,因此一些药物在使用时有条件的是分开给药。避免在水溶液环境下同时在一个容器内。 3.部分拮抗类的联合应用。头孢类部分可以大环内酯类之间协调,常见的如头孢于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的配伍用于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4.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可提高疗效。此外氨基比林、安乃近可置换出和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而起到增效作用。
        (二)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1.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强酸性或强碱性药物配伍。如:部分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碳酸氢钠、部分喹诺酮类、磺胺等。以及葡萄糖载体可能加速其分解降低疗效,因此在粉剂制备时应该考虑。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敷料的含水量控制非常关键。
       2.β-内酰胺类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乙醇、甘油等。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β-内酰胺类降效。部分中草药制剂以及氟苯呢考、马杜、地克株利等可能以醇为溶煤,因此在和一些液体制剂联合使用时应该确定是否为醇类溶媒。此外青霉素与阿托品、扑尔敏、维生素B6、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臻、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配伍使用这在兽用粉剂制备时应该考虑的。
      3.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可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部分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合用。因为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快效抑菌剂,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迅速抑制,细菌停止生长繁殖,使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快效杀菌剂)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以防止其发生严重的肾损害。
      5.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K配伍,可减轻由于其强力抑制肠道菌群而致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缺乏。
      6.头孢菌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对肾功能不良的动物用药剂量应注意调整,尤其小动物应避免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以免造成肾毒性大大增强。
       (三) 适应症 外伤、葡萄球菌感染、梭菌。在治疗鸡球虫病时,可内服大剂量的青霉素来治疗球虫病并发的肠道梭菌感染,降低球虫的发生。配合西咪替丁治疗腺胃及上消化道感染。此外青霉素在禽病临床上用于消炎和解热,达到增食增料的目的。头孢三类及以上临床主要用于控制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感染,以及全省败血症。常配伍磷霉素以及喹诺酮类。 (四)常见的配伍 青霉素与链霉素: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 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 :肠道梭菌和厌氧菌感染 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用于绿脓杆菌、沙门氏菌。 氨苄与粘肝或新霉素:肠道感染、腹泻 头孢与丁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头孢与金银花水煎剂:大肠杆菌、部分病毒病。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周银松 于 2007-8-1 13:33 编辑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7 0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3: !3: !3: 好文章!
发表于 2007-7-13 0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实用的东西:2d:
发表于 2007-7-15 15: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关注中。。。。。。。。。。
发表于 2007-7-15 16: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等待;1s: ;1s:
发表于 2007-7-16 2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深度,楼主是内行!
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08: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氨基糖苷类
  (一)协同作用和相加
  1.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广,临床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的治疗。很多种类对呼吸道感染如等疗效一般,主要为该类药物的吸收低有很大关系,注射可提高疗效。
  2.本类药物与静止期杀菌药与快速抑菌药配伍常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链霉素与米诺环素配伍;氨基糖苷与氯霉素类,如新霉素与氟苯尼考等。
  3.静止期杀菌药与慢速抑菌药配伍,常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但是应注意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同一容器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应避同一容器中配置。
  4.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链球菌病,肺炎支原体等;链霉素与异烟肼合用有协同作用。用于蛋鸡流行性水泻等以及特征性腹泻。
  5.与青霉素类,其中青霉素与链霉素组合基本成为经典组合。其中可使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开环失效因此配伍时应注意平衡剂量。
  (二)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1.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对肾脏有毒性及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
  2.氨基糖苷类同类药物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 但是禽病临床常见本类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以提高对细菌全身感染的治疗效果。
  3.家禽常期腹泻或水泻时,氨基糖苷类药物,疗效并不明显,因此不建议该类药物用于本类临床适应症。但是安普霉素例外,为目前针对肠道比较有效的药物。在仔猪黄白痢上为几乎首选药物。但是应注意硫酸安普霉素与支原净配伍会引起中毒,导致雏鸡出现瘫痪,以及该类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较低,因此单独使用时剂量较大,导致治疗成本偏高,因此临床常配伍其它药物使用。
  4.新霉素在氨基糖苷类中毒性最大,一般禁用于注射给药。该类药物一般吸潮性比较大因此在制备散剂时应注意控制敷料的水分。  
  5.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珍珠母、磁石等中药含金属离子,不能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联合使用,否则会在胃肠道形成不溶性盐类和络合物而失效,如需联用,其间隔时间应以3~4小时为宜。
  6.该类药物口服途径吸收较差,因此在治疗全身感染时需要配伍其它药物,否则疗效不佳。
  (三) 适应症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禽类临床主要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弧菌性肝炎治疗。在治疗全身感染时常配伍头孢三类及喹诺酮类。
  (四)常见的配伍
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用于绿脓杆菌、沙门氏菌。
新霉素与氨苄:肠道感染、腹泻
丁卡与头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新霉素与利福平:严重肠道感染腹泻。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周银松 于 2007-8-1 13:34 编辑 ]
发表于 2007-7-21 1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长见识了,;1s: ;1s: ;1s: ;1s: ;1s: ;1s: 期待。。。。。。。
发表于 2007-7-21 17: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药理学学的很好!
发表于 2007-7-23 1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发发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23: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