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85|回复: 4

[其他信息] 黑龙江省肉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研及框架设计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5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龙江省肉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研及框架设计报告
李伟1
王芳2
(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齐齐哈尔市,1610051,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研究所,齐齐哈尔市,1610412)
作者简介:李伟(1981-),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的研究工作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黑龙江省肉牛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报告,旨在明确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发展历程,认清发展优势,为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平稳、高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   肉牛  现代农业
Report about mor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investgation and frame design of bull cattl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 Wei 1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longjiangQiqihaer city1610051,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longjiangQiqihaer city16104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erize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several years.The purpose was to clea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eef cattle industry,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superiorit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Heilongjiang Province beef cattle industry steady and high spe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Beef cattle, Modern agriculture
前言:近20年来黑龙江省肉牛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牛业实现了役用向肉用的根本性转变。黑龙江省肉牛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肉牛业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牛业如何快速发展,如何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和应用科技发挥肉牛业的潜力,使广大养牛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成为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又一课题。本单位对黑龙江省肉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进行调研,旨在为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产业基本情况分析
就产业结构而言,现代肉牛业包括七大环节:品种资源、经济杂交、集约化育肥、屠宰加工(活牛出口)和肉牛市场。因而肉牛业是一个产业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农业产品标准加工生产系统。黑龙江省1978年才解除禁止屠宰耕牛的禁令,肉牛业起步较晚。再加上整体经济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黑龙江省肉牛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怎样正确看待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发展黑龙江省肉牛业的中心任务。
1.1存在的优势
1.1.1 地理优势
黑龙江省与荷兰、丹麦、加拿大、美国北部各洲及日本的北海道等养牛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处在被称为“世界奶牛带”和“世界玉米带”的范围内,具有发展肉牛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属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在-2~3℃,夏季气温一般在20℃,气候冷凉适宜,适合牛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发展肉牛业。
1.1.2 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又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耕地数量多,草原面积多,发展肉牛业有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全省2005年实际播种耕地面积近1.3亿公顷,粮食作物产量高达3600万吨。并以种植玉米、大豆、小麦为主,同时提供作物秸秆年产量近4500万吨。现有草原面积为650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500万亩,年产饲草800万吨,主要植被西部为羊草,东部以小叶樟和五花草为主,为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1.3 市场优势
全国人均GDP已达到1090美元,正处于消费快速增长期。牛肉以其肉质鲜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目前无论从肉牛的品质上还是存栏量,我省的肉牛养殖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牛肉价格比较稳定,不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
1.1.4劳动力优势
肉牛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通过繁殖母牛的生产,即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去向问题,又给农业相关产业如:饲草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等带来生机,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机遇,同时对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各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全省肉牛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肉牛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

1.2
基本情况

2006年年末,全省肉牛出栏达410万头,年深加工能力接近150万头,肉牛产业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我省畜牧业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省畜牧局制定了《加快肉牛产业带建设实施意见》,广泛动员各级政府、龙头企业和广大业户,努力构建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新优势。近两年,黑龙江省的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省内外各大企业纷纷投资建厂。穆棱市与长春皓月集团在2004年合资,新上了年屠宰肉牛20万头的加工项目。北大荒集团2005年在红兴隆农垦分局新上了年屠宰肉牛10万头的加工项目,已经试开工投产。哈尔滨大众肉联公司、哈尔滨顶峰实业公司、河北华香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也各投资建设了年加工10 万头肉牛的工厂。各地围绕皓月、北大荒牛业、宾西牛业、龙江元盛和肇东大庄园等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肉牛产业化建设。主要地级市肉牛业的发展情况如表1。
表1
2006 年黑龙江省主要地级市的肉牛业发展情况

肉牛存栏
同比增长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50.2万头
1.0%
黑河市
25.66万头
7.2%
鹤岗市
4.43万头
-30%
双鸭山
27万头
11.5%
伊春市
18.4万头
15.7%
七台河
18.01万头
9.2%
齐齐哈尔市
165万头
5.1%
绥化市
176万头
9.5%
大庆
27.6万头
4.9%
牡丹江
23万头
4.5%
森工林区
12.48万头
7.8%
鸡西
50万头
17.0%

截至2004年底,黑龙江省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已达到32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69万头。截至2004 年末,黑龙江省有肉牛饲养专业户55 722个,养殖大户(场) 2 689 个(养殖肉牛23148万头) ,养殖小区346 个。“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要建设40个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逐步形成东部地区基地规模大,产业聚集度高的肉牛产业带,具体包括哈尔滨市东部五县(市) ,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五市,农垦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3个分局及森工系统的3个管理局。在基地建设中,大力推广“三统二分”(统一修建牛舍,统一水、电、路三通,统一技术服务,分户投资建设,分户经营管理)的养殖模式; 推广优质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预计到2010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要建成年出栏优质育肥牛500头以上的育肥场或小区200个,年出栏100头的育肥场(户)1000个,年出栏50头的育肥户4 000个,使东部地区肉牛饲养业规模经营的比重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以上。
黑龙江省的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杂交牛、夏洛来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及复合杂交牛为主。出栏牛的品质稳定,兼具世界优质肉牛的优点和我国优质肉牛的特点。
2.产业技术研发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科技人员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畜禽繁育、胚胎工程、动物营养、产品加工、兽药疫苗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成果产业化优势。
现主要示范推广6项实用技术:
1、在农业部实施的良种补贴项目基础上筛选和应用优质种公牛精液,制定选种选配方案,全面推行肉牛人工授精操作规程,逐步提高现有牛群生产潜力。
2、肉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抓好可繁良种母牛乳房炎、生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加强管理、科学饲养和早期监测,降低肉牛疾病的发生率。
3、青粗饲料高产栽培收贮与饲喂技术。
在重点推广青贮玉米生产与利用技术基础上,逐步推行优质牧草生产和利用技术扩大青粗饲料来源,逐步提高肉牛日粮营养水平。

4、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对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造,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规程。重点是肉牛直线育肥技术和肉牛基础母牛饲养技术。
5、牛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在农业部实施黑龙江省粪污无害化处理补贴试点项目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有机肥生产和利用、沼气生产、再生能源等处理技术,以点带面先示范后推广,促进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发展绿色养牛业。
6、肉牛TMR饲喂技术。在重点示范场(户)推行肉牛TMR饲喂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逐步增加肉牛养殖科技含量。
3.建设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我省肉牛良种产业化进程发展滞后
  良种繁育工作是肉牛产业的首要内容。其原因:一是肉牛生产周期较长,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优良肉牛品种的选种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作过程;二是在于育种工作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往往一个品种的选育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方向性问题,就会造成前期工作徒劳无功。因此,育种计划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变动,特别是育种方向。

  在品种选择上,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基础存栏情况和发展规划有目的的引进优良品种,从而不断完善提高。牛的杂交效果如何,一是取决于杂交的两个亲本本身差异大小;二是取决于两个品种间配合力,不是任意两个品种都可以成为最佳组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论证,政府或单位和专业人员等紧密配合,从而减少盲目性。
3.2 对良种产业我省投资力度不大
  良种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回报率低的企业工程项目,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双重投入,靠企业独立完成从引种、育种到良种推广等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独立法人企业应从政策和经济上予以扶持,以便使其健康发展并在肉牛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其作用。目前在产业链中对屠宰、加工环节投资力度明显偏重,而忽略了基础环节-良种产业的投入,从而出现了许多重复建设、盲目立项等现象,而项目上马后很快出现资源紧张、经营无法正常运转等局面,致使大量设备还没有使用就已闲置,工厂还没生产就被迫停业,这都是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进入了产业发展的误区,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以上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保种育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畜牧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且具体工作应有统一的协会组织协调开展。 
3.3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传统落后
  在我省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今天,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养牛事业是必须的,但同时我们还应注重科技的投入,节约成本和增加投入应齐头并进。在实际生产中具体表现在:饲料方面把重视作物秸秆的利用与增加牧草种植、提高补饲技术结合起来;在饲养过程中把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结合起来,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在管理上把提高数量的增加和加强质量意识融为一体,把“绿色生产”带入到养牛环节当中去,从而使产业发展从起步阶段就步入健康轨道。

  肉牛生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产业,从品种选择、饲养技术、集中育肥到屠宰加工、市场销售都应有完善的专业生产体系。特别在饲养环节上,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经济效益状况。目前国内许多地方也提出了畜牧生产应沿“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路子进行。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遇到许多困难,多数情况是一旦“公司”这一个“龙头”摆不起来,其后面的基地和农户也就失去了依靠,结果是农民对产业化失去信心,产业发展无法持续、稳定地进行。
  基地与龙头结合,要有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生产基地,打通渠道把资源与市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靠充裕的资金实力支撑,彻底激活肉牛产业,实现高效生产;要沿着“农民-合作组织-基地-公司”的发展思路,把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金融部门要加打扶持力度,适当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发展养牛业提供支持。土管部门应用足用活国家关于畜牧业用地视同农业用地的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养殖事业。
3.4肉牛饲料工业尚待完善

肉牛的饲养离不开好的饲料,而当前饲料工业发展的重心全部放在猪、鸡等养殖上,而对牛、羊饲料的开发明显乏力,除较大型饲养厂能对饲料配方作出合理配置外,一般规模的养殖很难在配料方面选择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饲料加工企业在肉牛生产用料方面加大科研力度,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造各种类型、规格产品,满足群众养殖需求,从而把科技在生产中简单化,便于应用操作,这不但能给饲料工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加快肉牛养殖发展的步伐,这一点从猪鸡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的事实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印证。
3.5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肉牛产业特别是出口方面的瓶颈,而安全生产分布于肉牛业各个环节,在饲养环节尤其显得突出。
3.5.1安全意识不强
  首先基层养殖户无安全生产概念。由于长期以来,肉牛饲养是在一种自发状态下进行,大众市场对肉牛的要求不严格,从而养成了群众对安全生产的麻木和不闻不问的习惯,认为无毒的就是健康安全的,对药物残留、动物疫病等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认识,有的对防疫工作也不予以配合,从而加大了疫情发生的机会,给实际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其次官方防疫队伍七零八落,真正技术操作落实不到位,迫于形式或压力,畜牧主管部门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防、检疫队伍,但过分注重流通、运输等领域,而对饲养过程中的防疫工作力度不足,并且人员基本技术水平不高,有的单纯为了收取防检疫费,真正操作的不多,对饲草、饲料等的安全问题官方也没引起足够重视,普遍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缺乏统一的宣传和指导;另外,对疫情的发生隐而不报现象也较突出,而国外对此却要求十分严格,在我国有些地方怕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声誉,而对发生的疫病、疫情往往采取“内部消化”的政策,从而人为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3.5.2安全生产控制不力
  饲养过程中的药残、病残等问题的发生根源很多,要想达到彻底的安全生产需要从牲畜、饲草、饲料到添加剂、兽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加大安全生产认识力度,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监测和控制为最终产品面对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殖基地只有按照技术规程和标准组织生产,才能切实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扩大肉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应该培训指导与强制推行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网络,并抓好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群众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3.6肉牛生产效率低
  由于肉牛良种覆盖率低,饲养环节的科技水平不高,造成现有存栏肉牛生长周期较长,出栏率较低,可供屠宰的肉牛数量比例较小,从而造成可供加工的“原料”匮乏。据调查,一些大型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量与生产能力比例失衡,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使基础生产进入“资源紧张 →掠夺性开发→资源更紧张”的恶性循环状态。
3.7肉牛加工产品竞争力弱
  没有品牌,就缺乏市场认可度,好的产品也会被大市场所淹没,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乳品行业的发展值得借鉴。在肉牛加工产品上,有的区域在国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很难象乳品行业那样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4.本产业急需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
4.1良种基础母牛群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从而牛肉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多数国家从原来饲养体型小、早熟、易肥的肉牛品种转向饲养大型肉牛品种、体型大、增重快、饲料报酬高、优质肉比例大的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发达国家的肉牛头数约为5亿头,虽然肉牛数占整个牛数量的4%,但牛肉产量却占产肉量的53%以上。我国也引进了许多世界名种用于地方品种的改良,以提高我国地方黄牛的生产性能,现已选育出乳肉兼用型中国西门塔尔牛,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的选育工作也在全面开展,秦川牛的产肉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4.2肉牛养殖科学化
  近几年我国在肉牛的饲料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推广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肉牛的生产潜力,我国有些地区推行全混合日粮(TMR),全价饲养。我省广大农区的肉牛饲养仍较为粗放,距离科学化饲养有较大差距。而在集约化的规模养殖场现已基本上实现了精、粗饲料搭配饲喂,利用营养标准不断优化日粮,进行阶段性饲养,肉牛的养殖趋向科学化。
4.3饲料原料多样化
自1992年农业部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开展“秸秆养牛开发示范”以来,已在推广麦秸氨化和玉米秸秆青贮养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高效低耗肉牛业生产的需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近及年又大力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并推广全株青贮玉米技术。另外还可以利用其他行业的加工废料、提取物等开发新型饲料资源。
4.4牛肉生产优质化
  发达国家牛肉生产已实现了专业化,通过对牛肉的屠宰分割实现了高、中、低档牛肉的分离,使肉牛养殖的附加值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我省肉牛养殖只注重了产量,而质量未得到重视,致使牛肉中优质牛肉比重太小,达不到国内大宾馆、饭店以及外贸出口的标准,制约着肉牛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肉牛养殖者越来越注重肉牛的优质切块率及其产量,消费者的需求已由从量向质转变,从而使肉牛生产朝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4.5嫩牛肉品种的饲养
  识别牛群中的嫩牛肉品种可减少饲料饲喂时间及育肥场的花费。美国的牛饲喂到能确保获得更小程度的大理石状(低选择质量等级)的育肥状况。但是,没有等级选择仍存在可达到一定水平嫩度品系的牛。
  最近的研究表明,区分嫩度不同水平能给牛肉加工业带来更大的价值。表2显示出,分割牛肉获得的经济效益。
表2    分割牛肉获得的经济效益  


价值(元)


下水
120.00/
头、蹄、心、肝、肺、肠、肚
牛皮
300.00/
肥牛一号
600
25㎏/头×24元/㎏
上脑、眼肉
600
20㎏/头×30元/㎏
外脊
120
5㎏×24元/㎏
牛柳
100
2.5㎏×24元/㎏
腱子肉
180
10㎏×18元/㎏
原料肉
2430
135㎏×8元/㎏(腿肉、脖肉、腹肉、胸口等
其它副产品
70(骨、油、筋)
二次加工牛肉


4500


4.6 精液的性别鉴定
 
当前的技术分辨雄细胞或雌细胞的准确率为85%~90%。新鲜经过鉴别后直接导致的受胎率的结果,几乎与冷冻精液相反。但是,精子分类过程长且费用昂贵,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精液性别鉴定在生产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经过鉴定的精液可提高肉牛工业的效益。
  1 在某些条件下,经过鉴定的精液可能生产出更有价值的肉牛。
  2 专业化的母畜肉牛群能繁殖出F1代母畜,作为商品出售给终端父本群。
  3 初产母牛能用雌性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来降低难产率。
  4 产品的单一性别系统可能变为切实可行的,在这个系统中每头母畜都可能自身进行繁殖,同时通过3个月的肥育就可出栏。
4.7产双犊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
  尽管黄牛也产双犊(但有时会出现难产和犊牛的存活率较低),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双犊技术对于改善肉牛的生产效率有巨大的潜力。与产单胎相比较,产双犊母牛在断奶时比产单犊的母牛多产65%左右,断奶时每头母犊牛的平均体重约重58%,而至屠宰时平均日增重仅降低5%。产双犊时的难产率是产单胎的2倍,而到断奶时的犊牛的存活率降低了15%。假定劳力和医药的费用增加40%,在经济效益上,双犊生产力估计增加约24%。双犊率不超过40%时经济效益较高。母牛在目前的初期情,排卵数为中等遗传力性状(H2=0.35),这将会间接影响双犊率的选择标准,至于双犊率在公畜后裔上的测定也是肉牛业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4.8 克隆
  从经济和法律角度考虑,未来的克隆技术在农场的动物品种改良上前途不定。优秀的种公牛可能在克隆上是首选的,通过克隆技术可以用F1代代替母畜,从而拥有最优秀的复合性状,从而适应具体的环境和市场要求。这些母牛以胚胎的形式被购买进来,并移植到家畜体内进行培养。很多种牛群(或集约化管理商业牛群),确信能成为多胎群或提供胚胎进行育种的受体母牛群。在优秀的牛群中执行传统的育种方案时,必须借助于基因的改变,这种基因的改变需要用克隆技术进行育种。
5.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框架设计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开展点、线、面、体系”四阶段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框架设计。
首先是点。巩固黑龙江省东部肉牛优势地区的良性发展。在牡丹江、佳木斯、穆棱、宾县、东宁,共5个县市,选择20个养殖场,通过项目实施,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重点解决肉牛改良仪器设备不足、一些地区肉牛冻精改良面低;肉牛分阶段饲养、育肥混合日粮不够合理;肉牛良种母牛体况差、饲喂日粮组合不够科学的问题。并且以数量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肉牛良种开放核心育种体系(ONBS)、超排与胚移(MOET)育种体系以及杂交改良繁育体系,实行群选群育,开放式育种,提高选育对象的质量,强化制种体系建设,通过“繁育场+养殖场(企业)+农户”的模式建立起集科研、教学、高新技术和现代育种新技术以及大型繁育场、养殖场(企业)和农户为一体的具有集团性特色的开放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开发新技术,不断强化对肉牛产业化工程的技术支撑。
  其次是线。建设现代农业一定要从产业角度来考虑农业,而这个产业的概念是跨村、跨县、跨省,甚至是跨国的。这就要善于拓展视野,从大范围来研究本地农业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与价值链、生态链相一致的生产、加工、流通、科研一条龙的产业链,并在市场拼搏中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上,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平台,扩大生产示范区、连接
“产加销”链条,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找到载体,生产出优质、安全、多样化的农产品,并顺利地销出去,使参与其中的农民真正得到好处。
  其三是面。建设现代农业要注意优势区域布局。农业特别是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的现代农业,对发展区域及扩展空间的要求更为严格,不谋全局,难谋一隅。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不鼓励发展养牛业;在非优势区,应用科学的肉牛育肥技术,生产中低档牛肉。在资源、环境优越的地区主要生产优质高档牛肉。另外,要把生产区、加工区、流通区和研发区分开对待,有机结合。

  四是体系。现代农业不光是产业链,还要有支撑产业的完整体系。农业部强调建设七大体系,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外,还要有法治健全的政府管理体系,这些滞后的环节,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6小结

我省肉牛产业的发展与猪、禽、奶牛的产业化发展线相比还十分落后,仍存在很多不足,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渠道多样。只要能够针对不足解决问题,必将走向合理发展,快速发展之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最近写的,有什么观点建议请发帖
发表于 2007-11-1 14: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一定的深度,较全面。支持!
发表于 2007-11-16 1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合作!

我们是专业做畜牧场建设的.现代畜牧也将从设施开始改进.
发表于 2007-11-17 1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
已经认真拜读了!
(本文来自:中国畜牧人论坛,http://www.xumuren.co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1-13 14: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