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记苍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薛峰
薛峰,男,汉族,山东省郯城县人,1971年8月出生,1995年3月入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至1997年4月任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人事劳动助理,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任中共南坊镇党委宣传委员,1998年4月至1999年1月任共青团临沂市兰山区委副书记,1999年1月至2000年7月任中共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政协主任,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任平邑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任平邑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外经委主任,2002年8月至2002年12月任平邑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外经贸局局长,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任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05年5月至2006年1月任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苍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任苍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苍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挂职蓬莱市副市长),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任苍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2007年1月至今任苍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薛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然而,翻开他的履历,你会发现:短短七年半的时间,先后三次获得组织的破格提拔,由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成为一名优秀的县级领导干部;工龄不满十二年,先后从事过二十多项不同的工作,变换了十几个岗位,无论负责哪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他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让我们踏着薛峰的足迹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吧!
“100%的用心,可能出不了多少成效;
哪怕有1%的分心,就一定不会有什么成效”
薛峰,是个从来不知道疲倦的人。提起这一点,凡是和他共过事的人都津津乐道。
1995年7月,作为一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薛峰被分配到离家100多里地的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工作。刚刚跨出校门的他,住的是半露着天的职工宿舍,吃的是不见荤腥的职工食堂,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陌生面孔,干的是最苦最累的差事。这一切,他都当作考验和砺炼自己的“磨刀石”。镇里安排他负责人事劳动工作,他干得有滋有味、井井有条。镇党政办公室人手少,他又主动担当起公务员的角色。早上,第一个上班打扫卫生,下午,锁好门窗,最后一个下班,没过过星期天、节假日,一忙起来根本就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由于勤奋和谦逊,他很快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好评。1997年4月,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他担任了南坊镇党委宣传委员,成为当时全区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
担任领导职务以后,薛峰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任南坊镇党委宣传委员一年的时间,撰写信息报道和调研材料300多篇,其中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的达80余篇。刚担任半程镇镇长不久,他就上北京、跑济南,请专家搞出了一套科学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带着全镇100余名干部职工,对镇驻地1300余间违章建筑进行了集中拆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半程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工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名列前茅,被省里列为中心镇。2000年7月考任平邑县县长助理以后,他成天泡在企业里,帮着企业逐一排查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力所能及地为企业办实事。在他分管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平邑县的外经贸工作全面开花,各项指标增幅每年都在50%以上。
2005年5月,组织让他兼任苍山经济开发区主任。没有办公场所,他想法租了几间民房。没有办公车辆,他向县政府办公室借来一辆破桑塔纳。没有办公经费,他就过紧日子、省着点花。主持制定了《开发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筹资3000万元完成了“两纵四横”道路建设,实现了“七平一通”,规划了“乡镇园中园”,与各乡镇签订了项目引进责任书,一举扭转了苍山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被动局面。2006年2月,8个投资过千万元、3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在一天内同时奠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00%的细心,可能仍会出点纰漏;
哪怕有1%的粗心,就一定会漏洞百出”
薛峰,是个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他的“细”是远近都出了名的。主持苍山经济开发区工作期间,为了保护开发区的路灯、电缆等基础设施,他带着开发区的同志们,夏天蹲在蚊虫飞舞的玉米地、豆子地里,冬天趴在上了冻的麦田里,一守就是一夜。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开发区没再发生一次基础设施人为受损的现象。
为了能留住前来考察洽谈的投资人,他主动给他们攀起了亲戚,不仅帮着他们分析项目利弊、资源优势、市场论证,而且对投资人的饮食习惯、住宿安排、考察路线等,都一一过问,审了又审。苍山县鲁城硅砂公司是一家民办采矿企业,由于近年来硅砂开采效益不好,企业濒临倒闭的边缘。薛峰主动帮着公司老板夏继军探讨利用苍山丰富的硅砂资源制造玻璃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延长生产链条的好处。2006年2月,夏继军与深圳客商共同出资1.2亿元在开发区开工建设了高档玻璃加工项目,当年一期工程竣工投产,生产的加层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
为了让开工的项目顺利竣工,他整天在各个工地上转,帮助外商协调解决实际困难。2006年春天,山东六和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刚刚开工就遇到了电力不足的问题,公司老板跑了几趟供电部门也不见成效,一度萌生了撤资的念头。薛峰听说后,立即协调县供电部门负责人到工地现场办公,及时更换了大容量的变压器,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施工。
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以后,办文办事办会,他更是细致认真。不论是制发一份文件,还是筹备一个会议,每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大到全县各项工作数字指标、县里几位主要领导每天的日程安排,小到每个会场能坐多少人、每个会能到多少人,他都能一口准确地说出来。有一次县里开社会稳定会议,要求全县政法干警全部到会。容纳300人的会议室,结果到了350多人,好多人没有地方坐,影响了会场秩序。会后,他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大家引以为戒,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100%的诚心,可能仍赢得不了民心;
哪怕有1%的伪心,群众就一定不会跟你心连心”
薛峰,是个对群众至诚至爱的人。他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对群众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1998年6月,时任兰山区团委副书记的他,带着工作组到枣沟头镇解家洼村驻村蹲点。刚开始,群众抵触情绪很强。面对这种情况,他和工作组队员们从小处着眼,走村串户与群众啦起了家常。通过这一方式,工作组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发现吃水难和行路难是该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于是,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为该村通了自来水,整修了村里的路,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发动社会为该村幼儿园和小学捐款捐物折价1万余元。通过一件件实事,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他带领的工作组很快就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2000年的一个早晨,时任镇长的他,在兰山区半程镇中学门前看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学生正向校门走去,他迎上去询问,才知道这个学生叫李公尚,由于家庭困难几近辍学边缘。几天后,他把200元钱和一身崭新的衣服送到李公尚的手中,与这位贫困生结成了“对子”。几年来,薛峰先后资助了4名贫困学生,其中有1名已经完成了学业。因工作调动后,他仍然把这些学生放在心上,经常到学校或家中看望他们,给他们送钱送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这一事迹,已经在省、市新闻媒体上报道过。
200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苍山经济开发区忙了一天的他,刚回到县城碧翠苑宿舍楼洞口,看见不远处一位为建筑工地看材料的老大爷,穿着破旧的单衣,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他二话没说,上楼从家里取下两套崭新的棉衣和一些食品,送给了这位老大爷。第二天,他又到县民政局找了两床棉被,让人给老大爷送了过去。
薛峰常说: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唯有加倍努力的工作,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组织的培养之情,才能无愧于“选调生”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的,如果把薛峰的今天比作一支刚刚绽开的花朵,那么这支花朵是他用十多年来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天道酬勤”,大学毕业时一名学院领导同志送给他的这四个字,其实就是我们所要找的答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