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汉武大帝》刘彻学习领导力
来源:财经时报
央视播出的《汉武大帝》正在掀起一股收视热潮。在电视载体的推波助澜下,“汉武大帝”的冲击波正向更广的领域扩散,国内一些CEO阶层也对《汉武大帝》推崇有加。
但是,假如把汉朝看成一个集团,汉武帝刘彻就是这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CEO,象很多CEO一样,刘彻面对的也是一堆棘手难题:诸侯独霸,节制困难;朝廷内暗流涌动,权力纷争,制度异化;匈奴侵扰,外患严重……等等。
作为一种符号,汉武帝究竟代表了一种什么类型的领导?
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关于“中国企业领导人素描”的调查中,研究者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领导者分为四种类型:先进型领导、成长型领导、威权型领导、隐匿型领导。
汉武帝显然属于“威权型领导”,领导者发号施令,追随者遵照执行。“威权型领导”在展示权威上得分高于平均分,而在阐述远景、监控运营、创新和冒险、联络沟通、体恤关怀上低于平均分。比如,汉武帝非常强调“大赌大赢”的策略。在武帝时期,最有名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武帝不断地派遣兵将打击匈奴,将匈奴往北驱赶,使之不再对汉族地区产生威胁。在对匈奴一战上,刘彻充分显示了其战略、执行、创新、用人等方面的系统策略,多年谋划,倾力一战。
这一战略非常类似管理大师杜拉克的“孤注一掷”策略。“孤注一掷”(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南部联邦骑兵将军连连取胜常用的战略。采用这种战略,企业家的目标是领导权,或是占领新市场,或新产业。“孤注一掷”的目标并不一定是立即建立一个大企业,虽然这是它的最终目标。但是初始时它的目标是占据永久性的领导地位。杜拉克认为,“孤注一掷”的战略必须击中目的,否则所有努力就会付之东流。
“威权型领导”在中国企业有着很大的市场。研究者认为,如果规则明确并且一视同仁,这样的管理也能够发挥效力。
当然,“威权型领导”也有不少致命的弱点。这方面也不妨以汉武帝作为反面教材。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曾借用唐代陆贽的话指出,领袖常犯的六个错误是:第一,我要胜过别人;第二,不愿意听别人数落我的过失;第三,喜欢辩论;第四,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第五,逞自己的威严;第六,拒绝别人的建言,刚愎自用。
汉武帝曾经多次藐视和破坏以前制定的游戏规则。比如,他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立其子为太子,但是考虑到窦太后的前鉴,非常担心小太子将来管不了他年轻聪明的母亲,“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后来就找借口把钩弋处死了,由此建立了残忍的“立子杀母制”,直到南北朝才废除。
事实上不少领导者认为,打破游戏规则不仅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想以打破规则达到目的的领导者,常常对那些遵守游戏规则的人不屑一顾。
汉武帝虽然政绩突出,但他也很奢侈,宫殿、苑囿建了很多,对外国使者和来汉贸易的商人也摆大国的架子。刘彻年老之后,和秦始皇一样也想长生不老,相信鬼神,相信仙药。这使他在犯了一些错误,主要是方士栾大之祸和江充的“巫蛊”之祸。
但是,晚年的汉武帝也有所醒悟。公元前89年,他最后一次巡游时,在山东的海边等了十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的影子,失望地往回走时,看到在地里忙春耕的农民,甚是感动,竟亲自到地里去和农民一块耕作。在路过泰山时,他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们检讨自己的过错。后来,汉武帝又下了《罪己诏》,自己承认,虽然不打匈奴,汉政权不可能强大,可如果继任者还延续他的政策,下场会和秦朝一样。此后,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与民休息,任用有为的大臣,两年之后,政治和经济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汉朝又恢复了活力。
这就是汉武帝的自省心态。但是,现在,不管哪一类型的领导,自省正在成为最短的木板。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