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味剂 由于饲料工业的发展,各种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动物营养学的进展, 近十多 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饲料成分和日粮的适口性在家畜饲料中添加各种调味剂 已越来越普遍。其目的在于:改善饲料的气味和滋味, 通过动物的嗅觉和味觉 引诱和增进动物采食。
一、饲用调味剂的作用和种类
(一)调味剂的作用饲料中应用调味剂能起到如下作用: 1.引诱采食 动物喜爱的特殊气味能刺激动物的嗅觉气官,引诱采食。 尤其 在早期断奶的人工乳开食饲料和更换饲料时添加效果明显。鱼、 虾对饲料的气 味反应敏感。 2.增加采食量 调味剂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增进动物采食。 3.促进发育 加速幼畜消化器官和腺体的发育和功能完善。 4.维持应激时期的食欲和采食量在各种应激情况下,动物的食欲下降,生产力 受到影响。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可维持正常的食欲,增进采食, 减少应激时的 生产力下降。 5.增强医疗作用 由于增加了加药饲料的采食量,保证了药物的剂量; 另外 在病后康复阶段维持采食量,有利于动物恢复健康。
(二)饲用调味剂的种类 目前使用的调味剂很多, 有天然调味剂与人造 调味剂。天然调味剂是通过物理方法从植物和动物原料中获得的物质。 天然类 似物是由天然原料提纯或合成的化学同类物质,这两类物质存在于天然产品中。 人造调味剂是不存在于天然产品中或天然产品中还未强化的物质, 多是化学合 成物。 商品调味剂除含有提供特殊气味和滋味的活性物外, 一般还含有如溶剂、 表面活性剂、稳定剂、载体或稀释剂、抗粘结剂等非活性的辅助剂。 饲料调味剂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 液体形式的饲料调为多种不同浓 度的溶液,其溶剂的种类取决于活性物质的可溶性,一般有油、脂肪酸、 水、 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其添加方法通常是以喷雾法直接喷附在颗粒饲料表面 或其他饲料中。但这种添加方法对于饲料中香料的香气不能持久, 故多用于浆 状或液体状饲料中。 固体调味剂通常是以稻壳粉、玉米芯粉、 麦鼓粉以及蛙石等作为载体的粉 状混合物。有的香料调味剂制成胶囊,可提高稳定性,延长香气持续时间。 干燥固体调味剂较液体调味剂具有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喷雾设备,且 易装运、贮藏等优点。但液体调味剂一般较便宜、经济, 添加于颗粒饲料方便 效果好。实际应用需根据需要选用。
二、常用饲用调味剂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常用的调味剂主要有香料及其他引诱剂、甜味剂和谷氨酸钠。此外,目前正在 开发使用酸味剂。
(一)香料及引诱剂 香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饲用调味剂之一。常应用于 幼畜人工乳或代乳品,哺乳幼畜补充料,断奶开食饲料,产蛋鸡饲料,产奶牛饲料, 鱼、虾饵料中。国外还应用于其他经济动物、实验动物和玩赏动物饲料。近些年来 一些矿物元素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加药饲料,以及其他一些影响饲料味道的非 营养性添加剂产品中也添加适宜的香料,以改善饲料气味(如AIltech 公司的万香 保饲料防霉剂),诱导动物采食。 带有香味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些酯类、酮类、醚类、脂肪酸类、脂肪族高级醇类、 醛类、烃类、萜烯烃类、醚酚类、苯酚类、芳香族醇类、芳香族醛类、硫醇类以及 内酯等具挥发性物质。有一些非挥发性物质,如某些核苷酸、L一氨基酸、 甜菜碱 等对鱼、虾有引诱作用。 提供特殊气味的基团主要是羟基(--OH)、醚基(-O一)、琉基(一SH)、 硫醚基(一S一)、胺基(一NH2)、碳基、羰基(-CooH)、酯基(一COOR)、 苯 基等。含有这些基团的化合物各自有共同的气味。一般分子量小,基团在化合物中 的比例越大,其气味就越浓。 适宜作为饲料香料的原料很多,主要是一些含有香味的动、植物加工品、油及 其浸提物以及凡已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动物又喜爱的香料物质均可选用。如:茴 香油、甘草精、葱(蒜)粉、姜及其浸提物、橙油、柑桔油、胡椒粉、柠檬酸、醋 酸异丁酯、乳酸丁酯、乳酸乙酯以及可可巧克力、乳糖、葡萄糖等。国内、外已有 商品性饲料香料生产。 饲料香料的选择应根据动物的喜好和添加的目的,不同的动物、不同的使用目 的,选用不同的香型。以乳香型、水果香型为主。
1.鸡用香料 鸡用香料多用于产蛋鸡和肉鸡。种类很少,到目前为止, 仅 应用从大蒜和胡椒中得到的香料,主要是大蒜粉或蒜油、胡椒粉及其浸提物。大蒜 粉(片)添加于鸡饲料中,不仅能增进食欲,在饲料和肠道内还有杀菌作用,防止 饲料发霉和鸡细菌性下痢。人工合成的大蒜素有同样的作用,并以其价格低、质量 稳定而受到欢迎。 2.牛用香料 牛用香料主要应用于产奶牛饲料和犊牛人工乳或代乳品中。 奶牛饲料中应用香料的目的,一是增进采食,减少产奶高峰期的体重下降,奶 牛喜欢柠檬、甘草、茴香、甜味等香型;二是改善奶的气味,在春、夏季青草丰富 的季节,奶牛常因采食较多的青草而使牛奶中有青草味,在产奶牛补充饲料中添加 一些人所喜欢而又不影响牛采食的香料,可改善牛奶的质量,主要是乳香型香料以 增加乳香。 犊牛人工乳或代乳品主要添加乳香型香料,以引诱增加采食。可选用可可、巧 克力、乳酸乙酯、乳酸丁酯以及其他脂肪酸酯、柠檬酸等。一般在脱离母乳前先添 加到母牛饲料中,再加到人工乳中。后期可逐渐增加甜味香料、甘草香、茴香等。
3.猪用香料主要用于人工乳、代乳料、补乳料和仔猪开食饲料, 使仔猪不知 不觉地脱离母乳,促进采食,防止断奶期间生产性能下降。添加的香料主要为乳香 型、水果香型,此外还有草香、谷实香等。常加的除牛人工乳中的香源外,还有柑 桔油、香兰素以及类似烧土豆、谷物类的香味都是猪所喜爱的。一般断奶前先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使仔猪 记住香味,再加入人工乳中。开始以乳香型为主,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柑桔 等果香味香料。后期逐渐转为炒谷物、炒黄豆香等,使其逐渐转为开食料。
4.鱼用香料及引诱剂 配合饵料代替天然饵料,以植物蛋白取代鱼粉的鱼、 虾饵料中添加香料或其他引诱剂。对引诱鱼、虾采食,增加采食量,提高饵料利用 率有很好的效果。一般饵料中,特别是食肉型水产类饵料中可添加虾、蟹粉、蛤蜊 粉、乌贼粉、水蚤、蚯蚓粉等及其提取物,以及含有此类气味的其他物质。非食肉 性水产类饵料中还可添加海带、青草以及炒芝麻、炒豆饼、大蒜等香味及物质。较 好的化学引诱剂为甘氨酸、L一丙氨酸、核苷酸和甜菜碱, 以及由这些物质相互配 制而成的混合物。大茴香也常用于钓饵中。据报道,中药阿魏可应用于钓饵。辟汗 草可诱捕黄鳝,牛磺酸添加于虾饵料中有很好的诱食效果。
5.玩赏动物用饲料香料狗、猫为杂食动物,其使用香型主要为牛肉香、 乳酪 香、鸡肉香、牛奶香、黄油香、鱼腥味等。猫尤其对鱼腥味敏感。
(二)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属鲜味剂,而且有增香作用。多用于食品, 目前已 添加于饲料。 谷氨酸钠虽不是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但它有很好的调味作用。对猪、鸡促进 采食效果明显,对产蛋鸡和发育盛期的雏鸡作用尤为明显。猪饲料中添加0.1%能 明显地提高食欲,加快生长。在人工乳中效果更佳,一般添加量为0。2%。在加有 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饲粮中可添加0.5%,促进采食。发酵法生产谷氨酸钠的残渣, 经一定处理可代替谷氨酸钠作为饲料调味剂。
(三)甜味剂、 酸味剂添加于饲料中的甜味剂可用各种动物爱吃的甜味物质或 其代用品。常用的有糖蜜、糖精等,主要应用于幼畜人工乳、补乳料、开食料,雏 鸡饮水或饲料,青年奶牛饲料中、以增进采食。 最近酸味剂已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主要是一些有机酸。一般允许作为食品添 加剂的物质均可选用。在饲料中研究应用较多的是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乳 酸等。据报道,酸性饲料不仅很受幼畜和鸡的欢迎,而且还有提高幼畜消化机能, 调节消化道内微生物,有利于动物健康等作用。
着色剂 添加于饲料中的着色剂,主要用于家禽、水产动物及鸟类的蛋黄、皮肤、羽毛 以及肌肉的着色。由于习惯和心理作用,多数人偏爱金黄色或橙红色的蛋黄,喜欢 金黄色皮肤的禽,较红的肉色以及色泽鲜美的水产品等。并且往往根据产品的颜色 深浅判断产品的质量和风味。而玩赏动物的皮肤和羽毛颜色则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 标,产品的色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动物的皮肤、羽毛、蛋黄及甲壳类等的颜色主要是由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其色 泽的深浅决定于动物采食类胡萝卜素的量。类胡萝卜素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各种黄、 红、绿、紫等深色植物、某些动物体和菌体,动物采食后可将某些色素转移到动物 组织中或转化为动物体色素表现出不同的色泽。由于人工养殖,特别是在高密度集 约化养殖和快速生长的条件下,饲料色素不能满足需要,产品色泽变喑。因此,必 须在饲料中添加某些着色剂改善产品的色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
(一)着色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目前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蛋鸡、肉鸡饲料, 以改善蛋黄及表皮颜色。绝大部分饲料添加剂着色剂是用于这一领域,其次是应用 于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畦鱼、蹲鱼、红尼罗鱼、虾以及供观赏的金鱼,锦鲤鱼等鱼、 虾饵料,以增加皮肤和肉色,水产饵料中添加着色剂有的对摄饵还有引诱作用。此 外应用于玩赏鸟类饲料以增加羽毛、皮肤和喙的色泽,有的还应用于产奶牛,以增 加奶油色泽。
(二)着色物质及其着色效果可用于饲料增加畜产品颜色的物质, 主要是天然 和化学合成的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其基本颜色为黄色至红色。 各种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无毒植物、动物及菌体加工物,都可用于饲料作为 增加畜产品颜色的天然补充物。如优质黄玉米、玉米麩质粉、松针粉、青绿饲料。 苜蓿粉、万寿菊粉、金盏花瓣粉、红辣椒粉、胡萝卜、甜薯、南瓜、刺槐叶及其他 阔叶粉、海藻类粉、橙皮以及甲壳类动物副产品等。这些天然着色剂补充物含类胡 萝卜素种类复杂,含量变动大,不易掌握。又因来源受限制,不稳定,作为商品性 饲料添加剂不多。 作为饲料添加剂着色剂的主要是微生物生产的叶黄素和化学合成的类胡萝卜素 及其衍生物。在至今发现的500多种类胡萝卜素中, 只有少数几种含氧类胡萝卜素 对卵、动物的皮肤、肉、羽毛、甲壳等有着色作用,见表8-1。 这些类胡萝卜素因 其颜色的深浅和动物对它们的利用不同而着色效果不同。一些天然原料中含氧类胡 萝卜素的含量见表8一2。
表8-2 一些天然原料中含氧类胡萝卜素平均含量 ┏━━━━━━━━┯━━━━━━━┯━━━━━━━┯━━━━━━┓ ┃原料 │含氧类胡 │原料 │含氧类胡萝 ┃ ┃ │萝卜素(mg/kg) │ │卜素(mg/kg) ┃┠────────┼───────┼───────┼──────┨ ┃万寿菊花瓣粉 │6000~10000 │脱水苜蓿叶粉 │400~550 ┃ ┃金盏菊花瓣粉 │4275 │脱水苜蓿粉 │100~350 ┃ ┃小球藻(绿藻)粉 │4000 │脱水三叶草粉 │300~500 ┃ ┃海绵球藻粉 │2200 │胡椒粉 │185~440 ┃ ┃海草粉 │60~900 │酵母 │340 ┃ ┃银合欢叶粉 │1600 │玉米面筋粉 │100~330 ┃┃干银合欢粉 │660 │干虾废弃物(头 │157 ┃ ┃(夏威夷) │ │、壳、小虾) │ ┃ ┃辣椒粉 │275~1650 │甲壳类动物 │1~80 ┃ ┃蜂花粉(台湾) │1325 │干胡萝卜 │65 ┃ ┃花粉 │345~440 │橙皮、桔皮 │60 ┃ ┃干刺荨麻(Uriica)│800 │干甘薯 │55 ┃ ┃甘蓝叶粉 │670 │黄玉米 │20~50 ┃ ┗━━━━━━━━┷━━━━━━━┷━━━━━━━┷━━━━━━┛
对产品颜色的深浅,消费者是用感观判断的,不同的色素,其着色效果也不同 (见表8一1),因而不宜单以色素的含量来决定着色效果。在色素含量相同时,随 着红色与黄色着色剂添加比例的改变,反映到人眼的颜色不相同。增添再多的黄色 素(如叶黄素)也不会形成深色产品,而添加少量红色素(如桔黄色素)就能得到 较深的黄色着色效果。但若日粮中黄色素太少,只添加红色素,产品中会出现给人 感觉不正常的红色,而不能产生人们喜爱的金黄、橙红色,如采食添加红色素饲料 的产蛋鸡所产蛋黄有的就出现这种现象。若在有一定黄色素存在的条件下使用一定 红色素,则产品颜色可见到由黄至红的变化,获得理想的着色效果。由此可知,必 须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适当颜色的着色剂,才能得到满意的产品。 与食品着色剂主要用于食品外观着色不同,饲料添加剂着色剂是对畜产品着色。 即使是深色的着色剂,若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并转移到产品中或转变为产品色素, 对产品着色毫无作用,即使可为动物吸收使用,若转变为其他物质(如β一胡萝卜 素转为维生素A)也失去着色的功能。因此, 选作着色剂的类胡萝卜素不应或很少 具有维生素A效果为佳。
(三)常用饲料添加剂着色剂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1.叶黄素 由发酵法生产,为黄色至橙色。主要用于产蛋鸡和肉鸡饲料中, 以增加蛋黄及皮肤、喙、脚胫色泽。利用率及着色效果较人工合成物差。一般鸡饲 料中添加10~20g/t。
2.β一阿朴一8’一胡萝卜酸乙酯为橙黄色着色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 合成着色剂之一,主要用于蛋黄及肉鸡皮肤、喙、脚胫着色。利用率高,色素沉着 好,为着色最有效的类胡萝卜素,而且β一阿朴一8’一胡萝卜酸乙酯安全性、 稳 定性好。欧美许多国家已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作为蛋黄和肉鸡着色剂时,饲料中 添加量为0.1~10g/t。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蛋黄及肉鸡皮肤等颜色增加,但由于为橙黄色素,若需要深的颜色需与红色色素合用.常与桔黄色素合用以达到橙红色着色效果。此着色剂还有一定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
3.桔黄色素又称为西班牙芜青色色素或斑蜜黄质,为红色着色剂。 是目前世 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着色剂之一,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可由天然物中提取。 作用添加剂者主要为化学合成。桔黄色素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蛋黄、皮肤、金丝 鸟和红鹤的羽毛,蛙鱼、蹲鱼、金鱼皮肤以及其他玩赏和实验用鱼、鸟等着色。 桔黄色素着色效果好,用于蛋黄着色因各国消费者对蛋黄的爱好不同,饲料中 的添加量为0.4~4.5g/t不等;用于羽毛着色(红金丝鸟)约为0.O1%~0·02 %,虹缚鱼为50g/t。
4.柠檬黄质为强烈的红色色素,也是很好的卵黄、皮肤着色剂, 其着色效果 与桔黄色素相似。柠檬黄质的应用不如桔黄色素广泛,有一定的维生素A生理功能。
5.虾红质或称虾黄质、虾青质等。为红色色素,已有工业生产产品投入市场。 主要应用于对虾饵料,增加对虾色泽。此外,还可用于畦鱼。蹲鱼、大马哈鱼等饵 料,以改善其体色。对于甲壳类所需的虾红质,也可用玉米黄质、β一胡萝卜素代 替,这两种类胡萝卜素是虾红质的前体。在体内能转化为虾红质而起到增色作用。
尽管这些着色剂有一定稳定性,但当与其他物质混合后也会受到破坏,一般同 维生素A、维生素D一样制成稳定的微粒粉剂较好。其商品制剂一般为5%~10 %的 色素含量,露康定即为10%柠檬黄质干粉剂、有单一制剂,也有红、黄色素配合而 成的制剂。如瑞士罗氏药厂生产的着色剂产品(表8一3)。
有报道,合成蛋黄着色剂增加的蛋黄颜色,煮熟后颜色变淡;而天然着色物质 的着色效果无此变化。因此,对天然着色剂的研究开发已受到关注。
脂肪抑制剂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畜、禽体瘦肉率,除了应用育种技术外,在过去 的40年里营养和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降低畜、禽体脂肪,提高瘦肉率作 出了很大贡献。60年代以来应用的甾体类激素以及其他增重剂,有很好的抑制畜、 禽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的作用。但由于残留问题,已受到严格限制,许多国家甚 至已禁止使用。此外许多其他生长促进剂如某些抗生素、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也 有一定的提高瘦肉率的作用… 近些年的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和β一兴奋剂在抑制动物体脂肪沉积, 提高瘦肉 率方面已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由于DNA重组基因研究的突破, 生长激素作为饲 料添加剂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将是最安全有效的促生长,提高瘦肉 率的添加剂。目前的关键在于降低生长激素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出稳定性制剂。生长 激素释放因子的应用和对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免疫的研究应用,也将有助于抑 制动物体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 8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β一肾上腺素兴奋剂能改变动物对其所摄取养分的利 用方式,使能量较少用于沉积脂肪,而较多地用于蛋白质合成。因此这类物质又被 称为“重分配剂”。
三、综合品质改良剂 日本生产了一种改善肉、蛋品质的饲料添加剂“地养素”,能起到使舍饲畜、 禽如同在放牧(即“地养”)条件下可自由获取土壤中某些成分一样的作用,使肉、 蛋品减少腥味,味道鲜美,色泽加深,耐贮藏,并能减少粪臭,改善环境条件。其 主要成分为:抱树或山毛棒等阔叶树汁,木醋酸精馏液,纤维素酶,海藻粉,艾蒿 粉,沸石。。
在动物颗粒饲料和鱼虾饵料的生产过程中, 若饲料原料粘结性不好,则需添加一定的粘结剂,以增加饲料的粘结性,有助于颗粒的成 形和保证一定的颗粒硬度和耐久性,增加水产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减少加工过程 中的粉尘。有的粘结剂对某些活性成分还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可减少活性微量组分 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 对于畜、禽颗粒料的生产,由于原料中所含有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经 过一定的处理(如一定的温度与压力)能产生一定的粘度,满足颗粒成形与耐久性 的要求,一般无需另加粘结剂。只是在原料中粗纤维含量较高,而淀粉、蛋白质、 脂肪等含量很少,饲料不易成形时才添加适当的粘结剂以增加粘结性。 由于鱼、虾是在水中摄食,其饲料要求在水中一定时间不松散,以便鱼、虾摄 食和防止营养物质的散落和流失。同时,饲料在水中的溃散、流失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 鱼、虾的健康和正常生长,特别是在较高温度情况下,高密度、连续性养殖尤为重 要。此外,由于粘结剂的应用可改进饲料,特别是湿性饵料的弹性、滑软性,增加 饵料适口性,促进鱼、虾采食。因此,粘结剂对鱼、虾饵料生产非常重要,对提高 水产产量,降低饵料系数,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配合饲料和预混料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粉尘,消除微量组分的静电性和损 失,增加载体的承载能力,常需添加少量的油脂类粘结剂。在制粒时,添加一定的 油脂可增加粘结作用和润滑性。 可作为粘结剂的物质很多,凡无毒,无不良气味,具有较强粘结作用,来源广, 成本低的天然物和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物质都可用作粘结剂。主要是些高分子有机物。 茹糖类及动、植物蛋白类等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和含羧甲基、羟基、羧基等基团的化 学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通过这些基团,依靠氢键及离子电性 作用与饲料基料产生较强的结合力。此外有些天然矿物粉也可作为粘结剂。各国、 各地区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和资源,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粘合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 方面:
1·含淀粉多的植物种籽和块根、块茎类加工物小麦粉、大麦粉、玉米粉、 糯 米粉、粘高粱粉、马铃薯粉、木薯粉、地瓜粉、蚕豆粉等及其相应α一变性淀粉和 糊精:这类物质主要是其淀粉起作用。其中粘结效果好,应用较多的为马铃薯α一 淀粉和木薯α一淀粉。由于鱼、虾对淀粉的利用率不高,若添加量过大,淀粉利用 率下降,且对肝脏代谢不利,易引起肝肿大、发育不良等疾病,应用时必须加以注 意。
2,植物胶 刺槐豆胶、愈创胶、黄原胶、阿拉伯胶、瓜尔胶、蚕豆胶、西黄 蓄胶、古柯胶、鹿角菜胶、琼脂,褐藻胶以及其他无毒的植物胶。多为糖类。应用 较多的为褐藻酸钠。
3·动、植物蛋白类蛋清蛋白、酪蛋白、鱼浆、菌体蛋白、小麦胚芽蛋白、 谷 朊、明胶以及各种面筋等,应用较多的为鱼浆、明胶、谷肮及活性面筋。
4·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物 羧甲基纤维素(CMc)及羧甲基纤维素钠(Na一CMc) 。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钠、磺化木质素、丙烯二醇、羟甲基淀粉、 磷酸盐 交联淀粉、尿素一甲醛缩合物以及其他批准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所有粘结剂。这类物 质粘性强,在饲料中用量少,还常用作稳定剂或包被材料,但一般价格较贵。其中 羧甲基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应用较普通。聚丙烯酸钠还有促进猪 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效果,有的国家已开发作为猪生长促进剂(如日本)。多 数化学合成粘结剂对动物无营养作用,在日粮、饵料中添加量一般不超过2%。
5.天然矿产物如膨润土和膨润土钠。
6·油脂类粘结剂一般选用优质的不易凝结的植物油、矿物油。 为减少粉尘时 可用动、植物油混合物。 由于各种鱼、虾对饵料的要求不同,对粘结剂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如鳗鱼的 饵料不仅要求在水中不松散,还要求有一定的弹性;虾类摄食是先抱住饲料再咬食, 而且多为夜间摄食,故要求饲料在投饵后至少4h不松散,并有一定的硬度;而红蹲、 鳅鱼饵料只要求在水中稳定较短的时间即可。此外,饵料的类型、投饵的方法不同, 对粘结剂的要求也不相同,饵料的加工方法对粘结剂粘度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 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粘结剂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粘结剂,一般是选择 几种原料经一定的处理、配制成复合粘结剂才能达到理想的粘结效果。
几种单一粘结剂的特性 1.α一淀粉亦称熟淀粉、预胶凝淀粉、预糊化淀粉。 为一种物理变性淀粉, 亲水性强,遇水膨胀,粘、弹性好,是鱼、虾配合饲料优质粘结剂,是鳗鱼饵料的 首选粘结剂。其中以马铃薯α一淀粉为最佳,其5 %的水溶液在常温下的粘度值约 为0.8~2Pa·S(厘泊,cps)。其次是木薯α一淀粉。 以一淀粉的粘性因其生产 工艺差异很大,日本生产的α一淀粉为纯白色,有较高的粘弹性,5 %的水溶液粘 度值大于2Pa·S。α一淀粉贮放时间长会降低粘度。 α一淀粉是无毒的营养物,但因鱼、虾对淀粉的利用有限,饵料中淀粉含量过 高对健康不利。一般鳗鱼配合饵料中α一淀粉量不宜超过22%,对虾则为8%~ 10 %。
2.褐藻酸钠(Na一A1g)亦称褐藻胶,分子式为(C6H706Na)n。 是右旋甘露 糖醛酸钠聚合物,存在于海藻中。制品为白色至淡黄色干燥粉未或胶体,无毒,无 味。有很强的亲水性,吸水后体积膨胀近10倍,粘性强,1%胶溶液的粘度为0 . 6Pa·S,易与蛋白质、淀粉、明胶等饲料组分共溶相聚。但长时间高温(>80oC) 会降低其粘度。实际应用时常与其他粘结剂(如α一淀粉)合用,饵料中添加量一 般为1%左右。是目前鱼、虾饵料中应用较普遍的粘结剂。但价格较贵。 除褐藻酸钠以外,其他海藻酸盐(钾、按、钙等)也都可选作饵料粘结剂。 3. 琼脂亦称洋菜胶. 由某些红藻提取而得。其粉剂呈乳白色,无臭无味,化 学成分为线性多元半乳糖硫酯及其与钙、镁、钠、钾等生成的复合物。其粘度受温 度、pH值和电解质的影响。不溶于冷水,可逐渐溶于热水,在250C时形成胶溶液。 通常在鱼、虾饵料中用量为0.5%~2%,多用于微粒饵料。
4.阿拉伯胶来自Acacia属的一种树的分泌物, 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价廉的植物 胶。其成分为阿拉伯酸、半乳糖废微量有机酸等与钙、镁、钾盐所形成的复合物。 分子量约为24万。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粘度高,pH在6~7时最高。但粘度受温度、 pH和其他添加物的影响大,随温度上升而粘度减小,电解质还影响其溶液的均匀度。
5.瓜尔胶(guarum)来自一种豆科植物的胚乳,工业级产品呈深黑色, 纯品 呈白色或乳白色。几乎无味,属多糖类。分子量约22万。在pH4~10.5时很稳定, pH8时溶解最好,在冷水中即可形成胶液。1%胶溶液的粘度为2~3
6.蚕豆胶(1ocust bean gum)来自蚕豆胚乳,其粉剂呈白色。 为甘露糖主 链物质连接有单一乳糖支链的物质,分子量约为31万。1%胶溶液的pH为5~6.5, 粘度为3Pa·s其粘度在pH3~11时几乎没有影响,中性盐类对其粘度稍有影响。
7·西黄蓄胶(gum tragacanth)来自黄蔑属的一种树的枝干和根的分泌物。 其粉剂呈乳白色,化学成分包括可溶部分的西黄蓄胶和不溶部分的黄蓄胶糖。溶于 冷水,1%胶溶液pH在5.1~5.9之间, pH为8时粘度最高,此胶的粘度在植物胶 中最高约为3·8Pas,最适合与其他物质拌合。但矿物质及有机酸能使其降低粘度, 二价、三价阳离子也使其粘度降低。
8·羧甲基纤维素钠(Na一CMC)为白色至近白色粉未或纤维状物质,无臭,亲 水性粘结剂,在潮湿空气中易吸湿。Na一CMC在冷、热水中均可溶。 其粘度受放置 时间影响不大,但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超过 45C 则粘度全部消失, pH4~11时,粘度较好, pH7时最高。主要用于鱼的湿性颗粒料,一般饵料中添加 量不超过2%,据报道,羧甲基纤维素钠有助于加级鱼的生长。
9·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白色至近白色粉未或粒状或纤维状物质,无臭。可 溶于冷水中,在热水中不太溶解。粘度较高,且对药品、热、光十分稳定,但在80℃ 以上温度条件下,粘性会逐渐消失。CMC在饵料中添加量一般不超过2%。
10·聚丙烯酸钠为白色无臭、无味粉未。遇水即吸水膨胀,而成透明的凝胶 体,其粘度大于Na一Alg和Na一CMC。是鱼、虾饵料中常用的粘结剂。因对猪有促生 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已开发为猪生长促进剂。
11·膨润土和膨润土钠多用于畜、禽颗粒饲料,以加强颗粒的耐久性,增加 制粒产量,并可延长压模寿命。这是由于膨润土钠有较高的吸水性,在适当游离水 存在时,吸水后膨胀改进了饲料的粘结性和润滑作用。其细度要求至少90%~95% 通过200目筛,用量要求不超过配合饲料的2%。表8一5为一些粘结剂对虾料在水中 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影响。 表8一5一些粘结剂对虾料的水稳定性和成本的影响 。
防结块剂(或抗结块剂) 在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对一些易吸湿结块或粘滞性强、 流动性差的原料,需添加少量流动性好的物质,以改善其流动性,防止结块。这些 流动性好的物质被称为防结块剂。除防止结块外,饲料中添加防结块剂还可防止配料仓中结拱, 有利于配料的准确性和饲料的混合均匀。 应用较普遍的防结块剂有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如硅酸钙、硅酸铝钙、硅酸镁、 硅酸铝钠、硅酸三钙等和一些天然矿物,如膨润土及其钠盐、球土、高岭土、硅藻 土、某些粘土等,此外。常用的还有硬脂酸钙、硬脂酸钾、硬脂酸钠等。其中二氧 化硅价低,最为常用。各种抗结块剂在配合饲料中一般不超过2%。美国FDA规定的 使用范围及限制用量。
吸附剂 蛭石、氢化黑云母、凹凸棒等一些多孔结构的天然矿物粉,容重小,是很好的液体物质的吸附剂。多用于将液体添加剂生产为粉剂时,除作为吸附剂外,这些物 质在饲料中还有一定的防结拱、除臭、吸附某些毒素和病菌,减少幼龄动物下痢等 作用。添加量一般不超过成品饲料的2%。此外,玉米芯粉、稻壳粉、鼓皮、 大豆 皮粉等粗纤维含量高,表面积大且有突脊的有机物质也是常用的液体吸附剂、吸附 剂亦是很好的粉状物质载体。作为吸附剂不宜粉碎过细,以免破坏孔状结构,一般 40~60目。
乳化剂 在液体饲料和人工乳的生产或其他添加剂的生产中,为了改变添加剂的溶解性,使脂溶性物质在水中分散而形成稳定均匀的乳浊液,需添加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是含有亲水基团和亲脂基团,介于油与水之间的物质,多是些酯类。饲料中 常用的有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 乙烯脂肪酸山梨糖醇酯、聚氧乙烯脂肪酸甘油酯等。其他食品用乳化剂也都可用作 饲料乳化剂。乳化剂的添加量一般为油脂的1%~5%。
1.甘油脂肪酸酯为无臭或特殊气味的白色至淡黄色粉未、薄片、颗粒、 蜡状 块或为半流动的粘稠液体。是食品和饲料中常用的乳化剂,在饲料生产中常用作犊 牛、仔猪人工乳和各种饲料加油酯乳化剂;添加量一般为油脂的5%。
2.山梨醇脂肪酸酯为白色至黄褐色的液体、粉未、薄片、颗粒或蜡状物。 用 于代乳品的粉未油脂或对饲料油脂进行乳化。添加量达油脂量的1%~5%即可满足要求。 其次还可增进代乳品粉未的流动性能和在水中的分散性,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3,蔗糖脂肪酸酯为无味或稍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至黄褐色粉未、 块状或无色至 微黄色粘性树脂状。常用作食品、饲料乳化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乳化剂合用, 添加量为油脂的1%~5%即可获得稳定的乳化效果。其次用于代乳粉生产,可使油 脂颗粒分散细而均匀,加水时易于溶解并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此外生产粉未油脂时 也可选用。
4·聚氧乙烯脂肪酸山梨糖醇酯为白色至褐色液体、半流体或蜡状块。 是常用 的食品、饲料、药物和化妆品乳化剂,常用于维生素、矿物质和香料的乳化、分散 和可溶性的处理。
5·聚氧乙烯脂肪酸甘油酯为白色至黄褐色液体、半流体或蜡块状。 广泛应用 于食品、 医药、化妆品和饲料生产。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油脂乳化时按油脂的1.7 %~6. 7%比例添加可获得良好的乳化效果。用于生产粉未油脂,一般按油脂的1 %~5%即可。
其他加工辅助剂 矿物油、凡士林(矿物脂)等还可用作防尘剂、防湿剂以及减少静电荷添加于饲料中,特别是添加于预混料中。添加量:预混料中不超过3%;日粮中不超过0. 06%。
除臭剂 为了防止畜、禽粪便的臭味污染环境,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除臭剂。 主要是一些具吸附性强的物质。主要是一些多孔矿石粉,如细沸石粉、凹凸棒粉、煤灰等。 日本的F-Nick 除臭剂在猪、牛饲料中添加1%,在鸡饲料中添加0.5%即可防止恶 臭,并对畜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其典型配方为: FeS04·7H20 7份 煤灰(或细沸石粉) 3.5份 地养素也有除臭作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