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6年我国的玉米产量约为1.42亿吨,2007年约为1.45亿吨。但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不足,市场人士对玉米产量的增长前景多不乐观。但笔者认为,我国玉米产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6年12月估计,2006/07年度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2705万公顷,产量1.42亿吨,平均亩产700斤;相比2005/06年度玉米播种面积2636万公顷,产量1.39亿吨,亩产705斤;2004/05年度玉米亩产683斤。据12月份USDA供需报告显示,2006/07年度美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3144万公顷,玉米产量2.73亿吨,亩产为1280斤;2005/06年度1252.3斤/亩;2004/05年度为1358斤/亩。 从近三年的种植情况来看,我国的玉米品种虽然经过改良,部分地区亩产可达到1200斤/亩,但平均亩产基本稳定在700斤左右。
笔者认为,差距就是增长空间,如果我国玉米平均亩产增加300斤,玉米年产量就可增加6000万吨左右,有多少增长的需求不能满足?从育种水平看,我国玉米平均亩产完全可以达1000斤/亩,甚至过之。我国在水稻的亩产上是世界顶尖水平,玉米的亩产不求世界领先,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部分地区的亩产水平已经超过1000斤/亩。
近些年,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逐年上升,加上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强力推出,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全国各地对玉米育种新技术的推广将有强大动力,国家对农作物育种工作也会更加重视,预期近些年700斤/亩的水平将很快被打破并得到提高。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虽然可种植面积缺乏,导致玉米的种植面积不会大幅提升,但由于单位产量过低,玉米的增产潜力还是有较大空间的。
对于不少人认为我国会从玉米出口国转为进口大国,实是多虑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