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91|回复: 37

张汀连载(1)《养猪技术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21: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张汀    原创   ]
以下资料全部从猪e网转载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有哪些?
1.        品种
养殖户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所养的品种。一般瘦肉型良种猪和土杂交猪相比较,其售价之差可达每公斤一元左右,但目前对饲料和管理水平的要求都较高。随着人们对瘦肉需求的增加,如有条件的话,养殖户发展瘦肉型的猪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        饲料
饲料的选择是养殖户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几乎达上百种,这往往使养殖户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另外,有的饲料贵,有的饲料便宜。俗话说一个便宜三个爱,但养殖户又担心便宜无好贷而上当受骗。
一般来说,养殖户选择饲料应注意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饲料应质价相符,二是质量能保持稳定。那是一味地追求皮红毛亮,能拉黑屎的饲料的作法不可取。
3.        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养猪能否获利的关键。俗话说:三分管理,七分效益,可见管理之重要。要根据猪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应妥善地处理好不同阶段猪的温度、湿度、密度、饮水、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操作的程序和规范化。总之,要给猪只创造良好而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各个方面的应激,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
4.        疾病防治
疾病是困扰养猪业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增加,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疾病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要结合本地区疾病流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免疫程序。如猪发病,最好请有经验的兽医进行诊治。
5.        市场行情
市场行情受市场调节,养殖户对此无能为力,而只能根据行情来选择饲料和养殖规模。市场行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猪价行情,二是原料行情。前者很难预测,一般好象34年为一个周期。养殖户可将近十年来的猪价行情变化作一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带规律的东西,从而作为发展养殖规模的参考资料。原料价格的变化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找,但养殖户应多了解国际或国内有关原料价格方面的政策,动向以及原料未来的走向作一大致的估测。目前网上有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资料,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上网查寻。
二、我国目前利用的主要猪种有哪些?
在一些大型的供港猪场、目前使用的主要品种为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往往用大白公猪配长白母猪,所产的F1   长大母猪再与纯种杜洛克配种后,所产的F2杂交商品猪供出售。这是一典型的三元杂交模式,所产生的杂交优势约为23%。
良种瘦肉型的猪种虽然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点,但它对饲料质量的要求很高。饲料应包含有优质的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的组成一定要平衡。否则,上述性状难以表现。
另外,我国还有大量的土种猪,例如梅山猪、通城猪等。虽然我国种猪耐粗饲,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繁殖性能极佳,但致命的弱点是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和料肉比高。目前很多小型 养殖户主要饲养的品种为土杂猪,最好采用改良式饲养三元杂交猪。即使用本地母猪一次,使用洋公猪两次。这种商品猪体型和瘦肉率都比较好,同时兼有良种猪和土杂猪的一些优点,这也是大多数养殖户乐于饲养这种改良猪的原因之一。
选择母猪要看其父母的成绩,有无遗传缺陷。躯体结构匀称,背腰长,肢蹄健壮,前胸后臀丰满,乳头数不能少于七对。公猪一定要是纯种,符合本品种体型外貌特征,身体结实,四肢强健,腹部紧收,睾丸发育良好,臀肩肌肉发达。
三、如何控制好配合饲料的质量?
一般来说,配合饲料的质量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        饲料原料的控制
原料是影响质量非常关键的因素。如养殖户使用浓缩料,则要采购玉米和麸皮。玉米要不能有霉变,且水份最好不要超过14.5%,麸皮最好直接从面粉厂进货,如经过中间渠道,则有掺入糠壳粉的可能。养殖户如使用预混料,则还要购买蛋白质、钙、磷、盐等原料。豆粕要注意生产厂家的规模,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温度过高则豆粕呈棕褐色,过低则呈白色。还有一种情况是温度控制不稳定,豆粕则有的生,有的熟,没尿素酶活性时可能正常,但实际上此豆粕的质量差。过熟的豆粕,其蛋白质变性,利用率只有正常的70%左右,生豆粕则由于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没有被破坏,而导致悼白质消化上的障碍,从而引起猪腹泻的发生。由于渔粉的价格较昂贵,常有掺假的发生,好的进口秘鲁鱼粉其蛋白 应在62%以上,除外观细度上没有秘鲁鱼粉均匀外,内在质量完全可以和进口鱼粉媲美。
2.饲料配方的控制
养殖户最好能按饲料厂家的推荐配方使用,但如果本地有更加丰富的廉价原料可请饲料厂家的配方师单独制作推荐配方,切忌自已随意添减。
一般来说,在猪的育肥阶段,养殖户如追求高的瘦肉率,则麸皮的添加量可稍大一些,大猪可达2025%,但如果追求生长速度,则可将麸皮的添加量控制在1518%。养殖户对经济状况追求不同,而推荐配方应稍有差异。
配方一旦确定,不要经常地换来换去。如果不断地用廉价原料取代价格高的原料,则最后猪的生产性能将大受影响。
2.        加工工艺的控制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利用混合配制全价饲料。应注意的是称量一定要准确,混合时间一定要充分。原料的添加顺序应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则。
在进行手工拌料时,先倒一层玉米粉,再倒一层浓缩料,再倒一层麸皮,最后来回翻动几次直到均匀为止。混合均匀性是保证养殖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千万不能忽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2)《养猪技术问答》  
        四、猪的营养包括哪些方面?

猪的营养需要包括六个大的方面,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它们是猪维持生命、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当然作为饲料来说,除了满足上述动物基本的营养需要外,还要考虑加一些促生长剂、香味剂、防霉剂、防氧化剂、酶制剂、合成氨基酸等,以发挥动物的最大生产性能和增强其抗应激

                             饲料





水                   干物质



                                          

              粗灰分(矿物质)        有机物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无氮浸出物       粗纤维

五、 猪饲料中使用的主要原料包括哪些?

1.        能量类:、小麦、大麦、碎米、次粉、麸皮、油。

在谷物类原料中,玉米的能值最高,但蛋白质低,氨基酸的组成不好。麦类及其副产品的蛋白质要高一些,但其粗纤维要比玉米高,因此能值要低一些。

油作为一种原料使用时,它即可供能,也可提供必须的脂肪酸。油代谢能值可高达8800大卡,几乎为的2.6倍,由于油价昂贵,一般养殖户都不在饲料中加油。但如果玉米的添加量低于50%时,则要考虑加油以提供亚油酸等必须脂肪酸,否则,猪会因为缺乏必须脂肪酸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2.        蛋白质类:鱼粉、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粕、酵母粉、肉骨粉

一般将粗蛋白含量大于30%的原料归为蛋白类原料。鱼粉是动物性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在猪的日粮中特别是乳猪料被广泛使用。鱼粉中的氨基酸平衡良好,对促进动物生长有明显的作用。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而使其使用范围和用量受限。养殖户往往把浓缩料中鱼粉含量的高低作为判断饲料质量优劣的依据,这不无一定的道理。

豆粕富含赖氨酸,但蛋氨酸不足,化生花生粕中的赖氨酸含量低于豆粕。如果养殖户要用部分花生粕取代豆粕喂猪,则要考虑补充赖氨酸。豆粕与花生粕中的赖氨酸含量分别为2.6%和1.6%。花生粕的用量最好在生长猪控制在5%,肥育猪不要超过10%。棉粕和菜粕因其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而在用量上加以控制。二者最好能同时使用以起支氨基酸上的互补作用。一般生长肥育猪中二者共同的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繁殖母猪中的用量控制在6%以内较安全。

酵母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维生素B族的含量也很高。酵母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但蛋氨酸不足。由于适口性不佳等方面的原因,日粮中的含量最好不要超过2%。

目前,养殖户使用肉骨粉的情况还不多,但当鱼粉价格昂贵时,饲料厂可考虑使用部分进口肉骨粉。进口美国肉骨粉的粗蛋白在50%左右,由于肉骨粉其组成上每批都有差异因此质量难以稳定,同时要特别注意肉骨粉中脂肪的氧化情况,一旦发现“哈”味,则应停止使用,日粮中的比例控制在2%左右,乳猪料中不要使用。

3.        矿物质类:磷酸氢钙、碳酸钙、食盐、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锰、碘化钾、氧化锌、亚硒酸钠、氯化钴等。

动物体内存在常量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前者指占动物体内干物质重0.01%以上,这些元素普遍存在于生物的正常组织,有些是骨骼的成分,如钙、磷,有些是体内代谢中酶的成分,如铜、铁、锌等。饲料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必须导致动物生理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养殖户或饲料厂在使用这些原料时,要注意其重金属的含量,特别是铅、汞、砷等有毒金属的含量。

4.        维生素类:脂常人溶性维生素A、D、E、K,B族维生素:生物素、氯化胆碱,

维生素不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它在动物代谢过程中作为某些酶类和激素的组成成分,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起催化作用。

一般养殖户没有能力将这添加量很少的维生素混合均匀后加入饲料中,通常通过购买饲料厂家的浓缩料或预混料来解决这一问题。

5.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馆酸、药物、驱虫剂、防霉剂、抗氧化剂、调味诱食剂、酶制剂、粘结剂等。

六、猪饲料的配合要点有哪些?

猪饲料的配合要注意下述几个重要的方面:

1.        选用的原料品种要尽可能多。

原料品种多可起到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但要注意猪对原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2.        饲料原料的质量要符合标准。

可按照国标采购原料,切忌图便宜而采购劣质原料。

3.        尽可能使用本地廉价饲料原料。

各地方的饲料原料资源不尽相同,有些廉价的饲料原料如红苕、豆腐渣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以降低养殖成本。

4.        饲料原料的供应要货源充足。

对于某些时有时无的原料,最好要避免使用,因为经常更换原料,可对猪只造成应激。

5..注意饲料原料的适口性。

虽然有的原料很廉价,但适口性不好,要注意限制这类原料的用量。反之,对于那些适口性非常好的原料,也要考虑限制喂量,以防过食而出现消化方面的问题。

6.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设计配方,切忌随意性。

饲养标准是根据饲养试验结果而制定的标准,比较有权威性的标准有美国的NRC标准,英国的ARC标准以及我国的国标。饲料企业也可参照这些标准而制定出自已的企业标准。

7.          混合搅拌要均匀。

有些添加量少的原料要先进行预混合,然后再添加到大料中进行混合。

七、什么是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氨基酸(AA)平衡=饲料中AA种类、数量、比例/动物所需AA种类、数量、比例=1

理想蛋白:确定第一限制性AA赖氨酸的需求量后,根据AA的平衡关系,制定其它氨基酸的需求量。

一般先测动物体组织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然后在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按此提供,这样动物在利用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时不致于造成浪费。目前所考虑的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十种必需氨基酸。

八、瘦肉型生长猪的主要生长性能指标是什么?

下表中的数字为中国目前的平均水平。欧美等国家由于通过不断地对猪进行选育,同时饲料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主要生长性能要高于此水平,好的料肉比已降到约2.45:1。

                   体重(kg)         耗料(kg)      日增重(g)     料肉比

                    1-5                   0.24                   200                 1.20

                   5-10                  0.45                   300                 1.45

                  10-20                 0.90                   450                 2.00

                  20-60                 1.80                   650                 2.75

                 60-100                2.60                   750                 3.45

                 100kg以上            2.98                  1000                2.98

[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笑 于 2007-1-12 21:3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3)《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张汀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858    更新时间:2005-8-9 ]
九、全群料肉比如何计算?

1.        母猪分摊:(114×2.2+10×3+30×5)×2.2/20=47(kg)

其中114为妊娠时间,10为平均断奶到再配种之时间,30为平均天数。括号内其它数字为每日摄食量。按每年平均2.2窝。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20头计。

2、公猪分摊:365×2.2/20/0=2(kg)

每头公猪每天喂料量2.2千克,每头公猪配20头母猪,每头猪出栏肥猪20头。

3.  全群料肉比:(298+47+2)/100=3.47

上述计算明确指明了影响全群料肉比的因素。缩短断奶到再次配种时间 ,缩短泌乳时间,增加母猪年产窝数,增加母猪年产上市商品猪头数,增加每头猪所配母猪数(25头较适宜),这都可降低全群料肉比。当然生长猪的料肉比对全群料肉比也有重要影响。

总之,管理者要想办法降低分子数而增加分母猪数,但公猪的饲料喂量应根据饲料的质量以及公母猪的体况而加以调整。如果通过减少饲料喂量而不顾公母猪体况达到分子数下降,此作法应该绝对避免。

十、猪群生产目标管理主要指标有哪些?

1.        间情期<7天

2.        返情率< 6%

3.        流产率< 0.8%

4.        不孕率< 2%

5.        分娩率> 89%

6.        产活仔> 10.9

7.        群猪平均胎次:4

8.        平均年产窝数>

9.        产仔间死亡率< 6%

10.     保育间死亡率< 2%

11.     生长肥育期死亡率< 1%

12.     商品猪/每头猪/每年>21头

13.     90公斤上市所需天数:168天

如果猪场的生产指标与上述指标差距较大,则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干预和纠正,否则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十一、公母猪每日耗料量的大致指标如何?

一般来说,如果配方按国标设计,可按下表提供公母猪大致的日喂量:

           状态                         喂量/天(kg)



                               青年母猪                        2.0

妊娠母猪                         2.2

泌乳母猪                         5.0

断奶母猪                         3.0

公猪                            2.2



按此计算,一头母猪一年约耗料一吨。有些猪场将妊娠或泌乳期的能量配得过低,加入了大量的麸皮,大麦或含粗纤维高的原料,则日喂量应增加。饲养员应随时注意母猪的体况而调整饲料的喂量。

十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膘情控制和公猪诱导。

后备母猪在60公斤前应让其充分发育,60公斤后到配种前半个月要适当限制饲养以防其过肥,每天喂料约两公斤,日喂两次。后备母猪可使用生长肥育猪饲料。

后备母猪长到160日龄时,最好每天将母猪赶入成年公猪栏接触35分钟。成年公猪下颌腺分泌的外激素有助于诱导小母猪发情。

2.        短期优饲

在后备母猪配种前十四天可加强饲养,实行自由采食,这样母猪可多排约2.5个卵,这对于提高初产母猪的窝仔数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3.        母猪至少二次发情时配种

小母猪的排卵数与情期数有关。初情时配种由于排卵数低而导致窝仔数低,由于初产母猪占全群母猪数约30%,因此其产仔性能如何直接对全群产生大的影响。公猪诱导使其提早发情的重要目的也在于使其在配种前多几个情期。有的养猪场对所配小母猪的情期数无记载,这无疑是一种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4.        单配复配和双重配。

配种的最佳时间应在发情母猪允许公猪爬跨后的10-26小时。单配指在母猪发情中,只用公猪交配一次。这样虽然可减少饲养公猪的头数,但由于母猪的最适配种时间难以掌握,所以单配有可能降低受胎率和减少窝仔数。复配指在一个发情期中,用同一头公猪配二次,间隔时间为8-12小时。生产实践中也常用不同的同品种公猪间隔时间配两次。此种方法可使母猪生殖道内经常有活力较强的精子存在,增加卵子受精的机会,从而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双重配是指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两头同品种或不同品种的公猪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10-15分钟)与同一母猪配两次。此法可促进卵子加速成熟,缩短排卵时间,增加排卵数。但此法由于两次配种间隔时间短,常会产生与单配相似的缺点。

关于配种最佳时间的掌握,有四句谚语可供参考:阴户沾草,输精正好;神情发呆,输精受胎;站立不动,正好配种;粘液变稠,正是火候。

十三、解决母猪不发情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引起母猪不发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好能找出原因对症解决。

1.        母猪过瘦

母猪在哺乳期营养不良,脂肪等贮备大量消耗,这种过分消瘦所致的不发情在头胎母猪表现尤为明显。解决方法是加强哺乳期的营养,断奶后加强营养,使膘情迅速恢复,促使发情。如果过了近一月还未发情,可注射一针PG600,看是否发情,如果仍未发情,则考虑淘汰。

2.        母猪过肥

青年母猪如果饲养不当,营养不平衡,碳水化合物过多,后期又不限饲,加之缺乏运动,则会造成母猪过肥。卵巢及其它生殖器官被脂肪包埋,从而造成不发情。解决方法是控制营养,加强运动,使膘情下降,促使母猪发情。

3.        生殖器官有疾病

如果膘情等其它方面没问题,但是母猪就是不发情,则可能是生殖器官有疾病的缘故最好请兽医诊断和检查一下,如果在采用一些催情的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则要考虑淘汰。

常用的诱情方法有:

A.      与成年公猪接触。

B.       换圈。将不发情的母猪与发情母猪关在一起,通过发情母猪的爬跨,促进不发情母猪发情。

C.       运动。加强运动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有时可考虑将不发情的母猪放入推车中,从栏的一头推到另一头,让其受到较强的应激,从而启动繁殖轴线,达到促进发情的目的。

D.      同时断奶。将几头同时断奶的母猪关入一栏中,其中如一头发情配种后,其公猪的气味和精液等会对其它母猪起很强的诱导作用。断奶后的母猪最好不要单栏关养。

E.       注射PG600。在其它方法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考虑注射PG600。PG600中包括400国际单位的孕马血清促卵泡激素,它可促进卵泡的发育,还包括200国际单位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可促进排卵。请不要滥用化学合成激素,如苯甲酸雌二醇可引起母猪发情,但可能不伴随排卵,这样也达不到受孕目的。

[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笑 于 2007-1-12 21: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4)《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张汀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722    更新时间:2005-8-11 ]


十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主要有哪些?

1. 妊娠母猪怀孕后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幅度可增加约10%,喂相同的饲料,妊娠和非妊娠母猪相比,经过一个妊娠期以后,前者比后者要多增加体重约20公斤。英国有的猪场在淘汰8胎以上的老母猪时,先让其怀孕1-1.5个月,然后宰杀。

2. 妊娠母猪每天的可消化能摄入量不能低于6000大卡。根据英国Cole博士的观点,这是一个在任何条件下妊娠母猪所摄入的能量底线值。

3. 根据膘情决定饲料喂量

妊娠母猪的饲养应因猪制宜,不能简单地每头母天2.2公斤。有的猪场把过瘦或过肥的怀孕母猪做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加以区别,从而调整其喂料量。

4. 妊娠初期的低水平饲养

从配种后的第二天起应降低饲料喂量,每天可喂1.8公斤左右,这样维持10天左右时间,然后根据母猪体况调整到2.2或2.5公斤/天的水平。试验证明妊娠初期高水平饲养→肝血流量增加→孕酮代谢清除率增加→血中孕酮水平下降→子宫特异蛋白分泌下降→胚胎的发育和附值受阻。但如果持续一个月的低水平饲养,则会导致受胎率的下降(64%左右)

5. 尽量避免各类应激的发生。

要给母猪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要注意这一阶段钙、磷的平衡以及充足的维生素的供给。否则产后瘫痪的发生率会增加。严禁给母猪喂发霉的玉米。另外,要防止母猪滑倒。任何鞭打、惊吓、追赶过急等都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禁止单栏饲喂母猪。动物福利组织认为母猪限制在栏内是对其的一种虐待。现 在一般将60头妊娠线猪关在一个大栏内,母猪可以自由的活动,并通过母猪耳上安装的超声波发射器来获得各自的饲料定量。不过这种由电脑控制的超声波收发装置比较昂贵,有的猪场主不愿意作这笔投资。母猪在妊娠期内自由采食。但饲料的营养浓度却大为稀释。一般用甜菜渣来稀释能量浓度,采用此方法后,平均窝产仔数提高约1.5头,且初生重也有提高。中国的甜菜渣资源很有限,但有养殖户利用花生壳粉碎后作为填充料喂妊娠母猪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妊娠母猪消除了很强的饥饿感后,则胰岛素的分泌量不会因为进食与否产生大的波动。这种情况对胚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好的影响。



十五、泌乳母猪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1. 产后快速达到最大摄食量

母猪产仔时,一般食欲不好。母猪产仔结束后可添加一定量的麸皮以起轻泻的作用。在产后最初一周,从每日一公斤料逐渐增加到七公斤料。要密切注意产后母猪的摄食情况,如果摄食的增加出现异常,要及时地查出原因,对症治疗。

2. 高温季节,直接影响母猪的摄食量。一方面要考虑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浓度。有条件的可考虑添加2%的油脂,同时保证15%左右的粗蛋白。另一方面用缓慢滴水到颈背部的方法,帮助母猪带走一部分热量。夏季猪舍内要加强通风换气,尽量地改善猪舍内的小环境。

3. 争取母猪泌乳期最大的体贮备。

最大限度地减少母猪泌乳失重的方法包括对妊娠期摄食量的控制和泌乳期自由采食两方面。试验证明泌乳期摄食量和妊娠期摄食量呈负相关。因此,保持母猪妊娠期正常体况是防止断奶时瘦母猪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通过妊娠期过分增重,然后通过泌乳期的失重转换成乳汁,这样进行饲料的两次转化,从经济上讲也是划算的。

4. 泌乳母猪进入产仔舍之前要“洗澡”以减少产仔舍内的细菌数。

要用清洁剂对母猪冲洗干净,然后再将母猪赶入产房。有条件的场同进顺便称一下母猪的体重,这样可监测母猪体重的变化。
保持产房内良好的卫生条件可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生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5)《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36    更新时间:2005-8-15 ]

十六、如何识别母猪泌乳量的高低?

母猪泌乳量的高低,对于仔猪断奶前生长发育的快慢关系极大。识别母猪的泌乳量的高低,可以由下面几个方面判断:

1.        泌乳充足的母猪所带仔猪,生长发育快,被毛光亮,特别是20日龄时的窝重大(通常将此指标定为母猪的泌乳力)。

2.        母猪乳头下垂,放孔前后乳房体积差异显著。

3.        母猪放乳时间长,仔猪嘴边可见乳汁溢出,不乱抢乳头。

4.        仔猪上料时间 晚,则表示母猪泌乳能力好。

5.        如果母猪乳头常被仔猪咬破,则泌乳量不足。

6.        母猪掉膘快则泌乳量高。但如果没有良好充足的饲料供应,则这种高泌乳量不能持久。

[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笑 于 2007-1-12 21: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6)《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猪网采编    点击数:2268    更新时间:2005-8-18 ]

    十七、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有哪些?

乳汁的分泌与乳腺细胞的新陈代谢、激素和中枢神经的调节以及母猪的营养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1.        饲料的数量和质量

泌乳期的喂料量原则应是自由采食。特别是夏季要增加饲料的饲喂次数,早晚天气凉爽时增加喂量。另外要保持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饲料最好能添加2%左右的鱼粉以增加母猪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2.        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要给泌乳母猪提供良好的环境,严禁经常变换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尽量将母猪的应激减少到最低限度,任何粗暴地对待母猪的做法要绝对避免。、

3.        胎次、品种、仔猪头数和气候

一般头胎母猪的泌乳量比经产母猪低,到七、八胎后又趋下降。但良好的饲养管理,可将这种差异减少到最小。

中国地方优良猪种的泌乳量比引进猪种高,瘦肉型品种的泌乳量一般比脂用型要高。

母猪的泌乳量与其带仔头数成正相关。

另外,气候太热或太冷都影响泌乳量。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7)《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35    更新时间:2005-8-19 ]

十八、哺乳仔猪有哪些生理特点?

1.        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

仔猪10日龄体重为初生时的2倍以上,30日龄时为6-7倍,60日龄时为15-26倍,高者可达30倍。另外仔猪的物质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例如20日龄的仔猪,每公斤体重可沉积蛋白质中9-14克,而成年猪只能沉积0.3-0.4克。因此仔猪对营养的平衡与否特别敏感。

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初生仔猪的胃很小,仅重5-8克,容积为30-40毫升,但其容积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扩大,到断奶时,容积增加40-50倍。

初生仔铒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制造盐酸,因此蛋白质不能很好的在胃内消化,对于植物性蛋白质尤甚。好在肠腺和胰腺的发育比较完善,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因此初生仔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所以在对仔猪补料时,其饲料的质量要尽量接近乳成份,特别是饲料中乳清粉的含量要高,如果用那些价格低廉无乳清粉的饲料来补料,势必引起仔猪消化方面的问题。

3.        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易患病。

初生仔猪只能通过母乳获得抗体,但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很快。仔猪从10日龄开始产生自身抗体,但到30日龄前水平都不高。因此仔猪三周龄内是抗体水平青黄不接的阶段,特别易患下痢。如果此时仔猪已开始采食饲料,则饲料一定要质量优良,抗菌能力要强,否则仔猪会多病和易于死亡。

4.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

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调节体温能力差。如果将其置于寒冷环境中,则容易被冻僵或冻死。另外,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贮备很有限,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糖含量仅100毫克,如吃不到初乳则会发生低血糖症,出现昏迷现象。因此,加强对初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8)《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张汀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16    更新时间:2005-8-21 ]


十九、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        母猪原因

母猪的乳汁质量不好,过浓或过稀或受感染后乳中带菌。另外母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而导致仔猪接触后受感染。

2.        细菌原因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C型魏氏梭菌素都可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可用抗生素治疗。

3.        病毒原因

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可导致腹泻,但无有效药物治疗,抗生素只能防止继发感染。

4.        营养性原因

植物性饲料如其中含的豆粕可使仔猪肠道致敏。如果乳猪料中豆粕用量过大,势必加剧肠道过敏而引起腹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乳猪料粗蛋白含量低,但腹泻发生率低。但粗蛋白含量低(18%)的乳猪料不能满足乳猪断奶后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所以乳猪料中应含有除豆粕外的优质蛋白质原料。另外要争取早日补料,让消化道适应植物性饲料的变化。

5.        环境原因

产仔舍内卫生条件差,潮湿、温度变化大,小环境条件恶劣等也可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9)《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猪网采编    点击数:2031    更新时间:2005-8-26 ]

二十、如何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高的仔猪成活率和大的断奶重是饲养者所追求的目标。但哺乳仔猪由于其生理机能的不完善,再加上不正确的饲养管理,势必造成仔猪死亡率高和断奶窝重低。好的饲养管理要始终贯穿于帮助仔猪过好“三关”的全过程中。

1.        仔猪的初生关

    有资料表明,仔猪生后1周内的死亡率可占总死亡率的60%,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饿死和下痢死亡。要防止上述因素所引起的死亡,必须要搞好保温防压,让仔猪吃足初乳,固定奶头,补铁以及寄养等工作。

A .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由于其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对环境温度有很高的要求。寒冷的条件可使仔猪冻死,同时也是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仔猪所要求的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32-28度,8-30日龄28-25度,31-60日龄25-23度。由于“小猪畏寒”和“大猪怕热”,因此要单独地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最好的办法是在产仔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内吊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仔猪箱留有仔猪自由出入孔,或在仔猪箱内铺一块电热板。这些方法虽然只限于仔猪的小环境。但对整个产房也有升温作用。加拿大有的猪场采用通风管直接对母猪吹凉风,使母猪不因产房升温而影响采食和泌乳,其方法值得借鉴。

B.吃足初乳

    由于猪胎盘的构造特殊,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以经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初乳具有刺激消化器官活动,促进胎便排出,增加营养产热,提高对寒冷的抵抗能力等作用。另外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所以具有抗病的能力。初生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成活率很低。

C.固定奶头

    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奶头,并固定国已有的习性。由于母猪真正放奶的时间只有10-20秒钟,如果初生仔猪的奶头不固定,势必因相互争抢奶头而错过入奶时间。同时争抢奶头有时也会使母猪烦躁不安而停止放乳。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仔猪在出生2-3天内必须人工辅助固定奶头。固定奶头的原则是,让体大强壮仔猪固定在后边奶少的奶头,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多的奶头,这样可使全窝仔猪发育整齐。

D.寄养和并窝

    如果母猪产后患无乳症或活仔数超过母猪有效奶头数时,则要实行寄养。如果同时有两窝母猪产仔数都少于六头,则可将两窝仔猪并为一窝。在实行分娩控制的情况下可将同时产的几窝仔猪按大小强弱混合重新编组,这样可使每窝仔猪均匀发育。在实行寄养时,母猪的产仔日期最好不要超过3-4天,同时寄养的仔猪一定要吃初乳。另外,将体大的仔猪寄养到先产的窝里,将体小的仔猪则寄养到后产的窝里。

1.      补铁

    初生仔猪体内的铁的储备很少,只有30-50mg。每头猪每天需7-8mg,但从奶中只能得到1mg铁的补充,因此如不补铁的话,仔猪体内的铁仅够一周之需。势必引发缺铁性贫血症的发生。

补铁的方法很简单,可在仔猪生后2-3天内,注射铁制剂。颈部肌注100-150mg铁可保证仔猪在哺乳期不发生缺铁性贫血症。

2.        仔猪的开食补料关

母猪在泌乳的高峰期可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77%,此时仔猪一般无意采食饲料。如果当40天后,母乳显著减少时,仔猪还不习惯干吃料,则必须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和发育。为了克服该情况的出现,必须人为干预提早训练仔猪开食。

    一般的养猪场现在都有一个补料区,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把饲料撒在水泥地面上,让仔猪自由舔食。如果补料区污染严重,则会引起仔猪下痢的发生。同时也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英国一些猪场在补料区同一个铁制的小食槽,中间分有数格,每次将其放入料区时都经过消毒处理,此法使用效果甚好,值得借鉴。

    诱导仔猪采食一定要有耐心,同时要做到诱食先诱水。国外泌乳母猪一般被关在铁栏架内,在铁栏杆的下部装有供仔猪饮水的饮水器,仔猪在生后3-5天由于好奇心而舔食滴水。仔猪开始舔食饲料的时间不应晚于7日龄。诱食的时间要选在仔猪最活跃的时候,一般以上午8-11点,下午14-18点为好。可将饲料调成粥状,在仔猪拱奶时涂于乳头上,让仔猪舔。在断奶前的十天左右,要一日数次将仔猪关进补栏,强迫仔猪吃料,当大部分仔猪有烦躁表现时再将其放出。这一点对于三周龄断奶的仔猪尤为重要,否则断奶时,如果仔猪还不吃料,则将对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造成严重的影响。

    仔猪的诱食料开始可用炒玉米粒掺黄豆粕磨成香料,再掺入仔猪调味剂或糖精调成。但如果仔猪能较好地采食饲料时,则要换成全价配合饲料。另外一种方法是一开始在补料时,直接采用高档乳猪料。

3.        仔猪的断奶关

仔猪由吃母乳而改为吃料,这无疑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仔猪都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仔猪断奶后的过一周内,仔猪往往不但不能增重,反而还失重。如果断奶之前补料做得好,且断奶时间在四周龄后,则仔猪的这一过渡会比较顺利。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实行4-5周龄断奶,面传统的方法多采用60日龄断奶。前者母猪可年产2.2窝以上,育活仔猪20头左右,后者只能年产1.8窝,育活仔猪约16头。早期断奶的猪一定要在断奶 前补料,且饲料要求具有很高的全价性和适口性。断奶的方法可分为三种:一次断,分批断和逐渐断。当母猪泌乳量已明显减少,且断奶后无乳房炎危险,可采用一次断奶的方法。如果母猪奶水足,可在预定断奶前一周将大的仔猪断掉,到预定断奶日再断掉发育落后的仔猪,此法为分批断奶。逐渐断奶法则是通过减少哺乳次数,使母猪、仔猪对断奶有个逐渐适应过程。其具体作法是在断奶前4-6天开始控制哺乳次数。控制的第一天哺4-5次,以后逐渐减少。上述几种方法都有其优点,第一种方法断奶最为简单省事,但母、仔皆不安,且仔猪会因食物和环境的突变引起消化不良,下痢,母猪奶水多时易患乳房炎。分批和逐渐断奶虽对一次断奶缺缺点有所克服,但实施起来相当麻烦。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断奶,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仔猪留在原圈内至少饲养一周的时间,不要在断奶时同时把几窝仔猪并栏饲养,以免造成仔猪受断奶,咬架的双重应激。

(2)         断奶时继续使用补料时的饲料,不换料。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再逐步过渡到小猪料。

(3)         刚断奶的一周要控制喂料量。断奶初期,由于仔猪的消化道 还不能完全适应饲料,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下痢。断奶的第一天,仔猪往往采食很少,但第二天会因饿而猛吃,这样会消化不良而下痢。因此在断奶后的一周左右时间内适当控制喂量是非常必要的。且喂食的次数至少一昼夜要保证有6-8次,以后逐渐减少,到3月龄时可改为4次。

(4)         在断奶期间要始终保证饮水充足和清洁,栏内要经常打扫、消毒、保持干燥、卫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汀连载(10)《养猪技术问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猪网采编    点击数:2041    更新时间:2005-8-27 ]

二十一、如何做好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按生长和发育阶段,生长育肥猪可分为三个时期:体重20-35公斤为生长期,35-60公斤为发育期,60-出售为肥育期。就这三阶段而言,生长期是关键,此阶段猪最易生病和发生生长受阻。过了生长期,饲养管理就相对较简单了。

1.        饲料的能量水平

生长肥育猪在60公斤以前,一般采用自由采食。在此情况下,如果每公斤饲料的消化能在2950-3300kcal范围内变动,则生长猪可根据日粮能量浓度的高低而调节摄食量。但当猪价不好时,有些猪场和农户则力图降低每公斤饲料的成本,大量使用麦糠类原料,造成消化能达不到2950kcal/kg的低限,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这势必影响出栏时间。对于出口猪场60公斤以前的猪,其日粮的消化能最好要达到3200kcal/kg,其后,则可降至3100kcal/kg。

生长猪长到60公斤以后,一般要采取限制饲养。但如果生产者追求快长快出栏,也可以实行自由采食。如果追求高的瘦肉率,可实行高强度的限饲(自由采食的65%)。但一般最好是采用中等强度的限饲(自由采食的75-80%),这样胴体瘦肉率较多,又不严重的影响增重,可获得较好较全面的生产效益。

2.        饲料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

瘦肉型品种和肉脂型兼用品种对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求各不相同。前者在小、中猪阶段分别为18%和16%的粗蛋白水平,后者则可低约两个百分点。大猪阶段则保持14%的粗蛋白水平就可满足需要。一般来说,日粮中的粗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胴体瘦肉率可提高0.5个百分点。但由于蛋白质原料价格高,一般情况下,用高蛋白水平的日粮换取高瘦肉率胴体在经济效益上是不划算的。

猪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自1978年英国营养学家Cole博士提出理想蛋白质的概念以来,大型的饲料厂家在饲料配方中都考虑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一般是把赖氨酸的量定为100,再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与其的比例值。

3.        生长肥育猪的管理

生长肥育猪在进入猪舍之前,要做好栏内的消毒工作。要选择优良,健康的仔猪。要做好仔猪的预防接种和驱虫等工作。

要将体重大小相似的猪分为一群,这样可避免强争食现象。同时要使猪排便、睡觉、采食和饮水形成条件反射。猪的饲养密度以小猪03-0.5m&sup2;/头,中猪0.6-0.7m&sup2;/头和大猪0.8-1.0m&sup2;/头为宜。

生长肥育猪的最适宜气温为:小、中猪:16-22度,大猪:14-20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影响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夏季气温高,要加强舍内的通风,保证饮水充足,向栏内地面喷洒凉水。冬季气温低,饲料被用于维持猪的体温。为了减少一部分消耗,一栏内可多养几头猪,给一些垫草,同时要防止贼风的侵袭。

另外,猪栏要经常清扫,保持栏内干净、干燥,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到最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1 10: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