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7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美蛙的人工饲养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纤细嫩弱,取食能力差,饲料范围小,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对敌害的抵抗力差,因此必须经过培育阶段。蝌蚪培育系指将蝌蚪从孵化池转移到苗种培育池,直至其发育到完全变态为幼蛙这一阶段。
刚出膜的蝌蚪6毫米左右,游泳能力极弱,用吸盘吸附在其出膜后的卵胶膜上或水草等物体上,以吸收卵黄囊内的营养,维持生理过程和发育,不需要投喂饲料。此时,要保持水体平静,防止搅动水体,以便其休息。
(一)培育池条件
为便于管理,蝌蚪培育池面积不宜太大,以30平方米为宜,水深0.5~1.0米,池岸坡度越小越缓越好,以利蝌蚪完全变态为幼蛙后登陆。在注排水口要设小眼网目的拦网,以防流入杂物或蝌蚪随水流出。蝌蚪培育池,也要建多个,以便分批接纳不同时期孵出的蝌蚪。
蝌蚪池的清理与消毒 根据季节情况,提前对蝌蚪池的防风、防雨、防日晒、防敌害、保温等采取措施。同时,将池内杂物等清理干净,放干池水,进行消毒。如果是大型土池或沟塘改建的蝌蚪池,不易更换池水时,可带水消毒。
(二)放养密度及分池
1、放养密度
蝌蚪放养,必须按其孵出不同批次、规格大小、体质强弱,分级、分池放养,以利同池内的蝌蚪能均衡地摄食和生长。放养密度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如放养密度过稀,则因设备利用率低,使成本增大;如放养密度过高,则会导致蝌蚪生长缓慢,而且成活率低,同时使变态过程拉长。一般饲养条件下,初放养蝌蚪每平方米水面约800~1500尾,20日龄时500~800尾,30日龄时200尾,变态过程中100~150尾。饲养条件好,水质肥,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反之则减少饲养密度。
2、分池
培育一段时间后,在蝌蚪25~30日龄时,视具体情况进行一次分池,以疏散密度,同时筛选一下规格,按大、小分开培育,以加快蝌蚪的发育生长和变态过程。如条件允许,进行两次分池,在蝌蚪约50~60日龄时再分一次群,效果更好。
3、放养蝌蚪注意事项
(1)蝌蚪入池要在孵化池培育10天以上,长最好达到3厘米。
(2)蝌蚪入池前一定要试水,方法是,从池底部取些水,放几十尾蝌蚪试养1-2天,如正常才可大批量蝌蚪入池。
(3)放养池的水温和蝌蚪原来所在池的水温相差不大,最好不超过2℃,否则容易引起蝌蚪死亡。
(4)蝌蚪入池前要饱食,大约每3000尾蝌蚪喂一个蛋黄,以提高其成活率。
(三)培育管理
1、投饵与肥水
(1)投喂人工饲料由于蝌蚪摄食能力弱,消化能力也弱,所以在初期应投喂易于消化的熟蛋黄、豆浆或人工培育浓缩的单细胞藻类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蝌蚪的摄食能力和消化能力增强,可投喂豆渣、玉米面、糠麸及煮熟切碎的蚕蛹、鱼虾肉、蚯蚓等。
人工饲料,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可全池泼洒投喂,也可设饲料台投喂。初期投饵量可按蝌蚪群体重量6%~8%投喂,以后逐渐适当增加。投饵量除根据蝌蚪体重变化确定外,还应根据水温、池水肥度、摄食强度等酌情增减,避免饲料的过剩或不足。
(2)引入肥水,增强浮游生物饵料除了投喂人工饲料外,要注意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由于蝌蚪培育池面积较小,直接向池中施肥易引起水质恶化。可利用专池或天然废弃泡、塘施肥来培肥水体,然后经常性地、少量、多次地将这种富含浮游生物和营养盐类的肥水引入蝌蚪培育池中,可起到直接投饵和施肥的双重作用,不但可减少人工饲料的喂量,而且还不易引起水质恶化。
2、水温与水位的控制
蝌蚪适宜的生长发育水温为23-30℃,超出这个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要尽可能地将水温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水温控制可结合水位控制,通过注排水过程进行,但要注意注入水的水温与原池水的水温温差不可过大,不可在短时间内急剧地升温或降温,应逐渐缓慢地进行,以免引起蝌蚪不适应产生疾病,甚至发生死亡。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用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来降温,即通过架搭遮荫棚或附设遮荫网等防止温度过高。此外,在池四周栽种树木,在池内移植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较冷凉的季节,可通过用塑料薄膜扣棚等方式增温。
3、水质调节
蝌蚪在变态之前,主要用内鳃和外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呼吸,所以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其影响非常大。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则蝌蚪摄食不旺盛,生长速度缓慢,过低则会造成缺氧死亡。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要保持池水浮游植物的含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内,同时也要保证水中一定的光照强度,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和水体溶解氧含量充足,但每次更换水量不可过多,以1/3至1/4为宜。要准确掌握投饵、施肥量,防止剩饵分解发酵,或肥度过大,导致水体缺氧。
随时清除池中的污物,保持水体清洁卫生。补注水源不可有工业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蝌蚪对污水的敏感性很强,常会因污水的流入引起大批死亡。因此,补注水源要清新。
4、变态与越冬
蝌蚪从长出后肢至四肢形成、尾巴消失成为幼蛙为止的过程即为变态。蝌蚪变态受季节、气候、水温、水质、饵料、饲养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6~7月份以前孵出的蝌蚪,正常饲养条件下,一般2个月左右可变态为幼蛙,到冬季可安全越冬。
6~7月份孵出的蝌蚪,经2个月左右变态为幼蛙就到了季节性降温时期,其生长速度慢,生长期短,很快入冬,个体小,越冬困难。所以采取加速蝌蚪变态,增加幼蛙生长期时间,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蛙长成较大的个体,以增强抗寒越冬能力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7~8月份及以后孵出的蝌蚪,经2个月左右变态为幼蛙就到了9~10月份或更晚,虽然近年同期气温有所升高,但也已近寒冷冬季,幼蛙发育时间短,个体小,储存营养少,第二年会提前出蛰,出蛰后,因春季气候变化复杂,昼夜温差大,而且食物又以配合料为主,活饵料较少,除非有条件控制养殖环境和其他养殖因素,否则,幼蛙的成活率将有所降低。所以,7~8月份尤其是8月份以后孵出的蝌蚪,要推迟其变态。因为,蝌蚪在水中越冬,其抗寒能力要比幼蛙强,只要水底不结冰,其可在水中活动。而对刚变态完毕或变态之中的蝌蚪,其抗寒能力差,死亡率高。所以,控制变态,避免7~8月份及以后时期的蝌蚪变态进入冬季,是降低蝌蚪死亡率,提高蛙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加速蝌蚪变态以及推迟蝌蚪变态的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6~7月份,尤其是7月份孵出的蝌蚪,加速其变态(最迟变态完毕时间在9月上旬以前),保证变态后的幼蛙有足够的生长发育期而安全越冬。方法是:增加放养密度,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0~2000尾,20日龄时800~1000尾,30日龄时300~500尾,50~60日龄时150~200尾;增加水温或使水温恒定控制在最佳范围23℃~30℃;提高动物性饲料比例,降低植物性饲料比例,并增加饲料投喂量,促进蝌蚪提前变态。
对于7~8月份,尤其是8月份及以后孵出的蝌蚪,要推迟其到第二年春季发生变态,因为推迟了变态,蝌蚪生长期长,个体大,变态后生长迅速。方法是:降低放养密度,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500~800尾,20日龄时300~500尾,30日龄时150~200尾,50~60日龄后100尾;控制水温在17℃以下,降温可采用增加水位,缓慢注入深井水、加入外河水、搭建遮阳篷等措施;增加植物性饲料比例,降低动物性饲料比例;投喂抗甲状腺的药物,如注射促乳素。
创造良好的越冬条件。为保证冬季蝌蚪在不变态的条件下有一个较高的成活率,体质健壮,第二年春季变态后,幼蛙个体大、抵抗力强、成活率高,这就要求要有一个良好的控温措施,防止昼夜温差过大以及忽冷忽热等的影响而造成伤亡损失。方法是:a.加深池水,防止蝌蚪活动水层结冰。一般水深100厘米以上,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以不结冰为宜。b.保证水质良好和有较高的溶氧量,尤其是静水,池内可设置增氧装置,或定期(7~10天)换入新水,每次换水1/4~1/3,新水与旧池水温差不得大于2℃,而且要缓慢注入。c.增加放养密度,比越冬前增加0.5~1倍。密度不可过大,否则耗氧量增加,易造成缺氧。d.保持一定水温,如搭建温室、塑料大棚,注入温泉水等,但温度不可有大的波动,保持水温在10℃~15℃之间,以免造成蝌蚪伤亡。e.适当投料,使蝌蚪吃到7~8成饱为好,保证其正常活动所需营养。饲料要易消化,营养要全面,能量要高一些,以增强蝌蚪的抗寒能力。
为了避免入冬前受精卵孵化出蝌蚪以及蝌蚪变态为幼蛙的情况出现,也可以采取人工控制蛙的繁殖,从而有利于管理以及蛙的安全越冬。
加强日常管理
经常巡视,注意观察,做好饲养管理记录,随时清除进入池内的蛇、鼠、害鱼及有害昆虫等。认真观察蝌蚪的摄食量和活动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
蝌蚪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最后完全变态为幼蛙。其变态过程所需时间,因温度高低、饲料质量的优劣、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自身生理状态、培育技术水平等有长有短,如果各方面条件都理想,从蝌蚪出膜到完全变态为幼蛙,需31~33天的时间。如果各方面条件较差,变态过程需42天以上,这不但延长了蝌蚪培育的时间,增加了人力、物力投入和饲养管理的工作量,而且变态后幼蛙的规格也小,捕食和活动能力差,生长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为缩短美蛙由蝌蚪变态为幼蛙的时间,要在蝌蚪培育过程中科学管理,精心投喂,促进其尽早完成变态,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幼蛙与成蛙的饲养管理
美蛙变态后,能上陆地上生活,且食性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捕食不动的饵料,只摄取活食,因此,人工饲养必须掌握此特性,幼蛙阶段即迅速驯食,使之养成吃死饵料的习惯,以保证养殖时有充足的饵料供应。
(一)驯食
1、驯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活饵诱食驯食法:以活的蝇蛆或小鱼饲喂幼蛙,在活的蝇蛆或小鱼间加入少许死的蝇蛆或小鱼,占投食量的1/10为好,每天增加1/10死蝇蛆或小鱼,同时减少1/10活蝇蛆或小鱼,5~7天后,加入外形与蝇蛆或小鱼相似的配合颗粒料,每次加料量为死蝇蛆或小鱼量的1/5,待全部死蝇蛆或小鱼被颗粒料取代后,再逐渐增加颗粒料量,减少活蝇蛆或小鱼数量,每次减少1/10活饵料,用颗粒料替代,直至完全饲用颗粒料。
(2)机械性带动死饵驯食法:在喂活饵的同时,可在池上方装上水笼头,让其滴水,使死饵活动而诱使美蛙捕食。滴水带动死饵料诱食时,先将死蝇蛆或小鱼撒于喂料台上方的水面,适应3~5天后逐渐以颗粒配合料完全替代。
(3)颗粒饲料直接投喂法:增加幼蛙的养殖密度,投食时由于幼蛙竞食,使水面波动,带动颗粒料而被幼蛙误食。开始时也应搀杂有活蝇蛆、小鱼、死蝇蛆等,逐渐代以全部颗粒料。
(4)将食性驯化良好的幼蛙,放入未经食性驯化的幼蛙池中,刺激带动未经食性驯化的幼蛙采食。采用这种方法时,所用的经食性驯化的幼蛙的日龄、大小不可过多地大于未经食性驯化的幼蛙,以免相互残伤。食性驯化幼蛙的数量不少于未驯化幼蛙的1/5。
2、驯食注意事项:
(1)驯化池不宜过大,无任何隐藏物,最好设有饵料台。
(2)驯食时间宜早,在变态后即进行。
(3)静态饵料大小,以蛙一口吞下为宜,最好是浮性饲料。
(4)驯食要定时、定点。密度适宜,每平方米放养80-150只幼蛙。
(5)幼蛙一旦驯食成功,应长期坚持。
(二)日常管理
1、“四定”法投喂饲料 即定时、定点、顶质、定量投喂饲料。幼蛙爱活动,吃食无定时,故一天上午、下午各喂一次。成蛙一般白天吃食少,晚上觅食多,可在每天黄昏时投料一次。在夏天,由于气温高,投喂饲料过多容易腐败,无论成蛙、幼蛙均应少量多次投喂,一般以2小时内能吃完为宜。每天投饵量鲜活饵料为体重的5~10%,折合干料重1~3%,食台入水深浅合适。
2、保持美蛙良好的生活环境 高温季节,应防止强烈日光照射,要注意及时换水用以调节水温,及时清除水中、食台上的废物,保持水质清新。坚持巡池,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药物预防。
(三)越冬管理
为了使美蛙安全越冬,可在蛙池边角构筑些越冬场所:每隔13厘米左右平放2块砖,在2块砖之间盖上瓦片,用泥土将后边出口封死,只留前边出口供蛙出入,在瓦片的上方覆盖上厚7厘米以上的泥土用作保湿。蛙越冬期间要注意:
1.防干涸。因美蛙皮肤裸露,通透性大,冬天本要靠皮肤进行呼吸(l℃以下入土冬眠尤其如此)。所以,在气候干燥的冬季,为防止蛙外表的水分被蒸发干涸而造成皮肤呼吸不畅引起死亡,应经常往蛙栖息处洒些水,以保持蛙越冬栖息处及蛙皮肤的,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防惊扰。要保持蛙越冬场所的安静,不要随意搬动已进入冬眠期的美蛙,以使其新陈代谢率、氧气的消耗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3.防天气骤变。冬未春初天气多变,时暖时冷。当气温回升时,蛙便出来活动觅食;当突遇寒潮气温骤降时,蛙即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如有一些小蛙不会自己回到原越冬栖息处,可把这些蛙捉回原处,以免冻伤。
4.喂给高能量的蛙饲料。冬季如遇阳光,天气回暖,蛙可爬出越冬场所觅食。可在原来蛙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油脂,使蛙饲料所含的能量增高。喂给此种高能量饲料,可增强蛙的御寒能力。
5.蝌蚪的护理。为使蝌蚪安全越冬,可把蝌蚪池的水位加深至0.3米左右,并在水面增大水浮莲或其他水生植物的投入量,一般以覆盖水面的2,3为度,以维持水温略高。如气温降到O℃以下,则应把池水加深到1.1米,这样即使水面结冰,水池深层的水温也可保持在4℃左右。在4℃的水温环境中,蝌蚪不仅能安全越冬,而且能只靠摄食池水中的有机质而缓慢生长。
实际上美蛙的冬眠临界温度约为5℃,在南方地区,采取加盖塑料大棚等方式,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美蛙冬眠的时间。
(四)美蛙的饵料
1、食性
美蛙食性变化趋势可归结如下表:
美蛙食性的变化
发育阶段 食 性
胚胎 卵黄
小蝌蚪(5-20天) 植物(藻类)
中蝌蚪(30-50天) 杂食性,浮游动植物饵料
大蝌蚪(60-90天) 浮游动物
美蛙(变态后) 动物性(昆虫)饵料/配合饲料
2、饵料
美蛙的饵料分为死饵料(静态饵料)和活饵料两大类,在自然状态下,美蛙只摄食活饵料,蝌蚪才食死饵料,但经过人工驯化的美蛙能吞食死饵料,活饵料虽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但来源有限,死饵料经过人工配合后营养全面、丰富、易于保存。对于大规模养殖主要是依靠颗粒膨化饲料。
经变态后的幼蛙,投喂的饵料以小蚯蚓、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每百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克。幼蛙长到50克以后,饵料可全部改为投放全价膨化颗粒饲料。
当美蛙体重达150克以上,饵料应含粗蛋白,精指肪, 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在全价饲料中加入蚯蚓、动物内脏、鱼、虾、青菜等),投喂量减少至一次, 以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为宜,同时每天晚上6-11点应采用黑光灯诱捕昆虫,以补充动物性蛋白饲料。
颗粒膨化饲料的配制:配制美国青蛙全价配合颗粒膨化饲料(以下简称膨化饲料),可采用常见的鱼粉、豆粕等饲料原料。另外须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黏结剂、营养添加剂(如多种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氨基酸等),这是因为美国青蛙视觉不发达,只能看到飞翔着或蠕动着的小动物,而对静止的或死去的小动物“视而不见”;同时美国青蛙又是肉食性动物,不喜食植物性的饲料,为使肉食性的青蛙摄食以植物性基料为主的静止的饲料,可添加对蛙的视觉、嗅觉和味觉产生刺激作用的诱食剂。同时,为使饲料浮在水面2小时以上不失散,可往饲料中加入粘合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