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介绍一下断尾与咬尾的关系,以及大家对于断尾和剪牙褒贬不一的观点,讨论一下阻止和治疗咬尾现象发生的各种措施。
法律的观点
英国1994动物福利法规定禁止程序式的断尾,除非农场的外科兽医在该农场的环境背景下能够证明咬尾将会发生或可能发生,才能够进行断尾。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断尾必须在仔猪7日龄以内由熟练的有责任心的操作者来完成。同样,程序式的剪牙也是被禁止的,除非有证据证明不剪牙的话会伤害到母猪乳头或其他同伴仔猪。同时剪牙也必须在7日龄以内完成。
各种相关的质量保证协会或组织的观点
在英国大多数的养猪生产者都加入了相关的质量保证组织。这些组织一般都有着更严格的福利规程。比如英国的The Farm Assured British Pigs,英国80%的养猪者都加入了该组织。该组织下的养猪者如果需要的断尾的话必须在2日龄以内进行,除非该仔猪非常虚弱,那么可以延长至3日龄。当然剪牙也是如此。
尾巴和牙---一些实事和数据
英国某家组织在调查了6家屠宰厂的62,000屠宰猪,其中80%的猪都进行了断尾,而这80%中10-12%的是短-断尾(断尾后剩下的尾巴长度少于1.5cm)。大于5%的是只断了尾尖。从屠宰厂观察的显示,不断尾(包括尾尖断尾)的发生咬尾现象的数量大约是断尾的3倍。分别是9%和3%。
没有证据证明短-断尾和尾尖断尾在阻止咬尾发生上相对于长-断尾有更多的优势。
咬尾现象一般只是发生于少数猪场里,占到所有猪场的1-2%,而其中大于10%的猪表现出严重的咬尾。不论是否断尾,公猪被咬较母猪被咬多发生,被咬尾的猪也多被咬耳,在打架中也更易受到伤害。
和断尾相似,80%的农场在仔猪出生1-3日龄日内要剪掉仔猪的8颗尖牙。而户外型养猪剪牙相对较少一些,这可能是为了使仔猪在户外更易寻食和觅食吧。
不同的观点——断尾
不论是断尾还是剪牙都会引起短期的疼痛和应激,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神经末梢的切断。在一项实验中在断的尾巴中观察到了神经瘤。人们认为断尾的猪相对于被咬尾的猪遭受到的痛苦更少,猪的尾巴对疼痛是很敏感的,在实践中常能观察到当尾巴被同伴含到嘴里时,被含尾巴的猪会迅速把尾巴缩回去。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断过尾的尾巴吸引力变弱了,就不易被咬尾了。
不管什么原因吧,这里都有很好的例子证明断尾可以减少咬尾的发生,因而在实践中这种措施使用的很普遍。要知道咬尾是个很严重的福利问题。咬尾可以引起疼痛甚至感染。许多年一直进行例行断尾,几乎没有咬尾问题发生的养猪生产者也是进退两难。他们不知道断尾是不是真的阻止了咬尾的发生,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发生了。大量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咬尾,而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常常会使咬尾突然发生。在实践中人为地诱使咬尾发生的实验也还没有成功,在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下咬尾的现象会突然出现或突然减弱。很明显多数生产者还是认为断尾是需要的,同时他们的场子的兽医也是支持的,因为还是担心咬尾会突然的发生。多数的兽医还是赞同断尾的,但是如果咬尾的真正原因一旦被找到,就应该停止例行的断尾而通过其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咬尾。
预防和治疗咬尾
回忆起咬尾发生前猪处于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管理措施下,或者咬尾发生前环境有什么变化吗,管理措施有什么变化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的联合(如基因,环境,管理和日粮)对于每一个生产者都是各不相同的,管理措施的逐步变化使得鉴别咬尾爆发的原因更容易成功。特别要注意的因素或变化有:
烦乱不安的程度——最近有没有增加?是因为什么的变化而导致了不安的增加?
环境是否贫瘠?提供一些新奇的可供破坏的东西例如枕木,编织袋和垫草是否可以降低不安的程度或者使猪的注意力从其他猪的身上离开?
舍内的通风换气是否有调整?有毒气体的含量,空气的速度以及灰尘的含量最近是否考核过?
在一个猪群中是否有充足的饲喂空间,是不是总有一些猪在排队等食,打架不断的发生?
是否有足够的趴卧空间,舍内个别地方如果潮湿或有贼风或穿堂风,猪可能就不会利用这些地方?
日粮中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足够?
调查了388家发生咬尾的厂家:除了移走被咬的猪以外,最常见的措施就是向猪舍添加“玩具”,超过一半的生产者都是这样做的。16%的生产者是加入垫草,可能是因为加垫草并不适合所有的生产系统。少于一半的生产者是移走发起咬尾的猪,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大猪群中很难鉴别谁是“罪犯”,或者“罪犯”太多。少于10%的生产者是减少猪的密度。对于一个养殖空间有限的生产者来说这种做法可能比较难以实现。大约6%的生产者对被咬得猪用抗生素进行处理以防发展为脓血症。
不同的观点——剪牙
猪出生时有8颗尖牙稍微地露出来,在打架的时候可以造成面部的受伤。剪掉这些牙可以减少面部的受伤和母猪腹下的受伤。
但也并不总是好处大于坏处。不剪牙导致的面部损伤可能只是皮肤表面的,只要不感染一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好的产房卫生环境将会使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不剪牙的仔猪对母猪腹部造成严重伤害的这样的例子一般很少发生,尽管轻微的损伤还是能够见到的,对母猪乳头造成的任何损伤都会引起母猪的不安。剪牙是牙的髓腔暴露出来,这可以引起嘴部的发炎和感染。对牙龈的损害也会引起感染,而这个在实践中最常见。除了嘴部损伤和感染这个风险外,如果奶水充足的话剪牙可能就没必要了。尽管如此,在不断牙的情况下,如果乳头个数有限,奶水有限,例如窝仔数过大或不均匀,或者母猪腹部感染了等引起了争斗都能导致严重的面部损伤。所以是否要断牙就要权衡面部感染和嘴部感染。
最好的实践过程——剪牙和断尾
这两个过程中最好的实践特征包括:
使用熟练的经过培训的职员。技术熟练是很关键的,可以减少仔猪的应激。如果能够两个人员共同操作的话那会更好,这样可以操作的完成的更快。
要有很高的卫生学标准。所用器械要消毒,断过尾的尾巴要抹上抗菌剂。操作环境应该是温暖,干燥,干净的地方。当然操作人员在操作之前要把人先干净了。好的产房卫生学将会减少感染。
时间。剪牙和断尾应该在2日龄以内进行,但是在出生的头6个小时里不要进行,因为这会影响到初乳的摄入。对于弱仔来说应该在3日龄进行。
最好的实践过程——断尾
断尾后至少要留有20mm长。目前对于尾尖断尾和超短-断尾哪一个更有好处还不清楚,但是对于超短-断尾可能会伤害到臀部。
要握紧仔猪的两个后腿,使尾巴冲着操作者。在断尾前应该把尾巴上的皮肤向臀部的方向拉扯,这样的话断尾后放开仔猪后,尾巴上的皮肤将会向相反方向伸展,从而覆盖住断尾后的表面,使暴露面最小。
任何咬尾事件的发生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及咬尾的严重程度,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制止咬尾,最终那个措施起到了作用。这将会对以后是否进行断尾以及改进管理技术降低断尾的需要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好的实践过程——剪牙
只剪上面的牙或上下面的都剪。
用手保定好仔猪,用一指头插入猪的嘴角打开猪的下巴。
剪牙时要接近牙龈缘,避免留下尖尖的棱角,但要注意不要损害到牙龈,因为后期会引起感染。
体重小于1kg最好不要剪牙,这样可以避免对弱小的仔猪造成更大的应激,使其在吃奶时较个体大的剪牙的同伴有更大的竞争力。
可以用磨棒把牙齿的尖端给磨掉,不过这样花费更长的时间,但是这样可以减少伤害到牙龈,牙髓,从而引起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