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第十八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内蒙古包头市 隆重召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执行会长杜立新教授受邀分享了“2022中国羊产业发展与种业振兴”主题报告。
杜教授的报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2021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概况”,“2022中国羊产业发展”及“关于中国羊种业振兴的几点思考”。
下面是畜牧人网站小编整理的报告内容。
1、2021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概况 2021年羊产业发展特点:
1)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我国羊产业产能快速恢复,市场需求旺盛,技术研发力度加大,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2)羊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化发展呈现出机械化、信息智能化等特点,养殖生产效率和羊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3)羊肉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产业关注度和投资热情持续增加。
4)企业的全产业链意识、品牌化意识不断增强,多元化消费渠道开始形成。
5)面对不断收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全球农业生产系统变革以及自然灾害和大流行病频发等多重因素的冲击,我国肉羊产业在多个产业链环节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羊肉产能持续增加,同比增速创近5年新高
2021年,我国羊出栏33045.0万只,比上年增加1104.0万只,增幅3.5%;出栏率达到历史最高的107.8%。2021年羊肉产量达514.0万吨,比上年增加21.7万吨,增幅为4.4%。
1.2羊肉进口量恢复增长
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羊肉生产和消费市场逐渐活跃。我国羊肉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进口总量达到41.1万吨,较上年增加12.5%。进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3月进口量最大。进口品类主要为冻带骨绵羊肉、冻整头及半头绵羊肉和冻去骨绵羊肉。其中,冻带骨绵羊肉占进口总量的76.9%。进口来源国主要为新西兰(占比为59.0%)和澳大利亚(占比为35.3%)。其中,新西兰羊肉进口量较2020年增长20.8%,但澳大利亚羊肉进口量延续了前两年的下滑趋势,同比下降4.7%。
1.3羊肉价格略有下降,但仍保持高位运行
2021年全国羊肉集贸市场月度平均价格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上半年各月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5%以上,下半年差距总体缩小,各月平均较上年增长4.7%。2021年1-12月,羊肉价格从85.9元/kg下降至84.6元/kg,下降了1.4%,但仍处于高位运行。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定点监测,2021年1-12月,羊肉批发价格从81.2元/kg增长至83.3元/kg,涨幅为2.6%,主要经历了三阶段“N”型波动:
① 1-2月,从81.2元/kg上升至82.3元/kg,增长1.4%;
② 2-6月,从82.3元/kg下滑至78.2元/kg,下降5.0%;
③ 6-12月,从78.2元/kg上升至83.3元/kg,增长6.5%。
1.4市场平稳回落,养殖效益回归理性
据羊业分会的调研和相关部门监测显示,2020-2021年市场经历了高位震荡回调,市场价格回落使商品羊出栏价格倒挂现象加剧。2021年春节后育肥羊养殖利润迅速回落,养殖效益跌落到成本线,架子羊和母羊购买热度出现下降。
2021年饲草料成本上涨,将养殖成本推升到24~26元/kg。进入到三四季度,出栏价格逐渐缓慢回升至30~32元/kg。根据监测企业数据情况,2021年母羊养殖纯利润保持在500~1500元/只,育肥羊纯利润在50~150 元/只左右,较2020年下降了30%~40%。除了疫情、季节等因素外,市场波动背后的实质主要是行业利润率的变化。预期回报驱动生产者的经济行为是正常现象,企业与养殖者应理性应对波动,提前做好准备。在羊价高有利润时深挖产业升级,把红利变成自己的能力;低谷来临时则要做高效率,降本增效保障供给。养殖规模与市场波动。中小养殖户减少是否会弱化行业的波动?杜教授指出,养殖规模与生产效率并不是成正比。
1.5羊肉消费稳步增长
2021年,我国羊肉表观消费量达到554.9万吨,比上年增长5.0%。从消费种类看,在传统热鲜肉和冷冻肉消费的基础上,冷鲜肉逐渐受到消费者欢迎,熟肉制品、休闲便捷食品等羊肉精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
从销售模式看,近5年羊肉户内消费量逐年降低(下降18.4%),而羊肉户外消费不断增加。电商新零售模式不断涌现,在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场所消费的基础上,“线上”消费已经成为羊肉消费新的增长点。
1.6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为种业发展赋能
到2021年底先后育成41个新品种,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羊产业区域布局的以种羊场为核心、以繁育场为基础、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性能测定中心为支撑的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全国有绵羊种羊场823家,山羊种羊场449家,遴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38家,性能测定中心(站)和绒毛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各3个。电子耳标+手持扫描端+APP+PC端相结合对种羊饲养实施全套数字化管理在多个企业应用。
1.7营养与饲料技术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包括:
1)功能调节性添加剂研究;
2)发酵饲料研究;
3)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
4)智慧化养殖技术研发;
5)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要研究;
6)瘤胃微生物、肠道微生物营养;
7)TMR及粗饲料广泛应用。
1.8疾病防治与环境控制技术
包括:
1)布病、动物衣原体等肉羊重要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研发;
2)肉羊重要疾病疫苗的研发;
3)肉羊重要疾病的药物研发;
4)肉羊重要疾病净化与监测研究;
5)智慧牧场环境控制系统建设;
6)粪污资源化利用。
2、2022中国羊产业发展
2.1 政策引领推进羊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羊产业发展。未来3-5年,羊产业发展将以绿色理念引领、优化产业体系、提升生产性能、提高盈利能力、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推进羊产业升级,围绕种业振兴、打赢种业翻身仗、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优化产业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供应能力、推进科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做大产业主体、头部品牌建立等方面共同推动羊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品一化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养羊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仍然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加快选育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创建羊肉品牌,全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提升养羊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当前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已展示出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2.2 生产方式与优势区域转变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格局
未来较长时间内,100只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场(户)仍会是我国肉羊生产的重要参与者。
但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品种改良、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的影响,适度规模标准化舍饲场(户)数量会持续增加,“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多元主体联合的肉羊养殖模式比重增加,存栏量会保持相对稳定,出栏量和羊肉产量会保持逐年稳定小幅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养殖生产潜力区向饲草料优势区转移,我国北方肉羊主产区规模化养殖数量增加,南方青绿饲料丰富的地区、“东北黄金玉米带”和农副产品富集区肉羊饲养数量显著增加,将成为做大增量的主要区域,肉羊优势主产区也将发生变化。
2.3 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羊肉产量将持续增加
长期来看,草食畜牧业产能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相匹配,未来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考虑发展方式转型、自然条件和养殖周期等因素影响,未来产量增速趋缓。另外随着产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生产布局逐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遗传改良计划等政策引领,将持续提升养殖生产水平和效率。预计2022年羊肉产量将继续增加,但考虑到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产量涨幅有限。
2.4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都将都推动未来羊肉消费需求的增长。另外,羊肉产品市场逐渐细分和多样化,料理类、休闲类、保健类、预制菜等精深加工和新型消费市场逐步拓展,加之冷链物流供应链等渠道更加成熟,羊肉消费市场有进一步增长空间,但受羊肉市场价格和其他肉产品价格制约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会放缓。预计2022年我国羊肉市场需求将稳中有升,居民户外消费和电商平台消费或将明显增加。
2.5 价格高位运行,但养殖效益回落
羊产业因生产周期长、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小规模养殖户加速退出、市场消费增长等方面作用,使产品供需持续呈现紧平衡状态,长期来看,羊肉价格仍将处于高位运行,价格再次冲高的可能性较小。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现代化养殖模式升级,人工、水电、防疫、管理、饲草料等养殖成本刚性上涨,行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未来产业发展逐渐成熟和理性,龙头企业效应逐渐显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而对于小规模养殖场户而言,准确把握出栏节奏,做好防疫和养殖成本管控是关键。随着地方羊产业发展和规模企业养殖产能释放,市场种羊供需紧平衡状态将放缓,因繁殖母羊和商品羊供需紧张而形成的“暴利”行情将改变,养殖利润空间也将被成本增长而进一步压缩,利润点更多来源于高效养殖生产、节本增效、团队管理、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内功修炼,产业发展将进入更加成熟的精耕细作的时代。根据统计情况,2022年第一、二季度育肥羊养殖效益平均为157.15元/只和77.3元/只,较2021年一季度的416.3元/只,下降了62.3%,环比降低50.8%。养殖效益大幅回落,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大部分企业养殖利润逼近成本线。(折旧、人工、防疫、水电、其他费用未统计)。
从架子羊出栏价格和体重来看,2022年上半年出栏平均价格分别为30.5元/kg和32.8元/kg,出售体重分别为23.1kg/只和19.1kg/只,销售价格为704.6元/只和618元/只。
2022年上半年,监测企业育肥羊日增重范围在0.17-0.35kg/天,饲料成本二季度相比一季度的3.8元/天上涨到4.1元/kg,增重1斤所需饲料成本从一季度的7.3元上涨到二季度7.8元。
2022年青年母羊(后备母羊)出栏体重范围在20-52kg,一季度和二季度出栏平均体重分别 35.7kg和33.3kg,平均价格是1780.2元/只和1708.3元/只。同比2021年一二季度青年母羊的2216元/只和2056.7元/只,分别降低了19.7%和16.9%。
2022 年第一季度全国羊肉批发价格为66.4元/kg,同比2021年第一季度69.7元/kg下降了4.7%。2022 年第二季度全国羊肉批发价格为65.7元/kg,同比2021年第二季度70.1元/kg下降了6.3%。2022年第五周出现了价格的最高点67.95元/kg。
杜教授介绍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
1)2022年春节后羊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
2)疫情反复,流通和市场消费影响持续;
3)饲草料成本持续上涨;
4)规模企业产能释放,市场供需压力放缓。
市场面疲软+成本上涨双重挤压,养殖效益骤减出现亏损。
2022 下半年关注重点:
1)重整心态,坚定发展信心,理性看待市场周期;
2)精耕细作,降本增效将成为主旋律;
3)适当调整企业生产模式,相对从容的面对市场波动和风险;
4)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开展横向纵向产业链条的交流合作,增强企业抗击力和竞争力。
3、关于中国羊种业振兴的几点思考
以种业创新导向赋能羊产业振兴,不断提升羊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25年,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羊肉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
种业振兴重点任务:在资源保护利用(打牢发展基础)、创新攻关(补齐种业短板)、企业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基地建设(提升供种能力)和监管执法(净化种业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3.1 在羊种业创新发展上,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
尚未形成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因挖掘、鉴定评价、品种创新、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组织体系。关键卡脖子品种和技术研究不足,具有突出性状的专门化肉用杂交父本和舍饲专门化肉用母本品种缺乏;精准表型性能测定技术、全基因组选择选配技术、高通量智能化性能测定设施设备、高效繁殖技术等研发不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和组织体系尚未建立;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育种持续性和育种价值无法保障。
3.2 建立稳定的羊育种长效机制,协同创新、提升自主育种能力
我国本土羊品种遗传资源丰富,但无论从生产和育种角度来看,资源有效利用程度均比较低、育种重复性高,新培育品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繁殖率等关键技术指标缺乏竞争力。通过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特别是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相关重大研发计划实施,一定会发现一批新的资源、培育一批新品种。
围绕《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重点任务,夯实羊生产性能测定基础,完善国家羊遗传评估中心和品种性能测定中心建设,建立高效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扩建主导品种的育种群与核心群,提高遗传评估效率,应用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加速关键技术指标选育提高,持续提高育种和供种能力。国外育种或品种协会以及家庭牧场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性的育种协作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组织管理作用。目前形势下,依靠国家层面的凝聚力,采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协作)体系,对现有主导品种和育种群体开展持续选育,是补齐羊品种多而不强短板和新品种培育的必由之路。克服繁育体系和产业链断裂难点,建立高精度低成本多性状基因组育种技术以及以产业链纵向联合为核心的开放共享育种组织,是提升我国羊育种工作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3.3 寻找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以育种推动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育种基础数据的智能化采集,以传统经验育种向大数据和智能化转变,是驱动我国肉羊育种工作的重要引擎。基于对我国现有品种和资源的科学准确评估,构建符合我国肉羊养殖业特色的选育体系和评价标准(综合选择指数),培育适合不同生产体系的优势品种,建立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繁育体系,是突破种业发展的瓶颈、从源头上提高我国肉羊品种竞争力的科学与希望之路。
为应对目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新培育品种在育种目标中需要逐步考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避免可能导致的生产损失。育种是产业链中专业化程度最高、耗时最长、效果最滞后、长远经济效益最持久、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环。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符合消费者要求和“盈利”是品种产生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因素。为应对目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新培育品种在育种目标中需要逐步考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避免可能导致的生产损失。
肉羊育种路径与模式:
1)牧区通过级进杂交培育肉毛兼用品种;以细毛羊或经选育提高的地方品种为母本,以专门化品种为父本开展经济杂交,生产二元杂交羊育肥。
2)农区目前利用引进国外专门化肉用品种开展级进杂交培育形成的新品种,生产性能不及父本,繁殖效率低,不应成为我国羊育种的主要路径和模式。
应开展多品种基因聚合,培育 “超级”品种。以产学研用融合的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培育一批航母型育种企业未来将成为种羊育种的主流模式。同品种协会或联盟开展联合育种和遗传改良,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4 我国肉羊育种工作主要难点和核心短板
未来的育种变革将依赖于基因组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紧密结合,实现育种从“艺术”到“科学”到“智能“的革命性转变。技术与数据是肉羊育种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数据和算法都是手段,选种最核心的要素是测定(基因组测判 )和选择差。
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体型外貌鉴定、表型数据智能化采集工作力度,另一面要挖掘种用价值高的关键基因和遗传变异,研发全基因组选择选配技术。高精度低成本多性状基因组育种技术以及以产业链纵向联合为核心的开放共享育种组织不完善是当前我国育种工作的核心短板。开放共享育种组织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育种体系与模式。
产学研用融合的商业化联合育种必须具备信息和育种资源共享的机制,建立企业与公益性育种单位合作育种的深度融合机制,跨场联合种畜遗传评估是解决选择强度问题的关键,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是开展商业化育种的有效途径。
版权申明:笔记记载,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专家版权。感谢杜立新教授的精彩分享,感谢会议主办方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文中现场照片,来源于包头新闻、畜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