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1|回复: 0

青年科学家论坛|如何破解我国生猪育种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3 13: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主力军,青年时期是科技工作者最具创新力的黄金时段。第四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遗传与育种分论坛中,为了激发和释放广大青年投身科技重塑猪业的潜力和活力,特别设定了青年科学家论坛。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朱砺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福平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李新云教授,江西农业大学丁能水教授,与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丁向东教授一起畅谈我国生猪育种所面临的问题及育种方向和发展趋势。互动中,五位青年才俊脑力激荡,观点争鸣,通过思想碰撞,启迪智慧火花,共同为我国生猪行业健康发展贡献才智。为便于大家了解论坛内容,波米畜牧对部分精彩内容予以整理,供大家参考。

微信图片_20220513132311.png

主持人:
中国农业大学丁向东教授
嘉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福平研究员
四川农业大学朱砺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李新云教授
江西农业大学丁能水教授

非洲猪瘟带给我国生猪育种产业的思考
主持人:非洲猪瘟情况下我国猪业的育种方向及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丁能水:目前在非洲猪瘟的防控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此外,非洲猪瘟对于中国猪的育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非洲猪瘟发生后各育种场形成了多个链条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形成了规范的安全体系。
朱砺:非洲猪瘟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对育种行业。非洲猪瘟对种猪性能测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增加了猪业生产的难度,特别是现在养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包括一些智能养殖、楼房养殖等。我们必需要思考下一步育种规模、性能测定、操作程序都需要做一些改变。

主持人:非洲猪瘟可能会导致猪的生产水平下降,但是猪的生产水平并没有下降太多,这是否说明地方品种的本土化完成的很好?
李新云:我国的遗传进展逐步加强,虽然非洲猪瘟有影响,但是从总体数据来看,生猪的育种工作正在稳定进步,只不过进步的幅度较慢。

主持人:结合企业,与非洲猪瘟疫情前相比,目前采取的育种措施有何不同?
丁能水:与非洲猪瘟前相比,近两年核心育种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完善和提高;从核心群水平而言,虽与国外存在差距,但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各项生产指标和测定成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完善的安全防控措施。
赵福平:目前在非洲猪瘟大局势下,抗病力这个性状变得比较重要。特别是在育种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生物安全的话,育种就不能顺利开展。当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育种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把抗病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育种目标,也从原来的只对一个性状进行抗病的选择,到现在最新提出一个新的关键词:恢复力。我们现在抗病不再只针对某一性状,而是看猪整个恢复力,这是我们追求的对猪的理想选择。

地方猪种如何才能使保护和利用达到最佳结合?新品种培育上该如何走?

主持人:目前,抗病力已作为育种主要的工作重点,地方品种的抗病力也很强,并且中国有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这也体现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如何针对地方猪种进行相关的开发利用?
朱砺:针对地方猪资源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地方猪资源是我们应该大力保护的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虽然目前政府有相关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太好,所以我们应该回到市场化的一个方式去把它保护起来,我们需要考虑把这些地方品种猪种的一些性状开发到极致,如湖南的红烧肉等,这需要市场,并且优质猪肉的市场也必将越来越大。但是另外一方面,考虑非洲猪瘟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怎样把每个品种有效的利用起来。育种最重要的是体系的改变,引种要更多的考虑引精液。
丁能水:地方猪种的确存在一些优势,科研院所和企业需要相互协作,多方面、多技术保种。外来猪种的硬件条件和投入不够,相关部门和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应该“以用代防”,中国的差异文化导致了不同的猪种的差异,对于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培育新品种和配套系也是对于地方猪种的保护。

主持人:不同的地方猪种要如何保护?
李新云:地方品种要“保”好,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地方猪种具有效率低的特点,需要走高端之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未来仍然会以瘦肉猪为主,地方猪会丰富猪种的结构,但是瘦肉猪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是会占大部分的市场。

主持人:地方猪种应该如何利用?
李新云:肉质性状目前已经挖掘到许多关键的候选基因,但是由于消费者对于地方猪种的认同率不高,导致目前地方的猪种的销量存在问题,地方猪种需要和其他品种共同开发利用。
朱 砺:我特别赞同新云老师的观点。在我们定义肉质优良的时候,虽然有很多传统的定义标准,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对肉质的判断是一种感觉。所以对于地方猪种保护,我主张“保”,也主张“开发“,但是我不建议大家一窝蜂地全都去研究地方猪。我还是觉得以产业化的方式,和打造高端品牌作为地方猪种未来市场开发一个方向。

主持人:赵老师的团队在做麻山猪,请问您对此持什么态度?
赵福平:其实我们团队也有在做北京黑猪,在肉质上,我觉得我们都是有情怀的。我觉得,中国地方品种的优良基因是需要好好利用的,特别是对于新品种的培育要最大地发挥价值。比如,国内一些地方品种的抗性是非常好的,几乎没有发病的情况。因此,对于地方猪种,要利用的就利用好,该保的还是也要好好保护。

新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如何才能使育种目标达到最佳契合点?

主持人:目前育种产业中运用了哪些新技术?
丁能水:良好的技术应用可以促进育种的进步。目前基因组选择被官方应用,但是参考群性状测定丰富度不够。此外,还有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在企业中已被运用,尤其是公猪方面。而基因编辑技术仍然在试验阶段,在企业中并未得到成熟应用。

主持人: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跟风,需要选择合适育种新技术。对于猪育种方面的技术李(新云)老师有哪些相关的建议吗?
李新云:猪的育种除了需要技术之外,还需要构建完整的体系。而其关键在于“稳定的研究团队,稳定的核心群,持续进行育种”,育种主要目的为评估猪的遗传水平是否良好,培育性能优良的后代,可通过芯片以及智能的测定设备进行评估。高校和相关的育种企业应该承担相关的责任,需要不断提高猪遗传信息获取的能力,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

如何实现产、学、研对接?

主持人:国家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到企业任职。现在丁能水教授负责福建傲农育种事业部,也是傲农养猪研究院院长,能否介绍下企业研究院和大学科研的不同,你是如何实现产学研对接的。
丁能水: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出发点不同,科研院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广的科研深度,但毫无疑问,企业也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延伸的平台,企业的设备、落地保障、执行力度、技术理解的深度和短期长期规划会存在偏差,这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是一个优势,科研院校的专业人员能够给予一些良好的指导,这样才能使新技术的落地成为可能,通过扎实工作基础促进产业的转化。
李新云:赞同和支持产业和科研院所合作,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相关研究是有意义的也是具有生产意义的,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

编辑整理:朱冉冉,杨金艳
审校:牧曦瑶
来源:博亚和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22 21: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