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ASFV 在环境中至少有3种不同的循环模式:丛林传播循环、蜱 - 猪循环和猪 - 猪循环。目前,我国仍主要关注家猪循环。ASFV 传播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主要由感染猪通过口、鼻接触而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由被病毒污染的泔水、工具、设备、物资、饲料、环境等传播,还可经由软蜱、蚊、蝇等叮咬感染猪后携带病毒传播。
01、猪
非洲猪瘟发病猪、感染猪、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只在潜伏期内以及感染耐过猪只均具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在非洲猪瘟疫情流行期间,猪场引种、购进猪苗、外售猪、淘汰猪及场内猪调运时容易让健康猪群感染病毒,造成疫情扩散的风险也最大。欧盟在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提出,病死猪及可疑地区猪群是在非洲猪瘟暴发期间重要风险点,并强调猪场引种如引入无健康等级和非洲猪瘟阴性证明的猪只,存在传入非洲猪瘟的风险。
02、车辆
目前有些猪场运输饲料时允许商业化饲料车进入生产区内, 若消毒不严格,具有巨大的交叉污染风险,为减少外来料车进入猪场生产区带来的风险,需要在场区边缘地带设置饲料中转站, 每栋猪舍饲料由饲料中转站通过本场机械设备输送。外来料车运送饲料至饲料中转站时也应对料车消毒。
运猪车,包括猪苗运输车、出栏商品猪运输车、拉淘汰猪车和拉猪粪和其他废弃物的车辆,是传播该病的重大风险点。场区在引种时需通过猪苗运输车引入仔猪,从场外引种距离不宜过远,距离越远,在运输途中感染的风险越大;全封闭运输车能够减少运输途中感染的风险。运输车进入场区前需在洗消中心严格消毒,经非瘟PCR检测合格后抵达场区,通过转猪台将猪苗转入场区,换用场区内部运猪车送入生产舍。育肥猪出栏时,指定的场外出栏运输车经洗消中心消毒检测合格后到达场区等候,猪只通过场内车辆经转猪中转(站)台送至出栏运输车。无论引种还是出栏,场外车辆严格消毒后只能于场区大门处等候,不得进入场内,猪只通过出猪中转台通道进出,要做到内外车辆严格分开。可在场外建立烘干房,对必须入场的车辆进行烘干消毒。
03、人员
人员(包括场区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的鞋、靴及衣物等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人员进入场区前需严格隔离,包括场外和场内生活区隔离。场内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制度进行生产, 进出生产区需淋浴、更换工作服。生产工具专栏专用,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交叉污染。外来人员须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隔离、淋浴、更换工作服,并在场内指定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操作,防止出现违反生物安全的危险操作。
04、物资
猪场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生产用品及人员随身物品等物资都有可能在非洲猪瘟暴发期携带病毒,对猪场流通的物资进行严格管理显得尤为重要。ASFV 对外界抵抗力非常强,根据不同物资属性要采取不同存放时间和消毒方法,包括干燥、熏蒸、臭氧消毒、浸泡消毒、酒精擦拭等。所有入场物品需去除外包装,仅保留内包装,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场,确保物品不是来自其他畜禽养殖场、ASFV 疫区、屠宰场、农贸市场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敏感区域。
05、食品
ASFV 有较强的环境稳定性以及动物感染后较长的潜伏期, 而且潜伏期可以排毒感染其他易感动物的两大特性,明显增大了其传播的风险。由于 ASFV 能够在受污染的各类食物中,尤其肉制品中长期存在,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病原体越境甚至跨大洋传播的媒介。这种传播模式是 ASFV 进入无疫地区的最常见途径之一。例如,2007 年格鲁吉亚 ASF 的暴发就是由于在Poti 码头处理污染食品造成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传播事件,导致了 ASFV 引入葡萄牙(1957 年)、古巴(1971 年)、巴西(1978 年)和比利时(1985 年)。
06、饲料
污染的猪肉及其制品经餐厨剩余物(泔水)这条传播链传入是中小规模猪场感染的重要方式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多年来的非洲猪瘟防控实践表明,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外有专家对 2008-2012年查明的 219起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发现 45.6% 的疫情系饲喂餐厨剩余物引起。我国非洲猪瘟暴发初期,饲喂餐厨剩余物成为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小猪场传播的重要因素,经专家对疫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发现,2018 年暴发初期发生的前 21 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 62% 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这些疫情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往往呈多点集中发生,这在安徽省最初的几起疫情中表现尤为明显。但在规模化猪场所发生的疫情中, 并未发现饲喂餐厨剩余物造成传播的情况。我国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迅速明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除餐厨剩余物外,其他饲料若被 ASFV 污染后也将使采食的猪只感染。拉脱维亚 2014 年开始暴发ASF,该国及其他国家专家分析暴发的主要原因为生物安全措施较差,无法阻断ASF 的传播,例如,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喂猪导致感染发生。
猪血粉作为饲料成分存在传播 ASFV 的巨大风险。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发现引起黑龙江佳木斯疫情的 Pig/HLJ/18 株与同时期辽宁猪血粉中污染的 ASFV(DB/SY/18 株)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在猪血粉生产过程中,若原料中有阳性样品,即便成分在高温下灭活,血粉在制备、包装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原料血液的污染,成为传播风险点,应予以高度重视。
另外,某些猪场可能会饲喂猪青绿饲料,也要注意保证饲料不被可能携带 ASFV 的动物接触。 07、水源
目前,尚未有猪通过饮水感染 ASF 的确切报道,但尼日利亚的一篇论文指出,如果是开放式水源,其可能被野鸟等携带 ASFV 的动物污染,可能具有传播 ASF 的风险。同时,有报道称水蛭可能是ASFV 的贮藏宿主,具有传播 ASF 的风险。猪场供水方式一般为地下水水井- 变频水泵(水塔)- 供水管路- 饮水器 - 猪,不易被其他动物污染。但是在曾经发生过疫情且病死猪采取深埋处理方案的疫点,尚无所埋猪携带的 ASFV 能否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或污染能持续多久的研究报道。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具有双层囊膜的双链 DNA 病毒,环境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较强。因此,仅靠改变猪场饮水的酸碱性作用不大,还需配合其他净化消毒方式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栏舍冲洗的水源也应注意防范 ASFV 污染。
08、精液
公猪感染后,可通过精液传播病毒。已有研究表明,ASFV可在精液中长期存活,如果精液受到污染,随人工授精传播给母猪,可导致大规模的感染,引起疫情暴发。同时,如果缺少有效的检测和发现,ASFV 可以随冻精的调运和流动, 导致长距离的传播,因此对精液的定期检测十分重要。
09、气溶胶
早期研究资料显示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距离较短,主要局限在近距离(2~3m)。但在疫情发生猪场,经检测发现猪舍机械通风的排风口处可检测到 ASFV,推测通过气溶胶传播可能是 ASF 在猪场内传播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猪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非洲猪瘟一般不会通过气雾远距离的传播。因此,若想仅通过空气过滤来抵御非洲猪瘟,意义并不大。我国多数猪场内猪舍粪沟相通、人员串舍时有发生,仅通过空气过滤仍无法杜绝舍与舍之间的传播,但带空气过滤的猪舍对其他可经气溶胶传播的疫病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安装,如生物安全等级较高的公猪站和GGP种猪场等。
10、蚊、蝇、鼠、鸟
2014 年以来,ASF 传播到西欧地区,丹麦兽医专家Mellor 等人通过 ASFV 阳性血液的蚊蝇饲喂试验证明蚊蝇(又名吸血厩蝇、厩螫蝇)可以机械地携带 ASFV,苍蝇能够在吞食 ASFV 感染血液后 24h 内机械地传播病毒。此外,Olesen 等人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猪的感染也可能发生在口服喂饲ASFV 感染血液的苍蝇之后,推测蚊蝇具有传播 ASF 的风险性。吸血厩蝇可能是短距离传播的一种可能途径(例如,农场的内部传播),而较大的马蝇,如虻科苍蝇,飞行范围较大, 存在较长距离传播 ASFV(例如,农场和农场之间的传播)的风险。已有证据表明,从发病猪场捕获的苍蝇、蚊、鼠中可检测出ASFV。所以除了软蜱之外,也要防止苍蝇、蟑螂、蚊虫、鼠等进入猪舍,需及时清除。
资料来源:《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一书
转载自:硕腾猪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