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存活率高猪场效益也就高,要提高仔猪存活率就需要降低仔猪死亡率。这就要求母猪的产前工作,以确保母猪出生后的产前营养和状况也需要仔猪喂养,那么母猪的产前准备是什么呢?如何喂养仔猪?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
一、产前充分准备
大型 养猪场需要有计划的按照批次进行集中性的分娩产仔。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对猪仔进行饲养和并窝,还有利于猪仔分群,由多个母猪代养,从而有效提升猪仔的存活率。在分娩前,育种者需要对母猪的乳头和周围的皮肤、床和婴儿护理箱多次进行消毒。因为出生后的猪体质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
母猪整个怀孕过程大约需要经历114天左右,在母猪临产前2天饲养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临产准备,设置相应的保温措施。主要目的是给母猪少量的食物,或者在分娩当天停止喂食,以避免母猪过度喂对垃圾的不利影响。
二、精心接产
饲养管理人员必须在母猪在生产时亲临现场,猪仔诞生后需要及时用毛巾将猪仔口内和鼻外的粘液清除干净,使猪仔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气。然后再应用消毒处理后的毛巾擦拭猪仔的身体。在分娩过程中,育种者应注意脐带切割不要过早,出生后10分钟脐带切割时间较好,以避免过度出血。仔猪需要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木箱或纸箱后断开脐带,做仔猪保温处理。
如果饲养管理人员发现猪仔存在假死情况,可以在猪仔的鼻子部位涂抹酒精等刺激物,或者是采用针刺的方式刺激猪仔,对处于假死状态的猪仔进行救治。母猪分娩的前几天护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饲养管理人员必需提升重视程度,做好母猪生存环境的防潮、保温处理。母猪出生后需要做产后护理,加强对母猪的营养摄入,使母猪能早日恢复体质,避免产后感染。
如何喂养仔猪?
三、早喂初乳、吃足初乳
初乳喂养可以增强猪仔的体质,增强猪仔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猪仔的存活率。初乳就是母猪分娩后5~10天内颜色为淡黄色的乳汁。这种牛奶与普通牛奶的化学成分非常不同,初乳富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免疫球蛋白。初乳的摄入可以促进猪仔的肠道蠕动,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猪仔的体力和产热能力。因此,饲养经理需要在小猪出生后0.5小时内进行初乳喂养,帮助小猪找到母猪的头部。每一头猪仔要摄入超过50毫升的初乳,如果猪仔的体质很弱或从假死状态中抢救出来的猪仔,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方式,使猪仔的体力在短时内得到提高,做好水分补给工作。
四、巧妙寄养并窝
对刚诞生不久的猪仔进行并窝寄养时,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寄养的安全性。因为猪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它们可以正确的识别哪一头猪仔是自己所生的,哪一头猪仔不是自己生的,识别后会咬逐寄养的猪仔。所以在寄养并窝过程中,寄养的猪仔一定要与寄养母猪所生的猪仔具相同的气味特点,出生日期相差不能超过5天。当出生前的小猪被放在出生后的小猪进行寄养时,饲养员需要选择小的小猪。相反则应当挑选体型较大的。
寄养并窝对母猪也有一定的要求,即母猪乳液分泌良好、性情温顺、体质强健并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寄养的猪仔一定要食用过初乳,这样才能保证寄养猪仔有较高的存活率。在特殊因素的影响下寄养猪仔没有食用到生母的初乳,可以用养母的初乳替代。为了保证寄养猪仔与养母所生猪仔有同样的气味,可以将其寄养猪仔与寄养猪仔群换群2周左右,使其二者的气味相接近。
五、防止母猪攻击或压死猪仔
初产母猪有时会咬猪仔或攻击猪仔,母猪在应激时也可能会产生杀仔行为,因此应有专人进行饲养管理,尽量避免母猪受到惊吓等应激因素。此外,可怜的母猪或年龄较大、体积较大的母猪在躺下时容易挤压仔猪,因此在母猪移动或躺下时,可以设置护栏和本地孵化器,以避免死亡,当仔猪吃完牛奶后,可以在本地孵化器中移动和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