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绦虫病 一、临床症状与表现: 1、初产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停止上升,产蛋率多在80%左右徘徊不前,采食量不高。
2、刚到产蛋高峰期90%以上,产蛋率即开始缓慢下降、蛋重偏轻,鸡蛋个体小。约有10-15%鸡冠发白,倒冠。
3、高产蛋鸡,蛋壳颜色发浅。褐壳蛋变白(明显)约占10-30%不等。
4、产蛋鸡群中,少部分鸡拉稀,先脱肛,后啄肛,致死增多。
5、鸡群粪便稀薄,发红,料便,按肠炎、小肠球虫,肠毒综合症治疗,多次用药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感到十分困惑。 二、绦虫防控:
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4月、8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8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 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苍蝇开始繁殖季节,饲料中加入环丙氨嗪,抑制蝇蛆繁殖,鸡舍外定期杀灭蚂蚁、金龟子等甲虫。减少中间宿主。 鸡线虫病 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雏鸡感染后,常出现消化紊乱,腹泻便秘交替,病鸡发育迟缓,精神萎靡,贫血消瘦,鸡冠苍白,最后衰竭死亡。成鸡感染不出现明显症状,但母鸡产蛋量可下降,本病根据临床症状,经粪检找到虫卵或剖检找到虫体即可确切诊断。对本病的防治主要措施为药物的定期驱虫。对地面的平养鸡,每年进行2次预防性驱虫,成鸡在10-11月份进行,第二次在翌年春季。雏鸡第一次驱虫应在2-3月龄,第二次在秋末冬初。 鸡组织滴虫病 1、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以至废绝,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闭眼,畏寒,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严重者粪中带血,甚至排出大量血液。病的末期,有的病鸡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发绀,因而有“黑头病”之称。病程通常为1~3 周。病愈康复鸡的体内仍有组织滴虫,带虫者可长达数周或数月。成年鸡很少出现症状。 2、病理变化: 组织滴虫的主要病变发生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盲肠炎和肝炎,故有人称本病为盲肠肝炎。一般仅一侧盲肠发生病变,有时为两侧。在感染后的第8 天,盲肠先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和充血。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肠壁扩张;渗出物常发生干酪化,形成干酪样的“盲肠心”。随后盲肠壁溃疡,有时发生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的腹膜炎。肝脏病变常出现在感染后的第10天,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局限性圆形的、下陷的坏死灶。 3、防治措施: 由于组织滴虫是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的,所以有效的预防在于减少或杀灭这些虫卵。阳光照射和排水良好的鸡场可缩短虫卵的活力,因而利用阳光照射和干燥可最大限度地杀灭异刺线虫虫卵。雏鸡应饲养在清洁而干燥的鸡舍内,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以避免感染本病。另外应对成年鸡进行定期驱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