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内微生物总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因素复杂,除了采用杀菌抑菌方案,可以很好的控制之外。我们目前可以控制的,就是控制肠道内环境,从而控制肠道内微生物总量。
目前肠道内环境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有:肠液内溶氧量,肠液内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浓度,稳定的PH值,肠液含水量。这一点来看,很象发酵罐的参数。实际上,我们要想控制肠道内微生物总量,把整个肠道看成一个流动的发酵罐,是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按照发酵罐的操作,罐体内微生物繁殖速度决定于下述几个方面:
1、营养物质全面和浓度,比如亚铁离子、酵母培养物等关键要素,还有葡萄糖、短链脂肪酸等能量物质,氨基酸、小肽等结构单元。如果各类营养物质浓度很高,是肠道内微生物快速繁殖的先决条件,想要在这点上如果采取措施,那么就要减少这些营养元素的浓度,常规的方案如下:采用快速消化的原料,到小肠后端,营养物质基本都被吸收。小肠后端才有很多的微生物寄生。比如鱼粉血浆蛋白粉等蛋白原料,或者经过预消化的小肽等原料,膨化的淀粉原料,比如膨化玉米、膨化大米等等。一般不考虑脂肪类对微生物繁殖的作用,但是中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甘油酯,有明显的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足量的可溶性酵母类产品,不会残留到小肠后端,肠道早期就被吸收完全了。问题是亚铁离子—这是养殖行业很大的一个悖论,动物快速生长发育,需要足够量的氧气供应,母猪、仔猪、育肥猪都需要足够的亚铁离子供应,快大肉鸡更是需要。但是亚铁离子只有在小肠前端被吸收。而且他极度不稳定。饲料中单独添加亚铁离子,量多了吸收不了,反而对肠道后端微生物发育推波助澜。
2、除了营养物质,肠液内的氧溶量,对肠道内微生物快速繁殖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正常背景下,由于肠壁血量量持续不断,血液内的溶氧会持续不断地为肠壁内的肠液提供氧气。而且对反刍动物来说,快速的吞食动作和采食后的反刍动作,会对瘤胃液的氧溶量持续增加提供帮助,这个因素对瘤胃酸中毒的推动力很大。
目前行业可以有效降低瘤胃液和肠液内溶氧量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配套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考虑到动物的动态生理过程,葡萄糖氧化酶与葡萄糖的使用量,要保证到下次采食之前一直有效,也就是目前还没有这两种产品的缓释剂型背景下,就要增加他们的用量。这个原理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作用原理类似。目前行业葡萄糖氧化酶的价格还是一个压力,如果有一天,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工艺进步到象植酸酶的成本一样了,那么这个方案就会被行业很多企业采用,效果靠谱。
另外一个方案就是采用高活力的枯草芽孢杆菌,这些芽孢杆菌必须进入胃肠道之后迅速活化并且活力强而持久,只是目前优质的枯草芽孢杆菌限于研发技术成本,价格都比较贵,成本比较高。不过对反刍动物,效果已经到了可以接受他们的成本了,因为反刍动物瘤胃必须保持厌氧状态,才会运转正常。考虑到动物的动态生理过程,枯草芽孢杆菌的用量也要添加比较多的数量,成年牛每日高活性枯草芽孢杆菌摄入量应该在2000亿以上,羊要200亿以上,才能够保证效果。
3、胃肠道稳定的PH值环境。每一种微生物,都有最适合快速发育分裂的环境PH值,总体来说,肠道内本来偏碱性的正常生理环境,然而一旦出现腹泻,总是会迅速的转向偏酸性,这种偏酸性的环境,又刺激肠道内菌群快速发育繁殖,这些快速发育繁殖的微生物及他们的产物对肠粘膜有严重的刺激,导致粘膜细胞肿胀脱水,整个肠道内环境最后失去平衡和稳定,转向含水量快速增加,PH值快速降低,微生物过量繁殖,整个过程不可收拾。
对反刍动物的瘤胃来说,发生的过程,与单胃动物肠道内发生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瘤胃内微生物快速发育繁殖更多的是消耗糖,而单胃动物肠道后端被消耗的很多是没有被完全吸收的蛋白质(这样的腹泻经常恶臭),当然,偶尔发生的过量摄食糖类导致肠道前段无法吸收完全,肠道后端糖浓度过高,结果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过程是一致的(这样的腹泻偏酸而不臭)。
4、合适的渗透压或者说肠液含水量一般情况,在动物刚刚采食之后,限于消化道内营养物质很高浓度,造成肠液渗透压很高,含水量相对不足,这样的内环境很不利于微生物快速繁殖,等到进食小时2以后,容易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被吸收,渗透压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微生物才能够大量繁殖,等有害微生物繁殖起来之后,会刺激肠壁细胞大量分泌肠液,因此更加适合肠道内微生物繁殖。
综合上述所有的消化道内环境变化,可用的手段有:
1)尽量提高原料的消化速度,减少肠道后端营养物质浓度,从而饿死大部分微生物(这是需要饲料加工过程关注的重点),
2)尽量控制瘤胃或者肠道内氧分压,从而抑制微生物剧烈繁殖。
3)稳定反刍动物瘤胃和单位动物肠道内酸碱度和渗透压的稳定,保持胃肠道内环境处于动物健康生理状态而不是失衡的病理状态。
以上的措施,因该是我们在饲料禁抗之后能够做到的有限手段合方案。提高原料消化率,需要设备企业帮助,氧分压控制,我们需要关注葡萄糖氧化酶和高活性枯草芽孢杆菌,稳定胃肠道内酸碱环境和渗透压,目前我们需要关注腐植酸。
来源:普罗顿公众号
作者:王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