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向产业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题为” A seven-gene-deleted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s safe and effective as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in pigs”的研究论文, 报道了一株人工缺失七个基因的非洲猪瘟弱毒活疫苗对家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流行,使我国生猪出栏量减少40%,猪肉价格翻了一倍。依靠生物安全和扑杀措施控制非洲猪瘟难度极大,迫切需要研发有效疫苗。
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被认为是非洲猪瘟疫苗最有希望的研发技术策略。研究人员以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Pig/HLJ/2018为骨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图1)。通过在猪体内进行的系统的致病力、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试验,遴选出一株具有7个基因缺失的病毒(HLJ/18-7GD)符合弱毒活疫苗安全性标准,可对非洲猪瘟强毒的致死性攻击提供有效免疫保护(图2)。
图1:非洲猪瘟病毒不同基因缺失候选疫苗的构建
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活疫苗的研究报道,这些疫苗接种猪后,均产生较高水平程度的病毒血症,体内持续带毒时间长,毒力返强风险高,安全性方面距离产业化应用存在很大差距。与此不同,HLJ/18-7GD即使最大剂量接种猪后,疫苗病毒不能在实质器官复制,不产生病毒血症,仅在部分淋巴结内有限复制,两周左右即被机体彻底清除,无法持续体内连续传代,不存在毒力返强风险。此外,该疫苗对怀孕母猪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怀孕的早期、中期及晚期注射疫苗都不能造成流产现象,免疫后分娩的仔猪健仔率与未免疫对照组没有区别。
图2:七基因缺失疫苗HLJ/18-7GD免疫对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致死性攻击提供完全保护
该研究团队还证明,该疫苗株可在SPF猪原代骨髓细胞高效培养,一头健康仔猪的原代细胞能制备出至少20万头份的疫苗,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该疫苗是目前最具实现产业化应用前景的疫苗,将为我国及有关国家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重点专项和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支持。 链接阅读
2020版《非洲猪瘟诊断规范》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等为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废弃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三)易感动物 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四)潜伏期 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潜伏期有所差异,一般为 5至19天,最长可达 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潜伏期定为15天。 (五)发病率和病死率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感染猪在 12至14天内 100% 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 30%至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六)季节性 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二、临床表现
(一)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二)急性:体温可高达 42℃ ,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可达100% 。病程4至10天。 (三)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 40.5℃ 。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 5至30天。 (四)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至15个月。
三、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最急性型的个体可能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四、实验室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等疫病相似,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一)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附件2) (二)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可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三)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快速检测: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或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 2.病毒分离鉴定:可采用细胞培养等方法。从事非洲猪瘟病毒分离鉴定工作,必须经农业农村部批准。
五、结果判定
(一)可疑病例 猪群符合下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标准之一的,判定为可疑病例。 1.流行病学标准 (1)已经按照程序规范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但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依然超出正常范围; (2)饲喂餐厨废弃物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病死率; (3)调入猪群、更换饲料、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畜主和饲养人员购买生猪产品等可能风险事件发生后,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4)野外放养有可能接触垃圾的猪出现发病或死亡。 符合上述4条之一的,判定为符合流行病学标准。 2.临床症状标准 (1)发病率、病死率超出正常范围或无前兆突然死亡; (2)皮肤发红或发紫; (3)出现高热或结膜炎症状; (4)出现腹泻或呕吐症状; (5)出现神经症状。 符合第(1)条,且符合其他条之一的,判定为符合临床症状标准。 3.剖检病变标准 (1)脾脏异常肿大; (2)脾脏有出血性梗死; (3)下颌淋巴结出血; (4)腹腔淋巴结出血。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判定为符合剖检病变标准。 (二)疑似病例 对临床可疑病例,经县级或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对疑似病例,按有关要求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复核,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确诊病例。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农业农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