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2019年第12篇「营养快报」--- 又是一篇写于三万英尺高空的文章。
今天要聊的这篇文章也是今年10月新鲜出炉的,来自Poultry Science期刊,文章名为「Impacts of reduced-crude protein diets on key parameters in male broiler chickens offered maize-based diets」,即「玉米型日粮中低蛋白对肉鸡性能的影响」。
文章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Dr. Sonia Liu教授团队与新英格兰大学、澳洲Baiada Poultry 公司以及德国Evonik的合作。
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低蛋白日粮在很多国家,尤其在中国,已成为家禽业和猪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其最主要的好处在于减少动物的氮排放,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去年写过一篇很详细的有关低蛋白日粮的文章,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请戳这里:回归根本 |「低蛋白日粮」的理论基础和解题思路,你真的清楚了吗?)
能减少氮排放自然是极好的。不过难点在于,究竟低蛋白可以低到什么程度又不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呢?另外,在低蛋白水平时,是否有其他策略可以帮助维持动物的生长性能?
在今天这个实验中,作者评估了不同蛋白水平(从 21% 到 16.5%)的影响; 并且,在最低粗蛋白水平(16.5%)的基础上,分别尝试了以下3种策略:
1. 提高蛋氨酸(Met)的含量(因为在饲喂低蛋白日粮时,肉鸡对蛋氨酸水平相对更敏感)。
2. 制粒前加入整粒玉米(就是提高颗粒大小 --- 因为低蛋白饲粮包含纤维较少,提高颗粒大小可能可以增强鸡的肌胃物理消化功能 (gizzard functionality))
3. 以浓缩乳清蛋白代替豆粕(因为乳清蛋白更易吸收,由此可能能帮助提高饲料转化率)
What was done?
实验设计请见下图。
(Recreated based on Chrystal et al., 2019)
What was found?
粗蛋白水平 ---对肉鸡体重并无影响,但是随着粗蛋白从21%降到18%,料肉比更佳。但继续降低到16.5%的时候,就不好了。从数值上来看,粗蛋白=18%时生长性能最好。
(作者认为,16.5%粗蛋白组表现不好的原因可能在于部分「非必需氨基酸」的缺乏,比如甘氨酸或者丝氨酸)
低蛋白水平的3种策略---相对于对照的粗蛋白16.5%组(图片中最浅的蓝色柱子),3种策略(图片中粉色柱子)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整粒玉米组和乳清蛋白组的死亡率甚至还升高了(从4.8%升高到了12%;作者也不确定为啥)
(在这里,添加整粒玉米对鸡的肌胃相对重量也没有影响。)
(Recreated based on Chrystal et al., 2019)
粗蛋白水平---随着粗蛋白水平的下降,氨基酸消化率和淀粉消化率均有提高(在图中我只整理了赖氨酸消化率,不过几乎所有其他氨基酸都是一样的趋势)。同样的,能量利用率也有所优化---在下图中以氮校正表观消化能AMEn显示。
能量利用率提高的原因可能在于饲粮中淀粉含量升高(因为粗蛋白减少了)+ 淀粉消化率提高。
低蛋白水平的3种策略 --- 这3种策略多多少少提高了氨基酸、淀粉和能量利用率。这其中,乳清蛋白组最佳。
(Recreated based on Chrystal et al., 2019)
作者计算了回肠「淀粉消失率与蛋白消失率的比率」(就是在鸡的回肠有多少淀粉消失 vs.有多少蛋白消失,克/鸡/天)。结果发现,随着粗蛋白浓度的下降,这个比率在上升。有趣的是,此比率和料肉比以及脂肪垫重量(Fat-pad weights)相关--- 在一定数值之后,比率越高,料肉比和脂肪垫重量越不好。(见下图右,回肠淀粉消失率:蛋白消失率比率与料肉比的关系图 y(FCR)=1.769+0.052*ratio2-0.209*ratio)
那么,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来说,是不是存在一个最佳的「淀粉消化率与蛋白消化率比值」呢?根据图上的回归曲线,我们可以看到,最低饲料转化率对应的比率值为2.01。
关于这个比值与生长性能的关系,在讨论中,作者也提到了他们组之前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Sydenham et al., 2017)。我粗略读了一下,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发现:“以鱼粉代替部分豆粕,会提高淀粉转化率和能量利用率,并改善生长性能。空肠近端的淀粉:蛋白消失率比率值与体增重(r=0.849;P<0.001)以及饲料转化率(r=0.838;P<0.001) 存在二次曲线关系...这些关系强调了消化动力学的重要性,并且,淀粉 vs. 蛋白的消化利用也许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
(有点意思~不过不知道这个信息可以如何运用于实际配方中?)
一句话总结
对14-35日龄肉鸡而言,粗蛋白含量从21%降低到18%并不影响生长性能。
如果再降低到16.5%,则对生长有负影响。同时,在此实验中提到的3种策略(增加蛋氨酸含量,制粒前加整粒玉米,以浓缩乳清蛋白代替豆粕),都没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英文博客:Xixi | 翻译&编辑:Liting | 校正:Xixi 原创: Xixi博士 曦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