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大米是中国产量较大的谷物。中国2017 年谷物产量为61520.53万t,小麦为13433.39万t,水稻为21267.59 万t,玉米为25907.07万t。麦麸是小麦面粉加工和乙醇生物炼制的主要副产物,我国年产约2600万t。米糠资源丰富,100kg稻谷可产米糠6~9kg,米糠年产量约1200万t。玉米皮占玉米粒重量的9%~13%,玉米皮年产量近3000万t。中国的谷物糠麸产量巨大,但是未充分利用,附加值低,社会效益低。糠麸是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谷物外层,由酚类物质与膳食纤维和β-葡聚糖结合而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固态发酵早已应用于生物活性产品开发中,常用于增加食品、饲料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分解有害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小麦麸、玉米皮、米糠等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一些无法利用、利用率低的成分也被分解为易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蛋白质含量及消化率提高,可以部分替代蛋白饲料。固态发酵可以降低米糠中的脂肪含量,减少酸败延长米糠保存时间。另外,通过固态发酵糠麸生产富含有益代谢产物的饲料,能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抗氧化剂、益生菌来源,在合理利用糠麸的同时减少抗生素使用,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作者综述了糠麸的营养价值、发酵菌种、发酵前后变化及其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的应用,以期为发酵糠麸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1、糠麸的营养价值
1.1 糠麸的营养成分 1.1.1 小麦麸的营养成分 由表1可见,小麦麸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为11.77%~17.02%,粗脂肪(EE)为2.33%~3.35%,粗纤维(CF)约8.45%。小麦麸维生素A、D 偏少,维生素E、B含量较高;矿物质元素丰富,含钙较少而磷偏多,主要为植酸磷。植酸酶活性很强,磷的利用率较高。小麦麸有轻泻作用,其口感粗糙,有苦涩味。因其结构疏松,在动物生产上常用作添加剂预混料、吸附剂与发酵饲料的载体。小麦麸吸水性较强,易霉变,易被呕吐毒素污染,不适合长时间储存。
1.1.2 米糠的营养成分 米糠营养丰富,CP含量为13.55%~15.47%,EE 含量为14.77%~19.58%,CF含量为5.99%;脱脂米糠的CP含量为18.63%,EE 含量为2.73% (表1)。米糠还含20.86%膳食纤维、32.92%淀粉、70%可溶性蛋白。米糠饱和脂肪酸(SFA)占总脂肪酸的10.30%,单不饱和脂肪酸43.4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46.30%;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1、C18∶2(95.05%)。其能量高,适口性好,但大量饲喂会使动物下痢;同时,米糠易发生酸败,产生刺激性气味,动物代谢困难,还含有具有显著致癌毒性的小分子醛类。1.1.3 其他糠麸的营养价值 黑麦麸、燕麦麸、高粱糠的CP含量较高,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而玉米皮CP、NDF、ADF含量均较高(表1)。高粱糠含淀粉35.00% ~65.00%。玉米皮钙、磷含量低且不平衡,分别为0.09%、0.90%,含纤维素16.40%、半纤维素47.68%、木质素5.41%、淀粉15.50%。目前这些杂糠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较少,主要是作为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底物。由于其CP、有机物含量较高,可考虑对提取活性物质后的残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发酵饲料。这样处理既能达到一物多用,又能减少废物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
1.2 糠麸中的功能性物质 1.2.1 酚酸 谷物中的酚类化合物通过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或通过细胞信号间接减轻氧化应激。酚类物质高浓度存在于米糠中(1% ~2%)。黑米糠、籼稻糠、粳稻糠的总酚(以没食子酸(GAE)计)含量分别为2785.28、409.01、913.37mg/100g,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分别为589.93、87.84、140.24mg/100g。紫米糠、白米糠二氯甲烷、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为4.88~88.51、4.90~26.39mgGAE/g,总黄酮为3.55~59.08、1.68~11.62mg儿茶素/g。Najavara水稻麦黄酮能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APK和PI3K/Akt途径以及下调NF-kB信号传导,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高粱糠含单宁0.10%~10.00%,紫杉叶素、紫杉叶苷六糖苷、低聚原花青素和表儿茶素是高粱麸亚临界水提取物中最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大麦麸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为125.9~152.9μgGAE/mL,类黄酮含量为85.8~105.4μg表儿茶素/mL。阿魏酸是一种含有类似羟基和苯氧基的酚类化合物,占小麦麸总酚酸的90%以上(1400mg/100g)。小麦麸阿魏酸可以调节YPEN-1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平衡,抵抗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AAPH)自由基诱导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失活,改善氧化应激诱导的炎症。米糠阿魏酸也能改善小鼠和人体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生物合成。高粱糠阿魏酸能显著抑制AAPH 自由基诱导的红细胞膜氧化(78.0%)。可见不同糠麸来源的阿魏酸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机体健康。
1.2.2 多糖/阿拉伯木聚糖 多糖是米糠的主要有效成分,由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等组成,其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攻击肿瘤细胞、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或增强免疫功能来实现。小麦麸多糖显著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并显著促进环磷酰胺诱导的血清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产生,是潜在的免疫调节剂。阿拉伯木聚糖是非淀粉多糖的一种,由木糖聚合物主链组成,具有阿拉伯糖残基分支。阿魏酸是所有谷物和小麦中主要的细胞壁结合酚酸,其含量与阿拉伯木聚糖呈正相关。用0%~60%、60%~90%乙醇沉淀的脱脂米糠水解产物含有75%的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是主要的结合酚酸,对香豆酸次之。米糠阿拉伯木聚糖(MGN-3)在γ射线辐射小鼠中发挥抗氧化活性,可减少辐射引起的身体和器官重量下降。MGN-3可作为增强NK细胞活性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另外,MGN-3能特异性诱导癌细胞凋亡,防止化学诱导大鼠腺胃癌的发生。可见米糠阿拉伯木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其他糠麸阿拉伯木聚糖也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小麦麸中阿拉伯糖/木糖占58.5%。小麦麸中大部分阿拉伯木聚糖是非水溶性的,可改善肠屏障功能,并参与菌群的变化,还能促进高胆固醇血症仓鼠粪便脂质的排泄,以及增加结肠短链脂肪酸来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玉米麸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主要由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组成(38.3∶28.2∶22.3∶5.1∶2.5∶0.7∶1.5∶1.4),具有较强的Fe2+ 螯合活性,对2,2-二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1.2.3 植酸 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它能直接或间接结合矿物质并改变其溶解性、功能性、消化性和吸收能力,从而影响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植酸磷是小麦和其他谷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糠麸中植酸含量为27.69~42.82mg/g(表2)。紫米糠、白米糠二氯甲烷和甲醇提取物中植酸含量分别为2.58~23.11和2.59~12.09mg/g。此外,植酸也具有益生功能:米糠植酸具有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作用,还可调节肝脏葡萄糖调节酶的活性来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的风险。1.2.4 其他 γ-谷维素是植物甾醇和三萜醇阿魏酸酯的混合物。紫米糠、白米糠二氯甲烷和甲醇提取物中谷维素含量分别为1.44~20.07 和4.05~13.99mg/g。γ-谷维素抑制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活性氧介导的ERK1/2和EGR-1信号,继而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米糠蛋白可抑制体外胆固醇胶束溶解度,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米糠蛋白水解肽具有显著的葡萄糖苷酶和ACE 抑制活性,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阿卡波糖功效相当。β-葡聚糖在谷物中分布广泛。小麦麸中β-葡聚糖含量较低(约2%),占全麦膳食纤维总含量的1%以下。β-葡聚糖可参与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减弱血糖反应的生理过程。大麦麸含3.9%~4.7%的β-葡聚糖。大麦麸β-葡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高分子量大麦β-葡聚糖(552ku)能明显降低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烷基间苯二酚能保护细胞脂质不受氧化过程的影响。小麦麸富含烷基间苯二酚(0.3%),比全麦高4倍。糠麸中也含有对动物生长有负面作用的草酸盐、胰蛋白酶抑制剂,草酸盐含量为0.309%~0.445%,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为49.74~54.25TIU/g(表2)。
2、糠麸的发酵菌种
糠麸发酵使用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酵母、乳酸菌、芽孢杆菌,少部分使用食用真菌(表3),这些微生物大部分都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内。这些菌种除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代谢物,改善糠麸营养价值外,还能够通过饲料为动物补充益生菌。益生菌通过改变微生物菌落结构来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调节和反应,提高营养消化率,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动物生长性能。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等真菌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黑曲霉可产生乙醛酸、山梨酸、抗坏血酸、富马酸、葡萄糖酸、柠檬酸、D-半乳糖酸,天冬氨酸、曲霉素等。米曲霉亦能产生丰富的产物:γ-生育酚、D-生育酚、染料木苷、大豆黄素、曲霉素、曲霉酸、生物素、维生素B、柠檬酸、肌醇等。里氏木霉不产生任何霉菌毒素,其代谢产物有α-氨基丁酸和异缬氨酸、西拉菌素、非核糖体肽、含铁血黄素等。酵母在发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酵母能够利用糖和必需营养素(如氮、无机磷酸盐和硫酸盐)以及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合成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能将低值废弃物转化为高值饲料。酵母富含磷、钙、钠、锌、铁、铜、锰和硒等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以核酸形式存在非蛋白质氮。乳酸菌在发酵技术中应用广泛,能够产生维生素B2、维生素B9 和维生素B12,还可通过分解单宁和植酸盐来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度。乳酸菌代谢产物(如乳酸、H2O2、细菌素和苯乳酸)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直接的抗致病活性,能利用宿主不能代谢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饲料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乳酸菌通过产生乳酸、降低肠道pH、抑制肠道病原体而提高宿主免疫力。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有氧或兼性厌氧、内孢子形成菌的一个属,可以对多种细菌和真菌病原体施加体外颉颃或抑制活性,提供消化酶,激活生长因子,并调节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孢子能够克服胃屏障(低pH)到达小肠,发挥其益生菌功能。
3、糠麸发酵前后变化
3.1 小麦麸发酵前后变化 由表4 可知,发酵小麦麸的CP 含量为23.67%,比发酵前提高56.56%,EE、粗灰分的含量均显著增加,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DM、CP消化率均显著提高。小麦麸的苦涩味经酵母发酵后变为酒芳香味,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下降,CP含量提高79.80%。CP的提高可能是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即菌体蛋白增加引起的。而部分微生物能够将小麦麸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质,提高EE含量。Pleurotus eryngii发酵小麦麸12d后,总黄酮(以槲皮素计)由2.4μg/g提高到5.0μg/g,总酚(以GAE计)由2.4mg/g提高到4.7mg/g,粗多糖(以葡萄糖计)由36.8mg/g提高到73.4mg/g。Zhao等采用酵母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固态发酵小麦麸,总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水提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提高了3~4倍,烷基间苯二酚显著增加,总酚略有下降,同时植酸含量降低20%以上。发酵小麦麸(Aspergillusoryzae GIM3、Aspergillus clavatus、Aspergillus awamori)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金属螯合能力均强于未发酵的小麦麸,其中Aspergillus awamori 效果最优。发酵小麦麸稳定性良好,室温存放1年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他特性变化不明显。小麦麸经过微生物发酵,部分淀粉、CF等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糖、有机酸,部分蛋白质降解为多肽或氨基酸,这些小分子物质被菌体利用,合成类黄酮、烷基间苯二酚等功能成分。另外,特定微生物能够产生胞外植酸酶,降低植酸含量。除了评价发酵小麦麸的营养变化外,还需考量其植酸降解、抗氧化能力的改变,这对于小麦麸发酵饲料的应用十分重要。但目前小麦麸发酵研究不够深入,体现在:①对于发酵后小麦麸的消化利用率缺乏研究,发酵后也许CP提高,抗营养因子也降低,但消化利用率不一定提高;②部分霉菌在一定条件下会产毒素,很多研究并未对发酵小麦麸霉菌毒素含量进行测定。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发酵小麦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2 米糠发酵前后变化 不同菌种发酵米糠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不同,发酵后米糠CP均提高,CF均降低,EE和灰分的变化不一致(表4)。微生物菌体蛋白的提高是造成发酵米糠蛋白质提高的主要原因,另外微生物代谢产生多种酶,既能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又能重新合成氨基酸。而CF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部分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米糠的CP可达20.34%,赖氨酸、缬氨酸、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22.83%、37.66%、43.06%。而黑曲霉发酵米糠(水分60%,pH5.5,接种量20mL/100g,37℃发酵102h)的真蛋白含量提高41.88%,蛋氨酸、苏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73.92%、22.99%。另外,与发酵小麦麸类似,目前缺乏对发酵米糠消化利用率、霉菌毒素含量等方面的研究。不同菌种发酵米糠可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提高米糠总抗氧化活性和酚酸含量,同时产生大量有益菌。此外,发酵米糠作为饲料,能为动物补充功能活性物质,促进机体健康。AbdRazak等测定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和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单独和混合固态发酵对米糠酚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发酵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均得到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明显改善,阿魏酸、西奈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和4-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显著增加。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CT1217)发酵米糠的酚类含量增加了2倍以上,阿魏酸从33mg/g提高到765mg/g。Lentinusedodes 真菌发酵米糠的总酚含量由31.32mgGAE/g提高到156.08mgGAE/g,而β-葡聚糖由0.57%降低到0.14%。枯草芽孢杆菌亚种发酵米糠96h,可显著提高酚产量、酚浓度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 dophilus)发酵72h后,脱脂米糠中总糖和还原糖分别下降了31.33%、60.76%,不溶性酚类物质下降20.32%,而24h 时可溶性酚类物质含量提高33.00%。此外,米糠作为发酵底物可合成特殊功能物质。Mucorrouxii 发酵米糠可生产γ-亚麻酸(6g/kg)。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在最佳条件(pH5.0,水分70%,碳氮比4)发酵米糠,其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可分别提高60%和30%。
微生物发酵可改变米糠脂肪酸含量、比例。红曲霉(Monascus anka)和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发酵使米糠总脂肪酸含量由200.75mg/g分别降至68.35mg/g和79.95mg/g。而Oliveira等研究表明,Rhizopusoryzae 发酵米糠的总脂类在发酵0~120h从20.4%下降到11.2%,而磷脂含量则上升到2.4mg/g;发酵米糠中以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减少(2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5%)。Liu等发现,发酵前米糠多糖具有更大的分子质量(91.5%在103~104的范围内,8.5%大于104u),并且没有检测到单糖或寡糖;发酵9d后,分子质量减少(103~104u),在103~104u仅检测到2.9%的产物。米糠多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和木糖)发酵前摩尔比为32∶4∶6∶2∶5,发酵后为9∶5∶8∶2∶5,葡萄糖明显减少。但是,以上研究均未探讨发酵中米糠酸败物质的变化,没有讨论发酵米糠的保存时间延长是由于抗氧化能力提高还是脂肪酸含量的改变?这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以期为米糠的长时间保存提供依据。
3.3 其他糠麸发酵前后变化 其他糠麸发酵饲料研究较少,部分糠麸通过发酵可产生功能物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storis)25℃发酵玉米皮48h,纤维素含量由16.40%下降到6.22%,半纤维素含量由47.68% 下降到33.45%。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和白地霉发酵玉米皮(菌液接种量7%,料水比1∶1.8,31℃,发酵80h),真蛋白质含量可达15.6%,比发酵前提高1.94倍。玉米皮发酵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3倍,阿魏酸也显著增加,植酸含量降低约50%,半纤维素显著减少。枯草芽孢杆菌NattoD-3发酵小米糠72h,其上清液总抗氧化能力为38.04U/mL、DPPH 自由基清除率75.37%、总还原力0.18、Fe2+螯合能力44.34%,多肽含量为4.28mg/mL,纤溶酶活力为522.64IU/mL。Wu等采用黑曲霉和米根霉发酵燕麦麸,使β-葡聚糖的提取率分别提高到45.57%、51.10%,较发酵前约提高3倍(16.86%);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分别从6.74×105下降到2.84×105、2.20×105u,表观黏度降低。真菌Thamnidium elegans CCF1456发酵大麦麸和黑麦麸,可富集γ-亚麻酸。Aspergillusa wamori发酵增加了黑米糠总酚、原儿茶酸和阿魏酸含量(30℃固态发酵5d),发酵3d达到最大值;发酵黑米糠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随着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这些变化主要是由微生物丰富的酶系改变的,多样的酶系能够促进不同物质的合成或分解,继而改善糠麸的营养价值。
4、发酵糠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1 发酵小麦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小麦麸可以提高动物消化利用率,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臭气排放。研究发现,6%、9%发酵小麦麸替换普通小麦麸饲喂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采食量(ADFI)较普通小麦麸显著提高;料重比、腹泻率和死淘率下降明显,且保育仔猪的肤色毛况均得到有效改善。Kraler等发现,与发酵小麦麸相比,饲喂天然和挤压小麦麸的仔猪(28d)回肠中杯状细胞数量增加;饲喂发酵小麦麸还能减少仔猪结肠中甲胺含量,而不影响回肠和结肠中的其他生物胺。此外,Kraler等用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发酵小麦麸,添加到缺磷基础日粮中,结果表明,与无处理小麦麸组比较,发酵小麦麸组生长猪DM、有机物、CF、能量、磷和钙的总消化道表观消化率(CTTAD)均有提高,而淀粉的N平衡和CTTAD不受处理影响。利用发酵小麦麸代替小麦麸饲喂育肥猪,育肥猪ADFI增加3.7%,料重比下降4.3%,ADG 提高了8.2%。据报道,添加10%小麦麸或发酵小麦麸均可显著降低肉鸡粪便氨水平(35d);饲喂Pleurotus eryngii发酵小麦麸可以减少肉鸡外周血单核细胞NOX1、ROMO 的表达,增加Nrf2,HO-1 和GST 表达(21d、35d);发酵小麦麸可提高抗氧化因子的基因表达(如血氧合酶-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而对肉鸡无其他负面影响;10%发酵小麦麸组肉鸡血清丙二醛含量(35d)显著低于对照组。
4.2 发酵米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米糠在动物生产中应用较少。研究发现,饲喂15%发酵米糠(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鸡饲料转化率(1~35d)分别比饲喂0、5%、10%、20%的提高8.72%、16.92%、27.69%和34.36%。以发酵米糠(枯草芽孢杆菌YB83,5.0×108、5.0×1010CFU/kg)饲喂临武鸭发现,ADG 分别提高0.72%、0.82%,料重比分别降低0.14%、0.19%,极显著降低死亡率。研究表明,通过饮用水摄入米糠水提液悬浮液并不能改善5%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症状,而饲喂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米糠能改善炎症性肠病症状。
5、小结 在养殖业中充分利用糠麸类饲料资源,是减能减排、健康的发展模式。微生物发酵处理能提高糠麸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改善糠麸适口性。目前,糠麸饲料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作为食用真菌生长基质,收获食用真菌时,糠麸发酵基质同时作为动物饲料;②微生物发酵糠麸富集功能物质,提取后的残渣可作为动物的抗氧化剂、益生菌;③提高糠麸中CP含量,降低CF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处理技术研究。此外,必须重视发酵糠麸中霉菌毒素的问题、筛选不产生毒素的菌种。目前动物生产中发酵糠麸的研究较少、其添加比例、应用动物的品种及年龄均需进一步研究。
注:本文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BFC)小编整理发布,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及投稿等,请您加小编微信(18611366384)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略。 责编:穆图; 审稿:刘晶晶博士;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 作者:崔艺燕、田志梅、鲁慧杰、邓 盾、马现永、陈卫东;
转载此文请保留线内的所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