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73|回复: 0

[养猪] 拔牙式清除能否战胜非洲猪瘟病毒?如何实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8 1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学上对于损坏的牙齿通常采用手术拔除的方法,以免影响周围牙齿的功能。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尤其是动物传染病的控制也通常采用类似“拔牙式清除”的办法控制感染性个体或彻底剔除感染性个体,这样做既降低了疾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又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

1.jpg

非洲猪瘟是一种自然性“慢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只有在人为干扰(如频繁移动猪群,频繁清扫环境)的情况下才会加速该病的传播速度。由于该疾病的传播速度缓慢,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现个体发病,往往大部分群体都已经发生了感染。所以,成功实现拔牙式清除的前提是准确、及时的早期诊断。

非洲猪瘟感染之初直至出现临床症状之时,血液中几乎不会出现抗体,用ELISA方法监测抗体意义不大。抗体检测只是用来监测仔猪猪群是否曾经感染的最佳工具,只有对于慢性型感染和康复猪群的回顾性诊断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洲猪瘟病毒从口腔扁桃体进入血液平均需要3-4天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检测和监测的黄金窗口期。对于有些个体,口腔中长期存在病毒,而血液中并不出现感染,机体表现始终正常。对于上述两种情况,血液学检测和监测往往显得滞后并造成控制时机贻误。另外,采血刺激也会造成潜伏感染非洲猪瘟的猪群提前爆发疾病。

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唾液学检测可以给我们进行早期筛查争取更加宝贵的时机。

当农场周围出现疫情时,要快速进行非洲猪瘟筛查,建议用唾液采集袋进行猪群的个体采样,不建议用绳索进行群体采样,采集的唾液样本必须迅速冷冻或冷藏。

2.jpg

核酸提取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要指定技术熟练的专人负责,不建议使用在校学生或研究生从事这个工作,必须防止在提取纯化过程中的核酸污染,否则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检测完毕的所有样本要进行煮熟处理,时间在30-60分钟以上。

为实现非洲猪瘟的早诊断、早处置,为了有效实现“拔牙式”清除,必须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唾液学筛查工作。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唾液学筛查不仅对非洲猪瘟病毒高度有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以及环状病毒也高度有效,其检测效率远远高于血液学。

针对当前地方政府放任非洲猪瘟疫情的实际情况,要掌握“拔牙式清除”的后续管理。拔牙后留下的“好牙”更需要好好护理,比如进行抗“瘟疫”的措施控制,如饲料中添加2%的蒜末或蒜浆(可以使用绞肉机或豆浆机加工),蒜末或蒜浆等同时可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疫病的抵抗能力,投入产出比较高。这样的处理,不但饲料风味独特,将来的肉品品质也会得到改善,何乐不为?当猪群的朊度提高到30以上时(内部标准),抗病能力将大大加强。

3.jpg

拔牙后留下的“坏牙”也不能扔了了事,当然更不能出售,可以废物利用。将这些病原携带的猪群赶至野外空地(最好建造遮雨棚),让猪群充分接触泥土,解决营养匮乏状态(补充了有益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猪群的抵抗力迅速提升,当这些猪群的抗体形成过程完成以后(需要30天左右的时间),病毒被从机体中清除(并非文献报道的“长期带毒”状态),形成终身性的稳固免疫力,这才是中国养猪业的方向。

《黄帝内经》(灵枢)有云: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以上方法,属于无奈的举措,欢迎继续讨论。

文/ 樊福好
转自:农牧前沿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 05: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