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质量是蛋品质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蛋壳的颜色、厚度、强度及韧性等是衡量蛋壳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在向大家分享关于蛋壳在体内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 蛋鸡养殖中,我们经常能遇见鸡群破蛋、软蛋等残次蛋增多包括蛋壳颜色变浅发白等蛋壳质量下降的情况。蛋壳质量的好坏对于主要依赖销售鸡蛋来盈利的蛋鸡场来说,无疑是影响巨大的。那么,蛋壳是如何形成的?哪些问题导致了破蛋、软蛋、白蛋增多?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图片来自海兰公司网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鸡蛋是怎么形成的。母鸡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输卵管,而输卵管由漏斗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组成,从卵子成熟后到鸡蛋产出的过程就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卵泡成熟、破裂后释放卵子,卵子(卵黄)被像喇叭口一样的输卵管漏斗部接纳,接着进入输卵管最大的部位膨大部,然后下行到形成鸡蛋蛋壳的子宫部,最后进入阴道部产出体外。 鸡蛋中的内浓蛋白、卵黄膜和系带在漏斗部形成;而膨大部是鸡蛋中蛋白最主要的合成场所包括内稀蛋白、外浓蛋白和外稀蛋白;峡部则形成蛋壳壳膜,分为内壳膜和外壳膜; 而鸡蛋的蛋壳则是在子宫部形成:蛋壳膜在子宫部膨胀变得紧致,水分通过蛋壳膜使蛋白体积翻倍,然后流经子宫血液中的钙等形成蛋壳需要的物质沉积到蛋壳外膜上而形成蛋壳;成形的鸡蛋进入阴道部而被产出。具体蛋壳形成的机理这里就不探讨了。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看看蛋壳构造。蛋壳从内到外分为:乳头层、有机基底层、水晶栅栏层、垂直结晶层、色素层和角质层。每一层在蛋壳形成过程都起到各自的重要作用,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乳头层参与启动蛋壳钙化过程,其分布出现问题会导致蛋壳结构出现问题而使蛋壳硬度下降; 有机基底层为钙盐的结晶化提供网格状结构,促进钙结晶化形成栅栏状的构造,使蛋壳变硬,所以这一层出现问题,即使有足够的蛋壳厚度也会影响蛋壳强度使蛋壳更易破损;水晶栅栏层是由浓密的钙结晶物(96%的碳酸钙及少量的磷酸三钙和碳酸镁等)形成栅栏状,主要决定蛋壳的厚度,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薄壳蛋甚至软蛋; 垂直结晶层虽是水晶结晶层外一个较薄的结晶层,但能使蛋壳表面更加坚硬、平滑;色素层是色素沉积于垂直结晶层和角质层形成的,如果出现问题使蛋壳颜色变浅;角质层是蛋壳的最外层,主要负责使蛋壳表面光滑有光泽。 图片来自海兰公司网站 从上面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疾病和应激等。 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主要是钙、磷、维生素D,其次是蛋白质(氨基酸)和锌、锰、铜、铁等微量矿物质元素,维生素B6、维生素K、烟酸、维生素C等维生素也对蛋壳质量有一定影响。 钙是蛋壳主要的成份,不仅决定了蛋壳的厚度也能决定蛋壳强度;磷则决定了蛋壳的韧性和弹性;维生素D对钙、磷的吸收和代谢起到关键作用;镁、锌、锰等矿物质元素、维生素K等维生素和某些氨基酸在钙的吸收、转运和骨髓基质转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蛋鸡来说,除了水之外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饲料提供,所以饲料的品质对对蛋壳质量具有重大影响。蛋壳中的钙主要来自饲料及骨骼:钙的供应主要由饲料补充,产蛋鸡自身也会调动骨髓中储存的钙用于蛋壳的形成。 每生产一枚鸡蛋需要消耗2—2.5克的钙产蛋鸡:有研究表明,一个重57.60克的鸡蛋蛋壳平均重5.18克,含钙2.02克,就需要饲料钙3.98克,如果年平均产蛋率为70%,则平均日需供给钙2.79克,加上维持需要的钙和蛋内容物的钙,日需钙约3克,因此饲料中钙含量多达3.25%~3.50%。 另据研究,产蛋鸡饲料钙为3.6%时,蛋壳中的80%的钙由饲料提供,20%钙由骨骼提供;当饲料钙只有1.9%时,30%~40%的钙由骨组织提供。 所以有人说,蛋鸡的产蛋过程,就是一个结构骨消亡的过程,最终只剩下一个脆弱的骨骼。若能在后备期发育出一个良好的骨架并在产蛋期维持骨架健康,不仅能极大的减少破蛋、软蛋等残次蛋,也能延长高峰期和产蛋周期。 也要适当,因为钙或磷都会制约对方的吸收与利用。钙与有效磷推荐最适比例为9~12:1。 钙磷比列不当时,不但蛋壳质量下降,有时会产生软壳蛋或无壳蛋,蛋鸡常常会软弱无力,甚至还会发生佝偻病和软骨症。据研究,0.30%的有效磷和3.5%的钙可使鸡获得最大产蛋量和最佳蛋壳质量。所以,如果饲料中钙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会严重影响蛋壳质量,导致破蛋、软蛋及白蛋增多。 大部分地区饲料中的钙主要来自石粉,所以石粉的含钙量、粒度等对蛋壳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一般要求石粉含钙量要高于36%,而且氟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得超标,否则都会严重影响蛋壳质量。 有人认为粒度小的石粉容易被消化,其实相反,石粉粒度较大的颗粒在消化道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当然粒度太大也不可以,所以新版《海兰褐商品代蛋鸡饲养手册》中要求产蛋期饲料的石粉2--4毫米的颗粒要在50%以上,中后期达到55--60%。 另外,开产前后是鸡往骨骼中储存钙源的重要时期,所以添加石粉不能过慢,一般要求在产蛋率5%时石粉要添加到高峰期饲料的比例,否则产蛋前期和后期就容易出现较多的破蛋、软蛋,甚至出现瘫痪或断腿断翅的鸡。 磷酸氢钙的磷容易被鸡吸收利用,而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不利于鸡的吸收利用,虽然植酸酶可以将植酸磷转化为可吸收的磷,但如果用过多的植酸酶替代磷酸氢钙也会影响蛋壳质量,因为会减少磷酸氢钙中钙的提供量,而且磷过多会阻碍钙的吸收利用特别是植酸磷利用率提高的产蛋后期鸡。 有的地区也在使用贝壳粉来提供钙质,贝壳粉的钙质溶解度较高易于被鸡利用,但因其易被沙门氏菌、霉菌等污染所以要注意贝壳粉的质量,一般建议与石粉混用,推荐比例为贝壳粉1/3--1/2:2/3--1/2。 维生素D的供给是否合适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较大,新版的《海兰褐商品代蛋鸡饲养手册》中推荐的维生素D3添加量为3300IU/kg。鸡利用维生素D3是先将其转化为活性的25-羟基维生素D3,所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合成的25-羟基维生素D3也改善蛋壳质量。 锌、锰、铜、铁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微量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锌和锰,利用生物学效价高的微量元素有利于减少破蛋率,提高蛋壳质量。据研究,蛋氨酸螯合锌等有机微量元素对提高蛋壳强度的作用高于硫酸锌等无机微量元素。 饲料电解质平衡也是调节蛋壳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因为饲料电解质可影响蛋壳的钙化。要避免饲粮中氯化物水平过高,如可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中的钠替代氯化钠中的钠能有效提高蛋壳质量。 综上所述,如果饲料中的钙、磷、维生素D等等营养素缺乏或超标,或比例不当,或原料品质不佳等等,都会使蛋壳质量下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各种应激因素和疾病因素影响蛋壳质量的几率更大,更易导致鸡群出现破蛋、软蛋、畸形蛋等残次蛋增多包括蛋壳颜色变浅发白等蛋壳质量下降的情况。 免疫、惊吓等应激因素能严重影响蛋壳质量,特别是热应激。热应激造成鸡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蛋壳变薄等,也会使为散热而过度喘气的鸡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致使血液PH值上升进而减少子宫部钙离子和碳酸盐的传递,影响蛋壳形成。 几乎所有疾病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蛋壳质量下降。影响蛋壳质量的各种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损伤输卵管的疾病,如传支、嗜输卵管型滑液囊支原体感染、流感、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等等;二是影响营养素吸收与利用的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此类疾病一是影响钙、磷等与蛋壳质量密切相关的营养的吸收,二是严重影响输卵管的发育,如腺肌胃炎、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等等。 一般日龄越大的鸡所产之鸡蛋蛋壳面积越大(特别是饲喂高蛋白饲料的鸡),而消化系统的功能又在逐渐减弱,所以破蛋越多,蛋壳颜色也越浅;蛋壳质量与遗传因素也有关,正常条件下某些品种的鸡蛋壳颜色要优于其他品种,如罗曼褐等。 如果鸡群出现破蛋、软蛋等残次蛋增多包括蛋壳颜色变浅发白等蛋壳质量下降的情况,特别是突然大幅增多,主要还是要考虑应激和疾病因素。要加强饲养管理,为鸡提供适合的环境,减免各种应激,做好各种疾病的免疫等防控措施。 为鸡提供全面、平衡营养的优质饲粮对蛋壳质量也很重要,要注意饲料原料(如石粉等)的品质。还要根据鸡日龄、温度、季节、发育状况等因素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如产蛋中后期适当提高石粉的添加量(如由高峰期的8%提高至8.5--9%)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