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利润非常高,且牛蛙食性杂易解决、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强,比较容易养,近年来发展为很火热的一项水产养殖项目。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水质恶化、牛蛙近亲繁殖导致的种质退化等综合因素,导致牛蛙的流行性疾病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地发生,其中肝脏疾病危害甚大。 肝脏是牛蛙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其损伤或者病变往往导致牛蛙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和抗病力降低,极易造成继发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综合症的肆虐,严重威胁着牛蛙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牛蛙肝脏病变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脂肪肝,尤以营养性脂肪肝危害最突出。 集约化养殖中,人为的缩短了牛蛙正常的生长周期,牛蛙长期摄食高能高蛋白的 饲料后,脏体器官负荷太大,尤其肝脏,其分泌胆汁的代谢功能和解毒排毒功能退化,从而出现牛蛙摄食受阻、饲料消化率低下、生长缓慢、肝脏病变,进而导致牛蛙死亡问题的发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牛蛙,应激条件下,疾病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后果极为严重。 牛蛙的肝脏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以5~10月为多发。从幼蛙(四肢齐)到成蛙均发生,而且死亡率极高,可达90%以上。病蛙外观呈肥胖状,皮肤呈黄绿色(俗称黄身),无光泽,剪开腹部可见有腹水,肝脏肿大变灰白色、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呈浅绿色,病程一般较长,临近死亡时蛙体极度膨胀。 那么,如何防治牛蛙肝脏肿大病? 牛蛙的养殖周期从蝌蚪到出售在五个月以上,因此如何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换水的次数和量以及平常的生产管理都是关键;合理用药、对症用药,不滥施药物、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以及杀虫药等,药物滥用也会损害牛蛙的内脏机能;拌料添加保肝护胆的胆汁酸,一方面抑制脂肪在牛蛙肝脏和腹腔的过度蓄积,另一方面弥补牛蛙自身胆汁分泌的不足,增强肝脏功能、疏通胆道,起到保肝利胆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治牛蛙肝脏病的发生。 文章来源山东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