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海洋与渔业杂质 作者:李易珊
近日,记者来到一个卧虎藏龙的工业区--广州番禺钟村,探访一位“隐世高手”。广州中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便藏身于此,低调的门牌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秉承“减少污染,增加产量”的理念,中航扮演起水产工程师的角色,承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原水处理系统等制造工程,多年来致力于水产养殖水处理设备与系统的研发、设计以及制造。公司所研发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占地150~1100/㎡,产量可达120~160/m3,日补水量低于5%;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2项、注册商标3个、实用专利6项以及CE认证2项。 广州中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苏松明
虚心学习,用心经营 “其实我们早在05年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中航市场部经理苏松明讲述团队的创业历程。2005年苏松明团队去了丹麦、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他们发现国内外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以单台设备为主,这时候,他们决定回国创业,进入循环水养殖的工程领域。刚开始,苏松明团队扮演起配件加工的角色,他们自行采购配件,按照用户要求进行组装,最后贴上别人的牌子。“寄人篱下”的苏松明团队一直沉着学习,经过知识武装后,团队于2012年创立了广州中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始经营自主品牌。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航深知只有不断强化自身技术水平才能勇往直前,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特别的构思。经过协商,他们与客户取得共识,中航以一个半免费的价格出售产品,他们则需要及时获得用户端的试用报告。在中航看来,每一套成品的落地都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双赢的合作机制让中航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在循环水养殖领域中,中航从业余到行家,他们对循环水已情根深种。“我自己养的鱼我都有在吃,循环水养殖的鱼可以放心吃。”苏松明对记者说道。他将循环水养殖系统比作大海,在天然海域中生长的鱼比较健康,那是因为大海有强大的自净系统,养殖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污物能够被分解消除,但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循环水养殖正是模仿这种生态模式,不过是将处理水质的工作交给了专业的设备机器。
小身材
在国内,循环水养殖技术起步较晚,对于大多数养殖户而言,该领域仍存在较多空白,“很多时候,他们想做却不懂怎么给我们提要求。”苏松明表示忧虑。鉴于此,经过多次改良测试,中航最终确定了三款不同规格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按占地面积的不同可分为小系统、中系统和大系统,可以基本满足不同的需求。
据了解,小系统占地面积150㎡,可容纳86立方米养殖水体,养殖池规格为Φ2.2x1.5m(最大直径乘以高度),共20个。“我们有部分客户是刚刚转行过来的,他们对水产养殖很感兴趣却缺乏养殖经验,这套系统非常适合他们”,苏松明补充道。新手上路,入门级的操作系统为他们提供了小试牛刀的好平台,通过小型的养殖试验积累实际的生产经验,可在短期内培养新兵们的实操能力和兴趣,加快他们转型的步伐,为养殖界吸纳更多“小鲜肉”。除此之外,小系统还适用于标粗阶段。
内陆第一套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养殖户便有了扩大生产的想法,中系统应运而生。“中系统占地450㎡,包含Φ5.8x1.5m的养殖池8个,可容纳330立方米水体”,苏松明介绍到,可容纳1000m3水体的大系统则适合于开展大规模的养殖生产。
因需而定,从“小户型”到“大户型”,除了规格不同以外,其他的配件一个都不少。苏松明告诉记者,无论是哪种规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都会包含15项工序设备:滚筒微滤机、循环泵、蛋白分离器、臭氧一体机、臭氧去除器、风机、生物过滤器、脱氧杀菌处理器、制氧机、溶氧锥、温度控制器、水质监测仪、旋流过滤器、自动投喂机以及不同数量的养殖池,主要适用于养殖石斑鱼、半滑舌鳎、非洲鲶鱼、南美白对虾等12个品种。在苏松明看来,设计小系统的初衷是为了增加操作的简便性,尽量使养殖户减少操作步骤,但是他并不提倡养殖户使用自动投料机,特别是刚刚入门的新手。“通过人工投料我们可以分析养殖对象的摄食情况,从而掌握它们的健康状态,除非是已经很有经验的,否则一般我们不建议。”苏松明解释道。
高产出
在走访生产场地时,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就必须保证充足的电源。如此一来,系统的购置成本加上24小时的不间断供电,无疑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但苏松明却表示无需担心,“采用循环水系统,虽然初期的投入是增加了,但我们的产量是有目共睹的”,苏松明肯定的说道。以石斑鱼为例,小系统的产量为5.2~6.8吨/造、中系统20~26.5吨/造、大系统60~80吨/造,“平均而言,三套系统每次的产量在800到1000斤左右,综合成本就不高了”,苏松明笑道。换而言之,系统最高产量可达160斤/m3,最低也有120斤/m3。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中航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作为一个整体,养殖系统的建造除了要保证每一个配件的质量以外,还必须确保运作的流畅性。“每一台仪器的设定都要考虑到后续的设备,它们必须互不干扰,并且有良好的适应性”。为了提高配件的兼容性、降低短板效应,中航踏破铁鞋,经过上百次的磨合实验,才有了今天的三大养殖系统。精益求精,改良升级仍在继续。
薄利多销,供不应求 转眼间,中航公司已经成立6年了,在循环水养殖领域已小有名气,吸引了许多中外顾客。据透露,中航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地,而国内的客户则遍布了全国各省,2017年国内的产值达1000多万。“可能我们的产值是偏低的,但是我们是一万块、一万块这样赚回来的,占据的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苏松明明确了公司的定位。中航的出身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正如“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坚持从低做起、从零售做起,目前正是一个跑量的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苏松明的手机传来此起彼伏的铃声,“2017年我们在国外开发的新客户有30~40个,订单数量也不断增多。”苏松明乐在其中。据统计,中航每月的订单数量约为20,但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屈居”于小厂房的中航决定搬厂。在新厂房的蓝图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划出一块基地,留作大面积的养殖示范,对内是开展试用实验的基地,对外是公司实力的展示平台。 正在进行养殖实验的系统
对于中航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网店,苏松明说道,“网店只是一个展示平台,我们一般都会邀请客户来实地考察。”无论是新老客户,苏松明都会带他们来到生产基地进行参观考察,有合作意向的,苏松明就会推荐合适的产品,之后为对方提供图纸和设计方案,并告知所需的基建,继而开始生产测试,发货后会继续跟进情况,提供一年的售后服务。从客户敲定合作到正式开展养殖,整个过程历时1~2个月,其中生产环节需时15天。设备到达用户手中,都是“新鲜热辣”的,“因为需求不同,我们都是接单才开始生产的,没有存库”,苏松明解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