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猪的正常体温是38℃-39.5℃,在临床上,低体温症常是由于遭受致病因素导致猪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的一种发病表现。
造成猪出现低体温症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营养失调、饲养管理不善、药物使用不当、中毒、疾病晚期等。
那么,猪出现了低体温症还有得治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前提一定是及早发现及时对因对症治疗,才能治愈,如果到了晚期,神仙也无力回天。
1、营养失调
我们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其实,养猪就像养孩子一样,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再苦不能苦母猪、再穷不能穷猪料。
如果我们能把母猪照顾好,母猪自然能把仔猪照顾好。
同时,选择一款营养全面、配制合理、适口性好的饲料,对养好猪至关重要。
营养失调对猪造成的损害可能不会及时显现出来,但一旦出现就比较难以治愈,改善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尤其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吃的多,消耗大,营养主要供给胎儿增重。如果此时营养供给不足,肯定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同时也会造成母猪营养不良,消耗大于供给,进而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2、饲养管理不善
饲养管理不善的因素常见于温湿度控制不合理、饲养密度过高、管理粗暴等对猪造成一定应激,导致猪体内激素短时间难以有效作用,出现机体机能紊乱,体温调节不畅,出现低体温情况,严重的可造成猪只死亡。
针对应激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善消除导致应激的因素,同时对应激猪肌注VC或地塞米松等缓解应激状态,严重的肌注肾上腺素急救。
另外,新生仔猪接产不当,导致脐动脉失血过多,贫血,或者没有及时吃初乳,导致仔猪能量不足,出现低血糖,都能造成仔猪低体温症状。
所以在仔猪接产过程中,细心扎紧脐带防止流血,并及时吃足初乳,对养好仔猪非常关键。
还有的情况是猪舍存在锐利器物,造成猪的外伤,失血过多,并进而出现低体温症。
处理的要点是尽可能减少对猪造成损害或不适的因素,从源头从细节预防为主,一旦出现,要及时处理外伤,用药以补气补血为主,比如牲血素、黄芪、当归等。
3、退烧药使用不当
在生产实际中,我们常常遇到猪发烧的情况,有时候猪出现低烧是机体在对抗疾病的正常反应,这个时候用退烧药可能造成猪的低体温症。
另外,持续的高烧会造成肺水肿,此时以利水通肾为主,再辅以退烧降温,如果一味盲目的用退烧药,可能矫枉过正,造成低体温,尤其是安乃近、氨基比林等退烧药。
4、中毒
能引起猪中毒的因素常见于有机磷中毒、有机氯中毒、重金属(汞、铜)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霉菌毒素中毒等。
一旦发现猪出现中毒症状,最好能确定导致中毒的因素,方便对症治疗。
有机磷中毒:解磷定、阿托品。
有机氯中毒:以洗胃和泻下为主,同时可用阿托品缓解中毒症状
重金属中毒: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丁二酸钠。
亚硝酸盐中毒:亚甲蓝。
霉菌毒素中毒:无特效解毒剂,以预防为主,可添加脱霉剂,对中毒猪以洗胃和泻下促使毒素排出,同时肌注VC缓解中毒症状。
5、疾病晚期
各种致病因子都可能导致猪出现低体温症,比如细菌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病毒性疾病:猪瘟、蓝耳、伪狂犬等,都会感染猪只引起发病。
发病前期一般体温升高,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到了疾病晚期,就会出现低体温情况。
不管是细菌性疾病还是病毒性疾病,都以预防为主,细菌性疾病以抗菌消炎为主,病毒性疾病以疫苗免疫为主,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在生产中,有些养殖朋友没有给猪量体温的习惯,这是很可怕的,体温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发展程度。
猪一旦出现低体温,极易造成死亡,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
另外,针对猪的低体温症,升高体温是当务之急,可以使用樟脑磺酸钠、肌酐、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同时配合葡萄糖补充能量,可有效缓解低体温症状。
作者:李梦楠 录音:小花
来源: 养猪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