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46|回复: 0

2018畜博论坛暨中国畜牧科技创新论坛听课笔记(5月1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7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畜牧环保 饲料减抗 生物保健 智慧养殖

1.png

  5月16日,由新饲料传媒、《饲料与畜牧》杂志主办的2018畜博论坛暨中国畜牧科技创新论坛在重庆举行。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由DDC万锐、谌权、周斌现场整理的会议听课笔记。

生猪大数据与精准养猪
李清宏教授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2.png


  背景

  精准养猪十分迫切

  中美贸易中蛋白饲料问题如何克服,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一条路径。

  保障生态环境、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需要降低成本。

  当前规模养猪蓬勃发展,管理成为制约因素。

  精准养猪正当时

  生猪生产进入新阶段:规模化深入推进,靠管理要效益的阶段。

  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移动互联为猪场精准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支撑

  互联网进入3.0移动互联网时代(2009年—2015年)

  智能手机横空出世,2G-3G网络发展,移动端将PC端曾经触及不到的那批用户迅速盘活,中国互联网用户呈井喷之势迅速增长。

  一、生猪大数据

  猪场大数据(4V,Volume量,Variety类型,Value价值,Velocity速度)

  数据源:饲养数据、环境数据等(猪、舍、料,养、加、流);7亿头猪—原始数据、统计数据;

  数据类型:数据、图片、声音、视频等;

  数据价值:猪场领导、饲养员;行业管理者;相关商务者;

  数据使用: 猪场/集团/政府/院所/商务:饲料、兽药、设备等,市场分析。

  二、精准养猪

  精准养猪包括精准饲养与精准管理两个层面

  (1)精准饲养:饲料使用精准、疫病防控精准

  (2)精准管理:圈舍管理精准、生产管理精准

  三、平台建设

  生猪数据平台是构建生猪大数据与精准养猪的重要纽带

  1、出发点:为什么做

  (1)是建设现代化生猪产业、经营与生产体系的重要支撑。

  (2)建设畜牧强国和网络强国的焊接点。

  (3)畜牧大数据平台通过跨设备、系统、场区、地区的资源链接和高效协同,加速重构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引领组织变革、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型产业体系。

  (4)互联网平台为信息通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蓝海,推动5G、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时间敏感网络(TSN)等网络技术的演进升级,促进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产业、应用水平的提升。

  (5)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6)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2、切入点:做什么

  (1)数据+模型=服务

  (2)通过数据采集软件、设备和机器等将各种数据输送到云端,再通过云端模型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提供数据产品给智能设备、各类人员,服务于生猪饲养管理,满足其他人员需求。

  3、着力点:怎么做

  信息化与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1)数据从哪里来:数据APP(养殖、屠宰、流通)与智能设备。

  (2)数据到哪里去:企业管理平台、政府业务平台、集团监管平台、专家服务平台等。

  使用现状:

  政务型:GPS(GBS)、丰顿;

  服务型:猪场超级管家(和谐阳光)、猪联网(大北农)、猪事通(安佑)、九方农场(新希望,类似开福)、猪OK_平台(傲农)、猪之宝、365猪卫士;

  生产型:微猪科技、神农宝(唐人神集团)、温氏、牧原、惠顺(襄大农牧)等。

  四、区块链技术下的思考

  1、互联网4.0时代(2015年至今)

  2、独角兽不断涌现

  3、生猪数据平台多但好的不多,主要原因

  (1)多学科协同创新:养猪专家、管理专家、设备专家、软件专家等;

  (2)开放、协作意识弱。

  4、分布式记账系统带来新模式

  (1)大数据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

  (2)必然无法用单台计算机进行处理。

  (3)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依托云计算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或虚拟化技术。

  5、亟待加强生猪大数据治理。

  6、适应分布技术与现实

  (1)完善标准:生猪个体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评价标准、数据模型标准以及其他基础标准。

  (2)安全管理。

  7、提高数据的智慧性

  (1)与设备相同;

  (2)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3)提高反馈。

  8、体现大数据的初心:大;满足所有用到猪业数据的对象——人、组织。

  9、体现中国特色,打造世界一流关键在体现中国特色。

  10、需要开放的心态。

  11、坚守数据的逻辑性:符合猪场生产工艺、符合管理科学流程、符合一致性。

  12、强化数据的实用性:简单、简洁、清晰。

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李希荣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
3.png

  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的行业现状:

  1、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总体供大于求。从需求上看,和5-6年前相比,消费总量有一半是泡沫,公款消费、福利性消费占比不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八项规定”,将泡沫捅破。

  2、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团体性消费下降,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闭,其数量庞大。

  3、老龄化社会越来越明显,原来猪肉、蛋品等畜产品的传统消费者退出工作岗位,注重保养,新的消费主力还没有形成。

  畜产品处于饱和,消费下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未来的对策:

  1、从量上,企业不能盲目扩张,要挖掘新的增长点,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为主要方向,这对生产方式改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要扩大畜产品的消费宣传,探索健康促销模式。

  3、今后一段时间增长疲软,根源在于产能过剩,新一轮的猪周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础母猪数量过大,虽然散户小规模下降,但大企业急剧上升,南方关闭的猪场产能没有下降而是进行了转移,在产能转移过程中,数量没有削减,实际上升。母猪生产性能提升很快,6头母猪相当于过去2013年、2014年的7头母猪水平。出栏体重和过去相比也明显增加,6头猪出栏相当于过去7头猪。

  4、行业内部要取得共识,调节和科学规划产能。猪肉消费量目前是6500万吨/年,扣除出口,5300-5400万吨足够,以猪肉消费量反推出栏育肥猪和能繁母猪数量。

  5、要加快制定总畜禽养殖标准,目前中国畜牧业协会正在推进能繁母猪的标准,强制实施,作为淘汰标准,设定养殖场门槛。

  6、环保压力大,政府除了监督外,还要担当推动、引导和服务者的角色,实施集中处理(畜禽养殖粪污如城市垃圾一样集中处理)、企业缴费(粪污处理费)、政府补贴(粪肥使用)、农民使用。

  7、下一步养殖用地,政府要出相应政策。

  8、疫情防控难度越来越大,防疫成本越来越高,相关企业要思考如何降低成本。

  9、进口冲击方面会越来越大,中美贸易摩擦和磋商,李会长认为农产品将做出牺牲和让步,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影响和释放的信号非常巨大。走私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打击力度。

  10、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饲养管理等标准不完善,没有行业标准。品牌的核心是标准,中国畜牧业协会成立了标准委员会,推动标准化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饲料原料中,玉米因为去库存价格相对偏低,库存消化后价格会上升。豆粕方面,增加关税后价格上升会是长期面临的问题。

  12、畜牧业以外的资本进入,对行业造成冲击。

  13、规模化发展,人才是瓶颈,懂技术、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要加快培养。

应激的危害以及策略
王勇
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4.png

  一、动物健康状态决定了生产是否能盈利

  健康状态下30%用于生长,疾病状态下80%用于健康。
5.png

  二、应激的连锁反应

  皮质醇是肾上腺产生一种糖皮质激素,用来抵抗应激反应;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生成葡萄糖来增加血糖浓度,抑制免疫系统,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皮质醇已经被证明具有以下功能:

  1、抑制生殖功能;

  2、抑制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3、抑制采食和消化;

  4、增加流向心脏、大脑和肺部的血液;

  5、增加呼吸。

  三、如何定义应激

6.png

  四、皮质醇会影响免疫功能、肠道的完整性、生长/繁殖、葡萄糖维持。

  五、热应激与动物生产:生长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生殖能力下降、肉品质下降、肠道完整性下降。

  热应激导致体重损失增大

  热应激导致胰岛素升高

  六、热应激与肠道健康

  1、血液流向皮肤和四肢

  2、肠道血液收缩

  减少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肠道

  缺氧导致肠道组织活性氧的增肌(ROS)

  3、减少肠道养分的摄取以及增加肠道的通透性

  有多种因素导致肠道渗透压的增加

  4、脂多糖(LPS)刺激免疫系统

  5、LPS促进炎症的产生………分解代谢

  TNFα,IL-1etc..
  食欲下降
  刺激发烧
  引起肌肉分解
  引发嗜睡
  降低生产性能
  LPS导致肝脏损伤

  七、铬在热应激中的效果研究

  丙酸铬降低组织的病毒载体

  丙酸铬可以提高鸡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八、锌在热应激中的效果研究

  有机锌可以提高生产性能
  有机锌可以提高肠道完整性
  有机锌可以改善肠道健康状况
  有机锌可以有效的抵抗热应激

商业养殖条件下动物肠道健康新策略
凌华云 博士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7.png

  1、肠道健康的系统概念认知:肠道形态结构完整性、肠道微生物群平、肠道黏膜免疫平衡。

  2、肠道健康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肠道健康→黏膜免疫健全,消化吸收好,生产效益→微生态平衡。

  3、日粮结构对肠道健康影响:

  a、抗生素影响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降低粘液层厚度,破坏紧密连接蛋白,增加肠道通透性等;

  b、霉菌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影响肠道菌群组成, 诱导肠道病变,还改变肠道免疫应答等。

  4、养殖密度影响动物氧化应激, 引起肠道微生物群扰动。

  5、断奶应激引起肠道失衡:微生物组多样性下降,严格厌氧菌减少通透性增加,肠道炎症等,导致断奶腹泻与生长障碍等;断奶应激导致肠道形态学受损,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下降。

  6、应激对肠道健康影响——热应激。

  7、商业养殖条件下的动物肠道健康危机 , 肠道微生物群波动/失衡 ,肠道氧化应激 ,肠道结构破坏:绒毛、黏液层 ,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肠道通透性增加 ,肠道炎症反应, 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衡 ,肠道免疫功能抑制 ,肠道消化吸收障碍 ,导致效益降低。

  8、肠道健康调控策略:益生菌 、寡糖 、中短链脂肪酸、植物精油 、酸化剂 、酶制剂

  9、肠道健康的本质及核心影响要素寻找系统解决策略,系统策略:肠道微生物群平衡、肠道形态学结构完整、肠道黏膜免疫平衡 。

  10、肠道菌的选择小肠:屎肠球菌 ,大肠:丁酸梭菌 。

  11、微生态制剂组显著提高了乳酸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

  12、添加益生菌和益生菌+益生元组均能增加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多样性和丰度

  13、高膳食纤维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等有益菌增殖,抑制肠杆菌生长。

  14、过量蛋白质进入后肠引起腐败发酵:蛋白质发酵细菌增加,糖分解细菌减少。 进入后肠未消化蛋白增加通常与高水平蛋白摄入、低蛋白消化率与氨基酸不平衡相关。

  15、减少未消化蛋白进入后肠 ,A低蛋白日粮B外源蛋白酶 。

  16、低蛋白日粮显著降低后肠蛋白质发酵程度; 低蛋白日粮显著提高后肠益生发酵终产物-SCFAs。

  17、蛋白酶除蛋白水解外的功能:降低后肠腐败发酵、促进粘膜蛋白合成与紧密连接蛋白完整性等。

  18、微生态制剂组显著提高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及增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从而改善了肠道形态学结构。

维生素在抗病营养理论中的应用实践
孟怀旺 博士
重庆优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png

  1、全球80%维生素都用在动物上。 中国是可生产所有维生素的唯一国家。 70%维生素产量来自中国。现今我国可以生产目前发现的所有维生素品种,全球维生素最大出口国 。

  2、维生素的缺乏症,生长缓慢,食欲差,皮肤角质化,消化吸收差,鹅步,坏死性肠炎,跛脚,免疫力低下,脱毛,皮炎,肢蹄病,肌无力,免疫力低下,繁殖障碍皮炎,流产,骨骼发育畸形,肢蹄病,腹水,腹泻。

  3、生鸡蛋中含有0.05%的抗生物素蛋白,干扰鸡群的生物素的利用,出现缺乏症。 灌服生物素可有效缓解生物素缺乏症状。

  4、维生素缺乏的原因A摄入不足B机体吸收利用降低C维生素需要量增高D存在抗维生素物质E饲料加工工艺不良.

  5、维生素供给量: 预防维生素缺乏症、满足动物的正常生理需要 、提升动物健康度、功能性食品 。维生素产品原则: 种类齐全, 数量足够,比例平衡.

  6、异常状态需要更高的维生素需求量添加NRC(1998)水平VA能改善仔猪健康,但对生产性能无影响;PRRSV应激状态下,补充5倍NRC(1998)水平VA生产性能更佳。

  7、维生素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物学反应的必须微营养素,例如免疫调节。维生素的缺乏会增加感染、过敏、炎症疾病的风险。

  8、维生素 A帮助动物免遭感染主要是通过保护其黏膜的完整性,这是维生素 A的非特异性保护机能。研究热点:A、D、E、C、B族维生素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元素。

  9、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和免疫增强剂的协同作用:单独大剂量使用可观察到额外效应 ,联合使用可观察到显著的协同效应

  10、疾病模型 、抗病营养需求参数、维生素标准→动物更健康,营养物质利用更高效,挖掘动物生产潜力,提升经济效益

  11、重庆优宝—抗病营养践行者,通过创新的非药物途径的方案和产品,解决养殖中的突出问题,保障动物最佳生产性能。

饲用酶制剂对降低动物免疫应激与营养损耗的作用
冯定远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9.png

  一、酶制剂提高营养消化吸收功能

  酶制剂在畜禽饲料中有七种功能

  1、 营养利用功能是酶制剂在饲料养殖中应用最先认识、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功能。酶制剂营养利用功能被广泛认识的是消化功能。

  2、肠道健康功能
  3、生理调控功能
  4、免疫调控功能
  5、脱毒解毒功能
  6、抑菌杀菌功能
  7、抗氧化等功能

  改善营养消化利用的功能,具有营养功能的酶制剂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水解营养底物;第二类是去除抗营养作用

  酶制剂改善营养消化利用的途径

  (1)直接补充消化道营养水解所需的酶

  (2)间接去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3)间接增加动物内源消化酶分泌

  饲料酶制止剂的抗营养降解作用与营养消化

  1、降解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降低食糜粘性

  2、摧毁植物细胞壁,释放细胞内营养。

  二、引起免疫应激的饲料抗营养因子

  造成免疫反应的免疫原

  免疫原分四类

  (1)植物源抗原蛋白

  (2)植物凝集素

  (3)某些碳水化合物

  (4)血蓝蛋白

  三、动物免疫反应与营养代谢消耗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通过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应答三阶段

  (1)致敏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营养与免疫的相互关系

  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免疫反应又影响营养代谢、营养消耗、营养需要。

  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10.png

  饲料成分及添加剂与免疫反应

  适度的免疫调控可以提高或者改善免疫功能;

  过度或者持续的免疫干预是一种营养的消耗,特别是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的消耗!

  免疫应激引起营养代谢变化

  (1)免疫系统活化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对靶组织的直接作用;

  (2)或通过改变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的分泌;

  (3)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引起代谢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基础能量代谢(静止能量代谢)的水平,造成额外的能量消耗。

  饲料的组成和数量影响免疫反应;

  免疫动员伴随营养的耗用;

  植物凝集素(PHA)的能量消耗;

  免疫应激由于能量消耗影响动物的发育、生长和生产;

  免疫原提高RMR或BMR;

  饲料的组成和数量影响免疫反应;

  免疫能力不能完全对付病原攻击与能量的耗用有关。

  四、酶制剂降低营养代谢消耗功能

  酶制剂与营养代谢

  酶制剂的营养功能还表现在营养代谢方面;

  酶制剂的降低营养代谢功能是通过降低免疫代谢(免疫反应)而实现的。

  营养消化与营养代谢

  饲料酶制剂具有营养的开源和节流作用。

采食调控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吕继蓉 博士
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1.png

  1、采食量的重要性:决定营养摄入量、决定生产性能、饲料产品竞争力。

  2、断奶仔猪采食量的重要性:

12.png
13.png

  断乳体重差 1千克,70日龄体重差 2千克,出栏晚 2周,效益: 150day:3.0千克/天,2.6元/kg料 节约:14 ×3 ×2.6=135.6元/头。

  3、仔猪采食现状:心理应激、生理应激、营养应激。

  4、液体—固体过渡料在断奶后头三天采食量,由于断奶应激造成采食量下降。

  5、能量负平衡可导致肠道绒毛萎缩。

  6、采食量的重要性—解决小猪生长受缓解:负增重(体重消瘦):动员体脂和体蛋白 ;0增重(体况变瘦):动用50g脂肪,转成50g水,蛋白质不动员;正常生长(维持体况):料肉比1:1,体增重200g,50g蛋白质,150g水,0g脂肪。

  7、断奶仔猪采食351克,增重200克。

  8、调控仔猪采食:重点解决采食不足、 发挥生产潜力。

  9、影响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动物因素、饲料因素、饲养技术、环境管理。

  10、调控采食的三个靶点:感官,高适口性 ,肠道、高消化性 ,食欲中枢:高营养性。

  11、适口性: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判定指标:采食量和采食行为。

  12、仔猪料:香、酥、脆。

  13、风味剂可阻止饲料改变时采食量的下降。

  14、原料选择、工艺与消化性
14.png

  15、肠道健康:酶制剂、益生元、植物精油、微生态、酸化剂、短链脂肪酸、氧化锌。

  16、氨基酸不平衡的日粮通常采食量不高。

  17、母子一体化:母体风味→胎儿风味喜好→表观遗传。

  18、不可忽视的日粮外因素:母子一体化印迹效应、圈舍环境、是否采食教槽、饮水角度。

  19、解决断奶仔猪缺水是解决采食不足的重要措施, 断奶饮水量:前3天,平均1L,第4天逐渐增加。 200ml-800ml。

  20、水的问题: 饮水器种类 、温度、水流速度 、水质。

猪日粮中葡萄糖氧化酶的创新应用
陈锋亮 博士
济南百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5.png

  一、生猪行业现状和面临挑战

  生猪产业一直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16.png
  规模化已成为养猪业的必然趋势

  仔猪腹泻仍是制约养猪生产的核心问题

  二、仔猪腹泻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17.png
  仔猪腹泻的综合解决措施
18.png
  病原防控,管理方案,营养调控

  仔猪腹泻的营养解决措施

  三、氧化锌作用机理及替代方案

  高剂量氧化锌作为廉价高效的控制腹泻的手段已被普遍使用

  氧化锌抗腹泻的作用机制

  (1)对胃肠的作用

  (2) 抑菌作用

  高剂量氧化锌的使用危害

  (1)系酸力高,中和胃酸和酸化剂,影响消化,长期使用造成后期生长抑制、 被毛粗长、皮肤无光泽等现象

  (2)具有添加依赖性,停用后腹泻再次发生

  (3)吸收效率低,95%以上未被利用而排出,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4)抑制铜、铁元素吸收,导致继发性缺乏,出现贫血

  (5)高锌易产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

  世界各地纷纷出台高剂量氧化锌的限制政策

  氧化锌的替代方案
19.png

  四、葡萄糖氧化酶在猪日粮中应用实践

  GOD的作用机理
20.png
  GOD的作用机理——可降低饲料pH值

  GOD作用机理——可产生过氧化氢

  GOD作用机理——可抑制肠道有害菌

北方规模化养猪的难点与对策
边连全 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
21.png


  一、东北地区养猪的优势

  大面积的耕地

  饲料粮主产区

  国家鼓励政策

  粪污去处便利

  地广人稀

  适宜养猪的环境

  国际上养猪发达国家大多在这一纬度

  二、东北地区养猪的难点

  冬季低温持续时间长6-7个月,保温费用高;

  猪舍建筑成本提高,比南方提高30%,地下管网就是个问题;

  养猪成本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猪肉消费有限,运输成本增加;

  养猪人才短缺,管理问题突出;

  粪污处理困难,达标排放不可能,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猪场都没有排污口,自己消化,费用高;

  猪的饲养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三、北方养猪舍内环境控制的复杂性

  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三者的平衡。

  猪舍保温:根据猪的体重、采食量、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热辐射、地板种类、猪群大小决定温控的条件。

  猪舍通风:通风量、风速、通风口位置、进风口位置、冷风和暖风的控制。

  90公斤猪:40kg/d空气,4kg/d水,2.7kg/d饲料。

  四、北方封闭式养猪模式常见的问题

  高密度封闭饲养:心理不适应,慢性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应激敏感性高,肌体易感疾病。

  活动空间不足:小群高密度,猪体质变弱,抗病能力下降。

  舍内环境变差:潮湿,空气污浊,氧气稀薄,粉尘量大,导致病源菌滋生。

  五、封闭式养猪模式导致的结果

  必不可少的预防药物;

  添加抗生素成为必备;

  过多过频的使用疫苗;

  肉的质量不断变差;

  肉的安全问题频出;

  消费者不敢吃猪肉。

  六、北方规模化猪场建设的核心技术

  1.保证足够氧气供应前提下的保温

  2.保温与除湿的舍内通风技术

  低温对猪健康的影响

  低温本身不会直接影响猪的健康,猪可以靠自身调节机制抵御寒冷。然而,气温骤变会诱发猪群疾病。

  低温会增加饲料消耗。

  临界低温:受体重、采食量、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热辐射、地板种类、猪群大小的影响。

  高温高湿对猪健康的影响

  高温会导致母猪死亡,哪怕只有3天时间, 死亡率可达全年的10%(D’allaire,1996)。

  封闭式猪舍最怕的是热和湿气的滞留,引起相对湿度升高和蒸汽冷却不良,而导致舍内高温。这种环境下,猪的死亡危险会提高95%。

22.png

  3.地热是减少腹泻和促进生长的有效措施。

  4.阳光照射是提高猪自身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1)规模化养猪技术限制了猪自身免疫力的产生

  过分强调人的干预;

  封闭的猪舍;

  高密度的饲养;

  大量用化药保健;

  过多过频使用疫苗;

  长期频繁的应激刺激。

  (2)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

  吸入性污染物: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气等。

  有害的微生物:霉菌毒素、细菌病毒等。

  营养素的缺乏: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

  免疫器官受损:免疫抑制性疾病、营养缺乏症等。

  (3)影响自身免疫力的因素

  营养缺乏、应激状态、霉菌毒素、病原体感染、抗原刺激过频、寄生虫感染、下痢等疾病,会直接损伤免疫系统,导致损伤性免疫抑制。

  抗生素导致免疫系统产生依赖性,惰性免疫抑制。病原耐药性增强,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和药物残留等问题。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诱导畜禽产生氧化应激,影响到肉的质量。

  (4)抗生素保健破坏猪的自身免疫力

  抗生素导致依赖性免疫抑制,自身免疫力受到破坏。

  药物残留会影响到肉类质量和安全。

  产生耐药菌,头孢类抗生素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了。我们不可能把细菌和病毒彻底消灭干净,只能考虑如何让猪与他们和谐相处,共同生存。

  (5)免疫具有双重性

  免疫既是重要的防御反应,但也往往伴有有害的病理过程。如机体在清除抗原异物时发生的传染性变态反应,其反应过程常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畴,从而导致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

  有报道,接种一次疫苗从接种到产生抗体,会使猪的生长速度降低23%。

  (6)提高猪自身免疫力的—阳光健康养猪模式

  减少应激:太阳光直射猪栏内,利用阳光增温,去湿,杀菌消毒;猪的心情好;

  减少药物消毒和疫苗注射:减少消毒药污染和注射应激;促进营养吸收,节省饲料和能源,减少猪肉药残,改善肉质;

  饲喂安全的原料,健康营养;提高猪自身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7)健康养猪

  心理健康: 满足猪的生物学习性需要;

  身体健康: 保证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清新的空气;

  环境健康: 避免应激的生存环境和有利于环境友好的粪污处理;

  饲料健康:天然环保安全,对动物、对人、对环境有利。

  产品健康:品质好,耐贮存,健康安全的猪肉。

  (8)北方阳光健康养猪模式的效果

  阳光猪舍为不添加药物饲料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据辽宁省5个市县猪场试验,与普通养猪模式相比:

  哺乳期仔猪:成活率98.6%,提高5.5-16%个百分点;

  保育猪:日增重420g,提高12-118%;料重比1.6,降低3-52%。

  育肥猪:日增重891g,提高3-25%; 料重比2.45,降低15-22%。每头肥猪增加经济效益:161.7-368.06元。

  七、北方规模养猪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养猪环境是前提;

  2.提升猪免疫力的管理是基础;

  3.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是方向;

  4.配制健康无药的日粮是核心;

  5.生产健康好吃的猪肉是目标。

发酵前包被乳酸菌的评价与应用
贠婷婷
北京挑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3.png


  一、研究背景

  饲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带来一些列问题:

  减抗、限抗政策下,寻找抗生素替代物成为热点;

  微生态制剂成为热门选择;

  乳酸菌本生特性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使用:

24.png

  二、相关的定义

  微胶囊: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对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包封的、粒径5~1000μm的中空胶囊。

  发酵前包被:将少量微生物细胞作为种子包被入围胶囊后,在此进行发酵,是微生物在微胶囊形成的微环境中继续增殖代谢,从而实现其高密度和高活性的目的。

  发酵前包被乳酸菌产品特点:

  (1)高密度、高活性;

  (2)简化了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

  (3)避免了后包被工艺过程对微生物活性的胁迫等;

  (4)抗逆性强。

  发酵前包被乳酸菌所用菌种:肠溶菌

  三、动物试验及应用

  解决了乳酸菌抗逆性能强、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动物采食量提升的前沿研究
程宗佳 博士
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png

  1、提高动物采食量的添加剂-辣椒碱。

  2、每周吃6-7天辣比一周不吃或吃一天辣的人,死亡率降低14%。

  3、辣椒中总辣椒碱含量差异很大,最高的魔鬼碱4-5%,最低的菜椒4-5%,最低的菜椒检测不到,辣椒部位差异胎座>果肉>种子。

  4、辣椒碱作用A 辣椒素受体能使物体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B增强胃动力C刺激消化酶分泌D修复改善肠粘膜E抗氧化F提升机体免疫力G抑制有害菌,最终生产性能改善。

  (来源:大帝汉克,万锐、谌权、周斌现场整理)

肠舒宁1.jpg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06: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