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冰 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
1.面临的问题:健康问题突出,产品质量问题,养殖效益差,环境污染。
2.甜菜碱的来源与制备
2.1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在甜菜、科植物和麦菱麩中含量最高;
2.2市场上甜菜碱主要有三种形式:无水甜菜碱、甜甜菜碱盐酸盐和甜菜碱预混剂;
2.3甜菜碱、甜菜碱盐酸盐可用水提法和醇提法从甜菜制糖后的废糖蜜中提取,也可用化学方法合成,以三甲胺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
3.甜菜碱在仔猪上的应用
3.1甜菜碱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3.2甜菜碱可显著增加血清中GH和IGF-1含量,并且显著降低UN含量,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沉积;
3.3甜菜碱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来提高仔猪瘦肉率,降低腹脂率;
3.4添加量600-1000 mg/kg为宜。
4.甜菜碱在生长育肥猪上的应用
4.1甜菜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正常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提高瘦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降低背膘厚和腹脂率;
4.2甜菜破可通过调控 miRNAS和肌内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肌肉脂防酸摄取和重头合成、降低脂肪酸的氧化,进而增加肌内脂肪含量;
4.3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饲粮、试验时间、产品等因素有关。
5.甜菜碱在种猪上的应用
5.1妊娠长期添加1000 mg/kg甜菜碱可提高断奶窝重和窝产活仔数;
5.2甜菜碱可通过提高母猪血清中GH和IGF-I含量,促进母猪
排卵和卵母细胞成熟,从而改善繁殖性能;
5.3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2000mg/kg甜菜碱,显著缩短断奶和发情期。
6.结语
6.1针对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如何更加合理使用甜菜碱?
6.2如何充分发挥甜菜碱的渗透压调节(断奶应激或病原性腹泻)
6.3如何发挥抗应激作用(热应激)?
6.4如何发挥能量节约(配方能量水平的调整)?
6.5如何发挥甲基供体(繁殖性能弱仔)等功能?
6.6甜菜碱产品的选择?
饲用植物标准体系构建与饲用替抗技术 曾建国 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
1.饲用植物(提取物)(约115种)标准体系构建
1.1饲用植物(提取物)标准体系构建:“二个标准三个规程”
1.2饲用植物提取物(及粉末)产品标准建立
1.2.1尽快制定《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则》,完善其系列标准;
1.2.2判定检验系列方法;
1.2.3明晰产品功能。
2.饲用植物(提取物)功能性评价
2.1主粮饲料
2.2非主粮饲用植物
2.3饲用植物(提取物)相关功能评价:发酵饲用植物与微生物,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霉剂和酸度调节剂,着色剂,调味和诱食物质,粘结剂、抗结块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其他(如免疫增强剂、动物产品品质改良剂等)。
3.饲用植物安全性预警措施
3.1禁止有毒植物作为饲用植物使用;
3.2加强行业自律,不得添加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类药物;
3.3非目录内饲用植物规管及衍生使用;
3.4混用非目录的药材作为饲用植物甄别;
3.5加快相关安全性标准制定(GB/T 16764已废止,正在做另外的标准);
3.6霉菌毒素。
4. 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与替代技术
4.1国家不断加强防止兽用抗生素滥用;
4.2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须具备二种属性与“替代技术”(改良品种,改良饲养环境,研究养殖投入品的开发技术);
4.3“整肠、抗炎、促生长”的涵义;
4.4整肠、抗炎、促生长”饲用替抗技术运用.
4.4.1中药药物饲料添加剂:近期有可能会重新规定;
4.4.2成药性原则
5. 相关建议
5.1饲用天然植物目录更新(115种);
5.2厘清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的法律边界;
5.3加强饲用产品合规性宣传;
5.4饲用植物产品(粉末或提取物)标准化建设;
5.5加大饲用植物有效部位作为添加剂的开发,降低审批门槛;
5.6替抗与饲用替抗的区别,慎用无抗概念;
5.7加强畜牧业司与兽医局的管控沟通;
5.8加强饲用植物的种质创新.
猪无抗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及调控措施 彭健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1.猪无抗生产的关键问题
1.1无抗生产后增加了每头猪的生产成本
1.2猪的无抗生产存在的主要难题
1.2.1仔猪断奶腹泻发生率提高;治疗用抗生素大量增加;
1.2.2生长肥育猪发病率及治疗用抗生素并未增加,但生产性能下降。
1.3仔猪断奶时肠道免疫不成熟,菌群不稳定,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强,是导致仔猪腹泻增加的重要原因。
1.4无抗生产时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量增加,消耗更多营养物质,导致猪对饲料利用效率降低。
1.5解决无抗生产中难题的途径
1.5.1使仔猪断奶时具备更成熟的肠道免疫和更稳定的肠道菌群;
1.5.2 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效率。
1.6如何促进仔猪肠道菌群稳定和免疫成熟
1.6.1具有发育性变化规律;
1.6.2仔猪肠道菌群的定植和演替,促进免疫成熟;
1.6.3促进仔猪肠道免疫成熟和菌群稳定的途径
2. 养好母猪是无抗生产的坚实基础
2.1母猪产仔数增加提高了弱仔的比例;
2.2通过精准饲养控制认成母猪背膘,是提高初生均匀度和泌乳期采食量的关键
2.2.1母猪背膘过度,导致胎盘血管抑制;
2.2.2背标精准饲养管理策略。
2.3调控妊娠母猪肠道菌群,改善母猪泌乳期胰岛素敏感性,提高采食量。
3.断奶仔猪肠道健康调控技术
3.1利用菌群早期干预手段(粪菌移植)促进菌群稳定和肠道免疫成熟,降低断奶腹泻;
3.2通过调控肠道氧化应激缓解仔猪断奶应激;
3.3菌群变化可以诱导肠道应激的爆发;
3.4低蛋白日粮平衡日粮在仔猪无抗生产中的应用。
4.无抗生产下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
5. 总结
5.1仔猪无抗生产的关键是降低断奶应激;生长育肥猪无抗生产的关键是提高生长速度;
5.2通过妊娠期的背膘控制和母体肠道微生物调控,能改善仔猪的初生均匀度,提高断奶重并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降低断奶应激;
5.3利用植物提取物调控肠道菌群,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是提高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有效措施;
5.4低蛋白平衡日粮应用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无抗生产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效率和肉质。
商业养殖条件下动物肠道健康新策略 凌华云 博士 新华扬集团微生态事业部负责人
1.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
抗生素,霉菌毒素,养殖密度,断奶,热应激等。
2.肠道健康调控策略:以动物肠道微生物组为靶位和核心。
3.碳水化合物的复杂性有益于肠道有益微生物群:不同种属的肠道微生物对碳底物具有偏好性
4.氮源形式决定后肠微生物群结构:氧气是肠道微生物群稳定的决定因子。
5.肠道健康调控新策略
5.1基于肠道健康的核心是肠道微生物的事实-益生菌;
5.2基于宏基因组的肠道优势菌群分析-小肠优势菌+大肠优势菌;
5.3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键影响因子-微生物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丰度与多样性-蛋白酶,GOD,好氧益生菌,丁酸。
6.益生菌应用关键点
6.1菌种要求:剂量,频率,活力,适应力,表型可塑性,遗传和种属多样性等。
6.2应用整合多组学技术筛选益生菌
6.3早用:益生菌加速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系统的成熟。
6.4连续用:因益生菌具有生命周期(群体生长曲线),应激无时不在,肠粘液层在动态更替。
6.5特定益生菌对动物肠道健康的价值贡献
溶菌酶二聚体实现无抗养殖 沈水宝 博士 广西大学动科院
1.目前养猪业三大痛点:
效率与成本,疾病风险,环保压力。
2.溶菌酶
2.1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小分子蛋白,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抗病力等作用。
2.2单体溶菌酶的缺陷
2.2.1水解肽聚糖中的脂多糖不敏感,由此无法水解G-菌的细胞壁;
2.2.2水解肽聚糖中粘多糖特异性强,可水解部分G+ 的细胞壁;
2.2.3在高温、强酸及金属离子干扰下稳定性差。
2.3溶菌酶概念的误区
2.3.1溶菌酶可直接用于治疗?
2.3.2溶菌酶的活性等于效果?
2.3.3抑菌圈作为检测标准?
2.3.4溶菌酶和溶菌酶二聚体是一样的?
3.溶菌酶二聚体是溶菌酶多聚体的简称,是含有多聚体的组合物,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单体溶菌酶及其分子进行改造,改造蛋白结构,提高非酶特性,通过传导系统吸引免疫细胞集中到感染部位,最终消灭入侵的病原菌。
4.溶菌酶二聚体在动物体主要发挥四大作用
快速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激活相关非特异免疫因子,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5.溶菌酶二聚体在猪料上应用的技术思考
5.1种猪健康:养猪效率提升;
5.2构筑动物“健康城墙”,不使用抗生素:通过强化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维护细胞正常机能;
5.3动物全面健康、食品安全:“治本” 而不停留在“治标”。
来源: 饲料工业杂志,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