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肝胆综合症是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爆发性鱼病,是目前主养草鱼池塘常见危害较大的疾病,多发生于精养高产池塘,发病时无明显死亡高峰,但病程长、死亡率高,且重复发病率高,二龄草鱼死亡率明显高于一龄,且个体大的鱼先死亡。华南和华中地区的高温季节,是草鱼肝胆综合症爆发的高峰期。 一、引起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引起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 饲料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三大类: 1、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营养因素: 1.1 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多余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在肝脏中合成脂肪,并在肝脏蓄积,特别是中性脂肪的积累,会导致肝脏脂肪积累过度、肝细胞空泡化、肝细胞出血坏死,干扰鱼体的正常营养代谢。鱼类摄食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足或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的饲料会引起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积累,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速度加快。 1. 2 饲料中缺乏胆碱 胆碱不足导致鱼体脂肪代谢紊乱,鱼类生长减缓,从而引起肝脏中脂肪含量显著上升,肝脏病变损伤。 1.3 饲料霉变、饲料脂质氧化 饲料霉变或脂质氧化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酸败的脂肪酸等,这些会引起鱼类肝脏细胞肿大、胆囊肿大变黑,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细胞核固缩,造成肝细胞损伤,代谢机能失调等症状。 1.4 饲料非常规原料的使用 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2、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环境因素:过度密集的养殖环境会引起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由此导致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3、引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药物因素:水产养殖中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状况,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或者是使用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这些都会造成草鱼的肝损伤。 不论是饲料因素、环境因素还是药物因素,草鱼肝胆综合症的主要诱因都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导致肝胆功能逐渐丧失。肝脏是鱼类最大的腺体,也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除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吸收外,还可把吸收的营养素合成糖元、脂肪和蛋白质,同时也担负着解毒、维生素贮藏、免疫等重要的作用。其一旦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就会导致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也极易爆发继发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草鱼的健康养殖发展。 二、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预防治疗 草鱼肝胆综合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主动防治和被动防治两种。主动防治是以合理的养殖模式搭配、科学的投喂饲养管理结合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选择优质原料,避免使用已氧化的、易氧化的油脂和高油脂含量的原料。被动防治是在饲料中添加能够保肝利胆、促进饲料油脂供能、限制油脂在鱼类肝脏贮存等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胆汁酸、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肌醇等都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有明显效果。其中,胆汁酸在保护鱼类肝胆健康、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方面机理独特、效果显著: 1、胆汁酸可以调控机体的脂肪代谢,抑制脂质在肝脏中的合成,同时促进肝脏中脂质的分解。 2、 胆汁酸可以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 3、 胆汁酸可以结合或分解因滥用药物而蓄积在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4、胆汁酸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出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不仅可以促进草鱼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还可以增强肝脏功能、修复肝脏损伤,有效防治草鱼肝胆综合症。
版权声明:本文为山东龙昌动保原创文章,原文发布于龙昌动保官方网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