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日前,“第二届全国鸵鸟产业化战略研讨会”在石家庄落下了帷幕,盛会除邀请到了行业专家之外,还吸引了南方多家鸵鸟产品开发的企业。本次会议给予了参会企业一个交流和交易的平台,使得大家的养殖信心更加坚固。针对会上的一些情况本刊特别整理此文,供大家参考。)
首先,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鸵鸟养殖特性和鸵鸟产品的应用价值。 鸵鸟原产于非洲,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草食性禽类,具有寿命长、繁殖力强、生长快、耐粗饲、耐干旱、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鸵鸟肉是高蛋白(含有21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能量、口感鲜嫩的优质红肉,是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鸵鸟皮具有柔软、坚韧、透气性好以及其毛根形成的美丽图案等特点,是制作高档服装、服饰、皮鞋、箱包的优质原料,其价格高于鳄鱼皮,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鸵鸟油具有较高医药价值,可制作高档的化妆品和性能优良的医药品。鸵鸟的蛋、毛、骨可以制成工艺、轻工等产品。养殖前景和应用深为广阔,养殖开发道路任重道远。
那么,国外鸵鸟养殖历史怎么样呢? 鸵鸟已有150年驯化历史。早在19世纪末,南非就已开始人工饲养鸵鸟,当时主要取其毛,作为华贵的服装饰品。鸵鸟羽毛曾是南非出口额排在黄金、钻石、羊毛之后的主要出口商品。近些年来,由于鸵鸟独有的生物学特性,优异的生产性状,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为人们认识和接受,鸵鸟养殖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南非现有种鸟10万只以上,商品鸟150万只以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加拿大、英、法、比、荷、德等国纷纷从非洲引进鸵鸟试养,并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培育。亚洲除我国以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等都在试养鸵鸟,我国目前是亚洲饲养鸵鸟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鸵鸟的养殖现状究竟如何呢? 鸵鸟是从国外引进的畜牧种,其繁殖与饲养技术都是国内的科技人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向科学化、规范化饲养发展。 由于鸵鸟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前文所述的诸多优点,符合国家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这一产业政策,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鸵鸟养殖开发是国内一项新兴特养行业,在我国仅有五年多的开发历史。目前全国存栏量10万只左右。只是进入了育种、上规模的起步阶段,远远达不到商品产业开发的要求。企业可以在有充足的商品鸟源条件下,建立鸵鸟屠宰加工厂、皮革加工厂等,使鸵鸟养殖向最终商品化产业发展。 鸵鸟养殖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可开发潜力巨大。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早已制定了发展规划:“……最终目标是在我国形成集生产、科教、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鸵鸟产业……” 目前鸵鸟产业发展中遇到那些问题?
思想观念:人们对鸵鸟知识了解还相当肤浅。目前,鸵鸟养殖者没有认识到鸵鸟产业与传统畜牧产业的差别,不能用工业理念组织产销活动,对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重视不够。
产业链化:我国的畜牧业突出特点是以家庭为养殖组织,利用庭院空间资源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这种传统的畜牧产业组织方式,使畜牧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而鸵鸟不宜在农户庭院零星养殖。传统畜牧产业组织资源难以被鸵鸟产业完全吸收利用。鸵鸟养殖必须走出庭院,迈向专业化,达到产业化。因此,在初始阶段鸵鸟产业的组织成本比较高。
市场研发:目前市场问题的核心是肉品市场问题。鸵鸟肉与牛肉相似,如果鸵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则可以预示潜在的鸵鸟肉市场。我国每年肉类消费3300万吨,且正处在需求结构调整时期,若鸵鸟肉占到肉类消费量的1%,则每年需肉鸵800多万只。从另一角度看,在鸵鸟肉、皮市场价格滑落至牛肉、牛皮价格之前,有着不可小视的财富空间 。
资金供给:鸵鸟产业链条长,规模要求高,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资金问题。比如,一个农户养肉牛有500元即可以购进犊牛一头,利用家庭资源养殖。虽然每只鸵鸟苗只有600元左右,但农户一次购进20-30只,再加上场地建设等启动资金仍需万元以上,一般农户会遇到资金困难。龙头企业也会遇到资金流量大的困难。
总之,全国鸵鸟业,前景很令人欣慰,但不可忽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现实意义上讲,产品经销商之间在某种意义上和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矛盾;殖友们与整个市场存在着一种难以调和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养殖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三率”问题,一直无法彻底解决。在当前鸵鸟产业新发展形势下,养殖技术水平的先进与否,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影响着本企业的长足发展,而且对调和整个市场和谐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某些专家组织高层论坛会议,旨在协调与解决鸵鸟行业已存在的几大顽疾,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鸵鸟产业深加工技术,研究分析鸵鸟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拉近养殖户、深加工企业与国际标准化的差距,推进整个鸵鸟产业的发展和鸵鸟业真正产业化的早日到来而不遗余力地贡献着力量。相信有了行业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鸵鸟业一定会乘风破浪,驶向辉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