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是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每年春季繁殖一次,狐的生殖器官受光照周期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公狐的睾丸在 5 一 8 月处于静止状态,夏季睾丸很小,不产生精子, 8 月末至 9 月初,睾丸逐渐发育,至 11 月睾丸明显增大,翌年 1 月可见成熟精子,此时才可进行交配,整个配种期为60一 70 天。
同样,母狐的生殖器官在 6 一 8 月也处于静止状态,卵巢、子宫、阴道在夏季处于萎缩状态, 8 月末至 10 月中旬卵巢体积逐渐增大,卵巢开始发育,翌年 l 月发情排卵,子宫、阴道也随之成熟,体积、重量明显增大。
在饲养时期划分上,把 9 月至翌年 1 月中旬这一时段称作配种准备期。此期管理得当,繁殖期母狐发情早,发情集中,发情明显;公狐睾丸发育良好,射精量大,精液活力强。
否则,母狐在繁殖期不发情或发情晚,发情时间不集中;公狐睾丸发育不良,采精时性反射弱,精子畸形率高,活力差。因此,配种准备期饲养管理是狐狸能否正常繁殖的关键时期,此期饲养管理的核心是促进种狐生殖器官发育,调整体况。
1 .饲养。
充分满足种狐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需要。据报道,蛋白质能促进种狐生殖器官发育。蛋白质不足时,代谢变为负平衡,体重减轻,生长率及泌乳量降低,影响种狐的繁殖。
公狐精子数量少,品质降低;母狐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不易受孕,胎儿发育不良。狐狸是肉食动物,它的消化酶适于消化动物性蛋白,对植物性蛋白消化能力较差,因此,日粮配方蛋白质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饼粕类植物性饲料少用或不用。
狐狸体内正常的内分泌活动,都需要脂肪为原料,如毛皮内维生素 D 的合成,公狐睾丸合成睾丸酮,母狐的卵巢合成雌二醇都需要固醇类做原料。
脂肪是维生素 A 、 D 、 E 、 K 的良好溶剂,这些维生素在体内运输是依靠脂肪进行的。缺少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就很难被狐狸吸收利用。狐合成维生素的能力较差,几乎都需要外界提供。
维生素 A 对狐的生长、发育、繁殖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 A 表现为消化系统紊乱,生殖机能减退,公狐睾丸萎缩,影响精子形成,母狐发情不正常,卵泡不成熟,或排卵障碍,造成配种延迟和空怀。
维生素 E 又叫抗不育症维生素或生育酚,它是狐狸繁殖所必需的维生素,并具有抗氧化作用。若狐狸体内缺乏维生素 E ,会使公狐性器官发育差,精子密度小,活力弱,畸形率高。
同样会使母狐性器官发育不良,子宫幼稚化,卵巢静止,不发情。另外,水溶性维生素参与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它构成某些酶的辅酶成分,如果缺乏则母狐不能发情,长期缺乏时母狐将失去繁殖能力,并无法医治恢复。
根据狐狸准备配种期饲养标准,结合当地动物性饲料资源,可采用下列饲料配方(重量比):畜肉或畜禽副产品 35 % ,杂鱼或鱼粉 10 % ,谷物窝头 24 % ,植物油1 % ,蔬菜 10 % ,水 20 % ,另外每只每天补给维生素 AD800 ( IU )。将以上原料熟制后绞碎,制成粥状,临喂前加入1%维生素预混料。
2 .管理。
保证光照:狐一般在自然光照下饲养,不能把狐放到阴暗的室内,不良的光照会影响狐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毛绒的生长。
供足饮水:狐的饮水常常被饲养者所忽视,缺水会使狐出现干渴,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抗病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气温高时缺水后果比低温时更加严重。所以每天要保证有足够的、清洁的饮水,天气寒冷时可以每天饮一次温水。
严格选种:对经产狐有繁殖不良记录的坚决淘汰,包括发情晚、发情不明显、产仔少、产后食仔、母性不强、神经质的种狐。对个别营养不良或患有疾病的种狐在取皮期也要淘汰。加强运动:采取多种方式促使种狐运动,增强种狐体质。运动能使种狐发情正常,性欲旺盛。
做好体况的鉴定和调整工作:种狐的体况与繁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过肥、过瘦都会降低繁殖力。特别是在 11 月、 12 月应注意观察狐的体况,并控制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避免向两极发展,对 出现过肥、过瘦现象要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鉴定种狐体况一般是饲养人员凭借经验目测,或通过触摸进行。一是触摸鉴定。饲养人员用手触摸狐的脊背部、肋部和后腹。过肥的狐脊平,肋骨不明显,后腹圆厚。
过瘦的脊椎和肋骨突起,后腹空松。中等体况介于两者之间。二是目测鉴定。靠观察体躯,特别是后臀是否丰满、运动是否灵活、皮毛是否光亮以及精神状态来判定狐的体况。
对狐的皮毛观察,养殖人员经验不丰富时,判断误差较大。一般臀部宽平或中间凹为过肥,臀部曲线如弧形为适中,臀部曲线隆起为过瘦。体况鉴定后应做好记录,在笼箱上做好标记,对过肥、过瘦的个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减肥方法一是加强运动,对喜欢卧在箱内的狐用挡板把进出口插住,捉到运动场上,每天用一定时间逗引,增加运动;二是控制食量。注意不可急剧减食,只给饮水不给饲料;三是调整日粮配方。如果是全群性偏肥,应适当降低日粮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高的饲料比例,增加蔬菜饲料的含量。
增肥方法一是增加饲料量;二是防寒保暖;三是调整日粮配方。若全群偏瘦,则应适当提高日粮标准,增加日粮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
|